书城励志心理学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博弈
11579200000014

第14章 神奇有效的心理战术——左右对方情绪和行为的攻心术(2)

心理学家认为,在与人交往时,暂时忍让,甚至吃些亏,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运用此法,要注意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而且表面看来还是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以对方观点出发。也就是说,成功的第一步是让自己的利益和意图丝毫不露,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投桃报李”,从而满足你的愿望。

通过自我贬低,达到以进为退的目的,其实是利用了人们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所大学,以“学生是否需要一般性的教养”为题,请学生做一项问卷调查。在第一次调查时,不给学生太多的资料,只是分辨出被调查的学生是否赞成一般性的教养。一周之后,再把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资料是“一般性的教养对于一个人的修养、人际关系以及完整人格的培养很重要的”,另一组的资料则是“一般性教养对于专门教育未必有所助益”。结果发现,前面一组对于一般教养的赞成程度,比第一次调查时明显降低,而后面这组的赞成程度却显着提高。

所以,对于一个事物或是一件事,或是自我评价,如果只强调好的方面,就容易使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说出一些不是缺点的缺点,或是并不真的存在的缺点,反而有利于消除对方的不信任感。例如,当商品进行降价销售的时候,不要只说是为了回报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之类的客套话,那样,会让顾客很不信任,心想:“一分价钱一分货。”是不是有什么大毛病了,或是要过期了才甩卖的?而此时,如果导购告诉顾客,之所以便宜是因为有某些瑕疵,把不利的因素公开,就会使消费者的顾虑消除掉,不太介意那些瑕疵的人也就会购买了。

再如,先给对方一些不利于己的信息,使对方觉得你这人老实可靠,他就会产生想听你继续说的意愿;这时,你再附带地、不动声色地为自己说些好话,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你的诱导,满足你的要求。

不是教你诈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都有坚持自己意见的顽固性,都喜欢把自己最优秀的地方表现出来,但是有时却会引起别人的反感。适当地自我贬低,在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的同时,就能不动声色地达到目的,以退为进。

温哥华的卡皮诺拉吊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吊桥:全长450英尺,宽5英尺,以2条粗麻绳及香板木悬挂在高230英尺的卡坡拉诺河的河谷上。吊桥来回摆动,令人心生惧意。1974年,埃伦曾在这座吊桥上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站在桥中央,等着18~35岁的没有女伴的男性过桥,并邀请他们回答几个问题,再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他。

然后,在另一座普通的小桥(横跨了一条小溪但只有10英尺高)上,进行另一个实验。再让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向过桥的男士出示同样的调查问卷,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他。

结果显示,走过卡皮诺拉吊桥的男性认为这位女士更有魅力,约有一半的人后来给她打过电话。而走过那个普通小桥的16位男性受试者中,只有2位给她打了电话。

埃伦由此得出结论:在恐怖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动心。因为恐惧激发了生理上的感觉和异样。

后来,埃伦在实验室中再次验证了他的“激活论”。让一组人慢跑10分钟,再给他们看一组照片,另一组条件相同的受试者不跑步,而直接看照片,结果显示,运动后的人更易被照片上的帅哥美女所吸引。

也就是说,任何生理上的“激活”都可能令人更易心动。这个结论后来又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当人们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例如欢笑、焦虑或恐惧的时候,更能发现别人的魅力。而当人们有了共同的体验或相同的秘密,彼此间的关系将更巩固,更亲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的男生喜欢带女友到游乐园的鬼屋去玩。其实,这些男生是为了找机会和女友更亲密。这是因为,恐怖感激发了生理上的感觉和异样,会感觉对方更有魅力,也就更容易爱上对方,或是双方的感情会加深。事实的确如此,从鬼屋出来的情侣,比进去之前显得更亲密。

有同样经历的人,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的语言,就容易放松警惕,产生亲密的感情。在交朋友时如果我们能掌握这种心理技巧,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可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即使从未打过交道的人,也可以迅速成为你的朋友。

但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想引起某人的注意却与之没有共同体验,那该怎么呢?要想制造共同体验,可以适当地犯某种禁忌,或违反某项规则,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例如,在办公室里,如果女同事出现了某个小过失,可以帮她掩盖,不让上司知道,这样双方就有了共同的小秘密;再如,在考试时,把写有答案的小纸条悄悄地传给自己喜欢的女生。

而如果你喜欢一个女生,而又琢磨不透她对自己的真实态度。那么,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试探一下:找一个普通的女性朋友来配合表演,多次出现在她的面前,让她以为你和那个女生是情侣。然后,你再想方设法与她约会,并适时表达爱意。如果她对你有爱意,便会故意说:“你不怕那位小姐知道吗?”你呢,则故布疑阵:“她不会知道的,只要你不告诉她,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她就会不经意间嗔怪:“你怎么这么花心啊?”此时,你就可以趁机追问:“如果我是一个感情专一的人,你会接受我吗?”如果她回答:“我不知道。”恭喜你,她对你是有爱意的。

制造共同体验,以增进感情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关系,如公司组织集体出游,就有利于使公司的工作气氛更融洽。而多花些时间和心思陪客户,也有助于双方的合作。

不是教你诈

当人们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例如欢笑、焦虑或恐惧的时候,更能发现别人的魅力。而当人们有了共同的体验或相同的秘密,彼此间的关系将更巩固,更亲密。

古代罗马的政治家布鲁斯特在杀害凯撒之后有一场演说:“你们是希望让凯撒死,而你们大家过自由的日子,还是希望让凯撒活着而你们都沦为奴隶终至死亡?这两种你们所要选择的是什么?”

布鲁斯特的演讲,给出了当时长老院的长老们这样两个选择,再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方法,迫使他们从“自由”或“死亡”之中进行选择。而很显然,自由比死亡看上去是更有好处、更有意义的。所以,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长老院最终选择了自由,而布鲁斯特也因此获得了胜利。

其实这就是一种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的攻心战术,它的要点就会给人提供有且只有的两个选择,而且其中的一个选择必然好于另一个,再没有其他什么选择的余地,于是就可以达到普遍认同,而最终选择其中的好的一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着一些选择,很难下定决心,但是如果犹豫不决,就可能失去机会,在左右摇摆中浪费时光,此时就要善于把自己引导别无他选的境地,这样做选择就会容易一些。比如,当有人面对着是否该换工作,而无法下决心,就可以对他说:“你是要换个工作,开拓新的人生呢,还是要继续在这里虚度余生?”对方在这两个选项中,自然会容易做出选择。

设置的两个选择没有优劣之分,还是会让人无法做出决定,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二者皆吾之所欲也”,没有大的差别,很难让人取舍,因此,我们还要强调两个选择中哪个更优,哪个更劣,有着这样的一个对比,就更容易让人做出选择了。

当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时,为了摆脱英国的统治,巴特利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被称为是独立战争的宣言。其实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独立宣言,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万一失败,就会遭致不可估量的惨重后果。而且当时的代议员对于局势也很迷惑,于是要人民自己做个决定,巴特利克就采用了两者选一的方法,而且使两个选项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人们都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当时,他说的很多话都成了流传后世的名言,如“要锁链还是要隶属”、“要英国还是要战争”以及“不自由,毋宁死”,等等。

以这种强调两个选项中其中一项的缺点或者优点,使两个选项形成对比,让人们二者选其一,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一定会选择你所希望中的那一个。因为已经别无他择了,选其中看起来更好一点的是最明智的选择。

虽然运用这种方法也常会发生许多障碍,但对于处于迷惑不决中的人们,则可以迫使其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去选择。例如,当你要说服正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时,可以说:“与其勉强地进入一家好的单位,却因为能力不够而被漠视,进而遭受打击,产生挫败感,还不如进入一家自己能胜任的单位,找回信心,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且得到有效的提高。”像这种说服方式,则可以帮助对方消除疑虑和犹豫,尽快地作出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谈判、竞选等场合,这种场合下,当然是需要做出选择,谁都想让对方选择和自己合作,谁都想要群众选举自己担当职务,但是如果不懂得采取一定的心理战术,则可能会遭受失败。

例如,在某选举大会上,被选举者与其对那些正在犹豫该投票给谁的选民说“选择我,还是选择对方”,不如对选民说“你们是要选择我,让这个公司更加繁荣呢?还是要选择另一名候选人,而使经济变得更为萧条呢?”这样的说辞显然更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

不是教你诈

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强调两者中一个的缺点,能够更有效地诱导人们选择另外一个。因为将选择的物件减少到只有两个,而其中一个又有明显的缺点,就使人们陷入了别无他选的困境,只能选择你所希望的那个。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最后,他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于是,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这一席话勾起了老总对自己早年的遭遇的回忆,与这位求职者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很耐心地听他介绍完自己的经历,最终根据他的能力录用他为业务经理。

上文中所提到的求职青年就是有效运用了“名片效应”。所谓“名片效应”,是指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意同你接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所说的名片,不是我们用在初识场合来进行自我介绍的小卡片,而是为了表明自己与对方在人事、经历、态度、价值取向的相同或相近,借此取得对方对自己的认同和友好,从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做法。这是一种“心理名片”。“心理名片论”认为,在说服过程中,说服者为了让被说服者容易接受其观点,就现场给他们介绍一些能够接受的并且与他们有共同的观点,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为了提高说服的效果,人们在说服过程中常常运用这种“心理名片”的技术。

把自己要说服的主题组织到另外一些能为被说服者所接受的说服中,这样就会使被说服者产生一种印象:说服者的观念与自己是相近的,对方与自己有许多共同的东西。这种印象有助于造成说服双方意见一致的情境,使被说服者感到说服者是一个他们能接近的、亲切的和有许多共同点的人,从而使被说服者不知不觉、毫无反感地接受说服者的观点。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就是利用“名片效应”说服了赵太后,赵太后坚决不肯让爱子长安君去做人质,触龙在和太后寒暄之后,便通过赵太后“走后门”给自己的儿子舒祺找工作,使得赵太后很感兴趣:“丈夫(男人)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就说:“甚于妇人。”太后又说:“妇人益甚。”其实,男人与女人谁更爱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太后已经认为触龙和自己都是爱孩子的人,也就更容易接受触龙的观点。

值得强调的是,“名片效应”的实质是说服者的真诚与权威,这种真诚与权威使被说服者产生了无限的信任和盲目的迷信,以致不加思考地接受了说服者的观点。如果一个缺乏真诚的权威的说服者运用了这种心理名片,其效果就会走向反面。

说到底,“名片效应”就是一种交流的艺术,目的就在于消除别人的防范心理,疏通与对方沟通的心理渠道,使你我双方形成轻松友好的沟通氛围。无数的事实证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不能恰当地使用“名片效应”,其交往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对心理名片的正确使用。这其中,有两点必须把握:

首先,“做名片”,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所能接受的观点,制作一种有效的心理名片。其次,“递名片”,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的。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不是教你诈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要注意多加学习、熟练,准确地“做名片”、“递名片”,在此过程中,还要给人以真诚和权威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