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了解孩子
11572100000019

第19章 学习有如登山,登山重在坚持——纵观孩子的(4)

可是要他看书,他不是喊困,就是喊累,要么边学边玩,要么学一会儿就去吃点零食。做题时,一道很简单的题目,他也不愿意独立思考,不是找妈妈来帮助分析,就是借来同学的作业抄袭答案,以应付了事。于是,他的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的最后面。

有些学生的依赖性非常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差,课堂上疏于记录,学习过程中又懒于思考,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样,在遇到难题时就无从下手。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经过日积月累,越来越多,面对这么多的问题,他们更显得信心不足,束手无策。于是只好走捷径——放弃或逃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懒惰的心理便开始滋长。

一些家庭经济收入较好的孩子,整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有大人一手操办好了,久而久之形成了他们懒惰的习惯。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由于他们具有更多的升学就业机会,生活上压力也不大;加上自费生的出现,更助长了部分学生和家长有钱就可以上学,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思想。结果导致很多家庭富有的孩子因为无人管束,而形成贪玩、懒散的行为习惯,他们根本不会把学习看得非常重要。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受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这些不良舆论严重误导了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更是疏于读书,整天懒懒散散,如同“小和尚撞钟”。

意志薄弱,自暴自弃

后进生常常令老师头痛,令父母无奈。可是老师和父母却不知道后进生就如同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

无论在哪一所学校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所谓的后进生,他们对老师和家长而言是一个难题。甚至有的后进生还被认为是朽木不可雕也,于是被置于被人忽略的角落里。其实,学习上的后进生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探究到他们后进的真正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让后进生变成优等生。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除上述几方面原因外,还有以下几点。

意志薄弱,难于坚持。后进生通常自制能力差,在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非缺乏学习动力,也具有学好功课的愿望。但“常立志,而不立长志”,想起来就痛下决心,认真学习,三分钟热度过后,就又放弃努力,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差。由于缺乏恒心,意志薄弱,在学习上表现为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努力。

自暴自弃,消极对待。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还不错,但经历一次或几次失败后,经过努力成绩仍然没有得到提升。这时候,孩子就会对接二连三的失败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屡屡失败后,他们便开始自暴自弃,消极地对待学习,甚至想放弃学习。

害怕上课,畏惧老师。有些学生很不安分,在课堂上总喜欢说话,搞小动作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然而他们的举动又常常被老师认为是扰乱课堂纪律,对其进行责骂和惩罚。这让孩子感到担心、恐惧,从此害怕上课,畏惧老师,对老师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自然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老师对后进生过重施压。由于个体发展差异,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也是自然的。有的老师为了追求高优秀率、合格率,就对后进生施加压力,仍得不到效果时就采取强硬手段。这样,使后进生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加厌恶学习。

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高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

教育小贴士

作为父母,对后进生一定要消除偏见。不要动不动就挖苦、讽刺、打骂孩子,而是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对孩子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父母要鼓励孩子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此照亮孩子的那些偏“暗”的方面,同时还会让孩子找回自信和自尊,以确保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考战场的“硝烟”已经散尽,考生中有“拼杀”的胜利者,跨入了大学的校门。也必然有一批战场“失利者”,要面临再次的人生选择。他们中有一大部分要再次回到学校,成为为数众多的高考复读生,参加下一年的高考。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随着高考的结束而暂时告一段落。不知有多少落榜的学生面临人生第一次挫折,心灰意冷,后悔不迭,情绪状态也跌入谷底。如果老师和家长不注意转化孩子的不良情绪,那么,进入下一轮备考的状态肯定不佳,下一年的高考可能会再次跌入人生低谷。

2007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刚过不久,新闻曾报道一起复读生服毒的不幸事件。这再次给老师和家长们敲响警钟:复读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高考复读的人数猛增猛涨,他们有的参加了高考补习班,有的直接插班就读。他们都曾为高考的失败而深感痛苦,但是他们为自己还有机会参加复读而感到庆幸,于是倍加珍惜。他们摩拳擦掌,“磨刀霍霍”,希望通过再次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却陷入了另一种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因为是复读生而得不到学校与社会的关注,有很多学校根本不把他们当作在籍学生对待,致使很多复读生不能像其他学生那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对复读生来说,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呢?应该说有福,也有祸,但祸大于福吧。

由于受到外界及复读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进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心理困境。那么,复读生的“祸”是缘何而起呢?

因一次失败就灰心丧气

很多孩子在进入复读后,尤其是经过几次考试,进行横向比较后,压力渐现,各种问题也渐渐暴露。学习上的、思想上的、习惯上的,接踵而至。面对成功与失败、过去和将来,他们常常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要么悲天悯人,要么一蹶不振。

复读生很容易因一次升学考试的失败而灰心丧气。自认为“我不如别人”“我很没用”等。同时,在复读过程中每当有同学比自己成绩好或一连几次考试不理想时,就更加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们还会把考试失败的影响扩展到生活中去,一旦遭遇到挫折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或产生很强的自我防御心理不敢去正视问题。

曾有一名复读生这样写道:我是一名复读生,从一所普通高中来到这所重点高中复读,这是需要代价和勇气的。这所按成绩排座位的学校,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第1名到第103名,如此推下去,我就被抛在远离黑板的大后方。所幸这是一个复读班,103名学生都是复读生,谁也不比谁高多少,但依旧能感受到有种鄙夷的眼光在盯着我看。同桌总会恨恨地说:瞧他那样,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不就是原来也读重点高中的嘛,不一样是复读生?同桌说的是排在第1名的那位同学,听说他去年考得并不差,可人家不想去,人家今年的目标是北大。感叹,相比之下自己真的是太没用了,只能够把眼睛还有心思放在书本上……在高考中“落水”的复读生,由于经历了高考失败的打击,他们考前的自信和与同学平起平坐的平等感已经荡然无存。面对高考失败的现实,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看到那么多比自己强的同学,他们深感高不可攀,于是产生自卑感。在家中,他们感觉无法面对父母;在周围亲邻中,总感觉低人一等;在同学朋友中间,又觉得技不如人。

除了高考失败的打击之外,起点低、基础差是一些低分考生自卑的另一个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一些低分考生和其他同学并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这部分复读生学习底子薄、基础差,自卑在所难免。在这方面,高分复读生要好一些,因为他们虽然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手里有一个比较好的高考成绩,感觉底气十足。

另外,还有些复读生把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同学都视为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还有一些心存偏见的老师把复读生与应届生区别对待,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可以说,正是这些负面心理困境的综合作用使得复读生心绪不宁,难以做到心静如水地专心复读,健康科学地面对高考。

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几乎每年都有一些复读生,本身素质不错,平时学习成绩也很好,但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影响了能力发挥,未能走进理想的院校。

复读生之所以陷入心理困境,还由于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家庭与自身的压力。在复读班报名现场,经常听到众多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一年能提高多少分?能不能保证明年上重点线?家长的心态,无形中就给复读生增加了压力:明年要比今年强,一定要上重点线。在这样的心态下学习,一些复读生对成绩患得患失,对学习高度焦虑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一位重点高中的复读生,在参加复习班两个月之后竟然离家出走了,只在桌子上留给了父母一封信。她在信中是这样写的:爸爸妈妈,我走了,请原谅我辜负了你们的期望。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可这次模拟成绩仍令你们很失望。于是,我再次遭受你们的责骂,那一刻,我想到了死。其实,我很珍惜这一次在重点高中复读的机会,这是父亲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托人送礼,最后用7000块钱买来的,这我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即使有时候我会忘记,父母也会声色俱厉地重申:你必须得给我好好考,要对得起这7000块钱!我知道,这7000块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年纯收入超不过万元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是,我的压力太大了,父母的期望,老师的白眼,同学的偏见,让我感到压抑……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复读这次补救机会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他们对孩子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然而一两个月不见孩子成绩有长进就坐不住了,开始喋喋不休,数落孩子平时不用功,有的甚至对孩子责罚加恐吓,以给孩子增加筹码,“你就得明年给我考上某某大学!”“你就应该给我考500分!”“明年再考不好可小心点!”结果使家庭气氛紧张、压抑,孩子整天处于恐惧、焦虑状态中,又增添了很多心理压力。

很多复读生在准备复读前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明年考得不如今年怎么办?复读一年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能受得了吗?其实这些都是高考失利造成的心理后遗症。复读生从不看自己的有利因素,相反把所有的不利因素都扛在自己的肩上,甚至无限地夸大这些不利因素,并信以为真,造成恶性循环。拿自己假设的不利理由来给自己施加压力,学习当然不会太轻松。

此外,学校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对复读生的不公平态度;同学们对复读生的偏见;人们对于高考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认识或信念,似乎考取大学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尺等,这些不合理的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使复读生更加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淡漠的人际关系

很多复读生陷入无法自拔的心理困境还与其人际关系淡漠,缺乏归属感与安全感有关。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和经历,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导致很难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中,自然影响到身心健康。

在复读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很难与新的集体融为一体,他们同学关系冷淡,师生关系疏远,甚至有些复读生还会出现自闭的心理。此外,他们还缺乏安全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让他们心存戒备,还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也被当成是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

李彦第一年高考时成绩不太好,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于是父母想方设法把他送到邻市的一所重点高中复读,离家有几百里地。李彦所在的班里全部都是复读生,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学校。一次,李彦的母亲特地来看儿子,她发现儿子每天上课、吃饭、睡觉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似乎与同学相处得不是很好。于是,母亲询问儿子是何原因。儿子回答说,不光是我和大家关系冷淡,同学们之间都是这样,对彼此的木然都已经习惯了。另外,可能是大家都存有戒备心理吧,不只是淡漠同学,和老师也不怎么沟通。

复读班的整体气氛与普通班相比有很大不同。由于复读班的学生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临时编集到一起的一个集体,他们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所以,复读班的同学们普遍缺乏集体观念,尤其在入学后的前三个月,他们的人际关系非常冷淡,同学之间缺乏交往,很难形成一个融洽的班集体,几乎是“你干你的,我学我的”。

而且,在和老师的关系上,很多同学对老师缺乏信任,不主动与老师沟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部分复读班的学生轻视老师、对个别老师有抵触情绪,老师的建议根本听不进去。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毕竟复读班不同于普通高三,这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不知道各自的水平与背景,老师也是新面孔。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同学们缺乏安全感,对谁都不信任,表现就会比较淡漠、自闭。另一个原因是有一些心存偏见的学校管理者和任课老师把复读生与应届毕业生区别对待。他们常常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给应届毕业生,而没有给复读生以公正的待遇。这也会让复读生感到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疏远老师。

复读生陷入心理困境的其他原因

对复读生来说,复读,是一个坚持的诺言,平凡的课程需要用一年的时间重新学习。对复读生来说,复读也是一段痛苦的挣扎历程,其中包含着酸、咸、苦、辣,唯独没有甜。

复读生高考能否取胜的一个关键在于复读生的心态是否良好,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心态决定复读生的复读效果。所以,作为复读生的父母一定要找出孩子陷入心理困境的各种原因,以便从各方面帮助他们驱散心理迷雾,确保其复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考入理想的大学。那么还有哪些原因造成复读生的心理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