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未来30年 用钱赚钱
11571000000005

第5章 预见危机:未来30年大预测(2)

人们在谈论一支股票时,其实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了解,但没有任何人揭穿他们不懂的这一事实。投机文化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几乎每天总能见到一群人在谈论股票,但其实每个人都不知所云。

1929午,美国大多数报纸杂志以赞美、敬畏的语气,而没有警示性地报道股市全面走高的消息,并且同时看好股市当前和未来的走势。当某人抛出悲观性的论调,就有人指责他“严重破坏了美国的繁荣”。也有人暗示,他这样做是有动机的——被猜测是想做空。随着市场的不断走高,他的警告只被别人当作笑料。

无可否认,人们往往害怕股市跌下来而强迫自己甚至他人承认还会涨。

1929年1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再贴现率是5%;而证券经纪人贷款利率在6%~12%之间。只有发生再贴现率剧涨的情况,才会使银行把从联邦储备系统那里借来的钱直接或间接地给股市的做法变得无利可图。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再贴现率的行动除了会导致普遍反感外,还会提高一般工商企业、消费者和农民的借款利率。联邦储蓄委员会在做出决策时表现软弱,只是不时发出警告。显然,联邦储蓄委员会关心的不是限制投机,而是推卸自己在不断加剧的投机应负的责任。

1929年夏末,经纪人公报和信函不再满足于通报当天哪支股票会涨和涨幅有多大,而是通告下午2点,人们应该多“关注”无线电股或通用电器股。人们相信股市已经成为神秘而无所不能的人士手中掌握的工县,这种信念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

这是1929年大崩盘前的情形,其实在2001年,中国的老股民也熟悉这些场景。

上面我们列举了1929年大崩盘前的一些情况,好像和目前国内的股市有点像呀。其实不必杞人忧天,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非常之好,而且现在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手段是那时不能比的。个人投资者其实不必要预测经济周期和股市走向,你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选择真正的成长股,那样无论经历怎样的市场环境你都能够获利。

城市化进程推进中的艰难抉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也由此受到直接的影响。比如选择在近郊居住,将事业重心放在城里,或把投资目标锁定城乡结合部,等等。在这里,我们以北京郊区为例予以说明。

2001年,北京的近郊区县之一的通州的房市还是非常的惨淡,小区的环境也都非常差。但时至2011年第三季度调查数据显示,通州房产均价已经到了15000元/平方米。每天早晨,从北京通州驶向CBD的城铁八通线和数十条公交线路装满乘客,京通高速路上各种档次的私家车、班车摩肩接踵,争先恐后地把数十万人卸载到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此时从城里驶向郊区的车上空空如也。傍晚的状况则恰好相反。

这样的情形我们在电影中似曾相识,每天早晨,几十万美国白领乘车或者开车到曼哈顿去,傍晚回家。十年间,有一百多万纽约人奔向城市外围,只留下了一个衰颓的“半日城”:汽车和铁路班车开到时,全城像涨潮,为人群所淹没;入夜落潮时,人群又退走了,基本上只剩下小偷、警察和老鼠。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郊区曾经代表了美国的未来,意味着红砖白墙和精修的草坪,郊区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理想宜居地。《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市郊已婚妇女的特稿,说她们“生活得很痛快……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什么不愉快的理由”。

中国城市郊区化从起步到现在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北京为例,从1991年到2000年,北京近郊区是人口的主要导入区域,也是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承载地。2000年近郊区总人口比1991年增加了239.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2%,高出全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8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的增长幅度也远高于远郊区。其他大城市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应该说都是我国城市化郊区快速发展的明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市通州区这几年的变化仅仅是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鲜活的缩影,中国正处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这个历史化进程,将会影响到所有的人,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外地青年加入了城郊候鸟的行列,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代将成为永远的城市里的一员,在城市里长大,在城市里生存,将永恒地凝固了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也将伴随着大型或者特大型城市的崛起,从人口密度的角度,以东京为榜样,3000万、4000万人口将是这些大型城市的规模。而这么大规模的扩展,城市近郊或者远郊的发展是必须的。随着规模的扩展,城市多中心的结构也必将形成,而城市内部的交通连接的便利性当是首当其冲。

或许私有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并不是这个星球可以承载的,那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公共交通的便利。

对于社会的个体,我们现在没法想象这种城市化进程会给已居城市人口的现有生活习惯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因为目前来看,西方国家的城市居民除了生活质量稍好之外,在超前的生活方式之上并没有给我们什么具有想象力的借鉴,而具体影响最深的当属那些正在进城的人们。当然,在这种历史的大进程中,有很多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少数人的,一旦抓住,你可以随意改变你的生活方式。那么,你是否有备而来呢?

城市化进程真实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未来30年,必定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发生,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尤其如此。

30年后,谁来养活我们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7%,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国务院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目前30~40岁年龄段的人将来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问题。

事实上,在未来30年里,发达国家为了能够圆满解决其社会老龄化问题,必须为此多支出16%~19%的国民生产总值。

养老,一个迟早都要到来的大问题,对它的规划绝对是宜早不宜迟的。

越早,你的负担就越轻。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从理财的角度来说,养老规划何尝不是这样。没有及早进行养老规划是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眼下可以挣多少钱,却没有及时地上思考自己“活得太久”所带来的养老危机。

国家现行的基本养老金主要构成为:

基本养老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贴

我们领取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累计的1/120。

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养老金替代率”,它通常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上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眼下已经退休的我们的父辈中,不少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在80%~90%,所以有人会盼着退休享福,因为退休后他们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甚至还能有所提高。但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人来说,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会下降到40%左右,其保障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父辈。

因此,养老规划除了一定要及早进行,还需要遵循“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和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四大原则。因此,养老规划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投资过程。

1.养老计划不仅仅是买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它是一种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但其流动性也差,有一定的强制性,相当于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行为。

2.选择复利投资品种

养老金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复利效应,也可以使得养老规划中的财富积累达到最大化。基金的定期定投是一种可以利用复利效应的不错选择。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的工具,基金定投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效地摊低投资成本,并且在成本均衡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我们在投资基金时,可以有意识地尽可能长期持有,并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将基金投资纳入到自己的养老金规划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养老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有时候资金需求会跟中短期的投资目标冲突。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单独设立养老账户,避免受到当期资金需求的影响。

3.以房养老抵御通胀

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房产投资也成为养老规划中一个主要的投资模式。从长期来看,房产的价格虽然有涨有跌,但还是会逐步升值。相对其他投资,房产在一定时期内是抵御通胀的有效投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