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未来30年 用钱赚钱
11571000000002

第2章 推荐序二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那年,我曾为《普通百姓致富之路》一书写过序言,我谈了个人致富的七大途径。迄今,未再给他人之书作序。当下,有美债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前几天在一场国际学术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钱颖一院长告诉我,陈云的《未来30年,用钱赚钱》一书即将付梓,邀请我为之写上几句。之前在几次学术论坛中遇到陈云,这位年轻人的演讲风格与各学科的融会贯通,尤其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分析给我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此外,我对“用钱赚钱”这个概念也是很有兴趣,看过此书目录和摘要后,自然应承下来。

陈云先生是一位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跨学科的青年学者。他学以致用,从经济学中得到启发,在管理学中寻找逻辑,在伦理学中寻找真理。我问过他为何用“未来30年,用钱赚钱”作为书名,他回答说60年一个甲子,一个轮回,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果前30年人们通过创业与工作赚钱,未来30年即将开始投资与理财赚钱。如果用我的话来讲,就是过去30年我国政策允许和保护了一少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未来30年,国家将更多的照顾中低收入群体致富。他的简要回答加入了伦理学的元素,我颇感兴趣。

“未来30年,用钱赚钱”书名开宗明义,指明方向,又振聋发聩。书中写道“在21世纪,我们将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不管你现在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现在自认为现有的职业或事业是终生不变的话,那将是非常危险和不现实的想法。未来学家预测,人类现有的绝大多数职业,再过20年将永远地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失业和破产将成为21世纪最“时髦”的名词。

什么是“未来30年,用钱赚钱”呢?阅读完这本书你就明白了。

对一般投资者而言,期待通过投资理财致富,主要是为满足物质需求,提高整体生活水平,但若为手上持有股票或基金的价格波动而日夜心神不宁,又不免因小失大。关于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个人投资理财,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重视资产配置。投资赚取的往往是“时间价值”,因此不同年纪隐含着不同的风险承受力与相应的资产配置。有个很有趣的“100法则”:用10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你可以投资股票或股票基金等高风险产品的比例,剩下的资金不妨买点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投资型保险,以建立较稳健的平衡资产组合。此外,投资者可适当保留一定的闲置资金在市场见底时勇于买进,获取未来的超额回报。

二、奉行简单原则。投资观点的形成固然需要长时间实地调研与案头工作的支持,但若最终不能精炼成一句话或几个要点,是成不了经典投资案例的。“股神”巴菲特当年投资可口可乐的理由,便可以用“品牌优势、分销渠道优势、成本优势”来简单概括。

三、尽量减少犯错概率。买进股票或基金前,应仔细确认其风险和收益特性是否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这部分事前准备“功课”必须做足,切不可掉以轻心。基金一般通过投资组合运作,已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散特性,因此持有基金个数不宜过多,以免此消彼长,反而影响长期收益。在选择上,应兼顾股票与固定收益、国内与海外市场等不同投资品种均衡为宜。

四、短线进出最多“小富”,长线持有才能“大富”。奉行价值投资的专业投资人,一般不提倡短线投资。然而经过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洗礼后,各国债务风波不断,短线进出、设定停损点也不失为风险控制的做法之一。但投资迷人之处恰在于风险与收益最终是匹配的,短线进出运气好最多“小富”,难成“大富”。至于持股时间多久才称得上长线投资,这要因股而异。套用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思路,只要当初看好买进的理由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就该坚定持股,如此才不会错失了“TenBagger”(十倍涨幅的股票)。

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世界是不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只要你拥有了正确的理财观念,达到富有和成功乃是人生的必然。参与“理财”不一定成巨富,但不参与一定会为金钱所困。

还是那句老话,你不理财,财肯定也不会理你!

“赚钱不在多辛苦,只在思路胜一筹!”相信读者定能从本书中获益。

相信在本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创造财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