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未来30年 用钱赚钱
11571000000013

第13章 理论储备: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学原理(2)

管理学范畴也有一个着名的“80/20定律”,它说,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这个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广之。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占了80%,拥有20%的财富;第二种只占20%,却掌握80%的财富。为什么呢?原来,第一种人每天只会盯着老板的口袋,总希望老板能给他们多一点钱,而将自己的一生“租”给了第二种20%的人;第二种人则不同,他们除了做好手边的工作外,还会用另一只眼睛关注正在多变的世界,他们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于是第一种“80%的人”都在替他们打工。

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

今天,人们惊奇地发现,“二八法则”几乎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股票市场80%的人赔钱,只有20%的人赚钱。从理财角度来说,它有两层含义:首先,在家庭理财上,投资的金融品种不必面面俱到,应抓住关键的少数重点突破;其次,对于一个理财产品不仅要看到收益,更要看到收益背后的风险补偿。

现代市场瞬息万变,能够把握一种流行趋势实属不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出任何一项理财决策之前,必须仔细研究分析市场,既要能赶上潮流,更要超前于潮流。因为,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今天畅销的产品,也许明天就无人问津了。把握市场变化就像跳舞一样,快于节奏或慢于节奏都不行。

日本有一位商人就是运用“二八原理”,在钻石生意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钻石,是一种高级奢侈品,它主要是高收入阶层的专用消费品,一般收入的人是购买不起的。而从一般国家的统计数字来看,拥有巨大财富,居于高收入阶层的人数比一般人数要少得多。因此,人们都存在这么一个观念:

消费者少,利润肯定不高。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居于高收入阶层的少数人却持有多数的金钱。换句话说,一般大众和高收入人数的比例为78:22。

但他们拥有的财富比例却要倒过来22:78。这个日本商人正是看中了这点,他把钻石生意的眼光投向了这些只占人口比例“22”的有钱人的身上,一举取得了巨额的利润。

20世纪60年代末的某个冬天,这位商人就抓住时机开始寻找钻石市场。

他来到东京的S百货公司,要求借该公司的一席之地推销他的钻石,但该公司根本就不理他,断然拒绝了他的这个请求。

但他丝毫都没有气馁,仍坚持用“二八原理”来说服S公司,最后,终于取得S公司郊区的M店。M店远离闹市,顾客极少,生意很不好,但这位商人对此并不过分担忧。钻石毕竟是高级的奢侈品,是少数有钱人的消费品,生意的着眼点首先得抓住财主,不能让他们漏网,以赚取占钱将近“80”的人的钱。当时,S公司曾不满意地说:“钻石生意一天最多能卖2000万日元,就算是很不错了。”

该商人立即反驳说:“不,我可以卖到2亿日元给你们看。”

这在当时的商人看来,无疑是狂人的说法了。但这个日本商人却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这番话,无疑是源于他自己对“二八原理”的信心。

之后不长时间,这个商人的生意就红火起来。他先是在M店取得日6000万日元的好利润,大大突破了一般人认为的500万日元的效益估量。当时正值年关降价大拍卖,吸引了大量顾客,这个商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和纽约的珠宝行联络,运寄来的各式大小钻石都被抢购一空。接着,他又在东京周围分部设立营销点推销钻石,生意极好。

到了1971年的2月,钻石商的销售额突破了3亿日元,他实现了曾许下的诺言。

他的钻石生意成功了,奥秘究竟在哪里呢?就在于“二八原理”。

因此,当你决定要投资理财的时候,眼光一定要独到一点。“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曾获诺贝尔奖的着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的理论,已经成为了众多老百姓日常理财中的“圣经”。但你是否知道着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提出过一条着名的投资理念,那就是要把鸡蛋集中放在优质的篮子中,这样才可能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化的收益。

之所以说“篮子”多并不能化解风险,主要是因为目前许多理财产品都是同质的,你所面临的系统风险是一样的。举个例子来说,你投资了债券,又去买了债券基金,一旦债券市场发生系统风险,你的两个投资都会发生损失。因此当你从理财博览会上拿回各类资料之后,首先应该关注的并不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而是应该对这些理财产品进行分析,尽量把80%的“鸡蛋”放在20%牢靠的“篮子”里,而不要选择一些太过于“同质”的理财产品反复投资,这样不仅达不到分散资金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加大风险。同时,一旦选定好自己中意的项目,就应该把握“二八原理”,力争使资金收益最大。

对于任何一种理财产品,都存在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风险和信用风险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实际上应该等于无风险收益加上风险补偿,投资者可以将银行活期利率视为无风险收益。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要获得比市场高20%的收益,你将付出比一般银行储蓄多80%的风险。比如说银行一年期利率高于活期利率,就是对于流动性风险的补偿。

了解了这个原理,你在选择日常理财产品时,就应对高收益品种保持一份谨慎,特别是那些不符合目前规定的理财品种,其高收益的背后,是对于信用风险的补偿。收益越高,代表了其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信用风险实际上就是转嫁了处罚它的违规成本。

对于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的保本理财,你也应有新认识。目前市场上一些保本理财品种基本上都需要封闭一段时间,你其实要面临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风险等,到头来,你所获得的收益,可能会比银行活期利率还少。从这个意义上说,仅仅希望本金不损失,你可能不仅没获得收益,反而会赔钱。

安全边际——赔钱的可能性越小越安全

价值投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安全边际和成长性。其中安全边际是比较难把握的。这也很正常,因为如果人们学会了确定安全边际,短期虽然难免损失,但长期来看,应该是不赔钱的。这样好的法宝,当然不容易掌握。

那么,什么是安全边际?为什么要有安全边际这个概念呢?

安全边际顾名思义就是股价安全的界限。这个概念是由证券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来的。作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安全边际在整个价值投资领域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定义非常简单而朴素,即内在价值与价格的差额,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格雷厄姆认为,值得买入的偏离幅度必须使买入是安全的;最佳的买点是即使不上涨,买入后也不会出现亏损。格雷厄姆把具有买入后即使不涨也不会亏损的买入价格与价值的偏差称为安全边际。格雷厄姆给出的是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核心是即使不挣钱也不能赔钱。同时安全边际越大越好,安全边际越大获利空间就会自然提高。

安全边际不保证能避免损失,但能保证获利的机会比损失的机会更多。

巴菲特指出:“我们的股票投资策略持续有效的前提是,我们可以用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对投资人来说,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支付过高的价格,将抵消这家绩优企业未来10年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是说,忽视安全边际即使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也会因买价过高而难以赢利。

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忽视安全边际。但什么样的情况下股票就达到安全边际,股价就安全了呢?10倍市盈率是不是就安全呢?或者低于净资产值就安全呢?未必是。如果事情这么简单,那就人人赚钱了,股市也就成了提款机。

我们打个比方,鸡蛋8元钱一斤,值不值?就现在来说,不值。这个8元钱是价格,我们还可以去分析一下价值,从养鸡、饲料、税费、运输成本折算一下的话,可能是2元钱一斤,那么这个2元钱就是鸡蛋的价值。什么是安全边际呢?就是把价值再打个折,就能够获得安全边际了。例如,你花了1.8元钱买了一斤鸡蛋,你就拥有了10%的安全边际,你花了1.6元钱买了一斤鸡蛋,那你就拥有了20%的安全边际。

所以,安全边际就是一个相对于价值的折扣,而不是一个固定值。我们只能说,当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就有了安全边际,至于安全边际是大还是小,就看折扣的大小了。

为什么要有安全边际呢?曾有人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如果一座桥,能够允许载重4吨,我们就只允许载重2吨的车辆通过,显然这个2吨就是安全边际。这样,就给安全留出了余地。就内因而言,如果我们设计或施工中有一些问题,那么这个2吨的规定可能还会保障安全;就外因而言,万一有个地震或地质变化什么的,两吨可能保障不出事儿。

股价的安全边际也是如此,就内因而言,我们可能对一个企业的分析有错误,那么安全边际保障我们错得不太离谱;就外因而言,一个企业可能会出现问题,会在经营中进入歧途,那么在我们察觉到的时候,可能还吃亏不大。因为我们的选择有安全边际,说白了,就是股价够便宜,给我们留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空间。

当然,安全边际不仅让我们赔得少,而且让我们赚得多,原因很简单,因为买价低。比如说,一只股票的股价从2元上涨到12元,内在价值是4元,2元则有了很大的安全边际。巴菲特在2元买,一般价值投资者在4元的价值线买入,技术分析家则根据趋势在6元买入,结果是巴菲特赚了5倍,一般价值投资者赚了2倍,技术分析家赚了1倍,这是个还算不错的结果。如果股价从2元上涨到6元,巴菲特赚2倍,一般价值投资者赚50%,技术分析家还可能赔钱。

或许,有人会说,大盘涨起来的时候都没有安全边际了;但问题是,在市场极度低迷的时候,很多有很大安全边际的股票却根本无人问津。

话说回来,安全边际能不能保障股价就安全了?未必。最大的安全边际是成长性。比如说一个生产寻呼机的企业只有5倍市盈率,不高吧?可是现在连寻呼台都找不到了,安全就是笑话。可见,只有在具有成长性的前提下,安全边际才有意义。

关于安全边际的理解其实非常容易,但是怎么判断安全边际或者什么时候才真正到了跌无可跌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还有就是安全边际迟迟不来怎么办,等等。根据格雷厄姆的原意就是“等待”。在他眼里,人一生的投资过程中,不希望也不需要每天都去做交易,很多时候我们会手持现金,耐心等待。由于市场交易群体的无理性,在不确定的时间段内,比如3至5年的周期里,总会等到一个完美的高安全边际的时刻。换句话说,市场的无效性总会带来价值低估的机会,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你出手的时候。就如非洲草原的狮子,它在没有猎物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草丛中慢慢地等,很有耐心地观察周围情况直到猎物进入伏击范围才迅疾出击。如果你的投资组合里累积了很多次这样的投资成果,从长期看,你一定会取得远远超出市场回报的机会。所以安全边际的核心就在把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其实,对安全边际的掌握更多是一种生存的艺术。投资如行军打仗,首先确保不被敌人消灭掉是作战的第一要素,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这一点在牛市氛围中,在泡沫化严重的市场里,显得尤为重要。

洼地效应——越安全的投资区域越容易吸引资金的流入洼地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把“水往低处流”这种自然现象引申为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叫“洼地效应”。从经济学理论上讲,“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简单地说,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资金一定会流向更具竞争优势的领域和更具赚钱效应的“洼地”。

例如房地产。当房地产围合一个湖泊中心发展之时,便形成了自湖心向四周土地递减的级差地租,大致出现“近贵远贱”的圈层分布,这其实就是围合出湖心的价值洼地。一旦因某种特殊原因填湖开发,那么,湖心洼地的地价和房价就会突然井喷,创下区域地产的最大价值,甚至引发周边地产的价值飙升,即产生了洼地效应。当然在房地产实际开发中,所谓的洼地不一定就是湖心区,也可能是市政中心、城市广场或历史建筑区等对于区域价值有提升作用的区域。

“洼地效应”是近两年比较流行的词,在经济学的财经分析中我们常会看到。比如,中国市场的巨大投资潜力和发展空间,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使外资投入持续增加,这样就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产生了洼地效应;也可以形容江浙一带对人才的吸引,说其民间资本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洼地效应;而当解释蓝筹股在弱市中的井喷行情时,就会比较其动态市盈率和平均市盈率,说其产生了价值洼地。

对于投资者来说,“洼地效应”的概念好理解,但如何才能在股票市场上找到真正的“洼地”,获得投资的巨大收益呢?

一是如果发现有做实体产业,每股业绩高达1元以上,而且其产业方向和经营业绩基本能处于长期稳定,在经济危机中不但没遭受重创,还能迅速翻身挺过来的公司股票,则是属于“洼地”的投资目标。

二是遭受长期冷落,但关乎国计民生的股票。例如属于人民大众最重要的吃饭问题的粮食和农业概念股,是可以而且必须持续发展的永恒产业,如果其业绩和发展预期良好,而且没有被爆炒过,则属于价值洼地,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三是关注那些属于国家规划扶持发展,真正生产与科研结合,有能力、有规模和实力做新能源产业的,必然在不远的将来影响到后续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无论现在起始阶段多么迷茫,或是股价已被炒得很高,但只要是符合全球人类革新方向的,就还值得长远投资布局,不过可能需要投资者有一定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