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艺术经典1
11565600000006

第6章 文学(3)

保存至今的元代至正年间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十五卷,显示了元代在古典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五种平话是:《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全汉书续集》和《三国志平话》。这五种平话所叙史事,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但为后来的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艺术经验。

6.元代文论

元代诗文理论多沿袭宋人,而戏曲、小说理论开始形成。元代文学理论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元代诗文理论分为以下几派以郝经、刘将孙为代表,承继宋代理学家的观点,以道论文;以方回为代表,承继宋代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标榜“格律整峭”;以戴表元、袁桷为代表,承继严羽,提倡唐音;元末杨维桢,则把诗当作个人性情的表现。

元代曲论和小说理论均属开创阶段。曲论主要著作有:论述演唱的专著,有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关北曲的韵书,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关戏曲的评论,有钟嗣成的《录鬼簿》和夏庭芝的《青楼集》。小说理论的主要著作是罗烨的《醉翁谈录》、陶宗仪的《南村缀耕录》和杨维桢的《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等。

明代文学

1.明代词

词兴于唐,盛于宋,至明代已经衰微。明初词坛,刘基、杨基、高启等人,由元入明,在刘基像政治上遭受挫折,所作词都自成家数,各具特色。明代中叶以后,词风日下,杨慎、王世贞、汤显祖等人,多有词作,却不当行。到明末,社会发生变革,给词的创作带来一线生机。最有代表性的词作家是陈子龙、夏完淳以及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人,使得明末词坛焕发光彩,不仅挽救词坛,也为清词中兴开了风气。

2.明代小说

这一时期小说创作十分丰富,数量众多,留传下来的有五六十部之多,可大致分为四类: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

讲史小说有两种倾向,或成为通俗演义形式,或向英雄传奇小说发展。著名的作品有:余邵鱼的《列国志传》,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等。神魔小说最先出现的是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成就最大,其次是《封神演义》,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世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成就很高。到崇祯年间,描写世情的小说大抵都是才子佳人故事,如《吴江雪》、《王友玑》等。

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类小说,共120回,约75万字。描写了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110余年的历史故事,尤其集中于魏、蜀、吴三国的斗争。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多产作家,生平不详。

《三国演义》把刘蜀集团置于全书的中心,以刘蜀与曹魏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热情地表彰了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仁爱民、敬贤礼士的政治品质,而对曹操的极端利己主义和残酷暴虐、狡诈专横的恶德劣行予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②《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以民众的反抗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宋江所领导的民众的反抗斗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作者施耐庵(也有罗贯中著和施、罗合著等说法)。

小说描写了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等数十人深受官府和邪恶势力压迫,被迫反抗,汇聚水泊梁山。他们打祝家庄、曾头市,攻下唐州、青州、大名府,两败童贯,三挫高俅,使统治者为之震惊。但由于起义军首领宋江无意反抗朝廷,曲意求仕,使梁山英雄走上了被招安的道路。之后,梁山好汉或战死,或隐退,或被害,或自杀。小说结局充满了悲剧气氛。

③《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神魔小说,描写唐僧率领猴精孙悟空、猪怪猪八戒及沙和尚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作者是明代江苏文人吴承恩。

话本在此时引起人们重视,文人模拟话本进行创作,后人称“拟话本”。最著名的是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继“三言”之后,凌濛初所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也很有名。拟话本中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作为正面主人公出现,市井生活刻划精绝,女子在追求爱情方面显得大胆和自由。

3.明代戏曲

明代戏曲发达,在内容上表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产生了大量的现实时事剧,以《鸣凤记》首开风气;讽刺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孙仲龄的《东郭记》和徐渭的《四声猿》最为有名;爱情剧更加丰富多彩,能较完整、深入、细腻地表现出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的曲折过程,其中以汤显祖的《牡丹亭》、高濂的《玉簪记》和朱鼎的《玉镜台记》最为著名。

这时期的戏曲在形式方面也有许多创造,总的趋向是更多样化、灵活化。传奇戏曲有长篇,如郑之珍的《目莲救母劝善戏文》;有的却又短至十余出,如高濂的《赋归记》和《陈情记》。杂剧也是如此。一些传奇戏曲作家已较为注意结构的严谨,注意文目的紧凑,注意安排悬念。戏曲的繁荣还推动了理论的进步。徐渭的《南词叙录》、王世贞的《曲藻》、魏良埔的《曲律》、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等都有一定的见解。这时还出现了“汤沈之争”,体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之间不同风格的冲突。

4.明代诗文

在明代,诗文方面虽不像小说戏曲那样变化明显,但也有缓慢的改变。早在前七子的复古运动声势煊赫的时候,就有如沈周、文征明、祝允明和唐寅等诗文作家并不盲目追随,诗风较为平易清新。到嘉靖初年,前七子影响渐微,出现了杨慎、薛蕙、华察、高叔嗣、皇甫冲等诗人,能自成一体。并且在散文领域出现了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反对前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到嘉靖中叶以后,又掀起了后七子复古运动。其中,除李攀龙较顽固地坚持前七子的理论主张外,许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王世贞到晚年时则自悔以前所作的《艺苑卮言》,看法与公安派的袁宏道有相通之处。与此同时,徐渭、汤显祖也开始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

李贽针对复古风气,提出“童心说”,强调绝假存真、抒发直感。接着,公安派、竟陵派相继而起,在创作主张和实践上都与复古主义相对立。同时,在散文领域出现了晚明小品,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

此外,明代后期的民歌也有所发展。这时期民歌大多数是情歌,表现人民在爱情上要求自由的愿望。

清代文学

1.清代诗

清代诗人借鉴前代,对古典诗歌有所发展,但由于畏惧“文字狱”,限制了清诗的成就。清代诗歌流派迭出,风格多样,其成就超越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

吕留良画像清初诗歌主流是“遗民诗”,这些诗人主要有阎尔梅、傅山、黄宗羲、杜溶、钱澄之、王夫之、顾炎武、吕留良等人。其中顾炎武的诗词意坚实,风骨劲健;王夫之的诗诡丽奥衍,寄托亦深。以明臣而仕清的诗人,最著名的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称“江左三大家”。

生活于康熙、雍正两朝的诗人有所谓的“南施北宋”两家,即指施闰章和宋琬。但当时第一流诗人应首推王士稹,他提倡“神韵”,并左右诗坛数十年。和王士稹齐名的是朱彝尊。

乾隆时的诗人当数厉鹗,著有《宋诗纪事》,号为“浙派”领袖。这时的诗人,能开拓新格局的是袁枚和赵翼,其与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提倡自写“性灵”。乾隆以后诗人当推张问陶,也是“性灵派”诗人。而舒位、孙原湘和王昙,则被认为是继三大家之后的诗人。

2.清代散文

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骈文,作家辈出,佳作甚多,流派分明,在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散文,以直抒性灵的小品文为主,后以钱谦益为代表开始转变,涌现出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的散文大家;清中叶散文,以“桐城派”成就最高,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榭和姚鼐,而此时的章学诚和袁枚则与他们的风格不同,后来恽敬和张想言承“桐城派”之风,创出“阳湖派”;后期散文名家有朱琦、龙启瑞、吴敏树、曾国藩等人。鸦片战争前夕,出现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

清代骈文盛行,超越明代,多以写“四方体”的骈文为主。其作者以陈维崧最著名,其文气势雄伟,起了开张风气的作用。后来又有胡丕游、邵齐焘、袁枚、吴锡麒等也很出名。

3.清代小说

清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其中以《红楼梦》为最高代表。

清初的长篇章回小说,如陈忱的《水浒后传》、钱彩的《说岳全传》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为著名。到雍正、乾隆年间,长篇小说大放异彩,出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两部巨著。短篇文言的笔记小说,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等。

《红楼梦》是一部以爱情婚姻为主要题材的言情小说,但其艺术性及思想性上的成就堪称古典章回小说之最。作者曹雪芹,名霑,雪芹是他的号。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家族由盛而衰的历程,而家境的急剧变化成为他写作的源头。小说共120回,后40回据说是由高鹗增补。

乾隆以后,章回小说较为著名的是李汝珍的《镜花缘》。

4.清代戏曲

清代戏曲包括传奇和杂剧。清初的戏曲,如吴伟业的《秣陵春》、李玉的《牛头山》等,抒写国家衰亡之恨;李玉等人合作的《清忠谱》、朱皠的《十五贯》等内容和形式也是可取的。接着出现了洪舁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杰作。乾隆以后,戏曲走向低潮。传奇在《长生殿》、《桃花扇》之后,内容上已逐渐趋于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优秀作品少见。代之而起的是比较有新的生命力的各种地方戏曲。讲唱文学的评书、鼓词、弹词等,品种多样,在城市和农村相当活跃,显示出它们的民间色彩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