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11550000000020

第20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1)

带孩子亲近自然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亲近泥土的童年即没有真正的童年。

人是大地的产物,土地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而现在的孩子却连什么是土地都不知道,他们心目中的土地就是宽阔的马路,要不就认为是花圃里的黄泥。

应该带孩子们去亲近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在对自然的亲近中让孩子们变得聪明,变得健康。

大自然带给孩子们什么?

——让命蓬勃生长的氛围

离开城市之后,才会发现生命的丰富多彩:孩子们会被飞过的蜜蜂或是别的虫子不小心蛰到;会发现在城市里寻找不到的斑斓蝴蝶和蝉的齐声合唱;会放纵自己在泥地里弄得脏兮兮地然后在清澈溪水中荡涤自己的所有不快……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愿意去原来喧嚣的地方旅游就是因为在这里,人才可以彻底地放松回归于自己最本质的一个状态。

孩子也容易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最原始的生命力:不管是正在发芽的树枝,还是流水流水潺潺,也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狂风暴雨,大自然的神奇没有经过这样的近距离接触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只有亲身接触到这些神奇,才能够感受到生命和自然的联系。孩子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到蓬勃的生命力,获得一种超然的快乐。

——智慧的灵感

从古到今,我们总是能从很多人的身上看到自然给予的影响,不少历史名人都能在自然中发现灵感,获益非浅。

一棵苹果树成全了牛顿的灵光闪现,发现了万有引律;白鹅在池塘中的悠然让七岁的骆宾王借助一首咏鹅诗展现了自己的诗词天赋;河里的小虾深深地吸引住了齐白石,又在他的画笔下活蹦乱跳,这些都是自然给予的灵感。

童年是一个人智力启蒙的基础阶段。大自然能美化人的生命,启迪人的智慧的。孩子在自然中不仅可以培养对线条、形体、色彩、音响、生态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力。很多孩子学习音乐、绘画、文学,却无法理解很多艺术巨作的深层次思想,为什么呢?因为在画室和琴房所能学到的只是技巧,却学不会对生活的新奇、幻化、天真的感受。

——丰富的自然知识

美国有一对夫妇,颇具冒险精神的他们把四个孩子带到偏远的农场自己培养,白天,孩子们像普通的农夫一样在农场干活,并在劳动中讨论种子发芽、遗传、农药等知识;晚上,曾是大学教授的父亲则负责给孩子们讲授文化知识,到了周末,一家人会开车到附近小镇的图书馆去借阅各种书籍。这种特殊的教育激发了四个孩子前所未有的求知欲,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然后在农场里进行着自己的各种实验,孩子不断地探索,养成了很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没有读过中学的孩子均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并分别成为计算机、畜牧、天文、造船方面的专家。

这对夫妻认为书本上的文字是死的,大自然的一切却是鲜活的,让孩子看着书本想象并不符合孩子的天性,很多知识,孩子在自然中自然能够寻找到答案。

让孩子回归自然

城市里的孩子失去了很多原本自己可以拥有的优越条件,但是水泥钢筋的世界,隔离了他们与蓝天、碧海、大地的联系;孩子们与花草树木、飞鸟游鱼亲近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所以不要吝惜时间陪伴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电视上、书本上的大自然离孩子仍旧是遥远的,想象永远也比不上实践。

智者说:“你是用泥土造的,你还要归于尘土。”一切生命,包括植物、动物和人,归根到底都来源于自然,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