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身心健康指导
11532000000004

第4章 总论(4)

可见,饮食定时、定量,可以建立起定时用餐的良好生活节律,将大大有助于消化吸收的进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

那么,一日三餐应如何合理安排呢?除要定时、定量外,重要的就是选择好自己喜欢又具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大学生每天的学习负担很重,尤其上午学习分量很大。因此,早餐有必要保证其优质。要改变不注重早餐的不良习惯,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习惯。保证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消耗,特别是第四节课时不感到饥饿。早餐一定要讲究,可以选择含脂肪和蛋白质较高的食物,除主食之外可适当增加一些黄豆或豆制品、花生米、牛奶、蛋类等副食。中餐要注重食物的质和量。可以根据自己下午的体力活动、身体锻炼时间、脑力学习时间的长短等保证吃饱、吃好。应该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还要补充水分,同时还要多吃一点儿水果。晚餐可以适当地少吃。晚自习结束后,可以适当地吃一点儿水果,但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吃得过饱会影响睡眠。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道理也就在此。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可按早餐30%、中餐40%、晚餐30%考虑进行安排。

需要注意的是,人每天通过尿液、汗液和正常的呼吸,要消耗15002000mL的水分,相当于78杯水。所以,每天应该适当地补充些水分。尤其在运动后更要适当地补充水分。

(三)注意用脑卫生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特别注意用脑卫生,适应脑的活动规律。根据测定,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每昼夜都有其周期变化。其中大脑皮质机能,每个人还有自己的特殊的活动规律。有的人善于晚上学习(称为“猫头鹰型”);有的人在早晨学习效果最好(称为“百灵鸟型”);而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因此,要遵循脑的活动规律,根据自己的特点,趁处在精力旺盛、头脑灵敏的时候,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

现在的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开夜车”,就是夜间学习、玩游戏或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直至深夜或凌晨。由于工作的需要或逢年过节,人们偶尔开开“夜车”是无妨的,身体能够耐受这种偶尔的额外负担。但是,如果经常地“开夜车”,甚至“黑白颠倒”,那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经常开夜车,必然会影响睡眠,造成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打乱了自身的生活规律。这样就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疲倦乏力,甚至引起头痛头晕、精神委靡不振。如果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被破坏,生理活动就会陷入混乱状态,抵抗能力也会下降。

那么,大学生们该如何注重用脑卫生,让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呢?

大脑细胞的活动,有这样的规律:一是兴奋,二是抑制。兴奋就是“工作”,同时消耗能量;抑制就是“休息”,同时完成能量消耗后的补偿。这样才能使大脑神经细胞更好地处于休养生息状态。学习时大脑皮质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就会呈现出高度的兴奋状态,但兴奋到一定时间以后,神经细胞本身就自然转入抑制状态,减低了接受能力,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思考力下降。这时就会感到疲劳,学习效率也降低了。此时就需要有短暂的休息,才能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工作能力。

休息包括两种。一种是消极性的休息,如睡眠;一种是积极性的休息,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希望大学生应该采用积极的休息方式,这样,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就可以得到轮流工作、交替休息。体育锻炼不仅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了血液循环,而且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氧气和养料的供应以及代谢产物的及时排出极为有利,从而也就增强了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等。这对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大学生应该将消极休息与积极休息结合起来,并通过积极的休息来达到解除疲劳的目的。

(四)养成锻炼健身的习惯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高速发展,自动化的生产大大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但也给人们带来了高度的神经紧张,人脑的负担愈来愈重。人们为了适应社会巨大的变化和脑力劳动加重以及生产技术的自动化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然而,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舒服,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结果人们吃得营养丰富,运动却少了。许多“文明病”就产生了。使人们渐渐地尝到了“肌肉饥饿”的苦头,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较多“文明病”产生了。

在现代社会里,身体锻炼像面包一样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因为运动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模式的一部分。如果说,过去人们经常洗脸、刷牙、剪指甲是讲卫生,是一种文明,那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模式中缺少运动锻炼,就不能称之为“文明”或“讲卫生”了。

养成每天锻炼健身的习惯,就会形成每天一到锻炼时间很自然地产生去锻炼的愿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就会做好锻炼负荷的准备。人体在锻炼时,各器官系统就会迅速地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并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和运动负荷相配合的生理功能提高的适应。这种适应在多次重复之后,能逐渐形成一种自然条件反射,一旦到锻炼时间,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就能预先出现提高。事实上,人体生理功能确实存在自然时间规律。例如,白天交感神经紧张性强,分解代谢占优势;夜间副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合成代谢占优势。内分泌腺也存在时间节律,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在每天凌晨4时后开始增多,上午8时后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深夜12时至凌晨4时最低。这说明,无论是生理功能的自然节律,还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也就是自然条件反射节律,都会使体内生理功能有一个固定时间反应。如果每天定时锻炼,形成习惯,就使锻炼健身成为体内生物钟定时的一部分。每到这个时候,体内就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让身体在锻炼中充分调动各器官的功能,达到最适宜的程度,迎接锻炼时间的到来,使锻炼健身收到最佳效果。

合理而良好的生活规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起居定时,睡眠充足;

(2)饮食营养,定时定量;

(3)按时运动,锻炼健身;

(4)卫生习惯,努力养成;

(5)业余爱好,情趣高尚;

(6)清静自然,身心健康。

做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社会改变和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要振兴中华建设国家,要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做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需要,这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为了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可是重智力、轻体力,重思想、轻健康能适应当代快节奏、高效率、强脑力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吗?显然是不行的。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其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人要想在某个方面卓有成就,既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学识,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如果大学生只顾钻研专业而忽视思想品德修养,忽视自身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治学的征途上便可能知难而退;即使学有专长,也可能学非所用。如果德才兼备,却体弱多病,心理不健康,也很难使自己的德才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呢?

一、生活和事业都需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列宁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曾说过:“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无数的事实表明:身体是事业的保证、幸福的要素。现代人也经常说:身体健康是“1”,其他都是“0”。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的身体健康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假如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无法适应冬寒夏热的变迁,就难以经受得住冰霜雨雪的考验。风一吹就感冒,天一热就昏倒的人,怎么能坚持繁重的学习和工作呢?又怎么能享受正常人的愉快生活呢?

假如没有健康的体魄,你就会走路走不动,乘车要晕车,见水不能游,遇山不能爬,难道这样的人能去走南闯北、改造建设社会吗?能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既节省了人的时间,又提高了人的智力水平,增强了人的劳动强度,尤其是脑力劳动强度。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必须知识面广,神经系统健全,体格健壮,反应敏捷。这些只能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来培养和保持,所以现代职场的人们非常重视身体健康的投资,时常到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活动。因为“德智皆于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掌握大量的知识和适应现代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没有健康的身体也可以说不能很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身体的需要。

所以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健康与否并非是个人的小事,它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祖国建设的未来大业。大学生应当努力使自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用型人才。

二、树立全面的健康观

按照现代意义上的健康观来说,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健康

即通常说的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没有疾病,有良好的食欲,夜间睡眠质量好,体态、脸色好,精力充沛,能够很好地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消除疲劳快。

2.心理健康

即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心态平和,乐观自信,情绪稳定,友善待人,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与朋友、伙伴、团队成员能友好相处,具有合作性,对生活充满希望,并有正确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