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希特勒性格分析报告
11519300000008

第8章 希特勒性格详细分析报告(2)

不管我父亲有多么坚决地想要实施他既定的计划和目的,他的儿子都和他一样顽固和倔强……(《我的奋斗》,第12页)。

……他聚集了全部的决心反对我……老头变得很愤怒,而我,尽管很爱他,却也和他一样坚决……现在,老头开始无情地行使他的权威。(《我的奋斗》,第13-14页)。

从以上和其他的段落,以及从当地的传闻,都能明显地发现,从1900年到1903年(父亲死于这一年),阿道夫和他父亲的关系极度暴烈,这是典型的父子冲突。

(10)注意:希特勒对老年人的态度。在很多地方,在《我的奋斗》和他的一些谈话录音中,希特勒都用贬损、轻蔑的方式谈论老年人。这往往暗示着他对自己60岁的父亲(比他母亲年长23岁)的看法。下面引用一些言论作为例证:

劳施宁:不管到哪儿,希特勒总是抱怨着,除了一些枯燥乏味的老头什么都没有,他们像处在第二个童年一样,夸耀他们的技术知识,却丧失了他们良好的常识。

海登引用希特勒的话:我伟大的对手,帝国总统冯·兴登堡,现在已经85岁了。我才43,而且我非常健康,而且我不会遭遇任何不利,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上天为我指派了伟大的使命。

2.母亲

(1)母亲的人格

相关事实如下:

克拉拉·珀尔索是个典型的管家,她的家总是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家具上没有一点污垢或灰尘。

她天性温柔。她比较年轻,性格温顺,以及曾经做过家庭服务,这些因素都使她倾向于服从,具有基督徒的顺从。与易怒的丈夫共同生活带来的苦难和考验,使她始终秉持克制的态度。对儿子阿道夫她全心全意,迎合他任何的异想天开,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正是她鼓励了希特勒的艺术野心。

1907年夏天,希特勒的母亲因乳腺癌接受手术,并在六个月之内就死去了,她的疾病很可能具有胸壁溃疡和肺部转移的特征。

(2)与母亲的关系

希特勒很少写到他的母亲,也从未公开说过关于她的事情,但是从我们得到的少量迹象,可以看出年轻时,他有很多年的时光都热爱并依赖着母亲。希特勒说:

……母亲全心全意地照料家庭,用始终不变的爱和温柔照顾着孩子们。(《我的奋斗》,第8页)。

在父亲去世和母亲去世中间的五年里,有三到四年,希特勒依仗母亲视他为掌上明珠、宠溺无度,而游手好闲地度过了大部分时光。她准许他从实科中学退学,她鼓励他成为画家的梦想,她屈服于他的每一个愿望。据说,在这些年中,母子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相互的爱慕。希特勒令人惊异的自我确信(大多数时候)中,有一部分可以归因于这些年形成的印象,13岁时他父亲死去,他继承了父亲的权力,成了家里的小独裁者。他的兄长,阿洛伊斯,这时已经离开家,他是一家四口人中唯一的男性。

“这是我最幸福的岁月,它们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梦境,它们也确实就是。”(《我的奋斗》,第25页)。

希特勒曾写道:“我母亲的去世……对我来说是可怕的打击……我爱我的母亲。”

①布洛赫医生报告说,阿道夫听到母亲手术时受到的痛苦时大哭起来,后来得知她去世时,则显出了极度的悲伤,医生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人如此悲痛沮丧。葬礼在天主教公墓举行,结束之后所有人都离开了,但阿道夫却留在她的墓前一个人待了很久。

②一战期间,希特勒在战场上,总是把母亲的照片戴在胸前。

③对于希特勒来说,其母子关系虽然受到本人的抗拒,但对他却是一种强有力的模式。这可以从以下事实中推测出来:(a)战后数年中他对“母亲替代者”的依恋,(b)他在演讲和写作中频繁使用“母亲意象”,以及(c)他选择麦当娜和孩子的画像来装饰他的房间。

从这些以及其他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希特勒爱母亲而恨父亲,换句话说,他有俄狄浦斯情结。但是,如我们接下来要看到的那样,这只能解释他与双亲关系的其中一面。

(3)兄弟姐妹

可以确定,在希特勒早年时,家中还有两个较年长的孩子。父亲此前结过两次婚,因此,他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小阿洛伊斯·希特勒,和一位同父异母的姐姐,安吉拉·希特勒。我们对希特勒与前者的关系一无所知(很久之后,小阿洛伊斯在柏林出现,是一家餐厅的所有人)。而异母姐姐安吉拉则与林茨的税务官罗保先生结婚,后来,她在维也纳大学经营一家面向犹太学生的餐馆。有几年,她在贝希特斯加登担任希特勒的管家,后来她嫁给了德累斯顿的马丁·哈米施教授,并且现在也居住在那里。

①好几位密告者说,阿道夫大约七岁时,又有了一位妹妹保拉,所以,他童年时一定经历了兄弟姐妹诞生的压力。这位妹妹看起来非常与众不同,她喜欢离群索居,现在生活在维也纳。据说她先后与好几位男性有过恋爱关系,其中一个还是犹太人,据信她智力迟滞。

②有报告说,阿道夫出生之前还有两个孩子在婴儿期就夭折了。有几位密告者提到,其中一个孩子可能是埃德蒙,或古斯塔夫。

3.孩童时期的反应、活动和兴趣

关于希特勒的童年,可靠的信息很少。但是,大多数密告者在以下几点上意见一致:

(1)体质孱弱。阿道夫是一个孱弱的少年,清瘦,苍白。他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也不喜欢繁重的身体锻炼。他很敏感,喜欢跟母亲在一起,读书,画风景,或者独自散步。他喜欢做些关于德国战争的白日梦,但从来不做任何事情来让自己更适合做士兵。当他厌烦了学校(因为在学识方面的不足而羞愧)时,他会因神经紧张而发病(假性的肺部问题),而他母亲允许他辍学待在家里。

(2)对挫败的耐受力低。可以肯定,阿道夫还是孩子时,对挫折反应激烈。他无疑有怒气失控的毛病,母亲对他的怒气则以轻易满足他的各种愿望作为回应(这是他“向普通大众求爱”的方式)。我们也很肯定,他对食物吹毛求疵。

(3)叛逆以及反复的侵略性。在家中,纪律是反复无常的:他的父亲经常特别严厉,而他母亲则不同寻常的宽松。结果,他没有发展出稳定、恒常的性格,他在顺从(以便安抚他的父亲)和不守规矩之间变幻不定。

①希特勒的第一任老师兰辛回忆……他是个爱争吵的、固执的年轻人,会从水沟里捡来香烟或者雪茄蒂,或从酒吧里喧哗吵闹的人那儿讨烟来抽。

②哈尼施报告说,希特勒告诉他,因菲尔特尔地区的人很擅长相互争吵,他是孩子时,很喜欢看他们争斗。此外,他过去也很喜欢参观林茨的致命武器展览。其他人憎恶的东西,对他很有吸引力。[注意,这是童年期压抑的攻击性(虐待狂)的有力证据。]

③希特勒才10岁时,狂热地迷上了阅读关于“普法战争时德国英雄部队惊人的胜利战役”的内容。很快,这变成了“我最伟大的精神体验”。(《我的奋斗》,第8页)

④“我越来越热烈地赞美与战争或军国主义有关的一切事物。”(《我的奋斗》,第8页)

⑤任何经过心理学训练的读者,在仔细阅读了《我的奋斗》的第一章后,都会确信,阿道夫从11岁起就开始热烈倡导德国的功业而反对奥地利,这代表的是他对父亲的压抑的背叛的合理化替代。受到他的历史老师波什教授(代理父亲),以及一系列德国军事英雄的激励,这个男孩能够公开宣称自己忠于俾斯麦的德意志帝国,激烈地谴责奥地利(父亲的象征),为他积压的愤怒找到出口。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连篇累牍地描写他的狂热:

……对我土生土长的德国-奥地利国家,我有着强烈的热爱;而对所谓的“奥地利”政府,我则有苦涩的仇恨。(《我的奋斗》,第22-23页)

至于他参加的年轻人的民族主义运动,他写道:

……它是反叛的,它佩戴着属于自己本民族却遭到禁止的徽章,当受到惩罚、甚至因佩戴徽章而挨打时,我们却为此庆祝……问候方式是“嗨”;即使受到警告和惩罚,比起皇家的赞美诗,我们还是更喜欢“德国高于一切”。(《我的奋斗》,第16页)

在这段时期,他第一次开始扮演年轻的鼓动者的角色。

我相信,即使在那时,我演讲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因为我与我的同志们进行了或多或少可称得上激动人心的讨论……因为明显的原因,我的父亲并不欣赏他爱争吵的儿子所拥有的演讲才能。(《我的奋斗》,第7页)

这个男孩对最高荣耀的想法总是围绕着普法战争中的胜利。

为什么奥地利没有一起参与这场战争,为什么我父亲没有参与……?(《我的奋斗》,第9页)我对我父亲的人生轨迹断然不赞同。(《我的奋斗》,第7页)在我不服管束的年轻岁月中,没有什么比出生在一个荣耀殿堂之中只矗立着一些商人或者政府官员(他父亲的职业)的时代更令我悲伤的了。(《我的奋斗》,第204页)我也想成为一个“人物”——但绝不是一个官员。(《我的奋斗》,第26页)

这些引语,进一步证明了阿道夫对他父亲压抑的憎恨,并证明早在青春期之前,消极论和任性妄为就已经成为了牢固的模式。

(4)消极被动,或者患病,成为反抗的方式。当希特勒决心要挫败他父亲将他塑造为公务员的意图时,他表现出了天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所采用的策略,是通过懒惰和被动来反抗。

我很确定,一旦我父亲看到我在学校里毫无进步……他就会任由我去追寻我梦想的快乐。(《我的奋斗》,第14页)

后来,他父亲死后,当他想要离开学校时,他通过生病来赢得了母亲的同意。

我母亲被我的病症吓了一跳,终于在很久之后同意接我离开学校……(《我的奋斗》,第24页)

此后,他在家附近懒洋洋地度过了两年,这也成为了之后他在维也纳消极地漂泊、做白日梦的生活的模式。

(5)缺少朋友。没有人提到过他的任何友谊,即使从他孩童时期开始也没有。这个男孩在班级同学中很可能完全不受欢迎,青春期时,据说他很安静、严肃,爱做梦,沉默不语。

(6)性行为不端。很久以后,一个纳粹党人参观了莱昂丁,并且查阅了学校记录,他发现的证据表明,希特勒十一二岁时,与一个小姑娘进行了很严重的鲁莽的性行为。他因此受到了惩罚,但未被开除。

4.结论

(1)对父亲的仇恨,对母亲的爱(俄狄浦斯情结)。大量心理学家注意到并且强调了这一点,这里也列出了证据。下面则是一些很少提到但是同样重要的事实。

(2)尊敬父亲的权力,蔑视母亲的软弱。希特勒显然不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产物,通过观察他模仿双亲中的哪一个,而不是他爱双亲中的哪一个,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他。在《我的奋斗》中,他写道:“我尊敬我父亲,但我爱我母亲。”恐怕他这样说更好些:“我爱我母亲,但是我尊敬我父亲。”因为对于他来说,尊敬一直比爱更重要。

(3)对父亲的认同。虽然希特勒没有他老爸的体格或气质,从体质上来说属于另一种类型,但是他很明显地一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父亲的很多特质,而没有模仿他母亲的任何一点。

(4)阿道夫·希特勒对权力的渴望,他的骄傲、侵略性和对残暴无情的狂热崇拜,都与我们所知的阿洛伊斯·希特勒的人格及行为相符。这位儿子宣称他不需要别的,只要求追随者的牺牲,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他父亲对妻子和孩子的态度。

……除了其他品质之外,他的儿子无疑还继承了与他相近的顽固……(《我的奋斗》,第14页)

(5)父亲在家里或者酒馆中那些声音响亮、自吹自擂,或许还喝醉了酒的言谈(一些密告者曾描述过),很可能为他年轻的儿子提供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模仿范例。成为一位乡村牧师这个想法,曾经吸引了阿洛伊斯·希特勒的热情,而成为修道院院长则曾是他的儿子所憧憬的事,两者的原因毫无疑问是相同的——它们提供了演讲的机会。

(6)父亲和儿子都离家前往维也纳寻找发迹的机会。在《我的奋斗》中,有多处表明,父亲在维也纳获得成功的形象起到了激励作用。

我也希望能像50年前我父亲那样,从命运手中夺取和他同样的成功……(《我的奋斗》)

我将会在心中牢记我父亲的榜样,克服这些困难;我父亲曾是一个贫困的农村男孩,做过鞋匠的学徒,却努力争取到了公务员的职位。(《我的奋斗》)

(7)有好几年,希特勒喜欢炫耀他和父亲一样的海象胡子。最后,他为了模仿一位新的榜样——费德尔,而修剪了他的胡子。

(8)阿道夫·希特勒不变的制服和手枪,很可能是受到了阿洛伊斯·希特勒的制服和手枪的影响。

(9)据说,阿洛伊斯·希特勒对阶级体系非常尊敬,他为自己地位的提高而自豪,嫉妒那些地位高于他的人,同时看不起地位低于他的人。希特勒也具有这种模式,它在他的事业中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所以,如果关于阿洛伊斯·希特勒的说法是真的,那么他就帮助了儿子职业生涯中重要模式的形成。阿道夫·希特勒一向嫉妒并顺从他的上级,他跟无产者从来没表现出什么密切关系。

(10)在贝希特斯加登居所的书房里,阿道夫·希特勒在书桌上方悬挂了他父亲的肖像。这是一种荣誉的标志,因为其他三个被选中在希特勒房间中悬挂肖像的人分别是腓特烈大帝、卡尔·冯·毛奇和墨索里尼,他母亲的肖像则没有出现在任何地方。

据说,阿洛伊斯嗜烟、嗜酒且好色,而今天,他儿子以自制隐忍而为人瞩目,所以,在这些方面两人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阿道夫还是孩子时,曾经捡起雪茄烟蒂来抽;他在慕尼黑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也喝过啤酒和葡萄酒,而最近15年中他对女人表现出不小的兴趣。

毫无疑问,希特勒非常嫉妒和崇拜他父亲的权力和权威。虽然他因为父亲在个人关系上反对和阻挠他而仇恨父亲,但对于父亲,他十分敬畏、崇拜,渴望成为父亲的样子。说起他老爸时,这位儿子在自传中坦白说“他在无意识之中种下了种子,从中将会生长出怎样的未来,是当时的他和我都不能理解的”。(《我的奋斗》,第24页)从此以后,阿道夫·希特勒的注意力和模仿行为都只会被支配性的残酷的人唤起,如果这个人碰巧站在他的对立面上,那么他会同时仇恨并尊敬他。看起来,希特勒对有力而长久的机构的崇拜,也类似于对他60岁父亲的崇拜。他写道:

……这个古老的机构(天主教)之中蕴藏的充沛力量令人惊叹。

……他(吕格尔)倾向于……获得现存任何有权力的机构的好感,这样他可能能从这些古老的力量源泉之中获得尽可能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