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11510100000009

第9章 世界名城欧洲篇(7)

米兰市和意大利其他古老城市一样,宗教教堂是其主要的艺术特色。米兰大教堂,就是继梵蒂冈圣彼得教堂之后,欧洲第二大教堂。米兰大教堂位于杜奥莫广场上,是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其上半部为哥特式,下半部为巴洛克式,高108米。

从杜奥莫广场向北面走去,便是斯卡拉大剧院。这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剧院。建造于1774~177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炸毁。战后,又重新照原样建设起来。

在斯卡拉大剧院马路对过的一个小广场中心,这里坐落着著名的圣玛利亚教堂,其因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而驰名于世。原作面积约合44平方米,高4.97米,宽8.85米,共画了两年时间才完成。

米兰作为一座艺术城,还有不少公元4~15世纪的古代教堂。其美丽豪华的宫殿式建筑,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文艺复兴时期,这里云集了不少著名的艺术大师,形成了伦巴第雕塑绘画学派,许多作品保留至今。

名城故事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画作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达·芬奇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该画现藏于米兰圣玛利教堂。

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达·芬奇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达·芬奇描绘的弟子们的心理和情态,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儿,可是叛变者的形象是很难画的。达·芬奇为塑造犹大的形象已停笔几天,他常站在画前沉思。当时请达·芬奇作画是按时付酬金的,后几天不动笔使院长十分恼火,并打算扣达·芬奇的工资。院长将想法通过总管告诉达·芬奇,他说了停笔的原因。总管虽能理解,但扣工资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长旨意。这时芬达·芬奇转首看看院长,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犹大的形象,如果实在找不到犹大的模特儿,就把院长的头像画成犹大,总管会意地笑了。后来米兰大公来看已完成的画,一见坐在犹大位置上的是院长,他笑了,并说:我也收到修士们的指控,说他克扣修士们的薪金,他和犹大是一个样的,就让他永远地坐在这里吧。大公对达·芬奇说:“他对你不公平,你巧妙地报复了他。”达·芬奇之所以用院长作模特儿,并非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报复,而是发现院长和犹大都很贪婪金钱,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犹大是作为贪财、叛卖、邪恶的典型而进入芬奇的作品的。

这幅画作场面宏大、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梵蒂冈——天主城国之都

城市名片

国别:梵蒂冈城国

位置: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的西北角

地位: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年代:建于公元4世纪

名城掠影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皇国的中心。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城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亡,乘机掠夺土地,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

梵蒂冈城国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站在台伯河东岸向西望去,这座中世纪乳白色大理石建筑会展现在你的眼前。那圆形屋顶高托云表,雄伟壮观,建筑物上的石雕,隐约可见。

梵蒂冈的面积很小,只有0.44平方千米,还没有北京故宫的2/3大。全国人口约1000人左右,一个中等的电影院就可以全部坐下。

梵蒂冈不但是西欧宗教活动的中心,而且也是一个别致的游览胜地。平日,从世界各地到这里朝圣的信徒和游客络绎不绝,每年达几百万人。每逢礼拜日,圣彼得广场总有成千上万的人,等着教皇祈祷。

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作为纪念。到了15~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

圣彼得广场在梵蒂冈的最东面,是椭圆形,据说这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左右。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最大的教堂,其建筑宏伟壮丽,无与伦比。

在圣彼得教堂的北面,是梵蒂冈博物馆。它建于公元5世纪末,面积达5.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一个博物馆,收藏着丰富的古今艺术珍品。博物馆内分为“埃及馆”、“画像陈列所”、“雕刻馆”(庇护—克莱孟特馆)、陈列东方艺术品的“拉特兰馆”,以及“埃特鲁斯卡馆”、“挂毯廊”等。其中拉斐尔画室是梵蒂冈博物馆最吸引观众的中心之一。拉斐尔是16世纪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壁画家,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艺术上的三杰。他的作品在宗教题材中注入了人文主义的内容,以现实的手法展现有血有肉的人世生活,如《辩论会》、《雅典学院》等。西斯廷小教堂也是游人必去之地,因为那里的天花板和墙壁上都保存着米开朗基罗著名的作品《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风格雄伟,刚健有力。

名城故事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皇,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这一地区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千米以上。

16世纪,欧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使罗马教廷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之后,反动的神权统治又不断地激起民众的反抗。1847~1848年,掀起了反抗教皇政权的广大运动。教皇庇护九世于1848年11月逃走了。罗马宣布成立了共和国,剥夺了教皇的政权。但共和国最后被外国军队镇压了。庇护九世于1850年复活节重返罗马。1870年8月,罗马又爆发了反抗教皇政权的人民起义,意大利国王进驻罗马,意大利完成统一,教皇权力被剥夺,于是庇护九世只得退居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成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雅典——欧洲文化的摇篮

城市名片

国别:希腊

位置:巴尔干半岛南端

地位:首都,希腊最大的城市,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年代:公元前3000多年

名城掠影

在雅典,游人可以欣赏到成就卓越的造型艺术——雕刻和浮雕,以及气势雄伟而风格多样的建筑物。

据说,雅典城是以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雅典娜从天神宙斯的头脑里诞生不久,一位腓尼基人西克洛卜斯来到希腊,在阿底加建立了一座美丽的城市。奥林匹斯山上的尊神们都想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经过一番辩论,只剩下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了。他俩争执不下,互不相让,于是请求至高无上的众神之王宙斯仲裁。宙斯决定让他们自行表达对该地区的善意,由当地居民来抉择。波塞冬把战叉往地上一抛,霎时,海浪翻滚,势不可当——他以此表示要利用该地区树立海上的霸权。雅典娜把长矛向地上一掷,顷刻,长出了生机盎然、硕果累累的橄榄树——以此表示保证当地人民丰衣足食、和平安宁。人们拒绝霸权,而接受了女神的庇护。从此,雅典娜就成了这座城的保护神,这座城便取名叫雅典。神话为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雅典地区就有人在此居住。公元前14~前12世纪,人们在爱琴海岸一座海拔一百米的小山顶上定居下来,修筑城堡,抵御外族入侵。这里就是后来的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集古希腊建筑与雕刻艺术之大成。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阿克罗波利斯建造的神庙,是综合行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雅典卫城的山门正面高18米,侧面高13米。山门左侧的画廊内收藏着许多精美的绘画。多利亚式的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造的楼门普罗彼拉伊阿、埃莱库台伊神庙、雅典娜神庙等均建造于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黄金时期。雅典娜女神庙在山门右前方。雅典娜女神庙全由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蓬泰利克大理石的产地就在雅典附近。18英尺长、12英尺宽的神庙内有一个爱奥尼亚式门厅和一个约呈方形的内庙组成。一条饰以高凸浮雕、宽18英寸的中楣饰带,围绕在建筑物外部。神庙分前庙、正庙和后庙,在神庙东面有一个执盾的雅典娜神像浮雕。

名城故事

雅典孕育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产生了马拉松运动项目。

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公元前491年,波斯皇帝大流士派遣使者到希腊各邦索取“土地和水”,就是要求希腊各邦对波斯表示屈服,但遭到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拒绝。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亲率波斯军队入侵希腊,在雅典城东北60千米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妄图一举消灭雅典,进而鲸吞整个希腊。当时斯巴达没有及时援助雅典,只有普加提亚提供了1000名援军,雅典在国家生死存亡时刻,只有依靠自己力量与波斯帝国进行对抗。当时波斯军队有10万人,装备精良,还有骑兵,而雅典军队只有1万人,加上普加提亚援军1000人,他们组成希腊联军,由雅典将军米太亚得指挥。双方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展开激战,希腊战士为保卫祖国的热情所鼓舞,奋起抗击波斯军队,他们从正面发起佯攻,波斯军队突破了希腊的中线,但在两翼希腊军队却取得了胜利,他们于是从两面夹攻突破中线的敌人。乘胜追击,一直把波斯军队追赶到海边,波斯军队慌忙登船而逃。这次战役波斯军队死亡达6400人,而希腊只牺牲192人,雅典军队在马拉松战役后急忙赶回雅典,波斯军队一看到雅典军队已有防备,便调转船头驶回亚洲。

为了把胜利喜讯迅速告诉雅典人,米太亚得将军派士兵斐力庇第斯去完成任务,当他以最快速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盼望的人们说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在地上牺牲了。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和表彰斐力庇第斯的功绩,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增加了马拉松赛跑项目。

索非亚——欧洲东部的交通中心

城市名片

国别:保加利亚

位置:位于保加利亚中西部,地处四面环山的索非亚盆地南部

地位: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年代:始建于前1世纪

名城掠影

公元前8~9世纪期间,色雷斯人就在此居住。公元前1世纪左在右,曾先后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要塞城市,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公元809年,斯拉夫保加利亚占领此地,后又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908年,保加利亚独立,索非亚定为首都。索非亚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建于6世纪的圣索非亚教堂颇为有名。在16世纪,土耳其人曾把它变为伊斯兰教寺院,在土耳其人离开时,教堂受到严重破坏。在修复期间,建筑师们发现了另外两个教堂的地基,它们在哥特人和匈奴人入侵期间遭到了毁灭。

在索非亚近郊还有座德拉格勒夫茨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建于14世纪。修道院内有15~17世纪的杰出壁画,也有17~19世纪的有价值的圣像。

建于19世纪的议会大厦是索非亚另一个重要的建筑,它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外观。建于1931年的索非亚大学是法国建筑师的杰作,颇为壮观。著名的国家剧院建于1907年,具有古神庙的风格,剧院正面的三角形山墙由六根希腊圆柱支撑。

索非亚有许多有名的博物馆,如季米特洛夫纪念馆、考古博物馆、人种学博物馆、保加利亚革命博物馆、教堂历史考古博物馆等。考古博物馆建于1879年,馆内收藏着大批珍贵文物,藏品从旧石器时代直到19世纪末,无论是希腊还是拜占庭时代的文物,均很丰富。博物馆内还有保加利亚共产党历史的文物,还有保加利亚共产主义运动杰出人物的事迹展览。教堂历史考古博物馆内陈列着有关教堂的珍贵手稿、木雕、祭坛、盛放功德捐款的盘子、圣像、神器等文物,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