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11510100000014

第14章 世界名城美洲篇(3)

9月23日,雪茄抵达唐宁街10号后不久,丘吉尔被告知已从每个匣子里抽取一支雪茄,送到军情五处接受实验室检查。科尔维尔警告他在知道结果前不要偷吸剩下的雪茄。10天后,丘吉尔请他的秘书去问问检查是否已有结果。答复是,还没有。

军情五处请来的是伦敦圣玛丽医院化学病理学部主任、内政部高级分析师杰拉尔德罗奇·林奇博士。林奇仔细分析47支雪茄后有了若干发现(譬如有3支雪茄中包含异物,几乎可以肯定它们分别是老鼠的粪粒、未煮过的玉米淀粉和昆虫的粪便)。他还对老鼠做了注射和吸食实验,其结果之一是两只老鼠死了。不过,通过尸体解剖发现,老鼠的死因并不是杀手的阴谋,而是鼠群中已经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

最后,林奇还把少许雪茄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他报告说:“我确信被检查的物品从毒理学和细菌学来说完全正常。”不过,丘吉尔本人早在6周前就可以告诉林奇博士这个消息了。他早已无视一切警告,亲自验证了雪茄的安全性。

假如雪茄有毒,他的行为不仅会使自己一命呜呼,还会使指挥作战的国防委员会成员统统丧生。

9月19日晚上,也就是红十字会把雪茄送到唐宁街的当天,国防委员会成员围绕是否应向苏联提供军事援助一事争论得难解难分。

委员会的每名成员在休会时都心满意足地抽着一根珍贵的哈瓦那雪茄。屋里渐渐烟雾缭绕,而火气则慢慢平息。

他们在半小时内解决了在好几个小时里争吵不休的所有问题。苏联得到了坚定不移的援助。而且,也没有一个人死去。

圣地亚哥——铜像的世界

城市名片

国别:智利

位置:前临马波乔河畔,东依安第斯山

地位:首都

年代:建于1541年

名城掠影

圣地亚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1541年,西班牙军官巴尔迪维亚率领150名骑兵来到圣地亚哥,他在圣卢西亚山上构筑堡垒,建立总督府,并在山下用泥砖和稻草修筑了原始的住宅区,形成了圣地亚哥的雏形。以后,圣地亚哥长期为西班牙在智利的殖民统治中心。

兵器广场是圣地亚哥的心脏,巴克达诺广场在兵器广场的东面,梅尔塞德大街把两个广场连结起来。在巴克达诺广场的碧树繁花中,矗立着巴克达诺将军铜像和无名战士墓。从这个广场伸向西南的奥希金斯大道上矗立着智利国父奥希金斯将军与拉丁美洲民族英雄圣马丁跃马扬鞭的铜雕像,此外还有历史学家本哈明·比库尼亚·马肯纳铜像以及孔塞普西翁战役纪念碑等。

奥希金斯大道的西端为解放者广场,它的原名为布尔内斯广场。1979年8月20日,智利国父奥希金斯诞辰201周年时,智利人民为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将他的遗体重新安放在布尔内斯广场上新修建的国家陵墓内,并易其名为解放者广场。位立于广场北侧的莫内达宫建于1805年,大门前矗立着阿图罗·亚历山德里·帕尔马的雕像,他曾任过两届智利总统。宫内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精美的绘画和雕刻。金碧辉煌的“红厅”是举行官方活动的地方。

佩德罗·巴尔迪维亚广场位于圣卢西亚山东侧。广场上设有一个水花四溅、造型别致的喷泉,旁边竖立着城市奠基者巴尔迪维亚的塑像。后人为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为广场命名。

名城故事

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巴尔迪维亚率远征军150人从秘鲁来到智利,建立了智利第一个城市圣地亚哥,并继而征服了智利其他地方。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智利的过程中,引起印第安人的强烈反抗,经常发动起义,特别是南部地区的阿拉乌干人在斗争中表现非常勇敢。

1553年12月,阿拉乌干人在其领袖劳塔罗的指挥下,在一次预先计划好的战斗中,把西班牙人打得落花流水。他针对敌军装备精良但人数较少的特点,采用分兵布阵、轮番出击的车轮战术,把敌人拖得精疲力竭,最后将包括巴尔迪维亚在内的敌人全部消灭,无一漏网。这就是智利历史上著名的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图卡佩尔大捷。劳塔罗的英名传遍智利,成为智利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英雄———被称为“智利民族之星”。

1557年4月,殖民者在印第安叛徒的帮助下,在黎明时分向劳塔罗军营发动了突袭,数百名阿拉乌干战士壮烈牺牲在马塔基托河畔,劳塔罗也胸部中箭牺牲。劳塔罗永远是智利人民酷爱独立、自由和英勇不屈的象征。传说,在这次战斗失败的第二年春天,本来只有白、蓝两种颜色的科皮乌埃(一种野生百合花),开放时却变成火红的颜色,漫山遍野,令人震撼。人们认为,这是劳塔罗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染红的。

在智利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民族英雄是奥希金斯(1778~1842年),被誉为智利的“解放者”。奥希金斯于1778年8月20日生于智利南部奇廉市一个庄园主家庭。他在奇廉接受了初等教育,后到秘鲁、西班牙和英国学习,深受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1798年,他在英国结识了拉美独立运动先驱米兰达,并加入了为争取拉美国家独立而斗争的“劳塔罗”社,与拉美爱国者和著名人士交往甚密,进一步增强了为智利独立而斗争的信念和决心。1801年其父病逝,奥希金斯回国继承父亲在奇廉的庄园。1804年任奇廉市长,热心为市民办事,深得人心。

19世纪初,拿破仑出兵占领西班牙和葡萄牙,拉美各殖民地人民乘机拉开了独立运动的帷幕。智利人民要求独立的情绪高涨。这时土生白人即克里奥尔人分成两派,包括奥希金斯在内的土生白人主张脱离宗主国独立,被称为爱国者或爱国派;主张继续效忠西班牙国王的叫保王党或保王派。

1809年,圣地亚哥爆发革命起义,1810年9月18日,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成立执政委员会。后来,智利将9月18日定为国庆日。但是,智利仍然面临着保王派和伺机进行反扑的西班牙的双重威胁。1813年奥希金斯被任命为爱国军总司令,他立即率领爱国军前往南方作战,成功阻止了保王党人军队的北进,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圣地亚哥。1814年10月,奥希金斯的部队在著名的兰卡瓜保卫战中失利,率余部撤往阿根廷投奔南美解放者之一圣马丁,一起编练举世闻名的安第斯军。1817年初,奥希金斯和圣马丁率4000人的安第斯大军进入智利,在圣地亚哥市北部查卡布科一役中打败进行反扑的西班牙殖民军,并打入圣地亚哥,奥希金斯就任智利最高执政官。1818年2月12日,奥希金斯在塔尔卡签署独立法令,宣布成立智利共和国。后来殖民军进行反扑,奥希金斯在交战中右臂受伤。同年4月5日,他率领爱国军同殖民军在圣地亚哥市南边的迈普平原,展开了激战,彻底击溃了西班牙的军队。

迈普战役的胜利,在拉美独立运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歼灭了西班牙殖民军大批精锐部队并支持了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北部的独立战争。

智利独立初期,奥希金斯领导的“新国家”处于政局动荡、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刻。这位开国元勋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引起大庄园主、天主教会和一些军人的不满和反对。1823年2月28日,发生反政府暴乱。面对不可逆转的形势,奥希金斯不得不交出权力。奥希金斯辞职后去了秘鲁,住在利马附近的一个庄园里,过着类似流亡者的生活,直到1842年10月24日病逝。1869年,他的遗体被迎回智利,安葬在圣地亚哥大公墓的中心。1979年8月20日,在他诞辰201周年时,智利政府和人民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将他的遗体安放在新修建的位于圣地亚哥市中心自由广场的国家陵墓内。

奥希金斯是智利人民独立运动的领袖、民族英雄和智利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一生忠诚于智利的独立解放事业,直至今日,智利人民仍在怀念他,纪念他,他将永远活在智利人民的心中。

拉巴斯——高原上的首都

城市名片

国别:玻利维亚

位置:地处玻利维亚高原上

地位:首都

年代:建于1548年

名城掠影

驰名于世的拉巴斯海拔3600多米,是世界最高的首都。

这座美丽的山城,在40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只是一个印第安人的小村落。由于这个地方位处盛产银矿的波托西与西班牙当时在南美的统治中心利马之间,往来的商队都在这里停歇并躲避高原的刺骨寒风,之后在拉巴斯河流域又发现了金矿,所以西班牙殖民者阿隆索·德门多萨于1548年10月,在此建造了这座城市,取名叫“西乌达德·德努埃斯特拉·塞尼奥拉·德拉巴斯”,意为“圣母和平城”。殖民者以为用武力征服了印第安人的土地,从此就会“天下太平”。其实,拉巴斯自建城之日起就从未有过真正的“和平”。英勇的印第安人多次在拉巴斯举起反抗殖民统治的义旗,给予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穆里略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广场正中耸立着一座高达20米的纪念塔,底座和支柱用玫瑰色大理石雕琢而成。底座四面分别镌刻着“团结”、“和平”、“光荣”和“正义”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身的画面上画的是玻利维亚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波澜壮阔的场面,塔顶是玻利维亚民族英雄佩德罗·多明戈·穆里略的铜像。人们深切怀念这位为祖国的独立而英勇献身的烈士,遂以英雄的名字为广场命名。

广场南侧的大教堂,既典雅而又现代,它的建成前后历时长达100多年。教堂旁边的总统府,是一座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灰白色三层小楼,墙头上装饰着古色古香的图案。四个古装卫兵肃立在总统府门前,他们头戴饰盔,上穿天蓝色上衣,下着红色长裤,服饰华丽而有趣,使人恍若又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玻利维亚人常爱把总统府称为“焚宫”,是因为这座建筑曾有过不幸的历史,在短短的一百多年中遭受过两次大的火灾。广场东侧的议会大厦也是一座殖民时期的古老建筑,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大厦的廊柱已裂开了一条条细缝,似乎在向人们表明,它经历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入夜,广场灯火齐明,把古老的建筑照耀得更加肃穆、宏伟。

以穆里略广场为中心向四面散开的街区是拉巴斯的老区。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四四方方,井然有序,像是一面围棋棋盘。在一片低矮陈旧的房舍中间,保留着不少殖民时期坚固的古老建筑。

穆里略广场东面便是著名的“七月十六日大道”,又叫做普拉多大道。大道西端为委内瑞拉广场,广场的花园中耸立着拉美解放者玻利瓦尔跃马奔驰的雕像;东端为罗马广场,独立运动的著名将领苏克雷的雕像屹立在绿树繁花之中。七月十六日大道是一条现代化的大道路面宽阔,大道两边林立着二三十层高造型美观的玻璃大楼。到星期日11点左右,这条大道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原来,每逢这时市政府的乐队和军乐队便分别占据大道的两端,做露天演出,悠扬的乐曲声招来了成千上万的听众。

名城故事

从西班牙占领智利起,印第安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在拉巴斯举行了多次声势浩大的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斗争。1809年7月16日,拉巴斯人民在佩德罗·多明戈·穆里略的率领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赶走了西班牙人,建立了革命武装。不久,西班牙保皇军卷土重来,残酷镇压了起义。1824年,苏克雷将军率军进入玻利维亚,玻利维亚获得了解放。为纪念苏克雷领导的革命军队大败西班牙人的阿亚库乔战役,1827年拉巴斯曾被改名为“阿亚库乔和平城”。

1898年,玻利维亚政府中一部分军政要员建议把首都迁到拉巴斯,他们列举的理由是拉巴斯所在的西部及西南部高原地带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是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地区,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政府内的另外一部分人则持激烈的反对意见。由于两种意见严重对立,难于得到统一,最后达成一种折中方案:把总统府、议会大厦以及大部分政府机构迁往拉巴斯,而将最高法院仍然留在苏克雷。这样,苏克雷只保留着法定首都的名义,而拉巴斯便成为实际上的首都。

从1809年至1825年,拉巴斯曾经是玻利维亚全国争取独立战争的中心地带。1898年成为首都后,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加之地处全国交通中心,其建设速度是苏克雷所望尘莫及的。

圣保罗——大西洋岸工业之城

城市名片

国别:巴西

位置:大西洋岸

地位:全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业中心

年代:始建于1554年

名城掠影

圣保罗这座城市的奠基人是两个耶稣会牧师若泽·安谢塔和曼努埃尔·诺布雷加。

圣保罗东南濒临大西洋,而且地势较高,因此气候凉爽宜人。圣保罗的天主教大教堂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之一,这是一座新哥特式的建筑,气势宏伟,地下室内保存有许多著名圣徒的遗骨。这座教堂在1913年开始动工兴建,到1954年圣保罗建城40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

布坦坦毒蛇学院位于圣保罗的郊外,它不仅是世界最著名的毒蛇研究所,也是圣保罗最吸引游客的去处之一。毒蛇学院的创始人是巴西著名科学家、抗毒蛇素的发明人维塔尔·布拉济尔。早在1892年,他就研制出各种疫苗和血清,以便消灭当时在巴西流行的鼠疫,可惜没有如愿。1901年,他在科学家阿道夫·卢斯和奥斯瓦尔多·克鲁斯的帮助下,在圣保罗郊外盖了所小房子,建立起毒蛇学院用 以继续研制疫苗。

80多年过去了,布坦坦毒蛇学院已发展成世界最大的疫苗和血清生产中心,并且是研究蛇类生活的场所,每年还接待大批慕名而来参观的外国游客。这个毒蛇学院方圆近1.6平方千米,有47幢大楼,工作人员300余人,饲养的蛇有2000多种。大部分蛇是由巴西各地捐献,也有一些是同其他国家交换得来,每年平均收到1.5万~2万条蛇。由专门“厨师”给蛇喂食,每天抽取毒液,送交化验室检查,过滤、蒸干后制成针剂注入马体,然后抽取马血,提制出各种专门治疗毒蛇咬伤和防止蛇咬的抗霉血清。这种血清还可治疗天花、白喉、鼠疫和破伤风等病症。布坦坦毒蛇学院除养蛇外,还饲养有各种毒蜘蛛、毒虾蟆,制成各种抗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