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她认识一位老总,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她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挟他,还扬言,如果不给钱,她就将对方的丑事“昭告天下”。忍无可忍的老总最终将她告上了法庭,最后颜如玉被捕入狱。
虚荣是很可悲的,为了所谓的“面子”出卖自己,让自己掉进苦痛的深渊更是不值。家境贫寒的女孩袁诗薇刚刚步入社会,为了追求时髦,不惜借钱购买高档衣服,还借钱买了项链、戒指来炫耀。周围人羡慕地夸奖她有钱,她只说是爸爸妈妈帮她买的。有一天门口堵满了要债的人,周围的人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从此,大家都躲着她走,她也为此陷入了苦恼之中。
袁诗薇的苦恼正是缘于自己强烈的虚荣心。一定要学会消除这种不良心理,方法如下:一是克服盲目攀比心理。横向与人比较,永远都无法达到心理平衡,而且还会促使虚荣心愈发强烈,一定要比,就要跟自己的过去比,不断促使自己进步。二是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崇尚高尚人格,不给虚荣心抬头的机会,同时要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真善美。一个人追求真善美就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炫耀自己,就不会贪慕虚名。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的眼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因此,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他们总是事事都要争取做得最好,时时都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往往把自己推上永不停歇的、痛苦的人生轨道上。
莎士比亚曾说:“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 托·卡莱尔也曾说:“虚荣是贪得无厌的第六感觉。” 一个人如果被虚荣心理带来的无尽欲望所折磨,即使拥有再多,他的心灵也会是痛苦的。所以,如果想得到安宁快乐的生活,想得到别人的喜欢,一定要尽早抛弃贪慕虚荣的心理,否则总有一天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5.面面俱到难做人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寓言故事:有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走路。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着?”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杠子抬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生活中,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像故事中的父亲,凡事都想做到面面俱到,让所有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满意,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让每一件事都达到所有人满意的标准,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套自己评判事物的标准,即使在社会上混迹多年,做事情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也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
童颜是一家广告公司新进的员工,可是入职还不到一个星期,她的心情就非常不好,整天发愁。因为她不知道在公司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没有经验,需要跟着老同事学习,所有人都把她当作助理使唤,虽然她答应所有人的事情也做到了,却始终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
比如,她和新来的男同事有所接近,就有人会怀疑她搞办公室恋情,于是她就不敢再与新同事接近了;到某领导办公室去了一趟,就引起这样或那样的议论,所以她没事就很少去领导办公室了;开会的时候,她说话直言不讳,就有人说她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于是她就闭口不言;默默地争取工作第一,又有人说她死心眼太傻……凡此种种议论和窃窃私语,可以说是无处不生、无孔不入,搞得她头昏眼花、心乱如麻,都快崩溃了。
歌德曾说:“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流言所吓倒,不受他人的观点所牵制。”我们每个人绝无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来自别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怎样接受、理解和加工、组合,是属于个人的事情,这一切都要独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选择。谁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为了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得要死,因为怕对方不满意,还要察言观色,其实,想做的周到不得罪任何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不可能顾及到每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在做事方面,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不同,一个人面对多个人,越是想让其满意,事实上就越发使某些人不满意甚至于更苛求。
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好后,他拿到市场上展出,并在画的旁边放了一只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觉得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第二天,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将那幅画临摹了一张,再拿到市场去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个观赏者把认为最好的那一笔做上标记。当画家再取回画时,整个画上又涂满了标记——所有曾被指责的地方,如今都画满了标记!
画家不无感慨地说到:“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
没有原则的人往往禁不住他人的诱惑,在刚开始的时候或许能坚持自己心底的想法和原则,但是在别人的几句规劝和建议下,防线马上就崩溃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做人做事要像那位画家说的那样,只要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每一个人的想法和观点都是独特的,不可能强求统一。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味地去讨好每一个人是非常不明智的。与其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这些无用功上,还不如按照自己的想法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6.不为虚名所累
有一位著名的画家,非常看重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年仅四十岁就被病痛缠身,还好都是一些可以治愈的小病症,但是他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没有告诉任何人,也不去医院诊治,把病情当作秘密一样,深怕给别人留下弱者的印象。结果病情因为没有及早治疗,最后恶化成了癌症,被人送进医院时已经晚了,不到一个月就与世长辞了。很显然,他是被自己的名气累死的。
名誉毕竟是身外之物,虽然对于人们,尤其是名人来说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如果为了追求虚浮的名誉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是一件非常不理智也是不值得的事情。不过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十分乐意活在虚名之下,拼死拼活也不能让自己的名誉受到丝毫的损害,这样做往往最苦的还是自己。
春秋时期,齐国有公孙无忌、田开疆、古治子三名勇士,皆万人难敌,立下许多功劳。
但这三个勇士自恃功劳过人,非常傲慢狂妄,别说一般大臣,就是国君也敢顶撞。
当时晏婴在齐国为相,对这三人很是担心,因为他们勇武过人,但却没什么头脑,对国君也不够忠诚,万一受人利用,则必成大患。晏婴便与齐景公商议,要设计除掉这三人。一日鲁昭公来访,齐景公设宴招待,晏婴献上一盘新摘的鲜美的大桃子。
宴毕,还剩下两只桃子,齐景公决定将两只桃子赏给臣子,谁功劳大就给谁。当然,这都是晏婴的计谋。若论功劳,自然是三勇士最大,但桃子只有两个,怎么办?三人各摆功劳,互不相让,都要争这份荣誉。其中两人先动起手来,一人失手杀死另一人后,自觉对不住朋友,自杀而亡,剩下的一个见闹成这个样子,不愿独活,也当场自杀。这样,齐景公就除掉了心头大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王安石的《寄吴冲卿》诗中有一句“虚名终自误”,令人警醒。人追求荣誉,无可厚非,但应该分清是什么样的荣誉。是名实相符,还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者不仅徒累自身,而且可能招致灾祸。
人生有许多虚浮之事,名利皆是如此。虚名虽能为人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感,但它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对这样华而不实的东西,弃之有何可惜呢?
晋武帝的时候,王湛官至汝南内史。但是最初的时候,并没有人尊重他。在众人的眼里,王湛一点也不精明,相反还有点木,有点傻。他平时不言不语,从不表现自己,别人有对不起他的地方,他也从不去计较,因此,很多人都看不起他,连他的侄儿王济也瞧不起他。比如在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明明有许多好菜,王济也不让这位叔叔吃。王湛吃不到好鱼好肉,就只吃点蔬菜,可王济又当着他的面把蔬菜也吃了,宽厚的王湛并不因此而恼怒。
王济一次到叔叔的房间里去玩,见到王湛的床头有一本《周易》,这是一本很古老又难懂的书。在王济眼里,这位“傻”叔叔怎么可能读懂这样一部书呢?于是就问:“叔叔把这本书放在床头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