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11455800000053

第53章 合理化建议与劳动竞赛工作(8)

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是劳动竞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要搞好劳动竞赛的总结评比工作,就要坚持其最基本的原则。

具体应该坚持以下几项:

(1)时代性原则。与时俱进的核心就是创新。它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新发展,劳动竞赛本身就是创造性劳动,因此,它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劳动竞赛总结评比中,要把那些符合时代要求,代表劳动竞赛和生产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先进成果、先进经验、先进人物评比出来,从而可以引导人们行动的方向;同时劳动竞赛总结评比本身也应该与时俱进,真正体现时代的要求,创新评比观念、评比制度、评比条件、评比程序和评比方法。在劳动竞赛中,只有坚持总结评比的时代性原则,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推向前进。

(2)需要原则。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推进,是与满足社会的需要和满足职工群众物质的、精神的需要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基本的物质需要;另一个是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即人们对理想、信念、劳动、道德、纪律、知识、艺术、交往等追求,这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标志也有时也被。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就是在不断地满足人们的这种基本需要和社会需要中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劳动竞赛紧扣这种需要主题,长期以来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事实说明,劳动竞赛不仅把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紧密联结起来,把人们的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统一起来,把人们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人们的理想、信念和动力源泉,而且为激励广大群众的进取心理提供了和谐、宽松的环境,为实现人们的理想、愿望、需求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发挥人们的首创精神开辟了大显身手的舞台。由于劳动竞赛在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结合点上产生了催人进取、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这就必然成为广大群众参加竞赛、争做贡献,为四化立功的自觉行动。这就是劳动竞赛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源泉所在。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往往只强调社会需要,忽而视了职工个人物质利益的需要,只讲贡献,不讲报酬,以至使得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对待先进人物和模范人物也是如此,只要求发扬风格,而不顾他们的需要,结果造成先进吃亏,劳模难当。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劳动竞赛只有将社会需要与职工个人需要相结合的,才能使这项实践活动保持有长久的生命力。

(3)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做好劳动竞赛总结评比应坚持的最根本原则。建国以来,我国在评比中由于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涌现和树立了一批像郝建秀、王崇化、黄荣昌、孟泰、马恒昌、刘英源等著名的劳动模范。对这些人物树立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态度,使得这些劳动模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感到“真实”、“亲切”、“可信”,成为鼓舞劳动者长久不衰的榜样力量。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英雄辈出,我们坚持评比的实事求是原则,树立了像李素丽、徐虎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表率作用。实践证明,凡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评比原则推出的先进人物,就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反之必然是过眼烟云。党中央、全国总工会一再强调,宣传先进模范人物,推广先进经验,开展学赶先进活动,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反对脱离实际,反对生搬硬套,反对形式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评比时,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地把先进典型看做是群众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产物。对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实事求是地讲评,既不夸大其辞,也不求全责备。而那些不够实事求是的评比,没有以现实为基础,随意地添枝加叶,以偏概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造成先进脱离群众,降低了威信。这些教训是应该吸取的。

(4)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评比的时候坚持贡献与奖励相统一,劳动成果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一致,使所有参赛者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如果在评比的时候造成贡献与奖励、劳动成果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背离,就会使某些职工造成心理上的挫折,使劳动竞赛归于无效。因此,能否坚持公平的原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参加劳动竞赛者们的积极性和切身利益。

公平原则具有牢固的理论依据。行为科学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但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而且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每个人不仅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而且还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相比较。当一个人通过各种比较,发现比例基本相等时,就会产生公平感;如果通过比较发现不平等,就会产生不满。事实说明,公平的奖罚,会产生正激励效应;不公平或不一样时,会产生负效应。

公平原则也被现实劳动竞赛的实践所证实。相互比较是人们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从一定角度看,进行相互比较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一种动力。在劳动竞赛中,评比准确,奖励公正,就会将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相反,就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在劳动竞赛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有的职工起初参加竞赛的劲头很足,贡献比较突出,但在总结评比时由于不公平,便很自然产生了吃亏的想法。很多事例都可以说明,职工的积极性受挫,往往出在奖励这一关上。

如何在评比中保持公正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难免会有主观主义和本位主义的问题发生。为了克服这些情况,就要在评比中进行数据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通过记录台账、做定性定量分析等细致的步骤确保公正性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评选中的“从众”行为和“从众”倾向将使评比受到影响。心理学家试验表明,人生活在群体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影响、暗示,具有“从众”行为和“从众”倾向,即司空见惯的“随大流”、“跟着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有37%的人具有“从众”行为。这种“从众”行为具有两面性,引导得好,可以使人们按照正确的规范行动;引导得不好,也可以使人们按照不正确的做法跟着跑。因此,在进行评选先进时,领导者进行“表面一致”不能只看就匆匆作出决定,应该对群众的意见进行细心观察和分析,分清楚是虚假的“表面从众”,还是真心实意的“内心接纳”。

在注意克服“从众”倾向的同时,评比的时候还应该坚持凭数据、重实绩的原则。凭数据、重实绩能够有效地保证评比对象的质量,从而避免凭印象或想当然。以往我们曾有过经验教训,即将“上层人物”树起的先进人物或单位,现在没有新贡献的,也要人为地照顾上去或力保上去。正如1980年中央在对山西省关于“农业大学寨”经验教训一文批语中曾经指出:“历史已经证明,人为地树立典型,最终没有不失败的。先进典型,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对于先进典型,我们应当要努力从政治上、思想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尽可能使其避免失去先进性以至垮台,但是当他们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至不再继续成为先进典型的时候,就不应人为地去‘保’,更不允许滥用职权,动用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撑所谓‘先进典型’的门面,甚至弄虚作假,欺骗上级,欺骗舆论。”为了彻底摒除这种不良倾向,要坚持在立功的基础上评比先进,平时要建立功劳簿和先进事迹档案,把职工的贡献或事迹记录在案,作为评比时的依据,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以实绩论英雄。

总结评比的方法

如果说总结评比的原则决定了劳动竞赛总结评比的目标和方向,那么,正确的评比方法则是保证这项工作达到既定目的的具体步骤。通常来说,原则决定方法,方法是对原则的具体体现,总结评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项:

(1)开好评先会。劳动竞赛的评比是一项极其认真而细致的工作,如果评先会开得好,就能评出方向、评出团结、评出干劲、评出风格,使评先会变成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现场会。具体来说,召开评先会应注意以下以下几点:

①讲明意义目的。会议开始时,首先要讲明评比的意义和目的,然后宣读评比条件,统一思想认识,端正评比态度,做到实事求是,不争不闹。防止“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或“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这种形势。做到既评出了先进,又在评比交流了先进思想和经验,从而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②搞好工作总结。评比必须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竞赛班组长要作班组工作总结,找出成败得失。然后人人做好自我总结,根据竞赛条件,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实事求是地讲思想、讲方法、讲贡献、讲不足、讲打算,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③要认真进行评比。在总结的基础上,要发动班组成员进行互相评论比较。在评比中,既讲成绩,又指缺点,严格按照条件,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实事求是,不要勉强凑数。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作出民主评定。

④做好会后工作。会后,劳动竞赛的组织者应该到群众中去,收集群众意见,观察 群众情绪,以弥补会上之不足。对于那些看自己长处较多而未遂心愿的同志,要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努力方向,激励他们早日跨入先进行列。对评为先进的同志,要帮助他一分为二看自己,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2)认真总结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必须是对实际情况的真实的反映。如果整理的材料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将造成群众对先进的不服气,从而无法起到典范作用。使先进者脱离群众,或形成“墙内开花墙外香”。因此,总结先进事迹材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可学性。就是先进事迹材料要提供群众学习的方向和内容。在总结先进事迹材料时,不能只是公开成绩,使群众看后觉得可敬而不可学,而是要把其之所以取得成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工作经验总结出来,从而启迪群众与先进比,向先进学。

②准确性。就是先进事迹材料在表现程度上必须准确无误。总结先进事迹材料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加水分,贡献有多大就说多大,不能有意拔高;不能因为要突出先进人物而贬低群众,把集体的成绩记到他一人身上;不能无根据地滥用“一贯怎么”、“始终怎样”等过头话,华而不实。只有保证先进事迹材料的准确性,才能使群众对先进人物心悦诚服,无所非议。

③真实性。即先进事迹材料的真实可行。对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不能只听介绍或反映,而是要深入调查,把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发生时间、地点及过程和结果,摸得清清楚楚,如实记载。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秉公办事。在评比中,常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即本单位涌现的先进典型,在外面名声很响,而在本单位却备受冷落。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典型起到“一花引来万花香”的作用?评比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敢于扶正祛邪。好花要茁壮成长,需要园丁的精心培养,先进人物的成长,需要领导和群众的扶植。评比人员不仅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先进,更要明辨是非,善于扶正祛邪,支持和保护先进典型。

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它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探讨和研究奖励规律,发挥激励机制在劳动竞赛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搞好劳动竞赛具有重要意义。

②要克服盲目崇外思想。有的同志总认为“月亮是外地的圆”,片面地认为外面的经验总比自己好,外面的先进比自己的强。其实,榜样就在自己身边,而且由自己评出的先进典型具有较强的先进性,便于学习,便于推广。

③要消除嫉妒心理。这种心理导致的对先进典型的不服气、挑毛病,甚至人身攻击等行为,不仅给先进典型带来种种压力和苦恼,而且影响他人对先进典型的依赖和尊重。评选人员要及时把握和防范这种情况,教育和帮助有些人的不正确思想和行为,不要任其发展蔓延,乃至成为一种势力。

奖励在劳动竞赛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一种创新性的劳动。广大参赛者为了能够创先夺魁,在脑力和体力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特别是那些全心全力、艰苦奋斗、成绩优异、敢为人先者受到奖励是理所当然的。奖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奖励是对参赛者劳动贡献的一种报酬。劳动竞赛中的奖励分为两种,即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实际上是根据人们劳动的成果,给予一定的具有经济价值和满足人们某些方面需要的物质利益。这种物质利益既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对劳动者个人为社会所作贡献,在报酬方面给予相应的补偿;同时又能振奋被鼓励者的精神和干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精神鼓励的作用。劳动竞赛中的精神鼓励,则是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旗帜,授予先进模范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劳动者在竞赛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精神鼓励的作用是强化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培养人们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2)奖励是对成绩优异者的一种肯定,同时出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一种承认。通过奖励成绩优异者,可以从更高的层次上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需求,更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人都有一种成就感。所谓成就感,就是喜欢挑战性工作,有志追求远大目标,渴望取得突出成就,把完成一项困难的工作看做是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与满足。这样能充满工作欲,发挥潜在能力。在那些具有很强成就需要的人看来,个人的成就比金钱更重要。因此,对他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对他们的工作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就能够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工作的欲望。

劳动竞赛的奖励,是在竞赛后进行的一种大张旗鼓的群众性活动。竞赛优胜者所完成的任务包括数量和质量的物质指标以及在竞赛中的全部行为,是经过竞赛组织者检查所验收的,又经过广大参赛者评选公认后作出的综合结论,它是对竞赛者的成就全面、公正的评价和肯定。因此,这种奖励代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从而具有了群众性和客观性。

奖励的原则

通过对多年的劳动竞赛的实践经验总结,在进行奖励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