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11455800000041

第41章 学习型、智能型组织的创建(2)

(1)工会要教育全体职工树立“树根理论”的理念。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树根理论”,即学习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传统观念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无非是市场、产品、技术、质量、服务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背后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这种观念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变化,即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无学习力竞争的职工很可能会下岗或失业;无学习力竞争的人才很快就会成为庸才;无学习力竞争的企业终究会被淘汰。

(2)工会干部首先要成为学习型的工会工作者。工会要更好地肩负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工会干部就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工会十五大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工会组织就必须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工会干部就必须首先成为知识型的工会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才能使工会组织在服务职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工会要组织职工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实践中进行“五项修炼”。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在他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要通过五项修炼在实践中完成。“五项修炼”是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要让广大职工树立突破极限,自我超越的意识,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这会激活学习型组织的细胞;通过改善心智模式,把镜子转向自己,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使广大职工用新眼睛看世界;通过锁定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望,打造生命共同体,使广大职工在企业中活出生命的意义;通过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使团体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使广大职工更聪明地学习和工作。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核心和动力,即加强系统思考的训练,把握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和动力,使广大职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系统地、动态地、本质地看待自己和企业的发展。“五项修炼”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它对创建学习型企业至关重要,对广大职工来说终身受益。

(4)工会要引导广大职工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即“精神层面的工作观”。在创造“精神层面工作观”方面,我国工人阶级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中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模范集体,如“孟泰精神”、“梦桃风格”、“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财富,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观念因物质的丰足而逐渐在改变,对职工来讲,单是适应与生存是不够的,必须与开创性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结合起来,才能让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在工作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通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地培养职工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树立“创造性的工作观”,这不仅有利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换,也有利于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增强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职工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积累在外部条件的催化下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5)工会要协同企业党政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共同营造协调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员工不仅是“理性经济人”、“人际关系交往的社会人”、“企业中的文化人”,而且是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学习型的人”。这种理念有利于劳动者自主管理、自我创造、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有利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从“契约”关系走向“盟约”关系,用人单位与全体员工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盟友”的关系。广大职工曾留恋当年自己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广大职工会重新树立“主人翁”意识。工会在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中,要把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的思想结合起来,切实尊重和维护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把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平等、和谐、团结、向上的学习型企业有利于营造协调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有利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确保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4.学习型工会干部的队伍建设

人类社会还在二十世纪的时候,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就对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作过种种推测。其中,成立于1993年的、以欧盟主席雅克·德洛尔任主任的联合国“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是“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结论。该研究报告还分析了教育在二十一世纪的作用,认为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二十一世纪是学习型的社会,这个观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既然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那么在学习型的社会中,各级政府要成为学习型的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成为学习型的企事业单位。同样各级工会组织也要成为学习型的工会。国家公务员要成为学习型的人,企事业单位中的经营者和员工也要成为学习型的人。同样工会组织中的所有成员也要成为学习型的人。处于学习型社会中的所有组织和所有人都应该尽力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和学习型的人,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组织和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学习型工会干部的特点和要求

学习型工会干部的特点和要求又有哪些呢?在学习型的社会和学习型的组织中,学习型的工会干部应该具有领袖的气质、设计师的才能和公仆的精神。

(1)领袖的气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工会组织工作的有关规定,各级工会的工会委员、主席和副主席都是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他们理应代表着选举他们的所有的工会会员。在工会各级组织中工作的其他干部,也往往是工会组织中的优秀分子,也是为所属的工会组织、工会会员和职工群众服务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级工会委员会的委员、主席、副主席和工会干部就是一方工会会员和一方职工群众的领袖。既然是领袖,就应该具有领袖的气质。那么学习型的工会干部应当具有哪些领袖气质呢?

①坚定的政治立场。中国工人运动的起源和中国工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工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工会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与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中国工会学习型干部首先必须具备的。尤其是随着改革力度的越来越大,我们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我们在广泛接受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会有一些糟粕进入。尤其是一些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分裂社会主义中国之心不变。比如,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出现的职工群众过激行为,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势力便兴风作浪,又是支持,又是声援,唯恐中国不乱。有的甚至还公开向中国工会挑衅。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在什么情况下,工会干部不仅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而且还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不偏移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

②把握大局的协调控制能力。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工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责,突出维护,从实践到理论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在进入学习型社会后,学习型的工会干部不仅仍然要有很强的大局观念,而且还要有很强的协调控制能力。工会各项工作始终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社会总体发展的大局来开展。对学习型的工会干部来讲,还要善于协调各个方面、各个部门,整合社会资源来开展工会工作。这就要求学习型的工会干部要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对学习型的工会干部来讲,还要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工作铺得开、收得回,能够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特别是针对一些突发事件,要能够控制得住局面。

③宣传鼓动职工的感召力。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是一个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相当发达的社会,职工群众已经不是仅仅只能从会议、报刊、电台等获取信息了。同时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也是一个民主程度有很大提高的社会,职工群众能够比较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和意见。这应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对于工会组织来讲,尤其是在现阶段,在许多基层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党的主张和意图往往需要通过工会组织传递给广大职工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做群众工作的工会干部开展工作的水平要提高,要具有宣传鼓动职工的感召力。要善于在职工群众中做宣传鼓动工作,宣传要有艺术性,鼓动要有感染力。所以学习型的工会干部既是动手能力强的实干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又是宣传鼓动感召力强的社会活动家。能够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设计师的才能。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年代,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就是走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提供,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这就要求学习型的工会干部要具有设计师的才能。

①善于观察分析事物。学习型的工会干部不能光低头拉车,在低头拉车的同时要抬头看路。不能光闷头做事,在闷头做事的同时要善于思考。要辨得清方法,要知道做事的原因,要抓得住工作的重心,要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比如,私营企业目前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人数少、流动大、变化快”的基本特点,要最大限度地在私营企业组建工会,按照常规的办法是难以做到的。这就需要善于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设计出多种组建工会组织的方案。我们目前采用的以联合工会为基本形式,实现工会组织对私营企业的基本覆盖,就是根据私营企业的基本特点,在所设计的多种组建方案中经过分析比较而采纳的。

②勇于开拓创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变化中的社会,改革当中、发展当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必然的。我们现在所走的路是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因此,处于变化社会中的工会干部要成为学习型的工会干部,要学会创新思维,要有开拓创新精神,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比如,我们刚才所谈到的在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组织的问题,根据有关部门前几年作过的一项调研,当时上海的私营企业平均每户只有员工不到8人。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常规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要在两年内不仅私营企业,而且所有的新建企业全部要建立工会组织,这就是从时间上来讲,也是难以做得到的。由此,我们的工会干部从实际出发,针对新建企业绝大多数在社区的事实,提出并创建了“社区工会”、“小区工会”的工会组织模式;针对商务楼各种公司云集的事实,提出并创建了“大楼工会”;针对商业街各种商店、餐馆、酒店相对集中的事实,提出并创建了“一条街工会”等等。实践证明“社区工会”、“小区工会”、“大楼工会”和“一条街工会”等各种工会组织新模式在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新建企业,乃至新社会组织、新事业组织的工会组建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是第一个形成比较完善社区工会组织网络的特大型城市,上海也是各种新的工会组织形式创建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③敢于付诸实践。善于观察分析事物和勇于开拓创新是前提。光有美好的设想、良好的愿望还是不行的,最终还要付诸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付诸实践还要敢干?因为付诸实践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这就要求工会干部要敢于承担责任。当然,在付诸实践前,对将要实践的设想、方案等,一定要慎密思考,反复论证。确保成功的概率要大大的大于失败的概率,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的水平。所以说做工会工作也要有经济的头脑,要学会计算工作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以投入的工作量和以货币形式计算的经济成本,更重要的是考虑由此在社会上产生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工会工作也要求成本的最低化和效益、效率的最大化。在付诸实践的同时,还应该善于总结,以使工会工作不断有创新、不断有实践和不断有提高。

(3)公仆的精神。工会干部是不是“官”?这个问题有关媒体前一时期曾经有过讨论。在中国现实社会中,中国工会的干部是“官”但又不是“官”。这句话并不矛盾。什么叫“官”?按照《辞海》的解释:旧称担任国家或政府职务的人员,现在军队和外交界也还沿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在国家或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员为国家干部。现在则称为国家公务员。应当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现行社会中,是没有“官”的。各级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人员,不论承担什么职务,职级有多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为什么会有“官”这个概念呢?主要还是封建传统意识根深蒂固。既然国家或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员都不是“官”,照此推理,在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中工作的工会干部就更不是“官”了。当然有“官”这个概念,同现实社会给各级政府机关中工作的公务员一定政治的、经济的待遇也是有关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等级观念还是很强的。没有一定的行政等级,就不能参加一定的会议。此外,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是物质社会、商品经济时代,必要的物质保障是完全需要的。现在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一定的待遇留人”,前两个留人,实际上是不少单位一直在做的,而后者则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提出的,是强化留人的手段。所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给予工会干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是与现行的政治体制相匹配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工会干部就是“官”了。给予工会干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其目的恰恰是为了让工会干部更好地成为职工群众的公仆,是为了让工会干部更好地表达和维护最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所以工会干部,尤其是学习型的工会干部,一定要有公仆精神。当好公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①善于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是工会组织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会维护职责并不能体现出来。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事业单位基本上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分配的平均主义,经济矛盾并不突出。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