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11455800000028

第28章 工会主席的领导艺术(5)

②要协助企事业行政组织好职工完成本单位的中心任务,教育引导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共担风险意识,支持、参加、推动企事业改革深化,同时要通过组织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表彰评比等各种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千方百计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③要搞好企事业单位内部职工之间、管理者与职工群众之间的团结。为此就要扩大职工之间的交往沟通,开拓职工的视野,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除基本的职工民主管理形式外,工会还要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恳谈会、管理者业绩发布会、民主研讨会等,为管理者与职工群众尽可能多地提供交流沟通的场合与机会,消除误解,增强理解,使多数问题在日常交往中得到解决。

④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本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

(4)基层工会主席在组织职工群众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工会积极分子的作用。工会积极分子是自愿在业余时间担任工会工作的会员,是基层工会主席和基层工会干部的得力助手,是基层工会组织履行工会职能、开展各项工作的依靠力量和主力军。工会积极分子队伍人才济济,他们又工作在职工群众当中,是为职工群众办事服务的热心人。依靠他们去联系、组织职工群众是一条便捷的途径,会收到好的效果。基层工会主席和基层工会干部要为工会积极分子发挥一技之长提供良好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准备良好的学习条件,从他们当中选拔干部,用好工会积极分子对基层工会主席和基层工会干部做好组织职工群众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5.组织家访的艺术

所谓“家访”,也就是指主动到职工家里去访问谈心,这是工会工作的传家宝。在当今的工会工作中,如能运用得法,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基层工会主席可通过家访熟悉会员群众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解决会员家庭的某些实际困难,慰问生病和退休的会员群众,协调企业内部人际间的一些纠纷等。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增进了自己与会员群众的感情,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

然而,要真正做好家访并不是一件易事。家访是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情感色彩较浓,且职工对领导的家访也比较敏感。因而,注意细节,把握分寸,讲究家访的艺术性,是家访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家访前的准备

家访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其中包括:

(1)从各个侧面了解被访者。家访前,对被访职工要做到全方位了解,其中包括该同志的思想状况、心理类型、兴趣爱好等等。这样才能使自己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选择好合适的家访形式。

(2)选择好家访时机。选择什么时机去家访,则要根据被访职工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访问病人最好在病情好转之际;访问后进者最好在遇到困难或工作略有起色之际。由于是在职工家里访谈,所以还须考虑其家庭的各种因素。总之,要善于思考,选择最有利于访谈的良机。

(3)找一个合适的陪同者。家访最好有人陪同前往,陪同者要熟悉被访职工的情况,如是被访职工的知心朋友,则更为理想。

家访时的交流

家访是一种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它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

(1)家访的语言交流。家访的主要手段是谈话,语言是彼此交流的工具。在语言交流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拨动心弦谈家常。家常话亲切自然,通过谈家常话引出所要谈的话,容易沟通思想情感,容易被对方接受。

②深入浅出讲道理。很多家访都是要晓之以理,通过讲清楚道理来改变被访者的态度。所以,在讲道理时,要注意适合被访者的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③话语句句带深情。家访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工会是会员群众的“家”,访问者自然要把自己与被访者的关系看作是自己人,要尽量让被访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2)家访的非语言交流。家访谈话时也要注重非语言交流的功能,这包括谈话时的语气、表情、姿态等。在语言方面,主要体现在音量、节奏、音调上。一般访谈中,如果希望激起对方的热情,语调应高一些,抑扬顿挫应明显一些,节奏应快一些。而要打消对方怀疑时,节奏放慢,语调深沉,比较严肃、真诚。在表情方面,谈话时,要注意被访人的表情,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千万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在姿态方面,通常在听被访者讲话时要不住点头、微笑,表示赞成或听明白了。在目光方面,如果被访职工与我们目光频频接触,表示对我们的语言感兴趣;同样,要被访职工讲话时,也要不时与其交流目光,表示在洗耳恭听。

(3)家访后的行动。走出被访者的家门,并不等于家访的结束,家访后要有积极的行动。这包括:家访中得到的重要信息要及时处理;家访中承诺的事宜要及时兑现;必要时还要做好回访工作。这样做,其实已经为下次家访创造了有利条件。

16.工会信访制度的法制化

工会信访工作作为各级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主要渠道之一,多年来,在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劳动关系、解决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职工信访案件的内容和信访方式错综复杂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通过行政干预取代法律手段的信访工作,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走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之路,依法处理和规范信访活动,应该是工会信访工作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及目标。

工会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是现实需要

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就是说,国家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信访工作也不例外,也要走法制化建设之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各种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那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信访活动是不允许的;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就是说国家各项行政权力也要依法实施,依法行使职权,对于各级信访工作部门和信访工作干部来说,就是要依法行政,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重大转变。

信访工作法制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权力至上”到“法律至上”这一转变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主要依靠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法治最终完全取代人治,长期以来形成的通过行政干预取代法律手段的信访工作,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的情况下,也将逐渐走上依法规范之路。

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是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内容和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使信访工作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单一的上访告状、简单明了的信访案件已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发生改变。当前信访工作内容和方式呈现以下特点:

(1)职工反映的信访问题呈现出多面性、复杂性、广泛性、深刻性的特点,具体涉及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行政手段所能解决得了的。如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亏损企业的劳动保障问题,企业转制问题,各种经济民事纠纷,部分干部腐败问题,都给信访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另外,如判决不服、房产纠纷、合同纠纷等问题,由于群众习惯于找行政解决,因此也增加了信访工作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2)信访形式上表现为集体访、单人访、越级访不断涌现,单纯的行政手段已无法解决,因此迫切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和处理信访工作。

综上所述,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工会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1)运用法律程序,依法开展信访工作,实行有序上访。依法开展信访工作,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的《信访条例》,切实维护信访工作秩序。“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新时期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手段。作为执法主体的各级信访部门首先要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千方百计地把上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所以说,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贯彻实施好《信访条例》。

(2)通过诉讼、行政复议、劳动仲裁解决信访事项。现在的上访主体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当事人状告无门,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应该到哪个具体部门解决而找到信访部门来的,对于这种情况,要积极帮助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那些按照法定程序和职能界定,应由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进行处理,或由行政复议、仲裁等职能部门进行解决的问题,应交由这些部门办理。应改变过去一些单位以行政干预代替法律手段的做法,因为对于涉及到各种经济、民事纠纷、劳动争议等上访案件,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已经有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调解和处理,信访部门的任务是做好法律咨询和服务工作,保证上访者及时、有效地按正确途径解决问题。

(3)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请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探索建立起“信访接待、法律咨询、诉讼代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法律援助是保护公民能平等地得到法律保护、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原则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建立信访工作的法律援助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突出信访工作维护职能的迫切需要,是解决群众状告无门、投诉艰难及因经济原因无力仲裁、诉讼的需要。这项制度在我国一些地方工会已经建立,这些法律援助机构与信访部门合署办公,探索出“信访接待、法律咨询、诉讼代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法律援助机构和“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的建立使信访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更加广泛,更有效、更直接地维护上访者的权利。另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结果,可以使一些涉法案件直接由律师接待处理,不仅提高了信访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4)坚持诉前调解的原则,把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非诉讼调解是法律上适用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工会信访部门应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据政策、法规进行非诉讼调解。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双方的工作,讲明道理,趋利避害,使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督促问题尽早解决,避免矛盾扩大,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结果。

(5)大力开展信访法律知识宣传工作,引导群众依法进行信访活动。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起群众依法信访、受理机关依法办案的机制。学法、知法、守法,让法制意识深入人心,让群众养成依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依法进行信访活动才具备了相应的土壤。信访工作要走法制化之路,群众知法、守法是根本。因此,要深入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及其他方式,开展信访法制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群众依法进行信访活动。

(6)强化源头参与工作,加速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所必需的法律体系。就目前来讲,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所需的法律体系还不很完备,信访部门通过源头参与应当逐步达到信访法制化建设所需的法律体系的完善。

工会信访部门源头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应通过以下办法进行:

①参与立法,对国家、地方人大、政府起草制定的法律法规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应主动向立法机关提出法案、草案,采取由人大立法或政府制定规章形式加以规范。

②参与政策、改革方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

③建立健全、依法规范信访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信访工作部门内部建立决策、执行、保证、监督、信息传递、反馈以及内部协调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7)提高各级信访工作干部的素质,为依法实施信访活动创造条件。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离不开各级信访干部素质的提高,各级信访干部是执法主体,他们的法制意识、维护能力、依法办事和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的进程。依法规范和实施信访工作,作为信访工作干部要吃透政策、通晓法律。同时,在人员的配备上,要做到保证有法律专业人才、有律师、有在综合协调部门工作过的人才。可以通过公开选聘等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干部到工会信访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