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11455700000018

第18章 思想篇(3)

1604年,英国王位由苏格兰国王詹姆士继承。培根万万没有想到,詹姆士从前跟埃塞克斯是非常好的朋友,这一来,对把埃塞克斯勋爵推上断头台的培根来说,是相当尴尬的事。可是,培根却泰然自若,装得没事一样。詹姆士即位那天,培根不招即来,他恭恭敬敬祝贺新国王登基执政,在贺信中,以拉丁文《圣经》中的一句名言作为开头,乘机表明了他效忠的心迹。培根当着全体臣僚们,对新上任的国王肉麻地说道:“为了陛下的伟大基业,微臣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1606年,培根45岁时,同一名伦敦市政议员的女儿艾丽丝·波南尔结了婚。有一些朋友前来祝贺,他却冷淡地表示:“这一桩婚姻不过是买卖,它只是为了改善我的经济状况而已。至于说到我的爱情,实际上,她与我的真正感情一点无缘。”婚后不久,培根那机灵的头脑,终于得到新任国王的赏识,1607年,他被任命为英格兰副检察长。

培根担任副检察长后,立即指出知识对民富国强的重要作用。他建议增加牛津和剑桥两所著名大学的奖学金,使更多的英国青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主持过皇家科学院的讲座,写过关于人类博爱的文章,还以极端严肃的态度,发表了一部名著《科学推进论》。

培根主张,哲学和自然科学应当结成“合法的婚姻”,从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为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热情地讴歌自然科学的成就,指出科学技术的一切发明是“任何政权、任何教派、任何杰出人物都不能比拟的”。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提出,第一次把知识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鼓舞着一代代的有志于人类进步事业的知识分子勤奋地探索和钻研。

1613年夏天,培根当上了英国皇家的总检察长。这是一个薪水丰厚、地位较高的职务。从此,培根野心更大了。1618年,57岁的培根被提升为英格兰新任大法官。

但是,悲剧很快就降临了。培根担任大法官后还不到三年,就遭到皇家下议院弹劾,指控他受贿。事后,培根被送进监狱。虽然他蹲进了黑暗的监牢,成了一名卑微的囚犯。但是,他仍然理直气壮地对所有探视他的人说:“我犯的只是政治失误罪,在我担任大法官期间,我还从没有因为无视法律而作出过任何错误的判决。作为一名学者,我掌握的知识仍然是光辉不朽的,是铁窗封不住的!”

1625年培根获得释放,但他被永远禁止进入国会和英国宫他曾自信地说:绘我广延和运动,我将造出这世界。他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则是“我思故我在”?

现代哲学之父——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于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土伦省的拉爱伊城,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议员,母亲生下他不久就病故了。幼小的笛卡尔也差一点夭折,全靠一位善良的保姆精心照顾,才使他起死回生,因此取名勒内(法语意为“重生”)。

10岁时,笛卡尔进入当时欧洲著名的拉弗来施公学。在学习中,他对神学、经院哲学十分厌倦,但对数学则表现出强烈的兴趣。1616年,他获普瓦蒂埃大学法学士学位。

从1616年到1628年,笛卡尔进行了广泛的游历。他先是在荷兰、巴伐利亚和匈牙利三个军队中短期服役,但是从未卷入任何一场战斗。随后离开军队,到意大利、波兰、丹麦及其他许多国家观光。每到一地,他都去访问各种性格不同、职业不同的人士,同他们交谈,体会人生,仔细思考和反省。他把这看成是获得认识,清除自己心灵深处错误的重要方式。

在这段日子里,笛卡尔的思想发生了转折。如何把代数的解析方法运用于几何学及如何用数学真理的确定性去避免其他科学,尤其是哲学的不确定性,是他在这一时期思考的两个问题。他认为人们必须运用数学的方法去透视事物的本质,运用几何学的方法形成一门新的哲学。这一过程可能非常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曾自信地说:绘我广延和运动,我将造出这世界。他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伯i-t嘲是“我思故我在”?

现代哲学之父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于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土伦省的拉爱伊城,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议员,母亲生下他不久就病故了。幼小的笛卡尔也差一点夭折,全靠一位善良的保姆精心照顾,才使他起死回生,因此取名勒内(法语意为“重生”)。

10岁时,笛卡尔进入当时欧洲著名的拉弗来施公学。在学习中,他对神学、经院哲学十分厌倦,但对数学则表现出强烈的兴趣。1616年,他获普瓦蒂埃大学法学士学位。

从1616年到1628年,笛卡尔进行了广泛的游历。他先是在荷兰、巴伐利亚和匈牙利三个军队中短期服役,但是从未卷入任何一场战斗。随后离开军队,到意大利、波兰、丹麦及其他许多国家观光。每到一地,他都去访问各种性格不同、职业不同的人士,同他们交谈,体会人生,仔细思考和反省。他把这看成是获得认识,清除自己心灵深处错误的重要方式。

在这段日子里,笛卡尔的思想发生了转折。如何把代数的解析方法运用于几何学及如何用数学真理的确定性去避免其他科学,尤其是哲学的不确定性,是他在这一时期思考的两个问题。他认为人们必须运用数学的方法去透视事物的本质,运用几何学的方法形成一门新的哲学。这一过程可能非常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能够完成。为了使这一想法由可能变成现实,笛卡尔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努力。如他自己所说,当春天到来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思路,新的思想体系的轮廓已经大体构成了。

32岁时,笛卡尔在荷兰安顿下来,决心把自己的方法运用到描述世界当中去。他在荷兰生活了整整20年。在这20年里,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登上知识的奥林匹克之巅,完成了科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1629—1633年,他曾致力于写作一部以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论世界》,正要付印时传来了伽利略受教会迫害的消息,此书也随之付诸东流。1637年,笛卡尔出版了被后人誉为“近代哲学的宣言”的《论方法》,着重论述他的理性主义方法,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它提出以理性作为明辨是非的标准,主张“怀疑一切”,从而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该书附录三篇论文,其中《几何学》一文被认为是解析几何学诞生的标志。

1641年,笛卡尔出版了第二部重要著作《形而上学的沉思》,更详细地论述了他的心物二元论思想,认为上帝是绝对实体,是彼此平行、相互独立的两个相对实体——灵魂和物质的本源。1646年,笛卡尔又出版了另一部巨著《哲学原理》,系统地概述他的全部学说,并以很大篇幅阐述他的物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他把自己的学说比作一棵树,其中形而上学是树根,物理学是树干,而其他各门学科如医学、伦理学、机械学则是树枝。笛卡尔的物理学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典型,但又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他曾自信地说,给我广延和运动,我就可以给你构造出整个世界来。笛卡尔那震撼人心的思想魅力,使他在荷兰乃至整个欧洲学术界获得了诸多的支持者和读者,他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当时荷兰的加尔文教派极端仇视科学和先进思想。在宗教势力的非难下,笛卡尔在荷兰的生活开始越来越不安宁。正在这时,他受到了瑞典女王的邀请,于1649年10月来到了斯德哥尔摩,到达后的笛卡尔受到了女王克里斯蒂娜的热情欢迎。

作为家庭教师,笛卡尔被女王的慷慨和魅力所打动,而女王对这个优雅温文的佩剑骑士也印象良好,她决定留住笛卡儿,让他的才智在北方生根发芽,在冰天雪地开出智慧之花。于是她以其一贯的慷慨天性决定给笛卡尔创造最好的条件,甚至考虑要将他册封为贵族。然而,斯德哥尔摩冬天的寒冷却要了笛卡尔的命。女王晨读的习惯使笛卡尔患上了肺炎。1650年2月11日,笛卡尔在女王痛惜的泪水中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54岁。1667年笛卡尔的遗体被运回法国,安葬于圣热内维埃夫教堂,1819年移至圣热尔曼教堂,头颅则置于人类博物馆中。

笛卡尔是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不仅是解析几何学的奠基者,而且在力学、天文学、光学以及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都作出过极大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哲学家,他以理性主义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信仰主义,提倡数学的演绎法和天赋观念说,以近代理性主义的创始人而垂名世界文化史,被黑格尔称为“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哲学体系为近代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笛卡尔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思考,有时整个上午躺在床上工作,据说,解析几何学主要是他躺在床上思考、总结而成的。这在抖学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笛卡尔从未结婚,但他有过一个夭折的女儿。

他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的行为也常常引发争议,然而他用如椽之笔震动着欧洲,乃至世界。

照亮民主之路的人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让一雅克·卢梭,1712年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其出生几天后就去世了。父亲悉心照料着自己的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教小卢梭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使他获得了远超过同龄孩子的丰富知识。

1722年,因父亲与一位法国军官发生冲突而被迫远走他乡,小卢梭不得已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他的细腻敏感和高傲顽强却使他在16岁那年逃离日内瓦,在撒丁王国和法兰西王国过着一种冒险者和罗马天主教的皈依者生活。

后来卢梭在萨伏依省遇到了一个名叫瓦朗男爵夫人的捐助人。她给他提供了家庭庇护并雇用他当管家,她还让他深造,使这位来到她府前时还结结巴巴也从未入学就读过很多书的小厮发展成为一位哲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瓦朗夫人本人也是一位冒险者——一位皈依天主教的瑞士人,她和园丁的儿子一起逃到萨伏依,并使自己成为一名天主教的传教士,专门从事年轻男性新教徒的皈依转化工作。在此之前,她便剥夺了她的丈夫的钱财。她的道德观使卢梭感到痛苦,甚至在他成为其恋人时也是如此。但是,她是一个颇有情趣、聪慧而又能干的女人,她在卢梭身上培育出了征服巴黎所需要的各种才能。这一时期伏尔泰使激进观念成了巴黎的时尚。卢梭从瓦朗夫人身上汲取了滋生这一信念的灵感。因为,尽管这位不同寻常的女人成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位联络使者,但是,她依旧保留了(且传染了卢梭)很多对人类纯洁性的乐观主义情感。

不论怎样,人天性为善这一观念,随着卢梭对它的不断发展,终使他与保守派和激进派都分道扬镳。

1741年,卢梭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瓦朗夫人,开始在巴黎漂泊。在巴黎他结识了狄德罗。这个从外省到巴黎来寻找文学上发展的青年,和他一样拥有才智和激情。二人很快便获得极大成功并成了一群知识分子——或“哲学分子”的中心,这群知识分子会聚在强大的法国“百科全书”周围,狄德罗被指定为该书的编辑。《百科全书》是一个重要的激进舆论和反教权舆论机构,其撰稿者大多是哲学家,也是积极变革甚至是抨击传统观念的小册子的作者。在他们当中,卢梭的思想最富独创性,其写作风格也最为雄辩有力,因此很快成为他们中最引人注目的佼佼者。

1749年,37岁的卢梭前去探望狄德罗。当时,狄德罗因其反宗教作品而被监禁在凡塞纳城堡监狱里。在他晚期所写的《忏悔录》一书中,卢梭谈到,那时候他心里掠过一道“可怖的闪光”,使他意识到现代进步并非人的完善,而是人的堕落。由此他发表了《论科学与艺术》。在这本书里,他否认了科学艺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用,得出了“文化危害论”的结论。他的这种态度为与他那些提倡科学、崇尚理性的百科全书派的朋友们的决裂埋下了种子。

1758年卢梭发表了《致达朗贝的信》,批评了达朗贝为《百科全书》所写的文章,论述了自己关于戏剧表演的观点。这封信标志了卢梭与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派的决裂。作为一个道德家,他已经决定与各种尘世的价值决裂,他决定此后致力于文学和哲学。从1756年开始,卢梭退出了巴黎喧闹的舞台,来到蒙莫朗西森林附近的“退隐庐”蛰居。在这里,他先后创作了《新爱洛依丝》、《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三部代表性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他著名的《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这是他的思想的精华和基本原则。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也不能转让,君主立宪制度是不可取的。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法律就是公意,君主不能高于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要求消除贫富悬殊,但并不要求消灭私有制。《社会契约论》的中心思想用卢梭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每个伙伴及其一切权力完全交给整个社会”。这样的话却没有给公民自由和人权留有余地。卢梭自己是一位权势的叛逆者,但是他这本书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为后来的极权主义政权提供了辩词。

《社会契约论》问世仅一个月,卢梭的另一本以小说形式表现关于教育的长篇《爱弥儿》也出版了。《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学名著,也是政治和哲学著作,它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提倡服从自然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教育”。《爱弥尔》的出版给卢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巴黎法院下令焚烧此书,逮捕作者。他匆匆逃往日内瓦和普鲁士,后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到伦敦避难。

由于卢梭与狄德罗及百科全书终于完全决裂,再加上由于他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纠纷,从1762年起,他成了一个不祥的人。周围的人开始疏远他,在这孤独受排斥的氛围里,他患了明显的受迫害妄想症。虽然有些人对他表示友好,但他却采取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几乎和每个人都争吵过。

卢梭晚年,病症有所减轻,继续写了许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770年11月完成的《忏悔录》。这部世界文学名著不仅以坦率的态度叙述了他的生活史,更重要的是他用美妙的文笔和卓越的才能维护他的学说,回击他的论敌。该书摹仿奥古斯丁的同名著作,并且达到了同样经典的地位。1775年他写了《卢梭,对让一雅克的审判》回击了敌人的特别指控。两年后又写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这是他的作品中极为感人的一部。在该书中,优雅的抒情和宁静代替了早期作品中的强烈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