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11455700000010

第10章 军事篇(3)

拿破仑的大军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他重新划定了欧洲政治地图,建立起包括比利时、皮蒙特和热那亚在内的法兰西帝国,并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人、瑞士邦联的仲裁者。他的兄弟分别为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里亚的国王。普鲁士成了他的占领国,奥地利是战败国,俄国成为他的盟友,英国人则完全被赶出欧洲大陆。拿破仑的威势达到了顶峰。

然而,权势本身虽可称道,当它高踞宝座的时候,却也埋下了葬身的基础。

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领60万军队渡过尼门河,对俄国不宣而战。他企图以优势兵力和大会战的方式迅速击败俄军,赢得战争的胜利,消除其争霸欧洲的严重障碍。可是法军深人俄国腹地后,遇到了俄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加上粮食、饲料短缺,士兵对气候不适应等因素,逐渐失去了优势。俄军在主帅库图佐夫的指挥下,进行有步骤的撤退。俄军放弃斯摩棱斯克后,退向莫斯科。

1812年9月7日,法俄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鲍罗基诺村附近展开会战,双方共投入兵力达25万人,由于战争太过激烈,双方损失都很惨重。俄军为保存有生力量,以期最后战胜法军,遂于9月13日撤离了首都莫斯科。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当晚大火烧遍全城。俄军撤离莫斯科后,展开游击战,很快就切断了法军的补给线,使法军处于四面受敌、弹尽粮绝的地步。寒冬临近,眼看短期内取胜无望,拿破仑只得被迫放弃莫斯科。在撤退的途中,法军冻死、饿死无数。12月末,返回尼门河的法军只剩下两万多人。拿破仑单独乘坐雪橇逃回了巴黎。

远征俄国,无疑是拿破仑一生中的最大错误。这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使法军元气大伤,欧洲的反法联军乘机在莱比锡打败法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中的厄尔巴岛。法国人民尽管对拿破仑深感不满,但是他们更加痛恨复辟的波旁王朝。知道这种情况后,拿破仑遂在1815年2月26日从厄尔巴岛逃出,带领1000多人于3月1日在法国登陆。登陆后,拿破仑把自己伪装成革命者,不但使用了大革命时期的语言,而且还作出一些许诺,表示要实行自由主义改革。许多人踊跃参加了拿破仑队伍。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重登帝位。

拿破仑的卷土重来,震惊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他们赶忙成立第七次反法同盟,以便再一次协力对付拿破仑。1815年6月,双方在滑铁卢展开决战,法军最终战败,拿破仑再次被放逐,在大西洋南部的圣赫勒拿岛孤独地死去。

在辞世之前,拿破仑曾不无伤感地说过:“……除了我的名字以外,我什么也没有留给我的儿子。”但是,作为一代军事巨匠,拿破仑给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达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凯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在整整四分之一的世纪内,在整个欧洲大陆这一广阔的舞台上,拿破仑导演了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拿破仑以他的战争实例极大地丰富了战争和军事科学,在军事和战争史上开创了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拿破仑战争时代”。

在拿破仑传奇的一生中,池与约瑟芬的爱情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约瑟芬生于法属加勒比的马提尼克岛.第一任丈夫死在革命党人的断头台上。拿破仑倾倒于她的美艳和雍容,遂于1796年和她结婚。1798一1799年,拿破仑在埃及作战,这位冷漠的妻子却疏于回应他热情洋溢的情书,而与另一军官保持暧昧关系。拿破仑加冕称帝后,她被封为皇后,由于未能为帝国生下继承人,1810年拿破仑与她离婚,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的女儿玛丽·路易公主结婚,约瑟芬从此退居巴黎郊区。拿破仑逊位后,她得到俄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照顾.不久死去。

他为独立和自由奋斗了整整二十年,他深信利的艺术是在败仗中学得的。人们称他为“南美洲的华盛顿”,但他在去世时,却一贫如洗。

拉丁美洲解放者——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

1783年7月24日,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父亲是土生白人,家道殷实。当时的土生白人虽然压迫和奴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但本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受到西班牙殖民者、天主教会和垄断商人的歧视和压制。因此,土生白人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热切希望摆脱西班牙的殖民枷锁。

玻利瓦尔少年时代受家庭教师西蒙·罗德里格斯的影响,读了卢梭、狄德罗、伏尔泰和欧洲其他进步学者的大量著作。青年时代,他前往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留学和旅行,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曾立下誓言:“在我没有打碎西班牙束缚我祖国的枷锁前,我的手将不倦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安静。”1802年,玻利瓦尔在西班牙同一位委内瑞拉贵族的女儿结婚。次年,妻子不幸病故,19岁的玻利瓦尔发誓不再结婚,从此把自己的身心完全交给了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事业。

1811年7月5日,弗朗西科·米兰达和玻利瓦尔领导的爱国会宣布委内瑞拉独立,建立了第一共和国。1812年初,西班牙殖民军向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进行反扑,米兰达统率的军队在防御中战败投降,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政权就此告终。

米兰达失败后,玻利瓦尔被迫流亡到新格拉纳达(今哥伦比亚),继续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招募志愿兵,准备再战。1813年2月初,玻利瓦尔带领一支仅由几百名官兵组成的队伍,向委内瑞拉首都进军。他接受上次由于单纯防御而导致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方针。他攻下马格达雷那河两岸设防的西班牙据点后,开始翻越安第斯山。西班牙殖民军在科雷阿将军指挥下,正以逸待劳地在山下准备阻击玻利瓦尔。玻利瓦尔机智地决定:以调虎离山计甩掉敌人。他当即制造了一个假情况,派通信兵带着他给邻近一支爱国部队司令卡斯提里奥的亲笔信,请卡斯提里奥率部队从后方袭击西班牙军,并故意让西班牙人截获了这封信。敌人见信,果然大吃一惊,立即从山下撤离,玻利瓦尔率军顺利地进入委内瑞拉。在向首都加拉加斯进军途中,玻利瓦尔一边宣传,一边扩充军队,待到解放了格里塔、特鲁希略等城市时,他的爱国军已由几百人壮大到一千五百人。1813年8月7日,玻利瓦尔解放了加拉加斯。在加拉加斯召开市议会,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

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是,没有彻底解放广大被压迫的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奴,也没有分给他们土地,因此,新政权没有得到这一部分人的积极支持。保王派利用这一情况,煽动草原牧民良诺人反对新政权。1814年6月,玻利瓦尔的爱国军受到敌人的袭击,第二共和国又失败了。

失败后的玻利瓦尔,仍然镇定地对大家说:“胜仗的艺术是在败仗中学得的。”不久,他再次到国外寻求新的解放道路。他的革命行动,得到海地共和国总统佩蒂昂和船主布里昂的支持。1816年3月,玻利瓦尔率领二百五十名远征军分乘L艘船只向委内瑞拉进发。他顺利地夺下了委内瑞拉的马加里塔岛,又攻占了卡鲁帕诺。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在卡鲁帕诺招募士兵的同时宣布:委内瑞拉“将不再有奴隶”。由于时机还不成熟,居民的情绪没有发生所期望的好转,群众基础薄弱的玻利瓦尔的军队在奥库马雷一役中再次失利,又返回了海地。1816年11月,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东部登陆,占领了奥里诺科河畔的安戈斯图拉城。他任命布里昂为海军司令,率领十四艘舰船在奥里诺科河的出海口击败西班牙殖民军的三十艘舰船,控制了出海口和奥里诺科河,建立了稳固的军事基地。在安戈斯图拉,玻利瓦尔采取了各种利民措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争取了良诺人的骑兵。这样,就为彻底战败西班牙殖民军奠定了基础。安戈斯图拉城从此便定为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首都。后来,安戈斯图拉城改为玻利瓦尔城,成了委内瑞拉的历史名城。

为了彻底打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玻利瓦尔建立了巩固的军事基地之后,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新格拉纳达群众的革命情绪十分高涨,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委内瑞拉沿海地区和加拉加斯敌人的力量则比较强大,如果一味在委内瑞拉与敌人周旋,一时难以取胜。于是,他果断地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袭击新格拉纳达的敌人,待到解放了新格拉纳达之后,再挥师东征,打击委内瑞拉的敌人。

这次战略转移,是震撼美洲的一次艰苦进军。玻利瓦尔成为一名天才的军事统帅,就是从这次战役开始的。1819年5月,他率领一千八百余人的军队,沿奥里诺科河溯流而上,向西挺进,通过了一千二百公里的原始森林。当时正值暴雨季节,部队在齐腰深的水中走了七天之久。为了避免与西班牙部队遭遇,玻利瓦尔决定从被常人认为不能通过的皮斯巴隘口进入新格拉纳达。这条路不仅陡峭危险,而且要通过高寒地带,行走十分艰难。经过四十天的艰苦行军,玻利瓦尔率军终于越过了皮斯巴隘口,到达素格莫萨河谷。下山时,百分之四十的士兵和所有的马匹丧生。剩下来的都是意志坚强、决心战胜敌人的精兵。部队下山后仅仅休整了四天,即与一千五百名装备精良的西班牙军接上了火。激战时,玻利瓦尔军中的一名英国籍军官被敌人割断一条胳膊。这位军官抡着那条血淋淋的断臂像棍子一样挥动着,号召战士们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殊死搏斗,玻利瓦尔军将阻击之敌击败,俘敌六百余名。

西班牙军队为了截断玻利瓦尔军通往新格拉纳达首都波哥大的道路,又在博亚卡河桥附近集结了重兵。8月7日,双方进行了著名的博亚卡会战。交战结果,二千九百四十名西班牙殖民军除五十人侥幸逃生外,余者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已丧失抵抗能力。8月10日晚,玻利瓦尔的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波哥大城。

随后,玻利瓦尔把新格拉纳达各省交给桑坦德将军管辖,自己又回到安戈斯图拉城。在玻利瓦尔建议下,1819年12月17日,委内瑞拉与新格拉纳达合并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为新共和国总统,波哥大定为共和国首都。

玻利瓦尔认为,只要南美洲有一小块土地留在西班牙人手中,大哥伦比亚的独立就将受到严重的威胁。1824年12月9日,玻利瓦尔组织了一次决定性的大战役。这次战役是在秘鲁古城库斯科与阿亚库乔之间的平原上进行的。这一仗,共歼灭西班牙军四千余人,俘获敌军官三百八十七名,其中有四名元帅,十名将军。西班牙殖民军遭此致命的一击,已无力继续与爱国军为敌。1826年1月2日,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最后一个堡垒——秘鲁的卡亚俄港的驻军宣布投降。秘鲁人民为了表示对解放者的敬意,把共和国命名为玻利维亚。

此后几年,玻利瓦尔的事业不很成功。受美国革命的影响,他想建立一个美国那样的南美联邦共和国。不幸的是,南美洲人的离心力远远大于北美殖民地人民。1826年,玻利瓦尔建议召开拉丁美洲各国会议时,只有4个国家参加。实际上,非但没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恰恰相反,该共和国自身也开始分裂。1828年,内战爆发,有人试图行刺玻利瓦尔。到1830年,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退出了共和国。玻利瓦尔感到自己成为和平的障碍,于是在1830年4月宣布退位。他在1830年12月去世时,情绪沮丧,生活贫困,并被他的祖国委内瑞拉所驱逐。终年47岁。

尽管如此,西蒙·玻利瓦尔仍被人们称为“南美洲的华盛顿”,因为在他的领导下,五个南美国家从西班牙统治下获得解放。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军事家,在整个洲中起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在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个冬天,某兵营的工地上,一位班长正在指挥几个士兵抬放一根大梁:“加油,孩子们!大梁已经移动了,再使把劲,加油!”一个衣着朴素的军官路过这里,见状问班长为何不动手干.“先生,我是班长。”班长骄傲地回答说。“噢,你是班长。”军官叫了一声,随后下马和士兵们一起干了起来。大梁装好后,军官时班长说:“班长先生,如果你还有什么同样的任务,并且还需要更多的人手.你就尽管吩咐司令好了,他会再来帮助你的士兵的。”班长愣位了,原来这位军官就是南美大陆的解放者、独立战争的著名领袖和统帅玻利瓦尔。

他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近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西方军界称他为‘天才的、杰出的军事家”,他却在朝鲜战争中一败涂地。

胆识过人的时代见证者

——美国军事家麦克阿瑟

1880年1月26日,麦克阿瑟出生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营里。父亲阿瑟·麦克阿瑟从17岁步人军界,中间曾复员学习法律,后再次从戎,最后晋升为准将,担任过菲律宾的军事总督;母亲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时刚从一所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比丈夫小八岁。她颇有一种贵族小姐的派头,又总是教导自己的儿子成为“伟人”。父母的性格和经历,对麦克阿瑟职业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