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11455600000022

第22章 基层工会社会保障工作(1)

1.实施工会保障工作的措施

工会保障工作是指工会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促使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实施工会保障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积极参与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

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关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劳动经济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过程,及时向人大、政府有关部门或企业行政反映职工的意愿和呼声,提出建议和主张。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

工会要通过参与社会保险(保障)监督委员会、三方协商会议、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厂务公开等渠道,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对企业落实最低工资规定情况、工资按时足额支付情况,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及超时劳动等行为实施监督;对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工作中变更职工劳动合同、向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进行经济补偿以及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和清偿劳动债权关系的情况进行监督;对社会保险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对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的行为实施监督检查,有力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各级工会应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工会特色,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

工会组织结合自身实践,多方筹集送温暖资金,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及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等制度,继续探索送温暖工程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帮扶困难职工,逐步使送温暖工程成为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动做好困难职工帮扶的相关工作

各级工会组织应充分利用“两节送温暖,‘三八’助单亲,‘五一’关爱劳模,金秋助学”的帮扶形式,借助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体系,组织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努力为广大职工办实事,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真正使工会成为职工群众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

2.发挥工会保障工作威力的方法

工会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和扶贫帮困等内容,事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对于工会切实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

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延续整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条件,它可以使劳动者在健康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下,为社会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务,并同时获得收入,以延续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劳动经济权益是最基本的权益,是劳动者获得政治民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得到保障,有利于政治民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劳动者和企业是劳动关系中两个相对应的主体。相对于劳动者而言,企业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压力和利润目标的引导下,企业容易忽视劳动者权益,甚至会以牺牲劳动者的权益来获取企业的利益。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努力保障和促进职工最关心的劳动经济权益的实现,对于实现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有效地化解和减少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目前,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威胁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努力维护好职工在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劳动经济权益,有利于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提供强大的动力。

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关系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劳动就业、分配方式、劳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职工失业风险加大、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劳动者追求工资最大化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社会保障制度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面对这种形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减少劳资冲突,缓和劳动关系矛盾,化解社会风险,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面前从容应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3.新时期做好工会保障工作的方法

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

工会保障工作是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做好工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会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研究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一些矛盾初显或未显时,就能及时提出工会的政策主张。

围绕大局开展工作

工会保障工作必须了解工作大局,准确把握每一时期工会工作的重点,并据此来确定工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内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会的重点工作是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工会保障工作就要在维权工作中突出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努力为他们办好事、实事。

注重调查研究

各级工会应通过深入、客观、严谨、科学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方面的情况和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推动新的实践发展,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会保障工作

要不断创新理论,用理论去指导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找到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工作路数和办法,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机制、方法和载体。

4.工会劳动工作的精心策划

工会劳动工作是指工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和社会职能,在劳动领域内围绕一定的目标所从事的工会活动。工会劳动工作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会劳动工作是指工会为促进劳动者获得就业机会并享受相应劳动权利、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而从事的一切活动。狭义的工会劳动工作是指工会在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劳动定员定额、工时休假、教育培训等方面依法享有的平等权利所开展的活动或工作。

工会劳动工作的内容涉及职工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各级工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积极促进就业,维护职工的就业权利

(1)劳动就业的概念。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就被认为是实现了就业:

①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具有劳动能力。

②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

③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劳动就业方针。

(2)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就业的基本形势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高速增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就业渠道、就业方式趋向多样化,就业机制趋向市场化,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灵活就业领域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②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和高技术人才、技术熟练工人严重短缺,供求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③劳动力市场未发育成熟,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存在分割,在就业的正规性与稳定性、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距。

④劳动者就业权益的保护受到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实现体面就业任重而道远。由于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挤压,现阶段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同时,我国已经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增长来拉动,而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又严重依赖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增长形态中,劳动者的就业权益要得到有效地保护是十分困难的,这一时期成为劳资矛盾的高发期。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成为劳动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紧迫课题。

(3)工会在促进就业中的工作。就业是职工生存的基础,工会在促进就业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①通过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之间建立的三方协商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对话协商,促进就业领域重大或突出矛盾的解决。

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努力疏通参与渠道,积极参与涉及下岗失业人员切身利益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切实表达下岗失业人员的意愿,、使广大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③要履行职能、督促检查,推动中央政策在基层和企业的贯彻落实。基层工会组织,要广泛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监督检查活动,监督有关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到位。要切实调查掌握再就业政策落实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真正做到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使广大下岗失业人员从中央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中得到实惠。

④要拓宽渠道、创新形式,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多办实事。各级工会要继续做好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做大、做好工会的小额借款项目,并继续巩固和大力发展工会再就业基地,在提高再就业基地安置下岗失业人数上下工夫。

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订立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规范双方当事人劳动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工会应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续订劳动合同,并督促用人单位切实遵照法律法规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同时积极履行工会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的职责,抓住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履行、终止、解除和补偿等环节,维护职工的就业权。

监督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制度的执行,维护职工的休息权

(1)我国关于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的相关规定。我国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为全体公民都应享受的法定休假日;妇女节、儿童节、青年节、建军节为部分公民享受的休假日;我国法律对女工生育、工人及职员探亲的假期等做出了相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在全国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2)工会监督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制度执行的方法途径:通过帮助和指导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明确休息休假的相关法规;通过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就带薪年休假等问题与企业达成一致;监督休息休假制度的执行情况,遇有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应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或报有关部门。

协商参与劳动定额和劳动定员的制定和管理

(1)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合格产品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时间标准,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劳动定额包括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劳动定额的制定一般有四种方法:

①经验估工法。

②统计分析法。

③类推比较法。

④技术定额法。

劳动定额的管理包括定额制定、贯彻执行、统计分析、定额修订四个环节,它们互相联系,构成劳动定额管理的全过程。这几个环节每一次的循环往复都使劳动定额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

(2)劳动定员。劳动定员是根据企业确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及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严格按照生产工作需要。本着精简机构、节省人员、提高工效的原则,确定企业各人员的数量,并随着生产管理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劳动定员涉及的范围包括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

劳动定员的方法包括:

①按劳动效率定员。即根据计划期工作量和工人的劳动效率编制定员。

②按设备定员。即根据机械设备的数量和看管定额、设备开动班次来计算定员数量。

③按岗位定员。即根据设备的操作管理岗位或其他工作岗位进行定员。

④按比例定员。即按照规定的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某类人员与服务对象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服务对象的数量等确定定员人数。

⑤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业务分工定员。即先确定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然后确定各职能科室、各项业务的分工及职责范围,最后依据各部门、各单位、各项业务的工作量大小进行定员。

(3)工会参与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方法途径。通过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实际需求,协商确定劳动定额和劳动定员,并对其管理和履行情况实施监督。

参与职业培训体系的建立,确保职工的职业培训权

(1)职业培训的相关概念。职业培训是指对从业人员或就业前人员从事某种岗位或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活动。职业培训体系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而决定的。

(2)工会在职业培训中的工作。

①要参与企业培训体系和培训方案的设计,确保职工的技术技能、职业晋升、转岗轮岗、文化教育等内容的培训得到落实。

②监督培训经费的提取和合理使用。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

③企业工会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着重参与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利,督促企业履行对职工的培训义务。

④利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监督企业提取与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

⑤企业应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

5.工会工资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