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底世界(上)
11448700000019

第19章 波罗地海

波罗的海是欧洲北部的内海、北海的边缘海、大西洋的属海,其四面均为陆地环抱,盐度含量仅有6‰左右,该海东部和北部的一些水域,盐度则只有2‰,是世界上最淡的海。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位于北纬54°~65.5°之间的东北欧,呈三岔形,西以斯卡格拉克海峡、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小贝尔特海峡、里加海峡等海峡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

波罗的海四面几乎均为陆地环抱,整个海面介于瑞典、俄罗斯、丹麦、德国、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9个国家之间。向东伸入芬兰和爱沙尼亚、俄罗斯之间的称芬兰湾,向北伸入芬兰与瑞典之间的称波的尼亚湾。波罗的海被西欧各国(如英国,丹麦,德国,荷兰等)称之为东海,而被东欧的爱沙尼亚称为“Lä;ä;nemeri”,亦即西海之意。

波罗的海得名于芬兰湾沿岸从什切青到的雷维尔的波罗的山脉,长1600多千米,平均宽度190千米,面积42万平方千米,总贮水量2.3万立方千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半咸水水域,相当于我国渤海面积的5倍。波罗的海是个浅海。深70~100米,平均深度86米,最深处哥特兰沟459米。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这是因为波罗的海的形成时间还不长,这里在冰河时期结束时还是一片被冰水淹没的汪洋,后来冰川向北退去,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水质本来就较好;其次波罗的海为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有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四周有维斯瓦河、奥得河、涅曼河、西德维纳河和涅瓦河等大小250条河流注入,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437立方公里,是波罗的海的淡水集水面积约为其本身集水面积的4倍。因此波罗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海水含盐度只有7~8%,大大低于全世界海水平均含盐度(35%)。

波罗的海的海水含盐度自出口处向海内逐渐减少,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海水含盐度15%,西部为8%~11%,默恩岛以东降至8%,中部为6%~8%,芬兰湾为3%~6%(靠近内陆处仅为2%),波的尼亚湾一般为4%~5%(最北部为2%)。深层和近底层的盐度,西部为16%,中部为12%~13%,北部为10%左右。当流入的大西洋海水增加时,西部的盐度可增加到20%。波罗的海深层海水盐度较高,是由于含盐度较高的北海海水流入所致。

波罗的海的动物数量丰富,但种类贫乏。除了大西洋鲱鱼(里背鲱)的亚种外,主要鱼类还有鳁鱼、鳕鱼、比目鱼、鲑鱼、鲽鱼、鳗、胡瓜鱼、白鱼、鸦巴沙、淡水鲈鱼等,还有从浅水中取得食物的波罗的海海豹等。波罗的海也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在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沿岸有海上石油开采。

波罗的海是北欧重要航道,也是俄罗斯与欧洲贸易的重要通道,航运意义很大,是沿岸国家之间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从彼得大帝时期起,波罗的海就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重要出口。俄罗斯与伊朗、印度等国合作酝酿连接印度洋和西欧的“南北走廊”规划也是以波罗的海为北部终点。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航行在波罗的海上的轮船急剧增多。近两年来,每年航行在波罗的海主航道的轮船已超过4万艘。目前波罗的海有轮渡连通沿岸国家的各大港口。并通过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与白海相通,通过列宁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水路与伏尔加河相联。

波罗的海的重要海港有圣彼得堡、加里宁格勒(俄罗斯)、赫尔辛基(芬兰)、斯德哥尔摩(瑞典)、哥本哈根(丹麦)、罗斯托克(德国)、格但斯克(波兰)等。

自第三纪以来,波罗的海及周围区域发生了无数次水陆相互交替。波罗的海是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冰川大量融化后才形成的。正因为此,波罗的海的海岸特征十分复杂,海岸线曲曲折折,支流颇多,南部和东南部是以低地、沙质和潟湖为主的海岸,北部以陡峭的岩礁型海岸为主,海底堆积着沙、粘土和冰川软泥等沉积物。虽然不及挪威西海岸的峡湾,没有垂直的水面、悬崖峭壁和流水飞瀑,但也是层林叠翠,斑斓多姿。波罗的海港湾众多,岛屿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有3万多个大小岛屿,最大的是哥得兰岛,其次是萨列马岛、希乌马岛以及奥兰群岛等。此外还有许多海湾深入大陆,其中最大的是波的尼亚湾,几乎占整个波罗的海面积的1/3,芬兰湾、里加湾等也是较大的海湾。

波罗的海的海水为什么盐度极低?这与波罗的海的形成时间有着密切联系。这里在冰河时期结束时还是一片被冰川掩盖的汪洋,后来冰川逐渐向北退去,留下的最低谷地就成了现在的波罗的海,水质本来就较好。其次波罗的海为海区闭塞,通向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含盐量较高的海水很难流入。加上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437立方公里,使波罗的海的淡水集水面积比其本身集水面积还要大4倍。以上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波罗的海的海水很淡的现象。

波罗的海的海水含盐量并不相同,而是自出口处向海内呈递减趋势,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海水含盐度15‰,西部为8‰~11‰,默恩岛以东降至8‰,中部为6‰~8‰,芬兰湾为3‰~6‰,波的尼亚湾一般为4‰~5‰。深层和接近底层的盐度,西部为16‰,中部为12‰~13‰,北部为10‰左右。当大西洋海水大量流入时,西部的盐度会升至20‰。波罗的海深层海水含盐量之所以比较高,是由于含盐量较高的北海海水流入所导致的。

波罗的海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受盛行西风影响,秋冬季风暴较多,雨水充沛,北部的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南部则超过600毫米,有些海域可达1000毫米;地处中高纬度,蒸发较少;周围河川径流总量丰富。波罗的海夏季云量约6成,冬季则超过8成。南部和中部一年中的雾天平均约为59天,波的尼亚湾北部雾最少,每年有22天。

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很难进入波罗的海,海水无法得到调节,从而导致冬季气温较低,而且南北差异较大,夏季气温不高,且南北差异很小。水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从南向北的1月平均气温为——1.1℃~10.3℃,7月为17.5℃~15.6℃。

波罗的海的海水浅而淡,经常发生结冰现象。北部和东部海域每年都会出现一段不利于航行的冰封期,从每年11月初起,北部开始出现冰冻,冰覆盖的区域每年都有所相同。在一般年份中,只有个别海湾会出现海冰。到了寒冷的冬季,整个海区都会被冰所覆盖。海冰平均厚度为65厘米。波罗的海南部通常不结冰,但瑞典和丹麦之间的海峡偶尔也会冰封。波的尼亚湾的北部还容易形成大冰包,高度可达15米。这给海上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船只要想通过此处,只能在冰冻的海面上开凿水道,然后缓慢前进。

波罗的海的动物虽种类较少,但数量繁多。除了大西洋鲱鱼的亚种外,主要鱼类有鳁鱼、鳕鱼、比目鱼、鲑鱼、鲽鱼、鳗、胡瓜鱼、白鱼、鸦巴沙、淡水鲈鱼等,也有从浅水中获取食物的波罗的海海豹等。波罗的海也蕴藏着一定的矿产资源,在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沿岸,就在进行海上石油开采。波罗的海的琥珀在世界上最有名。

在古代时期,波罗的海是北欧商业的重要通道。二战以后,木材和鱼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商品。芬兰、瑞典和俄罗斯的软木是出口的大宗货源;木材加工(如造纸、制纤维和纤维板)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瑞典的铁矿、芬兰和丹麦的造船和船舶机械、瑞典哥特堡的汽车制造和轻型机械,都是沿岸国家重要的工业支柱。波罗的海沿岸有许多大城市,包括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列宁格勒、塔林、里加、基尔、格但斯克和什切青。主要海产品有鲽鱼、鱈鱼和鲱鱼。其中,熏制或腌制的鲱鱼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传统食品。

波罗的海的航运地位非常重要,是沿岸国家之间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从彼得大帝时期起,波罗的海就是俄罗斯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俄罗斯与伊朗、印度等国合作酝酿连接印度洋和西欧的“南北走廊”规划,波罗的海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波罗的海航行上的轮船急剧增加。现在,平均每年航行在波罗的海主航道的轮船已超过4万艘。波罗的海使用轮渡来连通沿岸国家的各大港口,并通过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与白海相通,通过列宁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水路与伏尔加河相连。可见,波罗的海的意义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