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工会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
面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日趋复杂,以及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冲击,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正确地履行工会的各项社会职能,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于建设和培养一支能够担当重任、职工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从这种形势来看,工会的自身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会干部在工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会干部是工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职责的担负者和实践者。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服务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工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效果,影响作为党的根本任务目标的完成和实现。因此,要大力推动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拓宽工会干部的交流渠道,多方面充实熟悉经济、法律、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工会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要以事业发展留人、以感情真诚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逐步建立和完善留住高素质干部。鼓励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激励机制。同时,针对现实中大量新增的工会专兼职干部的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力、法,形成选人、育人、用人紧密衔接和互相促进的有效机制,从而为干部的成长使用提供有利的环境。
开展工会工作的组织保证就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中国工会要实现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就要建设一支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敢于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热心群众工作,受到职工信赖的干部队伍的选拔到各级工会领导岗位。在提名党委委员候选人时,应把同级工会的党员负责人考虑在内。经济发达、职工人数多的地方,在提名党委常委候选人时,应考虑同级工会的党员主要负责人。
企业工会不仅要按照企业党、政副职条件配备工会主席。同时还要发现和培养大批的工会干部,把岗位培训列为重点,使他们成为懂工会业务的专家。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工会干部尤其是各级工会领导,不仅要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要不间断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最终使他们能够娴熟地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2.企业专、兼职工会干部的配备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各种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兼职化越来越突出,因此,保持一定数量的企业专职工会干部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工会工作的客观需要。
《工会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这条法律既规定了专职工会主席的配备,也规定了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配备。随着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企业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任务日趋繁重。因此,工会十分有必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工会专职干部队伍,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履行职责。
坚持任职条件,完善工会主席产生机制
要注意培养、选拔工会干部,营造优秀工会人才的体制环境。
(1)完善工会主席任前考查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原则,在确定企业工会主席人选前,上级工会应主动与企业党组织或行政沟通,依据《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关于企业工会主席的任职条件,认真进行考查。
(2)有序推进直选制。在强化工会主席的群众观念,增强职工的会员意识,拓宽企业工会主席的选拔渠道方面,直选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企业工会主席的直选,让职工拥戴的、信得过的人走上企业工会主席岗位。
(3)完善工会主席推荐候选人制。乡镇(街道)以上地方工会要建立工会人才储备库,掌握充分的适合担任企业工会主席的人力资源,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人选推荐到企业作为工会主席候选人。
按比例配置专业干部
企业工会一般应按不低于职工总数的3‰比例配备专职工会干部。修改后的《工会法》对工会专职干部的设置做了原则性规定,“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由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这是基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自主权在企业,由于各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异,不可能整齐划一,才做出这样的原则规定。《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一般按不低于企业职工人数的3‰配备,具体人数由上级工会、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协商确定。”那么,做出这样的规定有什么理由吗?
(1)有法规依据做保障。1991年4月13日,劳动部办公厅在致全总《关于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编制问题的复函》中明确,“经研究,我们同意基层工会干部编制可按职工人数的3‰考虑。”随后,河北、天津、山东、安徽、上海等许多省(市)在贯彻《工会法》的意见中,都规定了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不低于本单位职工总数3‰的比例。许多地方和企业工会都据此比例配备了专职干部。
(2)与企业工会干部配备的现实状况相符。目前,有些企业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已按职工总数的4‰~6‰配备,具有良好的工会工作基础。考虑到规定的超前性、操作性、实效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确定了3‰的最低限度。如果比例定低了,会对这部分企业工会产生影响;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认为1‰的比例都难以落实,还是不做出这样的规定好。综合企业工会干部配备的实际情况,既考虑配备工会干部比例比较高的企业需要,又兼顾工会干部配备比例比较低企业的实际,《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规定按不低于职工人数的3‰的比例配备,是在一定幅度内的原则规定,同时,也明确具体人数由上级工会、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协商研究。从而既为需要加强的企业工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并且还不会影响工会基础较好的企业工会的干部配备。
(3)加强企业工会工作的需要。为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更可能地为企业工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对企业工会专职干部的配备做出了专门规定。尽管有些地方和企业工会感到落实起来有难度,但还是要依据《工会法》和劳动部门的规定去执行。《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做出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是落实法律的规定不能后退,一方面是积极努力争取,从而使工会干部的力量得到充实和加强。
从社会聘用工会工作人员
由于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适应工会工作任务要求的企业工会干部队伍,《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第十三条第三款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经费许可,工会可从社会聘用工会工作人员。”这是为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弥补企业工会工作人员不足状况的又一新的举措。目前,有些地方努力探索企业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的新路子,通过公开招聘组织员、协理员、指导员等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职业工会工作者,效果十分显著,这是工会干部社会化的可行之路。
根据工作需要和经费许可,上级工会、企业工会可以从社会聘用工会工作人员。至于如何操作,《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作了原则规定,具体的由地方和企业工会去创造。招聘工会工作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即: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工会工作;要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为了充分发挥社会聘用的工会工作人员的作用,社会招聘的工会工作人员最好是那些曾在企业从事工会工作的或者曾是工会积极分子的人员。
3.选拔工会干部的条件和标准
企业工会干部应具备的条件
《中国工会章程》明确规定,各级工会组织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受到职工信赖的干部队伍。党确定的干部工作分别是:努力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要求工会干部要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目标;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还要学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专业知识。
企业工会干部的标准
王兆国主席在全总十五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做好企业工会工作,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工会干部队伍,使之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这不仅是对企业工会干部的基本要求,还是企业工会干部应达到的标准,同时也是建设企业工会干部队伍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做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
实现维护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善于组织。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组织动员职工”,就是要把职工团结在工会组织周围,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能手”并不是指一般的组织工作能力,而是要善于做党的群众工作,会宣传职工、善发动职工、能团结职工,使工会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分时间、任务和条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职工群众都响应工会的号召,为实现工会的目标和任务而自觉地去奋斗。这就要求企业工会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动员和组织职工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引到工会中来,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要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有效组织劳动竞赛、企业文化建设等,最终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做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劳动关系的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协调劳动关系必须在法制框架内进行。一方面,工会干部要学习法律、经济、劳动等方面的知识,依法进行平等协商,否则是协商不到点子上的,集体合同也不会有多大的实效性。一方面要有协调的技巧和手段,不能只凭感情去协调,当然,也不能方法简单,不会协调。
企业工会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实现共赢。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在劳动关系矛盾中寻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运用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应该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都能达到协调的效果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