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11435400000007

第7章 让事实来说话

产生了猜疑心,就同乌云遮住了阳光一样,妨碍自己去观察事实真相。因而,对于周围的人和事,必须善于观察,善于调查研究,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当然,要真正做到这点,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可以请自己信得过的人帮助参谋分析,消除一切荒唐可笑的想法。另外,遇事可多往好处想。通常,人在高兴和感激的时候,不大会多疑。许多事情,别人本来无心,你往坏处想,却会想出问题来。

汉献帝时,董卓架空皇帝,自己握有重权,任命他的亲友执掌兵权,就连他的侍妾刚生下的儿子也被封为侯爵。他性情残暴,随意杀人,部下将领稍有差错,就会被当场处死。当时司徒王允等大臣密谋除掉董卓。王允说服了董卓的随从待卫吕布,让吕布作为内应,和王允等大臣布置的勇士一起杀死了董卓。董卓被杀时,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正在王允家做客,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突然,不由得惊叹了一声,王允因此怀疑蔡邕是董卓的心腹,于是非常生气,斥责蔡邕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几乎使汉室灭亡,你是汉的大臣,应当和大家一样普天同庆,而你却怀念他的恩惠,为他而悲伤,这不是与他共同为逆吗?”于是马上把蔡邕逮捕了,交给了朝廷。蔡邕说:“我深明君臣大义,怎么可能背叛国家而袒护董卓呢!我情愿在脸上刺字,砍去脚,让我继续写完《汉史》。”许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设法营救他,但都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碑对王允说:“蔡邕是旷世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典章非常精通,应当让他写完史书,这将是一代大典,况且他犯的又不是什么大罪,杀了他,会让天下士人失望的!”王允却说:“从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使他得以完成谤书《史记》,并流传后世。如今国运中衰,兵马就在郊外,不能让奸臣在幼主身边撰写文书,这既无益于皇帝的圣德,还会使我们这些人受到讥讽。”于是蔡邕就冤死在狱中。其实蔡邕只是因为有才华,受到董卓敬重,举荐为官,根本不是董卓的什么心腹。王允不顾客观事实,依照自己的猜疑想法,杀死了蔡邕,这一举动使董卓的部下感到了深深的危机,因为蔡邕都可以被怀疑成董卓的心腹,而失去性命,更何况自己是董卓的部将呢?于是董卓部将反叛,血洗长安。王允在蔡邕被杀不到两个月之后,也和自己的妻子、儿女一起被杀,他的猜疑和独断专行对人、对己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开诚布公信任别人

通常,人们对自己信得过的人,不大会产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总以为别人在同自己作对。因此,多疑的人应特别注意同别人直言相告,坦诚相处,有了彼此间的信任,猜疑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如果对某人一旦产生了猜疑,则更应如此,可以主动与对方接触,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互相交心通气。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误会,驱散疑云,还能更加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并且,关系融洽,互相信任,有利于团结一致,携手前进,因多疑而引起的焦虑苦恼也就一扫而光。因此,建立自信,并与别人真诚相处是改变多疑心理的基本办法。同时还需注意抛弃成见和自我暗示。一般多疑的人往往是在主观上先假定别人对自己不满,然后把生活中许多无关的事拉扯在一起,来证明这个成见。有一些还是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来的,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真是“无端愁绪凭空来,全因猜疑生风雨”。因此,猜疑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心理,它预先主观地设定一个框框,然后按图索骥,按框框取舍材料,进行自我论证。结果,疑心越来越重。因此消除猜疑还必须抛弃成见和这种自我暗示。

开阔心胸自我解脱

多疑的人心胸狭窄,固执己见。因此,必须针对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加以克服锻炼,做到心胸开阔,达观坦荡,自我解脱。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多参加文体活动,经常到郊外游山玩水,登高望远,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这样会使自己心胸开阔,生活得轻松活泼,充实愉悦,根本无暇去思索那些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久而久之,自己会变得豁达大度、乐观开朗起来,狭隘多疑的心态也会得以改变。

猜疑的解除自然就在于主动地与人交往,亲近人与人的关系,彼此互相信赖,以及在自己的心灵中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以积极的进取精神释放出心里的不平、积怨、苦闷与烦恼。疑心太重的人,于人于己都贻害无穷,所以有猜疑性格的人,应当彻底反思,重新审视自己,尽快摆脱疑心的泥潭。过多地陷入对平凡小事的猜疑中,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过于敏感,时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印象这类琐事,时刻担心别人小看了目己,轻视了自己,无端地猜疑别人,这全是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全是自出难题,自设障碍,自找苦吃。

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保守思想,这是嫉妒心理产生的社会根源,所以改变这种社会观念,是克服嫉妒心理的一剂良药。营造良好的社会竞争环境,以竞争环境来疏导嫉妒心理,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一个以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为主导的社会良好环境,就会使嫉妒之风无立锥之地。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可以让人人都愉快地接受“合理超越别人或被别人超越是极其自然的”这样一种心理。

合理的竞争观念,还会使人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帮能力。一个人了解了自己,便不会怨天尤入,便不会嫉妒,因为他知道自己办不到的就是办不到,办得到的就是办得到。比如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建筑工人,不会嫉妒办公室里的建筑设计师;兢兢业业的清洁工不会嫉妒西装革履的总经理一样。

另一方面,属于暂时领先而惟恐别人超过自己这一类型的嫉妒者,要时时开导自己:世上万事万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业绩和成就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先进的东西,必将被更先进的东西所代替,“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所以企图垄断某种先进的成就,永远当“权威”,不让别人超过去,是根本办不到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生命有限,不可能成为某一技术或某一学科的永久权威。有智慧的人,当自己成名之后,更应谦虚、谨慎,甘当后起之秀的“人梯”,扶持他人赶上来,为他人的事业成功添砖加瓦。当他人在自己扶持和帮助下获得了惊人的成就,或者超过自己时,不但不嫉妒,反而由衷地高兴,这才是学者、专家和权威们应有的风度和胸怀。甘当“人梯”,把他人扶持上来,不但不会损害自己,而且愈显得高尚和伟大,其声誉也将愈来愈高,备受人们的钦佩和称颂。我国多次获得全国围棋比赛冠军的着名围棋名将聂卫平,在一次全国围棋比赛中败给了后起新秀,事后他写了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题目就叫《没拿冠军,我也高兴》。为什么呢?他说:“当年我们脱颖而出,超过了老一代棋手,今天小将又战胜我们,过一段时间,又有新的新秀战胜他们。这正是我国围棋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聂卫平的眼光可以说是非常长远的,值得很多人学习。

自我期望值不要过高

要避免和克服嫉妒,重要的一条是期望值不要过高。那种不切实际的奢求,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不能达到,反而容易产生嫉妒。

每个人都要冷静而客观地衡量自己的主客观条件,掂一掂自己的分量,制定目标,力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可过高地要求自己。

当经过努力达不到既定目标时,不要气馁,更不要嫉妒达到目标的人。要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把目标修订得更切合实际一些,使其稳步、踏实地前进,切不可对超过自己的人嫉妒起来。

如果自己未达到目标人家达到了,就嫉妒人家,做些有损他人的事,既对他人不利,对自己也无所裨益。在嫉妒别人成功的愤懑情绪困扰下,必然踏步不前,甚至更加落后,原来可以达到的期望值,反而达不到了。所以,嫉妒别人的结果,倒是害了自己,误了自己的大事,岂不是太愚蠢吗?目标要视自己的力量和条件而制定,实事求是。这样,既可达到目标,又不会嫉妒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冲破障碍收获成功

有的人在遭受了大的打击时,认为活着很痛苦,不如死掉算了。其实一个人走向毁灭时,是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气的。既然有勇气死,为什么没有勇气活下去呢?的确求死或许是一种解脱,但正如俗话所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活得很痛苦、很绝望,但总尚存一线希望,也许这个希望很渺茫,也许这个希望永不能实现,可不管怎么说,生命的转机总是存在的。活得辛苦,活得委屈,活得卑微,但只要身体不死,心灵就有复苏的一天,弱者也有弱者的活法。如果一死了之,那么就表示一切都结束了,包括希望也不复存在了。这种死实际上代表着懦弱,代表着失败,在人生的道路上是自己打败了自己。生命需要韧性,在人生的低谷时,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一种韧性。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各人承受这种不如意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能很快从打击中挣扎出来,有的人则不堪一击。在屈辱的时候,你不要去计较面子、身份、地位,也不要急着出人头地,要沉得住气,只要活着,就有机会。要坚信,风雨过后,就会有绚丽的彩虹。

如果由于懦弱,使你不敢做一件事,那么在做这件事之前,先预测一下如果做了这件事,它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有时候做出最坏的打算,可能唤起一个人心中最大的勇气,他会因而产生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气,去冲破第一次精神上的束缚。一旦有了这种勇气,就可能会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获得绝处逢生的效果。既然我们别无选择,那么不如鼓起勇气做一次冒险,一次冒险比一万次犹豫、无可奈何和绝望都要壮烈。相信谁也不能主宰我们,更要相信谁也无法阻挠我们,相信世界就是因为我们而存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珍惜,并且从容而理智地把握呢?也诲我们曾经总是不能痛痛快快地表现自己,但自己不是永远的懦夫!承认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失败过,相信我们的力量和智慧最终能摒弃失败,获得成功!

肯定自己尊重自己

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才会不惧怕别人,不惧怕和别人交往。人们从小受到虚假的观念、准则和信条的限制,往往使入意识不到实际上自己是多么有能力,多么有优势!要知道自己也是生活的创造者,有力量改变生活的任何一面,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靠自己。一旦自己砸碎消极思想的锁链,自然会获得健康、幸福、富裕和宁静。当自己闯过一道道难关,再回头看看,现在的磨难其实算不了什么。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一旦人开始体会到了勇敢的好处,以及它所带来的尊严,人们将首次感觉到自己有了根。其次,要爱别人。只有你爱别人,别人才会同样地以爱来回报你。“投我以李桃,报之以琼瑶。”而当你们都怀着爱心生活和交流时,你和别人彼此都不会有怯懦的心理。

同时还要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不要以为自己是超人,什么事都能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为逞一时之能,做事不分大小,都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样,由于力所不及就会在屡屡碰壁之下丧失信心。你应该为自己的能力划一条界线,估计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完成哪些事情,然后再去尽力而为。这样,做事的成功率就大得多了。每当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一项工作时,不管这项工作重要不重要,不管别人对自己的成功怎么看,只要自己觉得它是出类拔萃的,就应该承认自己的能力,应该为自己的能力而自豪,并为此赠给自己一份美好的礼物,这样就会增进自己前进的动力。这样,哪怕是小的成功经验的积累,也会逐步激发出我们的自信心,挖掘出自己生命深处的潜能,进而可以逐渐胜任高质量的、有创造性的工作了。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自我承认、自我尊重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把弱点转化为优点

几乎人人都会表现自己的优点,而且优点即使不去特意表现也会被人看到。

但是,如何利用弱点乃至缺陷来表现自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一项高难度的事情。多在这方面花些心思,你才会更容易脱颖而出。

摩西·门德尔松是德国知名作越家的祖父。他的外貌极其平凡,除了身材矮小之外,还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

有一天,他到汉堡去拜访一个商人。这个商人有个心爱的女儿名叫弗蒂,摩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但因为他的畸形外貌,弗蒂拒绝了他的追求。

到了必须离开的时候,摩西鼓足勇气,上楼到弗蒂的房间,把握最后和她说话的机会。她有着天使般的脸孔,但让他十分沮丧的是,弗蒂始终拒绝正眼看他。

经过多次尝试性的沟通,摩西有点害羞地问:“你相信姻缘天定这种说法吗?”

“相信。”她眼睛盯着地板冷冷地答了一句,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

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许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即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女人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吧!”

这时候,弗蒂看着摩西的眼睛,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给他,后来她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的人还有比较明显的重大缺陷。对于自身的缺点,掩饰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最好的做法是,不妨大方地承认它,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优点。

实际上,善于把弱点转化为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这才是最高明的表现技巧。

抓住关键时刻表现自己

当我们表现自己时,未必需要追求量的多少,最根本的在于其实际效果。在关键时刻,如能适时做出最佳表现,那就胜过平时的千百次表现。

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作战时,有一天用罢晚餐后,与他的几位幕僚闲聊,纵论起当世的英雄豪杰。

他深有感触地说:“彭玉麟和李鸿章乃盖世之将才,吾不能及。吾尚且自许者,只缘生平疲于亲身做事而不好逢迎耳。”

一位幕僚忙说:“此言差矣。您与彭、李二大人各有所长,各领风骚也。”

另一位幕僚额首抱拳道:“彭公威猛,故人不敢欺。”

又一位幕僚则捻须低眉说:“李公精敏,自然人不能欺。”

说到此处,其他幕僚顿时语塞,纷纷不知下文如何应对。发过言的幕僚同样面面相觑。

曾国藩闭目沉吟:“但请诸位知无不言。”

众人一时陷入尴尬。正在冷场时,忽然,在一旁管理文墨、负责曰常抄写的一名后生,小步趋近曾国藩,躬身细语:“想我曾帅仁德,人不忍欺。”

此语一出,举座之人无不齐声鼓掌。曾国藩面颊泛红,连称:“言过其实,言过其实矣!”殊不知,曾国藩向来以“仁德”二字自诩,此言正中他的下怀。

事后,曾国藩仍对那个说话的后生念念不忘,问其手下:“此为何人?”

手下人回答:“此人祖籍扬州,秀才出身,行事一向谨慎、多思、少言。”

曾国藩禁不住喟叹:“此人有大才,不该埋没。”

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便委派那个后生任职权倾一方的扬州盐运使,令他衣锦还乡。这个人,就是后来“两年四级跳”的两湖总督陆徵明。

陆徽明只因一句妙语便得升迁的“发迹史”,是以供世人为之深思并引为借鉴。

只有打动人心的话,才能够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正如新西兰女作家曼斯菲尔德所说:“一个会讲话的人,不是记得别人说过话的人,而是能说些让人记得的话。”

实际上,话不在多,而在是否能够真正打动别人。当然,不仅说话如此,做事情也同样如此。

在大众中赢得声誉

一个有雄心的人,必须使自己在大众中享有盛誉。否则的话,他就不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就,也无法使自己的成就散发光芒。而要想赢得声誉,同样也离不开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自我表现手法。

在组织中以及社会上树立完美的个人形象,是非常聪明的行为。但在现实世界里,却没有人能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自己的形象。

一般地,当人们朝着成功的高峰攀登时,每一次只能登上一个阶梯,如果在登上每一个较低阶梯之后就将它扔掉——就是他的外在成就没有被记载,而是被遗忘了——那么这部阶梯就会变得越来越不牢靠。

一个成功者所抱持的目标之一,应该是使自己的成就得到公认。如果他是明智的,他就应该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向任何值得联系的个人或组织扩大这种公认的范围。这样,他将因此而获益匪浅。而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必须是善于建立个人与公众联系的行家。

从广义上说,建立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对于那些希望获得并需要获得声誉和公认的个人,无疑具有很大的意义。而所谓公众,应该包括那些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必须对他们施加影响的人,如他的雇主、他的同事、他的同行、他可能赢得的主顾和他的邻居等。

首先,我们必须考虑:要得到公认,应该做些什么。

大多数成功者都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为自己创造机会。美妙的事情并不是碰巧发生的,而是人们使它发生的。用一句与建立个人公众联系有关的话来说,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决心要做这一工作时,你才会采取有利于自己得到公认的行动。就像那些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达到的目标一样,这也需要有决心,有创造性。

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这些因素有关:一个人在公司里的处境、他的经历、他的经验、他与上级和下属的关系;同时,他的公司的政策、采取的行动和目标、他的公司的竞争地位与财政状况等,也都会对他取得成就的可能性产生影响。

但是,尽管有这么多限制性的因素,个人成功的机会仍是很多的。下面是一些可以创造性开拓的领域:

1.为组织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作为自身发展和繁荣的主要食粮。它们在生产新的产品,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力和节约成本,采取新的分配方法,更好的管理办法,丰富资料贮存、检索和分析系统等等方面,都需要好的建议。

如果一个人能提出这些建议,他所作的贡献就会得到公认。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组织。几乎任何人在他的组织的工作中都能发现问题,同时找到改进一项技术或一项工作的适当的方法。从认识这一点到完成这一点,即把一项合理化建议变为现实,两者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谁想出了这样的建议,谁就会获得与此相称的公认。

2.为自己赢得奖励。

一个有雄心的人应该认识到这样一点,即他所需要的不只是金钱。引人注目、胜过别人、与对手竞争并力争取胜,是一切有雄心的成功者本能的强烈欲望。这就是竞争性的比赛如此受欢迎的一个原因,甚至对观众来说都是这样。

获得奖励,这自然是一种公认的形式。因此,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正确理解这种公认对他的事业的价值,他就应该尽力赢得更多的竞赛。而且,只要他努力,他就很可能获得成功。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表明:一个专心考虑比赛的人,通常能够享有很大程度的一次又一次获胜的机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他们连战连捷,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奋斗,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他一部分人不参与比赛的结果。

3.经常做自愿的参加者。

曾经在军队中服役过的人,都听到过这个忠告:不要白白地自愿参加。但如果你仔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凡不顾这一忠告的自愿参加者,通常都最终成了领袖或英雄。

在其他组织中也同样如此。那些遇事从来不自愿参加的人,一般都始终是个平庸的无足轻重的人。而自愿去完成困难的任务或不受欢迎的任务的人,例如撰写报告,在公司组织郊游时留在办公室里值班等,最终总是成了得到公认的人。

如果运用审慎得当,自愿参加可以作为一个人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一种奇异的媒介物。他可以自愿参与更多的工作,或担负更多的责任。他可以想象分派给自己的任务,他需要它,但在没有完成之前,他还缺乏必要的声誉,还不是公认的能完成这项任务的人。

在大多数组织里,大部分工作人员只喜欢做自己熟悉的工作,而有雄心的人则应该是例外,这对他们朝着成功的顶峰攀登,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那些自愿参加者一步一步进入组织的最高管理部门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他们必须做得得体,并谨慎地寻求取得成就的方法。

4.在组织外做更多的工作,赢得有劲于自己事业的名望。

你可以参加演讲者俱乐部,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着书立说,参加为自学成才而设立的函授课程,参加夜校课程的学习,参加研究会,接受团体组织中被推举的职务,自愿参加慈善、宗教、民事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等等。

此外,阅读每天的报纸,从它刊载的有关领导人的活动中,还可发现某些可做之事。

5.通过媒体,以扩大影响,取得声誉,无疑是重要的。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并无深奥和神秘之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从创造新闻开始。人们在寻求个人声望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什么新闻可提供时,往往会走上歧路。其结果不但不能赢得任何东西,反而会使新闻工作者对他们失去兴趣。

特别事件具有新闻价值。比如说,当一位企业家发表一次公开演说时,他实际上就是在“制造新闻”。而且,如果他的头脑足够机灵,使自己的演说具有新闻价值,那么,他就可以从这件事中获得声誉。

此外,还有一些可以主动参加的制造声誉的活动。

例如,在美国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学院完成一项有关青少年购买市场的研究项目时,从事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就有责任把这个科研项目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介绍,说明在调查中获得的情况能引起普通电视观众的兴趣。结果,他就可以在全国联播的最佳电视时间内接受采访。

面对生病

一位公司职员,一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当他读完介绍癌症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癌症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他想知道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什么病都有!

他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认为:“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他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起初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一分钟跳140次!接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最后他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自己没找到罢了……

他去图书馆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监禁,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他决心去找医生,一看到医生,他就说:

“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他作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买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

“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他很惊奇地瞅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6小时一次。

10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他照这样做了,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

这位职员幸亏治疗及时,否则一定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最后非真得上病不可。

有一位科学家说,人的心灵和免疫力是相通的。这话我信。当你有了病时,你就对自己说:“我的免疫力能战胜疾病!”“我的病很快就会好的。”这时你的潜意识就会命令自己体内的这个“特殊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担负起健康卫士的职责。有了这样的思维,就能使你的疾病减轻一半。

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那些老以为自己身体有大毛病的人。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机能失灵。每天早上醒来,就马上自问:“我今天什么地方不舒服?”

有个很有趣的心理现象。我们要是突然问自己:“我哪儿痛?”接着自己检查,准能发现真有地方在痛。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疼痛,我们只要不断注意它,准可以把它弄成真病,很快就可能加重10倍。

为了避免对健康无谓操心,可请一位高明的医生每年做一次彻底检查——偶有疑虑,不妨检查得更勤些。一经证实自己健康无病,就不必再多管它。

患情绪病最少的人常是那些整天忙碌的农妇,她们除了家务操劳之外,还要下田工作,身心忙碌,没有余暇去烦恼,因忙于照应别人,根本没有空闲来想自己。

让负重的自己活得更好

米兰·昆德拉告诉人们:“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快乐。”任何人注定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创造一部分价值,担起生命的重量。事实证明,担子越重,脚印越深;脚印越深,步子越稳。这样,做起事情来才有质量,因为任何一个健康的人都大有潜力可挖。

慵懒的人无所事事。他们不愿付出却只想得到回报,他们轻飘飘地走得一点痕迹都没有。说得难听一点儿,这样的人有没有对这个世界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特别是年轻八,经历磨难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经验,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当然,没有人天生愿意吃苦,而生命贼予人的是痛苦与幸福大体等值。“居安思危”,当你享受幸福的时候,或多或少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可能袭来的痛苦,这绝对不是杞入忧天,如果你是一个强者,就更应该感受到这一点。尽管人们崇拜你,但是,他们更愿意打倒你。强大对自己是一种荣耀,对别人却是一种威胁。所以,越是有成绩的人,他们身上的担子越重。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不仅是准备摘取桂冠,更多的是琢磨怎么来加重自己的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自觉。如果你的内功足够好,背个几百斤不成问题,当然,你可以用很多办法来完成这种操作。比如说把担子放在骆驼背上,你骑着骆驼往前走。置身高科技时代,还可以把理念嫁接在远航器械上。只要你把握好这个尺度,未必需要自己卖傻力气。阿基米得说,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地球毕竟比担子重多了。

生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志向不可以太高,心态也不能过急,急了就可能忘记把重要的东西放在肩上。于是,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残缺。这种残缺跟维纳斯绝不一样,它不美,这种残缺的人被说成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他们今天可能是大老板,明天就成了倒霉蛋,就像熊瞎子掰苞米,掰得多走得也急,最后没搞出什么名堂,一个猴子只摘了一只,偷偷地在旁边吃完了,还在一旁笑它。因此,凡事都应该讲究个稳扎稳打。

在欲望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现实的压抑与欲望的膨胀就像悬在头上的两把利剑,无论你过分靠近哪一头,都是危险的,你的身心会受到无情的伤害,只有在两者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最佳的选择。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每天不辞辛劳地工作,但是他非常贫穷。

一天他来到一片离家很远的树林,碰到一位老妇人,那老妇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每天很辛苦,但是得到的却是微不足道的。我送你一枚魔法钻戒,它能够使你拥有财富。当你说出你想要得到什么,同时转动你手指上的戒指时,你将会立刻得到你所希望的东西。但是,这枚戒指只能实现你的一个愿望,所以你在说你的愿望之前要仔细考虑清楚。”

惊愕的农夫接过戒指,激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晚上,农夫路经一座大城市时,他遇到了一个商人,他拿出了魔法钻戒,向商人讲述了这段稀奇的经历。商人邀请农夫晚上住在他家。

深夜,商人来到熟睡的农夫身边,他小心翼翼地用一枚相同的戒指,换走了农夫手指上的魔法钻戒。

农夫早上醒来,向商人道谢,却发现商人被一堆金子压死了。农夫在金子堆中找到了戒指。

农夫回到家,把魔法钻戒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妻子按捺不住激动,对丈夫说:“试试看,让它带给我们大片的土地。”

“我们必须仔细对待我们的愿望,不要忘记,这戒指只能帮我们实现一个愿望。”农夫解释着,“最好让我们再苦干一年,我们将会拥有多顷良田。”从此,他们竭尽全力地工作,并且获得了足够的钱,买了他们所希望拥有的土地。

农夫的妻子想要一头牛和一匹马。农夫说:“亲爱的,我们何不再继续苦干一年?”于是一年后,他们又买回了牛和马。

“我们是最快乐的人。”农夫说,“不要再谈什么魔法钻戒了,我们拥有年轻,拥有坚实的双手。等到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再去想那戒指吧。”

四十年以后,农夫和他的妻子已经变老了,他们的头发变得和雪一样白,他们拥有了所希望获得的一切,而那枚“魔法钻戒”依旧完好地保存着。

应当学学农夫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欲望的诱惑的冷静态度。

诱惑面前取舍决定命运。现代人谁不面临诱惑的考验?退一步,适可而止,海阔天空;进一步,欲海深渊,万劫不复。切不可用生命的代价去交换无边无际的欲望之海。

有一双非常漂亮、非常吸引人的红色舞鞋,女孩子把它穿在脚上,跳起舞来都会感到更加轻盈、富有活力。因此姑娘们见了这双红舞鞋,眼光都发亮,兴奋得喘不过气来,准都想穿上这双红舞鞋翩翩起舞一番。可是姑娘们都只是想想而已,没有谁敢真的把它穿在脚上去跳舞。因为传说中这双红舞鞋是一双具有魔力的鞋,一旦穿上它跳起舞来就会永无休止地跳下去,直到耗尽舞者的全部精力为止。

有一个擅舞的、年轻可爱的姑娘实在抵挡不住这双红舞鞋的魅力,不听家人的劝告,悄悄地穿上跳起舞来。果然,她的舞姿更加轻盈,她的激情更加奔放。姑娘感到有舞之不尽的热情与活力。她穿着红舞鞋跳过街头巷尾,跳过田野乡村。她跳得美丽动人,真是人见人爱,人见人羡。姑娘自己也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幸福,她不知疲倦地舞了又舞。

夜幕在不知不觉之中降临了,观看姑娘跳舞的人群也都回家休息了。姑娘也开始感到了倦意,她想停止跳舞,可是,她无法停下脚步,因为红舞鞋还要跳下去。

狂风暴雨袭来,姑娘想停下来去躲风避雨,可是脚上的红舞鞋仍然在快速地带着她旋转,姑娘只得勉强在风雨中跳下去。

姑娘跳到了陌生的森林,她害怕起来,想回温暖的家,可是红舞鞋还在不知疲倦地带着她往前跳,姑娘只得在黑暗中一面哭一面继续跳下去。

最后,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姑娘安静地躺在一片青青的草地上,她的双脚又红又肿,姑娘累死了,她的旁边散落着那双永不知疲倦的红舞鞋。

面对诱惑保持理智,把握一个度,不要太过沉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理智地说,人们绝不会以生命为代价去追求个人事业上的短暂成功。可是人们还是会被太多的不受理性控制的感情方面的因素所左右。人生的道路上,像红舞鞋和魔法钻戒这样的雳惑是要认真对待的。要面对它而能够做到心不为之所乱,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