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11433700000021

第21章 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世界发展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胡锦涛在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这是中国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向全世界提出从中国当代内政中演绎出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精华——“和谐”理论,对世界来说,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和谐”宣言书。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代表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这一理论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在中国对外政策史上、在中国人民的国际思想上都有着突破和影响。

一、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是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扬光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个方面的内容,是周恩来在1953年12月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来的。它是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外交实践中,积极倡导并坚决执行这一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确认和支持,并成为一般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内政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本质上说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精神。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在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它主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原则,用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并且“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我国领导人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际关系新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在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国际关系间的独立、平等与和平等原则,以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巩固世界和平与安全,最后形成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实践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已经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推广到处理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从双边关系延伸到多边领域;从我国周边地区扩大到亚、非、拉地区,一直扩展到全世界,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和谐世界”思想,是针对整个世界发出的一种“和谐”理念,它不是一种规则和规定,也不同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囿于处理国与国之间主要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的关系;而是从人类发展的和平愿望出发,“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思想,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而又不仅限于此的高层次的和谐理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实现世界各民族、各个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一原则,或不遵守这一原则,世界就不会太平,战争的爆发就难以避免。而要建立持久的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就必须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使世界各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认同或接受某一种普适的理念,而这一理念和思想既不被某一国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左右,也不能强制灌输到其他国家,从而建立起能够使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正是这种普适理念的集中反映。

二、“和谐世界”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问题的理论

邓小平综观国际风云变幻,洞察国内外形势发展,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形成了以和平与发展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他指出:“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人们都讲南北问题很突出,我看这个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曾多次对一些外国朋友讲,这个问题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在这个时代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来画线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应对复杂而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局面,进而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发展;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相互团结与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系列思想,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

“和谐世界”思想,实际上是对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延伸。邓小平在谈到和平与发展时,重点强调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问题,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既要和平,更谋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许多新变化,和平面临着巨大挑战,世界上局部战争连绵不断;近年来由于某些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造成了新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到了战争的漩涡之中;民族、宗教引发的冲突愈演愈烈;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相互交替。发展也正经受着许多困难,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许多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甚至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胡锦涛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无论是和平问题,抑或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单单靠用一种价值思想理念或一种模式去同化别的国家和民族,是行不通的;靠强权的力量去强行制造所谓“和平”,最终将导致更大的动乱和战争;要维护世界和平,创造安宁、幸福的环境,必须靠人类的智慧和勇气。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正是这一智慧的具体体现,通过构建“和谐世界”,把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去向往、需求和实践的一种理念。

三、“和谐世界”思想,是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新的外交思想的进一步阐发

自1998年6月以来,我国外交工作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受了国际风云的考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江泽民提出并阐述了世界多样性的思想,“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的并存和互补,是促进世界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应当成为相互疏远和对抗的理由,而应成为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动力。”这些思想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发展新型全面合作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同某些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来评判其他国家,寻找种种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泽民提出维护国家主权应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并阐述了新的国家安全思想。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特征,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主权曾被定义为:国家主权是不受任何外部限制的最高权威,主权可分为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对内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合法政府对其公民所拥有的权力,表现为一国在处理本国内部事务时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控制;对外指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尊重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独立自主是我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而赢得的根本权利。我们同别的国家发展关系从不以牺牲自己的主权为代价,在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原则问题上,江泽民和毛泽东、邓小平一样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我们决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

“和谐世界”思想,是建立在江泽民关于世界发展是多样性的思想的基础之上的。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明,也有不同于别国的宗教思想、价值思想以及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各国也有不尽相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尊重这些多样性的存在,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根本出发点。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能够进一步推动不同国家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

“和谐世界”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江泽民新的国家安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历史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思想,无助于保障国家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新安全思想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证;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从本质上说,这一切的实现,都要靠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合作关系,只有和谐才有平等,只有合作才能共处,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是构筑国际和平和国家安全的根本理念。每一个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和谐相处,平等对待,决不能把自己的国家安全建立在伤害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之上。各国的安全是相互依存的,再强大的国家,离开国际合作也难以有真正的安全。

四、“和谐世界”思想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

中国在对内倡导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对外发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呼唤。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在雅加达的亚非峰会上发表演讲时说,要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思想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是胡锦涛首次明确提出“和谐世界”这一思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俄两国人民永远友好下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共同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共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胡锦涛2005年5月8日前往莫斯科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讲了这样一席话,并再次强调了“和谐世界”这一思想。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期间发表了四个讲话,特别是在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及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对加强联合国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具体主张,并就“和谐世界”思想进行了精辟的论述。2006年的新年前夕,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又一次表达了中国人民殷切希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加强团结,密切合作,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强烈愿望。

(一)“和谐世界”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

“和谐世界”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充分反映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内政外交理念。

1.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与和平,是“和谐世界”思想的基础

“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无论对于小国弱国还是大国强国,战争和冲突都是灾难。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思想,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安理会作为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专门机构,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权威必须得到切实维护。

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共同反对侵犯别国主权的行径,反对强行干涉一国内政,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加强反恐合作,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消除根源,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防止核扩散,积极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2.坚持互利合作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思想的核心

“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更谈不上和谐世界的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各国利益相互交织、各国发展与全球发展日益密不可分。经济全球化应该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而不应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联合国应该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特别是要促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

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体制,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健康有序的贸易环境和稳定高效的金融环境;加强全球能源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增长营造充足、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环境;积极促进和保障人权,努力普及全民教育,实现男女平等,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发达国家应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转让技术,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发展,广泛开展南南合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为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繁荣和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是“和谐世界”思想的最终目标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4.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和谐世界”思想实现的根本途径

“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各项宗旨和原则,符合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符合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维护联合国权威,提高联合国效率,更好地发挥联合国作用,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

联合国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推动改革尽可能多出成果。改革应该重点推动联合国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致力于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增进广大会员国团结。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改革安理会,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让更多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安理会决策。改革涉及各国利益,应该充分协商,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通过对联合国的改革,不断探索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方法和途径,真正消除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鸿沟,架起一道通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公平、公正、合理的桥梁,使世界各国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相处。

(二)“和谐世界”思想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第一,“和谐世界”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已有的外交思想。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顺应和平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坚持新的国家安全思想,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站在全人类发展和整个世界的高度,关切世界的发展和安全,而不是仅仅从中国的利益出发,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对世界负起应有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是要把世界引向和平与和谐,而不是引向战争与灾难。

第二,“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首开国际之先河,把一种思想、一种奋斗目标摆在了国际社会面前。这种思想、这种目标既不是一种特定的价值模式,更不是强加给别国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而是一种能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接受的和平理念。它揭示了世界未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即国与国和谐相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乱不断,人民贫穷的悲惨境遇。

第三,“和谐世界”思想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期望,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积极回应,它将进一步巩固中国负责任、可预期、建设性的国际形象。它意味着,中国领导人明确意识到了中国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将国内发展不平衡与国际影响不平衡结合起来思考,将和谐世界作为结合对内和谐、对外合作战略的中间点,从而为谋划中国发展战略提供思想指导。和谐世界思想符合世界转型的预期,符合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中国近期国际战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四,“和谐世界”思想是向全世界各国发表的一份共同的宣言,体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具有很强的国际意义。

“和谐世界”思想既代表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渴望和平,期盼政治、经济上的公正和平等,消除贫穷和落后,最终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代表了发达国家人民的意志,他们厌恶战争,争取和谐、幸福的生活是他们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