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11433600000051

第51章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7)

以作一些修改”。一部《共产党宣言》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理论文本也应该有同样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到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成熟以前”和“成熟以后”的差别,很少有人注意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不仅仅要承认和允许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思想、概念和理论的变化过程,而且应该下工夫去研究这种变化,从而做到全面地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念和理论。

文本转变的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不同文本之间的变化。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从马恩时代到列宁(斯大林)时代就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在中国,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也同样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后更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当然,这其中继承和发展是主要的,但在这种继承和发展中,我们应注意其间在概念、话语、主题等诸多方面的范式转换。例如,由于重视联系的广泛性和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马克思恩格斯把实现社会主义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发达国家的示范和带动,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列宁则生活和实践于帝国主义时代的一个落后国家,并且看到了在这个国家动员工人阶级夺取政权,进而建成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可能性;而且,他使他的理论变成了震惊世界和长期影响世界格局的伟大现实。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其间发生了非常重要的理论转变。毛泽东思想注重的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通过这种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政权,并希望通过这种斗争理论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理论是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产物,它不再把理论和实践的关注点集中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而是顺应时代的要求,顺应全球化和现代化的现实要求,重新界定掌握政权后的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且在许多其他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发展和创新。这些文本之间的变化清楚地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范式的转换。

二、第二个转变:解读范式的转变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就是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范式上来一个转变。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实践中,我们已经习惯于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作为主线来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以至于有意无意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不合时宜”的东西给遮蔽掉了。可是,过去合时宜的东西现在可能变得不合时宜了,而过去认为不合时宜的东西现在可能变得合时宜了。这就产生了重新解读理论文本的必要。

法国已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都塞曾经提出过一种新的解读方法,他把这种新的解读方法称为“征候解读法”或“双重解读法”。阿尔都塞区分出了直接或直观的阅读和间接或反思的阅读。他认为,我们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应该同时使用这两种阅读方法,在直接或直观阅读有关内容的同时,把文本中缺失、空白或不在场的内容阅读出来。这有多方面的含义。例如我们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或论战性的文章时,应该读出其论战的语言背后的真实含义;在阅读某一方面的论述时,应该同时读出作者有关这个问题上的一贯的或全面的含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阅读马克思的“简单劳动”和由简单劳动抽象出“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时,我们不要忘了马克思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复杂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地位;当我们阅读马克思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时,我们不要忘了这些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它们最终所要实现的社会和人类关怀。在这里,手段有时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马克思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设定。

我们虽然不能同意阿尔都塞的许多观点,但是,他的这种解读方法倒是值得借鉴。

对我们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解读文本,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它有一个用来导向的路标或道路图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总的、多向度的道路图,但是,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只能选择一条我们认为是正确的道路来走。假定昨天我们正确地选择走1号公路,那么,我们就会把与1号公路有关的信息或路标尽量收集和突出出来,而有意无意地把别的公路上的路标隐藏了起来;而当我们今天同样正确地选定2号公路作为前进的主要方向时,我们又会把与2号公路有关的信息和路标彰显出来,作为今天的道路图。如果有人今天上了2号公路,却仍然拿着1号公路的道路图,就会出现问题。A会抱怨说:“这个道路图没有用了。”而B会抱怨说:“不是道路图没有用了,而是道路走错了。”正确的做法是要赶快更换一张2号公路的道路图,否则,这种抱怨就会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A、B两人关于道路图的争论是今天我们遇到的一个典型的理论难题,我们可以称其为“图路难题”,即不知道到底是图拿错了还是路走错了。但是,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即不要指望生活在19世纪的马克思会为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提供有关“1号公路”或“2号公路”的现成的道路图,因为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需要重视的三个转变

三、第三个转变:现实问题的转变谈到“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靠什么来界定某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错误的和教条式的?这就是一个实践标准的问题,或者换句话说,是对于当前现实和实践的认识问题。

现实的问题和实践已经发生了转变,而我们如果依然死守着过去的理论和概念,就会出现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

中国从毛泽东开始,就特别注意现实问题的转变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注重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这是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引用的毛泽东的话,并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这样一个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的方法论问题。2001年建党80周年以后不久,江泽民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并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门论述。

毛泽东所说的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与前苏联革命的实际问题相对应的,批评的是以王明等人为代表的革命者不顾中国革命的现实,机械地照搬前苏联的理论和经验,给中国革命的实践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挫折。江泽民所说的“实际问题”是中国20年改革所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中国目前所面对的整个世界的现实问题,批评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而且至今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起作用的“左”的和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是一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

就中国的现实而言,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革命的政党转变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领导中国人民搞革命的政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致富奔小康的执政党。在这个重要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党放弃了长期坚持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转变。前者是要使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为无产者,使其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后者则是要把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富裕起来,使绝大多数人过上稳定和富裕的小康生活。这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一种领悟和回归。但是,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们坚持“阶级见中共十五大报告。

江泽民同志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一意识形态的理论主线,动员了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队伍,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有关“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话语最充分地突显了出来,并且实现了最彻底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提出凝结了2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和集体智慧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不少人认为这算不上“理论”。说起来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在浩若烟海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中,那些曾经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比较人性化的和具有“以人为本”特征的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话语已经被尘封得太久了,现在是该把它们重新解读出来、上升为“理论”的时候了。

就世界的现实而言,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随之而来的交往速度的加快,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至少有5个特征:(1)知识经济取代资源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形式;(2)全球市场取代垄断市场;(3)人类交往的广度和密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4)合作与对话取代了冷战与对抗;5)由于上述四个特征的出现,带来了一个对于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来说都非常重要的新的时代特征,即帝国主义和依附时代已经彻底终结。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历史的终结”的话,那么,这样一个时代的终结是真正的历史终结。人类自从有了航海的历史以来,便逐渐出现了强国对于弱国的侵略,从而也产生了弱国对于强国的依附。如果从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30年)算起的话,那么,人类已经经过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国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时代的迅速发展,使这种帝国主义时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列宁1916年在列出了列强的殖民地领地一览表后指出:

“我们从这里看得很清楚,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世界是分割‘完毕’了。”但是,从1945年开始,随着日本和德国最后一个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可耻失败之后,全世界迅速掀起了一个非殖民化运动,尤其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开始解体。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接着是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在1956年以后纷纷独立;塞浦路斯和马尔塔在20世纪60年代也获得自由;1971年,英国撤出波斯湾,皇家海军也于同年离开新加坡,结束了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存在。在这期间,法属印度支那、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都先后争得了独立。比利时、葡萄牙和荷兰分别在20世纪50~70年代放弃了他们的绝大多数海外属地。

这就是说,由于全球交往速度的加快及其密度与广度的增强,传统理论中的所谓帝国主义和依附的时代已经进入了它的终点,出现了真正的历史终结。

这种历史的终结既不是因为强国对弱国起了善心,也不是因为弱国变得强大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需要重视的三个转变了起来,而是因为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使然:(1)知识经济取代资源经济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形式,这就使得以掠夺资源为主要目的的侵略行为失去了意义;(2)全球市场的充分发展使得国家从市场上得到资源的成本远远低于武力掠夺所付出的成本;(3)全球交往密度和广度的增加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各国之间出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对任何一个单一国家的攻击,都有可能造成对其他多个国家的伤害;(4)全球交往的速度的加快使得国际军事力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集结,从而可以及时阻止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军事入侵。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帝国主义与依附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的现实转折,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以往的理论和政策。美国布什政府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个时代的重要转变,如果长此以往,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者,认真地思考这种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和政策,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早在20世纪初,伟大的列宁就断定资本主义时代已经发展到它的最后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100年后的今天,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这对于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者来说,是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