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11423900000002

第2章 绝代医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黄帝内经》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多数篇章是以黄帝与岐伯等医臣的问答形式出现的。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理论,并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正是《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系统理论,使历代学医人深受影响。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涌现出众多著名的医学大师,在古老的五千年文明里无限地传承着中华医道。

《黄帝内经》是一部神奇的医学典籍,在现代研究过程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所作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发生在两千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与将要证实的成就。

《黄帝内经》这部著作自著成伊始,就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为中国数千年来的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

自从有了人,就有疾病,人有了疾病的同时,就会想办法去治疗疾病。

传说黄帝打败蚩尤统一天下后,就教导臣民要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按时节播种和收获百谷,驯养禽兽为家畜,并经常提醒人民要注意有节制地使用水火资源。因为,人类的饮食起居和情绪变化,自然界的寒暑变迁对人的影响,人们所遇到的疾病灾祸等等,也都是黄帝需要面对的。于是黄帝非常详细地研究了天地之间的事物,洞察人的生命,弄清阴阳规律,向医学大师咨询了医学之事。

与黄帝讨论医理的都是他的医臣,这是一批卓越的医生,一批满腹经纶的医学大师。就在一问一答中,逐渐形成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所总结的经验,不见得就是黄帝的经验,但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那个阶段的历史成就。

《黄帝内经》这部著作并非黄帝所作,也决不是出自一人手笔,也并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众多医家们经验总结的汇编。而“黄帝”只不过是古人托名而作,正是为了要证明这部著作的重要性及可靠性。

这是为什么呢?早在远古时期,人们经常应用占卜来解释有关疾病、灾祸的现象。他们用烧红的树枝去烫龟甲,直到它的正面出现裂纹,并通过裂纹的形态来判断吉凶。人们认为这些裂纹就是神给的答案,并把一切疾患都归于祖先或鬼神给予的惩罚。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就通过占卜来祭拜鬼神。后来,战国时期有个叫医和的人非常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病不是因为得罪了鬼神,而是因为吃了不适当的食物,情绪有所变化,或者是气候变化导致这些疾病的。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巫与医不停地斗争着。公元前581年,晋国的国君景公生病了,他先叫来巫师来治疗,巫师通过占卜认定景公的病是两个被景公杀害的人的鬼魂作祟所致。景公不相信,就赶走了他。景公又听说秦国有个名医,就派人前去求医,秦国国君便命医缓来为景公治病。医缓为景公做诊断,说:您的病不能治了,因为病邪已经到了“肓之上,膏之下”,用任何药物都不能去除了。

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能看出当时人们对巫术的信奉与尊崇,而对疾病,人们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信奉巫术的人,不必和他讲医理;厌恶针石的人,不必与他讲医疗的功效。拒绝医疗的人,病肯定治不好,就是治了也不会有效果。

正是《黄帝内经》的出现,冲破了数千年的巫术之风,使人们能在患病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了更大的灾疾。事实证明,《黄帝内经》自问世之日起,一直是指导解决医疗实践问题的典范,也正是《黄帝内经》使中华医学走上了独立科学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