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信仰告白
11423600000014

第14章 生活与信仰同在(1)

1.只愿心中有个太阳

2010级传媒大学/贾邱皓

中学时候和朋友侃起宗教,总恨不得多哼一声,多跺一脚。当时历史课正讲到黑暗的中世纪,宗教是比任何强权政治来得更强大、更牢靠的统治手段,黑压压如乌云蔽日。任何试图接近真相的人都是异端,像《迷雾》里,被隐藏在迷雾中的未知嗜血怪物和困在超市里的人一样。人一绝望就下跪祈祷,而那些决定自救拒绝祈祷的人就是异端。就是因为他们的不忠诚和怀疑招来了厄运,这些人被当作献祭,这是强盗的逻辑。

除了宗教统治者的小心眼和鬼主意,以前我总能带着初生牛犊的气势说,人求天,是因为求不了自己,归根结底是自己懦弱。后来慢慢长大,渐渐感受到成人世界里传说中的身不由己。不管物质世界安不安稳,人心像开拖拉机,没有一刻不颠簸。尤其如今,现世安稳,物质极大丰富,追求外物者众,心放在别处,妥不妥当自己说了不算。人像一个不规则图形,一点一点把自己分剥出去,哪儿哪儿都是缺口,顺着地板扔出去也滚不了多远,更别提一人一宇宙。

所以我也渐渐理解宗教的好处。有时候黑夜中行走的人不一定要看到黎明,更不一定能看到;黑夜中行走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莫大的勇气,黎明不黎明,是天色的事,能不能走,是自己的事。信仰就是一轮太阳,太阳在心里,时时都是天亮。这样,人便可以但求耕耘,不问收获。

也有些人,在信仰里寻找一种安全感。这时候信仰可以是宗教,或者生前身后名,或者感官享乐,物质满足,他们或就这么出现,或者打着某种旗号出现。这个时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苦海无涯,回头无岸。他们的信仰可答疑解惑,小到这个约会该不该赴,这口饭该不该吃,大到哪里来哪里去。

信仰究竟是太阳,还是借口,前者真诚,后者包藏祸心。上秤一称,各占多少,加权平均。

信仰这个词太大了。神秘,各式各样,威力无穷。它以不同形态出现,推动不同的人,在千奇百怪的泥沼里匍匐。它薄得甚至写不满一页A4纸,载不起一碗纯净水,却厚重得和瞧不见尽头的时间空间共存,见证后浪拍前浪的兴衰。

而人们言之凿凿、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说它的存在。

这大约还是和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有关。没有大一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所以,在中国,信仰多样性随处可见。

我说不出我有多么庄重的信仰,但我说得出我的敬畏。

对于未知,包括宇宙生物,第四空间,不知道——但不能说不存在。这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逻辑上推敲不通。说实话,我更倾向于它们存在,凭着一股天真的直觉,我就是不相信浩瀚宇宙只生得出我们一种自作聪明的哺乳动物。

对于鬼神,包括圣子圣灵,玉皇大帝,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盘古是不是真的开了天,亚当夏娃有没有偷吃苹果,宙斯有了第几房姨太太,我连猜都猜不到,真的不知道。可是我也去潭柘寺、雍和宫,去五台山还过愿,“鬼压床”的时候念地奘菩萨心经,手上戴着保平安的手钏,盘腿打坐,念六字箴言。我知道原来人真的身不由己,默默吐吸想象一人一宇宙的安稳。

脚下的地,街上的砖,墙上的瓦,甚至撒哈拉的沙子,西伯利亚的冷风,身边那棵大杨树,都比我们来得更永垂不朽。多少人站在那条路上,喝着夹着沙子的西北风,手扶长出藓类植被的墙,被相似的问题困扰,恨不能在大杨树上砸一个坑。可等肉体灰飞烟灭,砖还在,瓦还在,沙子没落在隔离带上,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依旧往赤道方向吹北风,大杨树还在,问题还在,又在困扰新一代年轻人。

我以为,我做不了曾国藩,对自己的俗人俗念手起刀落,无法留一摞家书千古流芳;也不很想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家财万贯,翻手云覆手雨;也不想只成为一个创造GDP的螺丝钉,忙忙碌碌、永不停息。钱够花就好,偶尔浪漫,偶尔奢侈,有时间读书或者旅游。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有本事读到每一种美好。

做一个徘徊在两个端点之间的俗人,没有过不去的坎翻不过去的山,努力完成每一个梦想。

我愿心里有个太阳,行走在黑夜里,而黎明在心中。

2.活得有尊严

2013级外国语学院/陈怡伊

“信仰”,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有人信仰上帝,有人信仰佛祖,有人信仰中国共产党。但生长在一个毫无宗教、政治氛围的海边小城,这些似乎都与我毫无关系。

上小学的时候,我在周记里写下我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但心里却想着我的信仰是钱,很多的钱。那时候我看见爸爸妈妈因为接送我上学、放学的黄包车费而大吵至出手,看到姑姑为了一件衣服几块钱的提成对着泼辣无理的顾客卑躬屈膝,看到巷口的阿婆因为六合彩输光了钱坐在石凳上发疯痛哭。所以我以为,如果我赚了很多的钱,我和我爱的人就可以安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趾高气扬,可以随心所欲,再不用受别人欺负。

可是某一次在火车上,爸爸因为意外买了硬座车厢的车票,当我穿过嘈杂的人群找到他时,烟味、汗味和人群嘈杂的吵闹声像潮水般从四面涌向我,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一列火车,永远都有头等舱、软卧、硬卧、坐票和站票,也许他们如我的亲人一样,在嘈杂的硬座车厢里守护着自己和爱人卑微的小幸福。

那个接送我的黄包车大爷,他不是故意收我爸妈那么多钱,因为他满身大汗地蹬着黄包车,只是为了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那个对姑姑泼辣无理的顾客,她不是无理取闹,只是女儿喜欢那件美丽的时装,却是她大半个月的工资,而店主轻视的态度又让她感到了不安;坑了巷口阿婆的六合彩贩子,也不过是大庄家底下一个讨生活的小角色。

钱有什么用呢?如果大部分人都不幸福,我们又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幸福?再有钱,也可能吃到不幸福的小贩做出的不安全的食品,可能被不幸福的服务员甩脸色,甚至无缘无故被走投无路的不幸福的人夺去生命。

所以我的信仰,它没有那么大,不是少年强则中国强,它只是一种简单的行动准则:在让自己活得有尊严的同时,尽量能让身边的所有人活得有尊严。

也许从金钱突然跳到尊严有些突兀,可是,金钱是为了幸福,而幸福的前提是尊严。

不幸福不是因为在拥挤的三等舱里忍受汗酸味和颠簸,而是因为当你忍受这一切的时候,别人却在头等舱里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柔软的床铺和宽敞的空间,不是因为穷和地位低下,而是因为当你穷和地位低下时别人对你施以的压迫和冷眼。如果这是一个会对穷人施以冷眼的社会,没有人会是安全的,因为当压迫和冷眼成为习惯时,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一直在金字塔的最上层,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置身事外。

幸福不幸福的根源永远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产生。

我才刚刚成年,可是当我背诵着北岛的“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时,却已经想着安逸的工作,平凡的生活,想着房贷、假期和车牌摇号。

从前我告诉身边的所有人,我要做记者,去做专题,去挖报道,去感受别人的平凡的人生,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角落里的阴暗,去让每一个人都活得有尊严。

可是当我填下高考志愿时,耳边回响的却是“记者就业难,工资低,生活苦,来回奔波,昧着良心虚假报道”……也许我的信仰还在,只是被别的考虑压到了角落。

晚上九点十分的五道口,小巷里有人脚步匆匆,也许加班刚结束正赶晚班地铁;有人面容悠闲,也许吃完夜宵正好散步;小情侣挽着手暂时不用想未来孩子的学费,老大爷眼神空洞不知道是发呆还是若有所思。

我不是国家领导人,更不是上帝或佛祖,万千大众的生活不需要也轮不到我来操心。我一生中能做的,也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好。

我只是希望,生活中还能有什么东西,让我觉得自己不那么卑微,能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毫无用处的。

在让自己活得有尊严的同时,尽量能让身边的所有人活得有尊严。

当这句话在我心里定格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我,即使没有坚持最初的梦想,我也会在卑微而琐碎的生活里,有着哪怕一点执着的底线。

起码,我不会让这世上再多一个践踏别人尊严的人,哪怕那只是无关痛痒的好意。

也许那就是信仰存在的意义。

3.用心感知幸福

2011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菲桐

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值得用一生来考虑的重要课题。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莫过于清醒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是最宝贵的最值得追求的。为之奋斗,哪怕头破血流。这样的一生,至少对自己来说,是无悔的,真正成功的。

有很多人,在世俗的眼光中,随着人流拥挤而匆忙地走过一生,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也许很多人都是这样,至少我看到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很奇怪,忙着学习,背英语,考研,考托福,找工作,找兼职,也许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寻找的东西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曾听过一个所谓成功者关于求职的讲座,他在上面振振有词,步步推理演说。在一开始他就说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追求幸福的,然而幸福要怎么得到呢?当你走到超市里,很多东西你想买而买不起,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是幸福的吗?”于是,他列出了一系列的数字,一份幸福生活的经济成本:一套房子、一辆车、衣食、教育、养老……最后,我们看到了一笔惊人的数字。

难道,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个数字堆积出来的吗?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当我们把欲望降低的时候,实现便是那么的容易。其实每个人需要的,都不是太多,只是人们把那么多奢侈品都变成了必需品,使周围的一切东西都在升值,而我们的人生却在贬值。我们急切地装点着别人眼中的我们自己:有钱、有车、有房、有好配偶,也许我们习惯了在其他人的眼光中生活,却丢掉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蒙田写道:“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为俗语说得好,无所不在等于无所在。”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便什么也得不到,岁月留给他的便是悲哀。

高中的时候曾经在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奥运冠军埋头苦练数年终于夺冠后的心路历程。兴奋地庆祝过后,他自己走进房间,却觉得心里越来越空,越来越后悔,原来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放弃了这么多、牺牲了这么多,只是换来了今日的荣誉。“我的牺牲、我的放弃,到底为了什么?”那种痛苦,那种彷徨,没有经历的人如何体会?那是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在不断的追逐中,和最初的自己渐行渐远。

然而他又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多年的苦练终究换来了这一刻的顿悟。

我从中受到莫大的震撼,开始审视周围灌输给我的观念,开始审视我现在的生活:是我“应该”过的生活,还是我选择的、我想要过的生活?徐悲鸿曾说过:“我就要一意孤行。”其实真正宝贵的东西是看不见的。这是我最认同的一句话,也是《小王子》中最经典的一句。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是一种看不见、别人也抢不去的财富,如思想、美德、知识。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是什么。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雕刻灵魂。

这就是我目前的信仰,无关宗教,无关哲学。认命并且认真地走下去,随着自己的心走下去。只有自己的心知道,自己的幸福在何处。

4.做一个平凡的人

2013级外国语学院/何珊珊

信仰常常听人说起,但要认真谈及,我便十分困惑。带着种种疑问,我打开网页,其中有这样一段解释:“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政党的产物。宗教或政党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信仰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神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等也是信仰。”

我仿佛有了一点体会,但我的信仰又是什么?回顾已经走过的快18年的岁月,我对自己似乎没有清楚的定位。我总是无目的地跟着大流走,每当有人询问的时候,我总是以高考就是我的目标来搪塞。当已经行走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脚步缓慢的我总是迷惑地看着周围或匆忙路过的身影,或端坐看书的读者。那感觉就像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将去往何处。

“因为信仰,向死而生。”电影《风声》里有这样一句话。或许那个年代的人的确比我们更懂得信仰的内涵,更懂得如何去坚持。

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资富足、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经常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中迷失自己。因为有太多的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被他人的安排填满。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于是,我开始探寻、摸索。或许晚了一点,但我还年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有他逍遥自在的信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有他怡然自得的信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有他江山完璧的信仰……而我,我的信仰是什么?

我只能从流逝的时光里寻找答案。

我不是每天起床最早的人,我不是上课举手最积极的人,我不是在别人需要帮忙时跑得最快的人。但,我是会准时到达的人,我是在尴尬时刻会站出来的人,我是在无人理会的场景下依旧伸手的人。我一直努力地、默默地做一个平凡的人。这个世界需要接受欢呼的人,也需要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原来,我不是没有信仰,它一直存在,存在于我的生活态度之中,只是我否认了它,因为它不同于我认知领域里的信仰的概念。

它不伟大,不卓越,不特别,甚至对有的人来说难以启齿。在少年时期,家长的教育都是如何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孩子如何成为别人最羡慕的孩子。以至于当我发现我宁可选择沉默、低调的时候,我还一度愧疚,以为是懒惰所致。

同时,做一个平凡的人,这个平凡也区别于平庸。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如何将自我活到最精彩,最独一无二?那也是我努力想要达到的状态。

我那朴实无华而又不可或缺的信仰,是它一直指引我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到今天我才真正意识到它的存在,真正给它一个明确的概念。或许每一个人心底都有这样一句时刻激励着自己的话语,而我的,将让我铭记终生的就是:做一个平凡的人!

5.做最好的自己

2013级外国语学院/洪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