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主持人社交技巧
11418300000013

第13章 六大加法(2)

在我众多的电视观众朋友当中,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她叫赵迎,是北京80中学的学生。我们的节目,她每次都看,场场不漏,一边看一边还录了像。我们第一次见面是获悉她得了晚期癌症的那一天。当我驱车赶往小赵迎家,推开虚掩着的房门,我惊呆了,墙壁四周贴了数十张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照片。我发现在房间一角的床上坐着一个面色苍白但十分清秀的少女。不一会儿,’小姑娘像到久别的亲人那样,猛地扑到我怀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凄厉地哭声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刺在我的心上,我紧紧搂住小姑娘,眼中的泪水禁不住地往外流。尽管我还没有做母亲的体会,但此时此刻我凝视着怀里不断哭泣的小姑娘,着实感到自己应该像母亲那样尽一份职责。我真不能想象一个普普通通的主持人竟会对这个小姑娘产生这样的影响。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小姑娘慢慢地平静了,她仰起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倪萍阿姨,我会死吗?”我心中顿时一阵酸楚,强忍着悲痛佯装笑脸,轻轻拭去脸颊上的泪水慢慢地说:“放心吧!倪萍阿姨一定会救你的。”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我四处奔波,访遍了京城的名医,找来了各种治疗癌症的偏方,甚至还召集了一些闻名遐迩的气功大师。但这一切仍无济于事,残酷的病魔使小姑娘一天比一天衰弱。当小姑娘病得不能动弹时,我正好在南方录制节目,一时无法联络。小姑娘躺在病床上喘着气,断断续续地对她母亲说:“妈妈,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倪萍阿姨了,你一定要……代表我送一件黄毛衣……给她……因为……倪萍阿姨……在电视上……穿米黄色……最……漂亮!”等到我在南方得知小姑娘病危,星夜兼程赶回北京时,小姑娘已经匆匆走了,只留下给我的那件黄毛衣。……

张培为克莱德曼“捧场”

上海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张培有一次为钢琴王子里查德·克莱德曼演奏会担任节目主持。整个演出宣布开始和结束不算,节目主持人一共上场三次。主持任务并不繁重,然而为了体现中西文化交流这一节目宗旨,什么时候上场,说一些什么适切时机的话,很能反映节目主持人语言技巧的高低。张培为此事先作出了精巧的设计。当克莱德曼演奏完中国乐曲《梁祝》之后,张培紧接乐曲的余音,边走边感慨地说道:

真是太美了!太美了!这个东方美丽而古老的爱情传说,被克莱德曼演绎得惟妙惟肖,让人感到克莱德曼先生那样的钟情于东方式的情感。(面对克莱德曼)克莱德曼先生愿意和我们上海朋友说说您的恋爱观以及您对女性的理解吗?(克莱德曼回答后)现在看来,克莱德曼先生不仅生活得十分美好,还吸取了不少音乐灵感,那好,就让我们继续欣赏他那富有灵性的演奏。

外国钢琴演奏家演奏中国人熟悉而又喜欢的乐曲,演奏得又是如此精彩,自然得抓住这一时机。张培又是赞美,又是提问,巧妙地向受众表达了这场音乐会的宗旨——体现中西文化交流。

当克莱德曼又演奏完一首中国时下流行的乐曲《红太阳》时,张培激动地走上场,满怀情感地说道:

观众朋友们,先前克莱德曼先生在演奏《红太阳》一曲的时候,我在后台是和着旋律又哼又唱,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就是此刻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真想再听一遍,但我不知道观众朋友会不会响应呢?

现场掌声四起,克莱德曼先生又演奏一遍《红太阳》后,继续演奏其他乐曲。《红太阳》这是一首中国人民有着特殊情感的乐曲,张培牢牢抓住这一时机不放,从情感上尽情渲染,通过克莱德曼先生两次演奏,把中西文化紧紧联系了一起。

第三次上场看似简单,然而何时上场这里可大有学问。只见克莱德曼先生一曲终了满头是汗时,张培一边拿着块手帕,一边走上了台,说道:

瞧您这一头汗,就让我用这手帕替您擦擦汗,继续干。(笑声、掌声)观众朋友,那我们就请克莱德曼先生为我们演奏最后一曲。

张培为什么这个时候上场呢?原来张培第二次上场时,不知何因,克莱德曼将西装口袋里的一块手帕赠予了张培。这突如其来的礼物,搞得张培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她只好收下手帕,趁着场上势头正热,说了声谢谢,然后请克莱德曼继续演奏。很清楚,原来张培这时上场是来解决“遗留问题”的。(另外据张培说,此时上场的原因还因为她发现场上观众的注意力稍有懈怠,向大家通报一下“最后一曲”,好使会场的热烈气氛保持到终了。)

叶惠贤:大岛茂

“大岛茂”——宇津井健是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日本演员,由他主演的《血疑》等《血》的系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连上海的街头,也一度流行过“大岛茂风衣”,可见这位风度潇洒、性格坚毅的“大岛茂”在观众中的轰动程度。

六月的一天,宇津井健应邀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讲学,有人马上把他和《今夜星辰》联系上了。这位日本明星上《今夜星辰》露面,观众一定欢迎。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本子,又加上语言障碍,这场与“大岛茂”的合作看来只能凭叶惠贤的“临场发挥”了。

节目是在上海电视台小演播厅录制的。由于“大岛茂”的明星效应,闻讯而来的围观者甚多。

叶惠贤开口了:“请允许我首先称呼您为“大岛茂”,因为,在中国,知道“大岛茂”的人要比知道宇津井健的人多得多。”

宇津井健笑了。他发现眼前这位中国明星的语言很幽默、很风趣。

“我去年到日本。日本的观众称您为日本的最佳父亲。我想,在家里,您也一定是一位最佳父亲。”

宇津井健又笑了。他操着日语答道,他有儿子,但他自己经常忙于拍戏,从未照看过他的儿子。他儿子一定不会说他是好爸爸的。

叶惠贤发挥出他善于即兴主持、出口成章的特长了。

“提到您的儿子,我想,您还应该有个女儿叫山口百惠。”问得既自然又诙谐。

宇津井健再一次笑了。他知道叶惠贤说他和山口百惠“父女”关系,是指电视连续剧《血疑》中他俩分别饰演的“大岛茂”和“幸子”。他爽朗地答道:“我与山口百惠不仅仅是电视上演‘父女’,连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的婚事也是我主持操办的。前不久,三浦友和还打电话给我,说要跟我学骑马拍戏。我们之间十分熟悉。可以这么说,我和山口百惠在生活中也像父女一样,她有什么事都找我商量。我们的感情很好。”说到这儿,宇津井健显得十分高兴。他为有这么个女儿感到自豪。

叶惠贤顺着观众的兴趣,抓住“父亲”大做文章。他又提问了:“观众非常关心您的‘女儿’山口百惠,她能否重返银幕呢?”

“不可能!”宇津井健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

叶惠贤的这场“临场发挥”是十分出色的,充满了机趣和智慧。他十分顺利地从“大岛茂”的口中,掏出了人们都关心的一些幕后新闻。

叶惠贤:电视里做媒人

晚会邀请了众多劳模,当叶惠贤介绍到其中一位纺织女工时,突然想起晚会前有人提及此女劳模只顾工作,个人事情尽抛脑后,对象几次告吹,……于是一段顺口溜随口而出。

叶:姑娘今年二十八,一心工作搞四化,所以至今未成家,希望大家关心她。

晚会播出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情书像雪片一般飞进姑娘的怀抱。

叶惠贤:一炮走红

这是叶惠贤第一次面对全国电视观众主持直播节目,而且又是一台全国一流笑星汇聚的笑的晚会,开口第一句应该说什么呢?

叶: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晚上好!首先我衷心地祝愿在座的和电视机前的老夫老妻永远恩爱,百年如一;小夫小妻甜甜蜜蜜,计划生育;没人没妻找个对象,称心如意。

(姜昆等著名笑星在座位上站起身带头鼓掌)

这段开场祝语被有些主持人和曲艺演员袭用了好几年。

叶惠贤:逗笑市长

在西尾正也办公室,市长助理悄悄对采访者叶惠贤说:“市长不苟言笑,你们可以先随便和他聊聊,再触及正题,此时开机拍摄为好。”就在这时,西尾正也捷步走进办公室。叶惠贤示意身边的摄像:“开机!”

叶:(迎上前去)没到日本,就听说大阪人走路的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到了大阪,果然如此。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今天看见市长走的几步路,就知道原因所在了。

(市长大笑,采访的空气开始活泼了)

事后,市长助理告诉叶惠贤:西尾正也市长平素难得一笑,但你一句话就把他逗乐了。

叶惠贤:人才和领导“顶球”

这台节目有个不寻常的开头,那就是上海市委、市府领导面带微笑站在联谊俱乐部门口迎候嘉宾——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节目中有一场别开生面的球赛,类似排球,可用的是气球,不能用手碰,只能用头顶。对垒的双方是干部队和人才队,干部队的队员有市领导吴邦国、曾庆红、赵启正等,人才队则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担任裁判的是喜剧演员严顺开,担任现场解说的是主持人叶惠贤。

叶:……趁他们在练球的时候,我们介绍一下人才队队员,一号陈克章,40岁,身高1米.77,体重80公斤,外号“拚命三郎”;二号来自华东设计院的工程师张奎生,49岁,身高1米72,体重62公斤,被称为“一只在科学园地永不停息的蜜蜂”;三号是一位女选手叫吴汝萍……

担任裁判的是著名喜剧演员严顺开,严裁判一定非常严格。

比赛开始,人才队“顶”势很猛,因为他们特别善于用脑,所以头顶功能就特别好。

(干部队比分落后,互相商量后,阵容作了调整)

叶:看来干部队善于领导艺术,运筹帷幄,比分渐渐追上来了。

(曾庆红一个鱼跃,顶了一个漂亮的近网球,人才队居然顶了回来。)

叶:攻得漂亮,守得绝妙,人才队二号顶得好,他们没有什么顶不住的,他们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再大的困难也顶住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现在请听·星星蜜语】

“看满天的星星好美!”

“我觉得它们既遥远又孤独,不知道它们在想些什么?”

“别出声,听星星正在说话话呢!”

敬一丹

我们听小人物的声音其实很不容易。现在好像交流方式很多,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还很难,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对素不相识的人敞开心扉,但对离我们并不遥远的那些人的生活状态,我们知道吗?给我写信的人这么称呼我:“最信任你的人”、“托付你的人”,这是我难以承受的托付。

肖晓琳

找了一个有关贫困、有关孩子、有关教育的选题,既能拨动人们心中最温情的心弦,又能激荡起大家的民族责任感。纵然没有用上什么电视技巧,都还是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记得节目刚刚播出不久,汇款单、信件、电话铺天盖地而来,那份真诚和热情深深打动了我,使我得以体验一种职业带来的喜悦。

叶惠贤

刚才大家都讲了“难忘的一次播出”,我想讲讲因为播出而发生的一次难忘。不久前我作为上海慈善基金会的理事去上海唯一的一家程桥老年痴呆病医院看望病人,因为老人们大多失去了记忆,对我们的到来并无多大反应,突然间,有一位老人盯住我看了好长一会儿,拉住我的手:“我认识你,你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姓叶,那张嘴特别会说。”我一下愣住了,边上的医生护士都笑了起来:“他连家人不认识,倒认识你!”当时我的心在颤抖:“老人呵老人,你太可爱了,你把仅剩的一点记忆留给了节目主持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主持工作搞好呢?”(全场热烈的掌声)

【现在请思·该怎样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快快学起来

赞美的艺术

1.赞许是人人都期待的

2.夸奖是一种必要的礼节

3.称赞即是诱导

4.美好的褒奖应当恰如其分

5.好话并非多多益善

6.加点批评更加真诚

7.间接赞扬效果最佳

8.用称赞去抚慰受伤的心灵

[现在请做,自我测验]

抬起头来,注意四周,向人们微笑,你就已经面向成功了。

人们喜欢你吗?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公开地或秘密地渴望得到他人的好感和赞同。从科学观点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心理现象,这种愿望能使自我得到完善和更新。但是得到“不正确”的人爱戴不会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了解一个人,只要看看与他来往的人就行了。所以,看看对自己有好感的是些什么人,也就能了解自己的为人。

丧失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人格不会赢得人们的爱戴,至多只能使人们宽容你——因为你不会在他们心目中占很重的位置。

擅长社会交往之道也许能帮助你得到人们的好感,但是社交技能包括的仅仅是言谈用词的谨慎得体及待人处世之道,而不是表达不同意见。谁是更善于社交处世的人?是那些回避易得罪人的事情的人?还是那些对敏感问题能发表不同看法而又不致使人反感的人?如果对人是以诚相待的话,我们都能寓尊重对方于待人接物之中。如果我们不自大,如果我们与人相处时能使对方觉得舒适轻松和受到尊重,我们一般会得到人们的好感的。

下列问题将表明你是否善于得到人们的好评。

如果你大体同意下列某种说法,请在“是”后打“√”;如果你倾向不同意,请在“否”后打“√”。请答完全部试题。

1.必须牢记与自己交往的人时时处处都在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是口否口

2.一个人与朋友交谈时,应能独立地畅所欲言,如开怀畅谈自己的爱好,不管朋友们是否也有相同的爱好。

是口否口

3.即使很不想这么做,最明智的还是为了维护个人的体面而去做。

是口否口

4.如果在闲聊中听到别人说的话与事实有出入,就应发表自己的看法纠正这些说法。

是口否口

5.与不熟悉的人初次见面时,应尽可能地使自己显得聪明潇洒以便给人留下好印象。

是口否口

6.与别人初次介绍相识时,如果没听清对方的姓名,就应请介绍人再说一次。

是口否口

7.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得注意绝对不能成为别人的笑柄。

是口否口

8.一个人应处世谨慎,以免被旁人耍弄,被人笑话。

是口否口

9.与言谈幽默风趣、才华四溢的人交谈时,应努力说些巧妙的话。

是口否口

10.一个人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使之与周围相处的人的情绪相吻合。

是口否口

11.一个人应帮助他的朋友,因为他将来总有一天可能会很需要朋友的帮助。

是口否口

12.帮人帮得太多是不值得的,因为说到底,有多少人会真正感激你?

是口否口

13.与其靠别人,不如让别人靠自己。

是口否口

14.真正的朋友对友人总是努力给以帮助。

是口否口

15.一个人应尽力使别人真正同意或赏识自己。

是口否口

16.在朋友聚会时,如果听见别人说一个自己以前听过的笑话,就应叫这个人别说这个笑话。

是口否口

17.在朋友聚会时,如果听见别人说一个自己以前听过的笑话,就应有礼貌地随大家一起开怀大笑。

是口否口

18.如果有人邀请自己去朋友家做客,但自己想去看电影,这时就应托辞自己头疼或别的一些借口不去,而不应直接讲出自己不想接受邀请的真实原因,以免伤了朋友的感情。

是口否口

19.作为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应坚持要求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做对他们最有益的事,即使他们不想这么去做。

是口否口

20.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偶尔提出下同意见时,不应冒失地试图说服他人,并强硬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是口否口

迷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