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11416800000021

第21章 流通服务馆员与民族大学生读者心理沟通问题研究(1)

郗 萌 马昂争吉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民族高校图书馆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大学生读者到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心理活动研究、心理沟通的形式及其在服务实践中的表现以及流通服务馆员与民族大学生读者的沟通技巧等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民族大学生 阅读心理沟通 图书流通

图书流通工作在民族高校图书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联系高校图书馆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桥梁,也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要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主观因素,必须提高流通馆员的素质;作为客观因素,必须了解民族高校图书馆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需求特点;作为物质因素,必须加强藏书资源建设作为外部环境,建立完备的流通服务管理体系。研究和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需求,了解和掌握信息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需求特征,真正以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需求为目的,切实做好信息的收集的存储、开发和传递,是现代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中心工作,也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强化信息职能的重要举措。

民族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线,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在这里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他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首先反映出来。所以,在民族高校流通工作中注意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心理活动,明确流通服务馆员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心理沟通的形式,掌握服务技术,是发挥民族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环节。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到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心理活动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的宝库。每个愿意学习的人,都会充分利用图书馆。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在踏入民族高校图书馆大门之前,首先得有一个对图书需求的心理愿望。不管这个愿望的动机如何,是有目的查找图书资料,还是随意浏览,或是猎奇,总之是行动前就有了步入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愿望。所以,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到民族高校图书馆前,都是先有了对图书需求的心理,各种表现都是去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先期心理活动的反映。

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进入民族高校图书馆是阅读活动的开始,是阅读心理反映的第一阶段。随之而来的将是在民族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流通馆员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之间存在各种形式的心理沟通。

1.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要。人的需要是十分丰富的,阅读需要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阅读需要是精神需要的一种,却又表现为对文献物质的需要,对获得某种知识、信息或情报的需要。在民族高校中,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占相当比例,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愿望、理想、追求,为了改造、完善和发展自己需要去学习、探索、扩充和积累知识。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因为某一门功课较薄弱而需要寻求弥补,有的因为期末考试而需要寻找复习资料,有的为写大学毕业论文而需要查找有关资料等。所以,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就是通过一定的阅读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的。

2.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动机是由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某种欲望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冲动,具体包括4种类型:一是学习求知动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促使人们阅读的强大动力,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步入民族高校图书馆接受服务,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求知。二是解惑释疑动机。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当他们在学习或研究中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首选的便是民族高校图书馆,他们需要到民族高校图书馆中查阅文献资料,解答各类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三是娱乐欣赏动机。紧张学习、工作之余,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喜欢到民族高校图书馆来放松一下,有的为调剂文化生活而进行愉快的欣赏性阅读,有的是想获得一些新知识,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也有的为猎奇和消遣的阅读,其目的在于娱乐。四是寻求感观刺激动机。这种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阅读目的,多以满足固有的兴趣为出发点来选择书籍,或痴迷武侠的情节,或沉溺言情的缱绻,或追求破案的离奇,或喜欢漫画的搞笑,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只求一时的感官刺激,缺乏深层的思考和借鉴。

人是有丰富的心理活动的,服务质量形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又是由人来实现的。作为图书管理人员,要有责任心,责任心就是对图书馆和少数民族读者深切地了解和深深地热爱。许多事情做起来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也不需要特别的本事,只要心怀责任,认真去做,就能做好,例如:

图书的索书号磨损以后,看不清楚,就随时动手,及时更换标签,以方便读者的查寻。

在图书的流通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书库挑选图书时不使用代书板的情况,他们从书架上抽出图书后,翻看一会儿,然后随便插进书架就算完事了,这样做的结果非常容易出现乱架的现象,这也就给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量这就需要我们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经常督促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正确的使用代书板。

另外,经常有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手中拿着在检索机上查好的索书号,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从书库的书架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这就需要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个时候心里想的就是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急于想借到的书,假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这个时候态度不好,就会伤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心,而导致的结果只有一种,立刻负气离开图书馆,从此以后不再进图书馆的大门,这就需要我们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服务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否则就会给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带来无法挽回的精神伤害。同时,要做到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做读者所希望做之事,并且尽快地替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找到他们急于想借到的书。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在书库里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图书时,由于不知道所需要的图书的大类,而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只能在书库里毫无目的地来回瞎转悠。遇到这种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我们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主动地询问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要找什么样的书?并且告诉他们该类图书大类的具体架位,从而使他们能够节约一些时间。

3.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由文献的内容和意义而引起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对文献的选择性态度,是文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在阅读情绪上的吸引力。在流通服务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中,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爱好,处于不同教学阶段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不同的阅读需要、阅读倾向和阅读能力。例如,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中的男同学偏重于哲学、历史及电子技术的文献,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中的女同学则喜欢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文献;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中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广,而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中的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的重点集中在专业文献上。因此作为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流通馆员,应该注意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各种兴趣,掌握他们的阅读需要和阅读特点,以便为他们提供对口的服务。

长期以来,民族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给人们的印象只是机械地借还书、查丢损等,很难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联系在一起。但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流通服务馆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进行学习与阅读,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形成健康的阅读心理状态,控制和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高流通服务工作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

1.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是开展流通服务工作的基础。

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工作开展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阅读心理研究的透彻程度。民族高校有一定的专业范围,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对于文献的需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周期性。显然,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阅读心理的研究已成为民族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再加上每个人在阅读时的期待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可能偏重于理性的探寻,有的可能偏重于情感的满足,或者兼而有之。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读者层次不同,有的不知道借阅什么图书资料,有的读书目的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流通服务馆员应该指导他们借阅需要的图书,引导他们阅读有意义的图书,坚决杜绝淫秽的、非科学的、盗版的东西流入民族高校图书馆。同时指导他们选读书籍,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