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图书情报学论集:续编
11416800000011

第11章 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信息资源建设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瞿小平

【摘 要】 民族院校图书馆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建设,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保存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民族院校图书馆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促进各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 民族院校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现代社会 地位作用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领域内与图书馆现行有关的各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具体地说,也就是“图书馆在从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从社会文化角度而言,“图书馆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文化保存和传播到文化继承和创造的循环过程,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陶冶人格,提升个人文化素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并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教育过程”。那么,民族院校的图书馆民族文化实质突出了它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作的循环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其人格的陶冶,促进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的教育历程。对于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有了明确的定位后,那么,如何利用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料为少数民族个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们今后民族院校图书馆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民族院校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自古以来,居住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元—体的格局。其中,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本民族人民的贡献丰富繁荣了中华民族大文化信息资源;一个主要的途径便是民族院校图书馆在保存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中,信息资源在为科研和教学服务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呼吁人类文化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和而不同”的伟言。他说: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如欧美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等都在接触,在碰头。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形成一个全球多元文化的时代。”“中国人从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深刻地体会到,文化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文化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沟通,这对各个不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有利的。”

《东方文化集成》总主编季羡林在其总序中言到:“在过去若干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久暂,几乎都在广义的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的民族或国家共同建造成的。”

这些学界泰斗们的思想对我们民族院校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民族院校是国家民委直属单位,它既是教学科研单位,又是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社会科学)基地;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信息资源建设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集散地,为民族地区输送大量的人才,使他们成为当地各行各业的带头人,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地位和性质决定了民族院校图书馆在民族文献资料开发利用上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必须以当地的少数民族文献资料的占有量上和为其服务为主,顺带辐射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因为占我国8%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我国广大的边疆地区,各个民族所具有的特点,不仅表现在不同的民族性格方面,更多的表现在不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又与其区域息息相关,尤其在少数民族艺术方面表现得鲜明突出。

因此,民族院校的图书馆从自己所在地区出发,紧密联系本校为该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所担负的教学、科研任务,完整而系统地收藏本地区各个少数民族方方面面的文献资料。如广西民族学院应以收藏壮、瑶、仫佬、毛南等民族的文献资料为其特点;西南民族学院应以藏族、彝族、羌族等民族文献资料为重点,而西北民族大学处在西北中心地带,应以在西北地区居住的主体民族为主,如回、维、哈、撒拉、东乡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及藏、蒙、裕固等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的文献资料为收藏的重点对象。除了中央民族大学,其余民族院校都面向地方,客观上有利于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旦产生,立即向外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人类到了今天,之所以能随时代进步,对人自然、对社会,对自己内心认识的越来越深入细致,为自己谋的福利越来越大,重耍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交流”。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它能把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分散的文献资料经过收集、整理、分类、编目、编纂等有序地排列在图书馆里,通过流通、阅览、解答咨询、文献检索等方式向社会提供某个民族完整的文献资料,如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使其原本“静止”、“凝固”、零散的民族文献资料在民族院校图书馆中化零为整,在一系列工作中得以“活化”,从而为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对方优秀文化提供了途径,为少数民族共同进步、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更为未来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做充分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其作用是巨大的。尤其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民族文化资源建设更应举起弘扬优秀文化的这面大旗,以事实说话,对于边疆的稳定,祖国的统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民族院校图书馆在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民族地区读者“读书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了富于特色的民族文化,充实了中华文化的宝库,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许多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后列,严重阻碍了民族本身的发展,也带来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与东西部地区相比的滞后性和不平衡性。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和呈现多样化。然而,民族文书出版物很少,其图书种类和数量远不能满足民族地区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蒙、藏、哈、维、朝5种主体少数民族语文为代表的民族文字图书,普遍存在着品种不全、数量不足及发行工作滞后等问题。民族地区民族读者“选不到书,买不起书,无书可读”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新疆,每年新书上市的汉文图书达1.2万种,民文全品种图书不过3800种。在延边,朝文图书销售周期仅为10年,延边新华书店80%的民族文字图书是从韩国引进的,延边大学10万册朝文图书,7万册是韩国赠送的。众所周知,我国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西北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地域广阔,信息闭塞,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西部要大开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任务就是使少数民族获得知识,解放思想,以知识的力量来武装头脑,然而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文献读物非常稀缺,民间几乎找不到。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只懂得自己本民族语言,对市场上充满汉字的图书望而生畏。客观上,不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知识的扩张,进而会影响到少数民族在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正如民族出版社社长禹宾熙在答记者问时所讲到的那样:“少数民族群众‘读书难’,首先,会影响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代表时代精神和反映先进文化发展成果的图书却不能提供给少数民族读者,反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图书也无法提供给汉族读者,这种状况影响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二、影响到少数民族青年的全面发展,会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产生负面影响,会对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三、会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四、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文字权,‘读书难’是少数民族群众享有平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难以全面实现;五、会影响到民族文学繁荣文化传承。六、会影响到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民文图书匮乏,很容易使广大少数民族读者产生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饥渴感’与民族文化上的‘失落感’,给西方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印制、贩卖、推销、传播有关极端宗教主义、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的反动出版物提供可乘之机,会给我国边疆地区的文化安全与文化主权等带来严重的威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对于保护民族文化魂宝,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十分不利。”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读者因“读书难”而引发的不良后果,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获得知识?笔者认为,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图书馆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优势,让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民族文献资料面向社会,弥补市场上少数民族书籍匮乏,读者难买到,难读到的困难,尤其对只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更要全方位的开放,让他们走进民族院校,充分利用民族文献资料来吸取知识的营养。因为民族院校图书馆在民族文献资料的占有量上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但收藏市面上出售的各种民族文献资料,而且还收集民族内部资料,诚如前文所述的,民族院校图书馆的特色就在于对当地民族文献的全面收集、整理与保存,是全面了解一个民族特性的窗口。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总是为人类、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服务的,作为民族院校图书馆其重任不仅是把民族文化的结晶妥善保存并使用。优秀的文化价值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永久的,那就是文化的循环利用,再利用,使其发生长久作用,而不仅是作为保存功能。所以反复循环利用其价值为人类服务,真正体现了文化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体现了这种智慧结晶又反作用于人类,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大踏步前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遇到的种种困难,归根结底,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而造成的。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曾在历史上辉煌过,曾经创造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中华多元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然而,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濒临灭绝,而民族本身又不能很好的适应汉文化,导致如今许多少数民族在文化上落后于其他民族,进而在经济等其他方面也滞后。少数民族正处在尴尬的十字路口,他们迷茫、痛苦,他们想振兴本民族的兴旺,他们渴望获得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由于语言文化交流的障碍,使得他们手足无措。为了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作为民族院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特殊性和优先性,化上述不利因素变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