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11397000000089

第89章 魂归祁连魂归祁连——记原西路军领导人李卓然、徐向前、李先念骨灰撒河西

安永香

1936年冬至1937年春,西路军两万多名将士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领下西征河西走廊,李卓然作为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先念作为西路军的主力之一——红三十军政治委员从征。西路军西征河西,是奉中央军委命令,计划在河西创立革命根据地,并通过河西走廊打通苏联,取得援助,壮大红军势力,开创抗日救国的新局面。但是,这次西征由于受诸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失败,一万余名将士英勇牺牲。

对于这次西征的失败,徐向前元帅在他的《历史的回顾》一书中曾沉痛地说:“西路军的两万多人,遭到几乎全军覆灭的命运,在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回顾这段历史,确有‘不堪回首话当年’之叹。我是西路军的主要指挥者,这支部队的两个主力军(九军、三十军),又是我和其他同志从鄂豫皖带着发展起来的。西路军的失败,长期使我愧悔交加,余痛在心。”可以说,西路军的失败,对徐向前、李卓然、李先念等同志来说,是终身难忘的,那些牺牲战友的影子,在他们的记忆中始终不可磨灭。因此,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遗言:要把他们的骨灰撒向祁连山,撒向河西走廊,与战友们融合一起。

(一)

李卓然同志病重后期,已失去口语表达能力。当他的家人向他征询谢世后骨灰存放地点时,他先看了分别写着北京八宝山和故乡湖南湘乡的纸条后摇了摇头,却转首仰望着墙上挂的中国地图,眼里闪出一道明亮的光。地图送呈到他的眼前时,他用颤抖着的左手在上面慢慢寻觅,终于,弯曲的食指停在了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然后连续指点不停,口里呼出“噢、噢……”的声音,泪水已盈满眼眶。老人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战火硝烟的河西走廊。

大家明白了,安西是他几十年来魂牵梦绕的地方!1937年3月中旬,西路军在祁连山被敌军击败,余部处境已十分危险。在这危急时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举行扩大会议,决定徐向前、陈昌浩两位主将离开部队,由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员会常委李卓然担任新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书记,负责政治领导,李先念负责军事指挥,领导西路军剩余的指战员开展游击战争,设法脱离险境。他临危受命,和李先念一起,带领西行支队千把人摆脱敌军追击,在祁连山艰难西行,一个多月后,终于走出祁连山。在安西县境内,又遇到敌军堵截,经过激烈战斗,终于突出重围,把幸存的四百多名同志带到星星峡,交给了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这批同志后来返回延安,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骨干,建国后又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领导力量。这是他一生中独当一面所负过的最大责任和为党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李卓然同志早年留学苏联,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长期担任党和军队宣传部门的领导工作,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及党和军队政治理论队伍、政治思想工作的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1989年11月9日,李老病逝于北京。第二年8月12日,他的灵骨由夫人陆璐、子女李延风等和工作人员送抵张掖。这一天,巍巍祁连山低首致哀,滔滔黑河含悲迎灵。根据李老生前的遗愿,在省、地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先将一部分骨灰撒入梨园河,又将灵柩盒送达高台烈士陵园,看望了牺牲的董振堂军长和红五军战友。之后,将大部分骨灰送到安西县。一路上,苍松落泪,杨柳折腰,迎候李老魂兮归来。安西县负责同志闻讯,在县城东郊5公里的地方迎灵。几日后,李老的骨灰被安葬在县城南侧的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碑旁,回到了牺牲战友的身边。墓碑的正面书写着“李卓然同志永垂不朽”,背面是他的生平事迹简介。落户在安西县的西路军老战士赵明祥、苟金元等同志,参加了骨灰安葬仪式,他们激动地回忆了李卓然主任传达党中央指示和鼓励同志们坚定革命信念的情景,唱起了李老编写的祁连山歌:“巍巍峨峨祁连山,风刀雪剑裂骨寒;红旗指处峰让路,战士刀头血未干。”

(二)

徐向前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生追求革命真理。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建者。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长期担任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领导工作。作为西路军总指挥的他,解放以后,一直把牺牲在河西走廊的西路军将士记在心上。1957年,他为高台烈士陵园的题词:“振堂、海松、厚发、启华、义斋及西路军牺牲的诸烈士们: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我军无尚的光荣!”1984年,他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修建的西路军纪念塔题词:“西路军牺牲的烈士们永垂千古!”1986年,他为临泽西路军烈士陵园题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1987年又对西宁市烈士陵园题词:“西路军牺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册!”晚年,他对李先念说:“我死后,骨灰要往河西走廊撒一部分。我忘不了那里,经常做梦见到振堂、海松、玉清、厚发、启华、义斋、克明和成千上万牺牲了的同志……”徐帅在病重期间又郑重请求组织,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把骨灰撒到曾经战斗过的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和太行山。

1990年11月6日11时整,河西大地黄叶纷飞,松柏含悲,一架银白色的客机缓缓降落在张掖甲子墩机场,张掖地区的党政军负责人和部分红军老战士、各族各界代表胸佩白花,臂戴黑纱,到机场迎接43天前在北京去世的徐向前元帅的骨灰。11时40分,简朴而庄重的迎灵仪式在低沉的哀乐声中结束。这时,另一架浅蓝色的直升机缓缓升空,带着徐帅的骨灰飞向红西路军曾经征战过的地方。飞机巡游张掖、临泽、高台等城后,抵达梨园口,徐帅的儿子徐小岩等亲手将五色花瓣伴随的骨灰,从右面的机舱口撒向祁连山麓和黑河之滨。

撒骨灰仪式结束后,张掖各族各界代表与落户于当地的红西路军老战士彭德生、马玉莲、任金山、董桂芳等举行座谈,向前同志率领红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情景,又一幕幕地重现在大家的眼前。原西路军第九军二十七师七十五团通讯班长王怀文深情地说:“徐总指挥一直没有忘记河西的山山水水和人民群众,也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流落在他乡的红军战士。他把骨灰撒到我们这里,就是要让子孙后代记住西路军为人民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让青少年继承发扬红军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一切的精神。我们应该教育后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最后实现共产主义一代接一代地奋斗下去。”

(三)

李先念同志原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红三十军政治委员,曾率领三十军在河西走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率领400多人到达新疆,为党和军队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他长期从事武装斗争的领导工作,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

李先念同志生前肩负党和国家领导工作的重任,一直关心着河西的社会主义建设。1984年4月他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西路军纪念塔题词说:“继承和发扬西路军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为祁连山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同年12月为安西县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1987年为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路军文集《血染河湟》题词:“红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989年又为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所编《悲壮的征程》题词:“纪念死难的西路军英烈,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1992年6月22日,李先念同志逝世。29日,中共张掖地委召集本地的红西路军老战士和各界代表举行座谈会,追忆先念同志及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业绩和对河西人民的深情厚谊。7月1日上午,先念同志的骨灰在夫人林佳楣和工作人员陪同下从北京抵达兰州,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等负责同志到机场迎灵。下午举行了各界代表200多人参加的吊唁仪式。

7月2日上午,中共甘肃省委政府领导人顾金池、葛士英,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超等,陪送骨灰盒飞抵张掖,张掖地区党政军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代表及红西路军老战士前往机场迎灵。此间,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望着这位为党鞠躬尽瘁的革命元戎,在场迎灵的人们无不失声痛哭,大家朝着灵台上覆盖着党旗的骨灰盒和遗像深深三鞠躬……10点10分,迎灵仪式结束,一架银白色的专机飞向祁连山麓,把他的骨灰撒向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李先念政委又来到了倪家营、三道柳沟、梨园河畔、东牛毛山……回到了他的战友们的身边。

下午2时半,各级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先到大沙河畔的临泽西路军烈士陵园凭吊,然后又来到先念同志率领红三十军鏖战一个多月的倪家营子,在弹痕斑斑的汪家墩前,汪世金老人如数家珍地回忆当年李政委带领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最后动情地说:“当年我16岁,这里人穷地穷,李政委和红军穿着破旧的军服,饿着肚子打仗,还帮助我们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红军三进三出倪家营,和我们在一个锅里搅勺把子,牺牲了成百上千的同志。李政委和一万多红军战士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应该都是我们倪家营的人。李政委的骨灰撒到我们这里,这是我们临泽人民、更是我们倪家营子乡亲们的光荣。现在李政委又回来了,这是落叶归根,我们感到很激动。”

国家主席、军队元帅、开国元勋的骨灰撒在祁连山,撒在河西走廊,既充分展现了他们对捐躯在这里的革命先烈的炽热情结,也充分表现了他们对河西人民的深情厚谊,是对河西人民现代化建设的巨大鼓舞!

先烈的热血使祁连红叶更红,英灵的忠骨让河西的松柏更绿,千里走廊绿洲因为有了英灵骨灰的孕育,更加肥沃、富饶。

安息吧,主席同志、元帅同志、首长同志!

作者安永香,女,裕固族,现任中共张掖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著有《红西路军血沃张掖》,参与编辑《红西路军西征史资料》、《站在英烈脚下沉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