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11397000000077

第77章 河西走廊的第一个中共县委书记(2)

一天,县委接到党员报告,发现马匪军的散兵由此经过。吴建初领人去追赶,原来是青海民团开小差的逃兵,于是,缴了他们的枪后就释放了。又一次,有党员报告,山下有支三四十人的红军队伍,沿着山往东面去了。吴建初很纳闷:这支队伍是从哪里来的?他们要干什么去呢?难道有什么特殊使命?为了谨慎起见,他决定只身前往了解。那确实是一队红军,吴建初向领队人询问情况,可对方始终不回答,只管往前走。中心县委的情况只有总部掌握,没有向任何人泄露,吴建初苦于无法说明自己的身份,只好随着队伍走了一大段路,想进一步取得对他的信任。但不料那位领队人反而拔出手枪来,严厉地说:“你什么也不要打听,再跟着我们走,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吴建初无奈,只好目送这支队伍走了。

时间过得很快,三月间,战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经过倪家营子、三道柳沟、梨园口等战斗,西路军撤入祁连山,在康隆寺一带遭受了最后的失败。不久,在山中被打散的红军同志,三五成群地流散出来,有的途经石灰窑。中心县委通过他们,才知道战斗失利后部队已全部退入祁连山。县委最为关心的是总部的下落,但没有确切的消息。当时各种说法都有,甚至误传说:“总部的首长都牺牲了。”战友们相逢,一起抱头痛哭。从此,刚刚站稳了脚跟的甘州中心县委,就和自己的上级失去了一切联系。

从山中逃出来的同志,不断带来令人痛心的消息,惨无人道的马匪军,肆意虐杀红军伤病员,大批干部和战士被俘,幸免于难的都是九死一生。途经石灰窑的同志,一个个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看样子不知有多少日子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口热饭了。不少人还带着枪伤和冻伤,挣扎在难以想象的困境中。中心县委的同志们看到这一切,心急如焚,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大力进行救助。县委将仅有的经费全部买成粮食和衣物,把战友们分别掩护到党员和可靠人的煤窑中,待体力稍事恢复后,再一一将他们送走,指明东去的道路,使他们设法过黄河到陕北去。在此危难中,县委的同志们发扬了高度的阶级友爱精神,冒着风险救助了大批战友。

一天,王有福急匆匆地寻找吴建初,见面后赶忙说:“周哥,快!来了两个人,指名要见你,等了半天了。”吴建初心头一怔:知道我在这里的只有总部,肯定是总部来人了。他急忙赶去,等在王有福窑洞里的那两个人,果然是总部的,一位是总部参谋陈明义(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一位是总部警卫排长肖永银(后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二人都是老百姓打扮。见面后,吴建初把他们领到自己的住处。原来,西路军失败后,在最后的“石窝会议”上决定,陈昌浩、徐向前两位主要负责同志离开部队回陕北,指派陈明义和肖永银护送。在山中,他们与敌人遭遇,发生了战斗。事后,陈、徐首长认为,人多行动不安全,不如化装成老百姓,分散行动,不管谁先回到陕北,都向党中央汇报这里的情况。陈明义和肖永银结伴而行,首长交给他们一封给党中央的信,并告诉他们:“如果路上有困难,就到一个叫石灰窑的地方,通过当地窑工王有福找周哥,他是我们派出的中心县委书记,让他设法掩护你们东返陕北。”

陈、肖二人与首长洒泪而别。山里四处都是敌人,几经危险,干粮早已吃光。今天,他们好不容易走到石灰窑,就来找中心县委。吴建初见到总部来人,十分激动,他多么想知道首长们的情况和总部对中心县委的指示。但是,陈、徐首长的情况是绝对不能泄露的,对于中心县委也没有什么指示要转达。所以,陈、肖二人闭口不谈总部的情况,只说:“首长要你帮助我们回东边去。”吴建初懂得秘密工作的纪律,也就不再询问了。当时石灰窑一带风声也紧了,为了安全起见,吴建初将陈、肖二人安排在新党员小张的煤窑里,想办法让他们吃好、休息好。半个多月后,他们离开石灰窑,踏上了东返的路途。

艰难的时日

西路军失败了,又没有得到总部新的指示,中心县委今后怎么办呢?何去何从?吴建初和同志们几经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我们是党派出来开辟地方工作的,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县委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没有接到新的指示前,县委要坚持在这里战斗。吴建初和同志们仍继续进行着接济失散红军过境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祁连山里的零星战斗停息下来,途经石灰窑一带的红军同志也日渐稀少。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山中撤出的马匪军,纠集当地的反动民团,在沿山村镇、交通路口,大肆搜捕隐蔽在群众里面和流散在外的红军同志,并疯狂报复救助过红军的人民群众。在张掖城里,马匪军成批屠杀被俘红军和伤病员,令人发指的法西斯暴行到处可见。整个河西地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心县委的同志们,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以往曾是相对安全的小煤窑,如今成了敌人重点搜查的地方。开始时是小股的马匪军和民团来搜捕,县委的同志们靠着前一段工作的基础,在新党员和窑工们的掩护下,一次次避开了敌人的搜捕。但县委救助失散红军的活动,终于露出了风声,加上坏人告密,大批敌人开来,迫使县委不得不转移到后山的原始森林里去。这时虽已到三四月,但祁连山里仍是一片冰雪,道路崎岖,一步三滑,稍有不慎,即会掉进万丈深渊。一次,他们正在险道上攀登,山上一块浮石掉落下来,正砸在吴建初的前额上,顿时鲜血糊住了双眼。幸好被他身后的同志拽住,才未掉进深谷。在这天寒地冻、渺无人烟的荒山野林里,县委的同志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在一次转移中他们与敌人遭遇,民运部长张××当场牺牲,紧接着组织部长岳太华、宣传部长阮志祥相继被俘(后来二人均脱险),六名甘肃籍战士,有的牺牲,有的被打散。最后,县委只剩下吴建初和李天义二人。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他们仍十分沉着坚定:“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中心县委也要坚持下去。”

王有福的家,在大满堡附近的乡下,那里的反动民团头子曹明和张成仁,是两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搜捕红军残害群众最为卖力。当时有一句民谣,表露了群众的愤恨心情:“要使甘州人心平,先杀曹明张成仁。”每当失散的红军同志在这一带问路时,好心的老乡都让他们绕开大满堡走,以免惨遭毒手。吴建初分析了这些情况以后,大胆地判定,若这时县委转移到大满堡附近,栖身在反动民团的鼻子底下,倒可能相对安全些,因为敌人不会想到在这种时刻,竟会有共产党主动到他们身边来落脚。经过仔细研究,中心县委毅然转移到大满堡乡下。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县委在大满堡乡下,一直未受到大的惊扰。

王有福的家及其亲朋,都是些淳朴、善良的穷苦农民,在这些可靠的乡亲中,县委安下好几处隐蔽点,根据情况的变化,吴建初和李天义来回变换住所。这些住处差不多都有夹墙、阁楼、暗室,很利于隐蔽。可敬的乡亲们,尤其是一些老妈妈,把吴、李二人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照看,料理他们的衣食起居,精心保护他们的安全,使县委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日。50年后,吴建初忆起这一切,总是感慨万分,老泪纵横。

共产党人无论在何种艰难困苦的场合,都要坚持斗争。中心县委在大满堡农村刚站住脚,秘密工作就展开起来。与县委接近的群众中,有一批青年农民,其中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吴建初和他们朝夕相处,给他们讲解共产党的宗旨、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针政策,灌输革命的理论。这些有朝气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农民,如饥似渴地吸收革命的思想,纷纷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王泽喜、潘发生、阮文章、阮文云、王克勤等,都先后被吸收到党内来。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辗转到了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成长为党和军队的干部。他们是这个地区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

县委安全撤离

1937年六七月间,由于国共两党合作,团结抗日的局面开始出现,张掖一带的紧张形势逐渐缓和下来。马匪军撤回原驻地,民团也不那么逞凶了。隐蔽得好,幸免于难的一些红军伤病员,可以大白天公开外出谋生了。吴建初深感半年多来不了解外面情况的苦楚,特别是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后,他更是盼望得知党的消息。中心县委今后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现在,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他决定到外面去活动活动,调查了解些新的情况。

吴建初装成一个瘸腿的伤员,以打短工为掩护,在大满堡一带乡下流动。为了接近群众,便于工作,他努力学习当地的方言和农活。那时这里遍种鸦片,割烟的技术要求较高。穷乡僻壤里纸张奇缺,老乡们就用野草沤制麻纸。这都是很热手的活计。吴建初很快成了这方面的能手,为公开活动创造了十分方便的条件。乡亲们夸他心灵手巧,争先雇用他。他走村串户,广为活动,有时还和乡亲们一道,进到敌人驻有重兵的张掖城里探听消息。他急切地盼望着和党取得联系,可张掖城里哪会有党的组织?

八月间,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同志,委派爱国宗教人士高金城来到张掖。高先生很快和被俘红军中的地下党支部取得了联系,共同开展起营救被俘红军和失散同志的工作。在高先生开办的福音堂医院里,以护士身份作掩护的地下党支部成员王定国,常和医生们一道,以行医为名到各处秘密寻访和营救红军同志。他们还秘密散发写有兰州办事处地址的纸条。这些活动在乡亲们中悄悄传开了:张掖城里来了共产党的人,兰州有共产党的办事处,正在找红军的人回去……这些口头传闻,经过传说者的加工,更带有神秘的色彩。正在四处活动的吴建初,很快风闻了这一重要消息,感到十分振奋。因为他在西路军时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当他听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这些情况后,经分析认为这和党的主张相一致,很可能都是真实的情况。他赶紧回到隐蔽地点,就决定派新党员王泽喜进城到姐姐家去打探消息。

地下党支部和高金城在开展营救工作中,得到了当地一些同情红军的群众的帮助。说来也巧,王泽喜的一位亲戚也参与了此事。几经联络,在一处饭馆里,地下党支部的邱均品、蔡文良同志和王泽喜同志见了面,从而接上了头。吴建初听了王泽喜的汇报,欣喜万分,决心亲自进城和他们接头。他和王泽喜赶着一辆拉运货物的马车进了城。真叫人喜出望外,吴建初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见到了王定国同志,他俩是同在总政治部所属单位工作多年的老战友。

“定国同志,你怎么也在这里?”吴建初惊奇地问道。王定国高兴地说:“吴科长,一言难尽,以后慢慢再说吧。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吴建初叹了口气:“说来话长,半年多了,我一直在寻找党组织,可没有一点消息,前不久听老乡传说,张掖城里来了我们党的人,还说有一个会骑马打仗的女红军,在四乡八野里寻找红军的人,说她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这个能干的女同志是谁呀?”王定国扑哧一笑:“看说得神的,我可没那么大的本事!”“哦,才是你呀!多亏你把消息传到乡下,不然我还不知道要等到那一天哩!”

王定国把吴建初引见给地下党支部书记刘德胜。从此,失去上级领导的中心县委,在意想不到的环境里,终于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吴建初急切地向地下党支部提出他最为关切的问题:“中心县委是当时总部派出开辟地方工作的,根据目前的情况,中心县委是继续坚持在这里工作呢还是撤离?”这里的地下党支部是在特殊情况下同志们自发组建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们提出让吴建初去兰州,向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同志请示。吴建初和地下党支部同志约定,他先返回大满堡安排好县委的工作,再赴兰州。

吴建初回到大满堡乡下,要李天义同志照管县委和新党员的工作,听候兰州办事处的决定。过了两天,王定国同志来到大满堡,把吴建初接到城里的福音堂医院,经过高金城先生的周密安排,让吴建初和红军干部丁世方(后任海军总医院院长)打扮成商人模样,乘汽车去了兰州。吴建初顺利地到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同志听了他的汇报后决定:中心县委结束工作,吴建初直接回延安;在张掖大满堡的同志,由高金城先生安排送回兰州。

县委在大满堡发展的一批新党员,在吴建初离开后不久,由于反动民团头子曹明的迫害,发生了不幸的变故。曹明把这些青年农民早视为眼中钉,虽然不知道他们已加入共产党,但也处心积虑地要整治他们。这次,他借自己家里马车翻车的事故,节外生枝地诬陷是他们所为,以“窝藏共匪”的罪名,将王泽喜、潘发生、阮文章、阮文云等抓起来,私设公堂,严刑逼供。但这些新党员均不承认所加的罪名。曹明借机敲诈勒索,王泽喜、潘发生由家里变卖田产赎出,阮文章、阮文云兄弟二人,被抓到马家军中当兵,后阮文章在逃跑中被枪杀,阮文云被严刑拷打,致残后悲惨地死去。八月间,中心县委留在大满堡的同志,在高金城先生的安排下,由李天义领着王泽喜、潘发生、王克勤、金志荣等人,顺利地回到了兰州办事处,随即转送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至此,存在了九个月的甘州中心县委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延安,吴建初见到了在抗大学习的这些同志,见到了脱险归来的岳太华、阮志祥。战友们一起回顾了甘州中心县委的这段斗争历史。虽然由于西路军的失败,县委的工作没能充分开展起来,但大家认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县委的同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好几位同志牺牲了。他们在河西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西路军的战史上,留下了值得记载的一笔;在河西地区的党史上,作为第一个县委,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回到党的怀抱后,战友们相约,要在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扬中心县委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人间沧桑,岁月流逝。半个世纪过去了,甘州的第一位县委书记又回到甘州。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但都倍感亲切。解放几十年来,张掖以自己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中那些已废弃的煤窑,仍在向人们叙说着过去那段难忘的历史。千里来寻故地的吴建初同志,站在这些煤窑前,流连忘返,依依不舍,他把一个红军老战士几十年来积聚在内心的一片深情,留在了这里……

录自《祁连雪》。该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作者黄景渊,系甘肃省话剧团剧作家;史溶名程士荣,曾任甘肃省话剧团团长,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厅长,甘肃省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