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忍辱膑足:孙膑
11396900000003

第3章 误入陷阱

(一)孙膑下山

然而,自古英雄多磨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孙膑学成兵法,正待在这战国风云时代大显身手,不料一场惨祸从天而降。原来,孙膑在跟随鬼谷先生研习兵法时,有一位同窗好友叫庞涓。庞涓来自魏国,孙膑来自齐国,虽然他们两人的祖国国界相连,在地缘战略上是对手,长期以来兵戎相见,战火不熄,但这丝毫不影响孙庞二人的感情。孙膑比较内向,不苟言笑,忠厚朴实,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庞涓张扬外露,脑子灵活。两人志趣相投,都对兵法如痴如醉,也都想学成之后干出一番事业。于是性格迥异的两位兵学天才朝夕相处,关系融洽,情同手足。他们一起研读兵法,讨论切磋,互相启发。转眼几年过去了,经过鬼谷子的精心调教,孙膑、庞涓两人的军事素养和韬略都大有长进。某天,庞涓突然向鬼谷子、孙膑师徒告别,说要下山去,因为自己的祖国魏国这几年国力蒸蒸日上,确立了图霸中原的战略目标,现在正是需要军事人才的时候,魏惠王也正在招贤纳士,自己是学习和研究军事的,应该为魏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在争霸战争的实践中检验所学军事理论。临别,庞涓依依不舍地对孙膑说:“我们不仅是同窗,而且情同兄弟,我一旦受到重用,一定向国君郑重地举荐你,咱们一起叱咤疆场,共建大功,休戚与共,同享富贵。”孙膑自然深表谢意,嘱咐他多加保重,但对于自己,他感到兵学宝库太博大精深了,自己刚刚登堂入室,所以继续留在山上深造。

其实,庞涓做出下山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与孙膑同窗共读的日子里,庞涓发现做事不爱张扬的孙膑,无论是资质、才学,还是对兵学精义的理解和掌握,都远远在他之上。他想,如果两人日后一块下山,说不准孙膑身上的光环会将自己罩住,那时自己将不得不屈居孙膑之下,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想到将来,庞涓常常夜不能寐,他是外表坦荡而肚量狭小、功名心极强的人,相信“学得文武术,售于帝王家”的人生格言,他暗中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超过孙膑。

于是,他决定抢先下山,凭着鬼谷子弟子这块金字招牌,凭着自己一身本事,抢先踏上仕途,抢先成名,做一个千军之将。当时的魏国处于国力强盛阶段,魏惠王自迁都大梁以来,雄心勃勃。为了继承和光大魏文侯、魏武侯的霸业,他急需能征善战的大将之才,率领魏军四处征讨。但吴起、尉缭以后,魏国的将才每况愈下,人才匮乏。尤其是曾经为魏国建立霸主地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尉缭,因受到丞相惠施的挤对,愤而离开魏国,投奔到敌国秦国效力去了。惠王正为此事忧心忡忡,这时庞涓来到了大梁。魏惠王听说鬼谷子的高足来投奔,不禁喜出望外,加上相国王错在一边大力推荐,魏惠王立即任命庞涓为大将军。

庞涓当上了将军后,练兵有方,指挥有道,率军出征卫、宋等国,皆大获全胜;东方的大国齐国的军队一度进犯魏国,也被庞涓指挥的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一时间,小国胆寒,大国心惊,庞涓成为魏国的头号军事人物,名满中原。魏惠王得到庞涓这样的将军,高兴自不待言。他想,要是多几个庞涓这样的天下豪杰,何愁不能永远称霸中原、统一天下呢。所以,当他听说庞涓还有一个叫孙膑的同窗才智不在庞涓之下时,便立即命庞涓写信,请孙膑下山到魏国来建功立业。魏惠王迫不及待要得到孙膑的样子,使庞涓心中暗暗掠过一丝不快。庞涓对孙膑太了解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远远不及孙膑,一旦听任孙膑这一兵学奇才来到魏国,求贤若渴的魏惠王必然对其加以重用,那么自己的地位岂不动摇了?庞涓左思右想,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不派人去请,那是违抗国君的命令;去请又将对自己不利。孙膑早晚要下山,如果孙膑来到魏国,一定会妨碍自己的声誉和地位;如果去了别的国家,日后在战场上相见,自己绝不是孙膑的对手。庞涓想,只有走一步算一步,待孙膑来到魏国后,再想办法收拾他,一劳永逸地解除后顾之忧,自己在魏国毕竟已经站稳了脚跟,收拾孙膑这个无名之辈,倒也算不了什么难事。于是,他对魏惠王表面应承,派人拿了自己的亲笔信前往鬼谷山去请孙膑。

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接到庞涓差人送来的一封信。庞涓信上先是叙述了在魏国受到的礼待和重用。然后又说,他已向魏惠王极力推荐了师兄的盖世才能,魏惠王已答应请师兄来魏国就任将军之职。孙膑看了来信,为自己有这样一位重情义的朋友而感动,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于是赶快向鬼谷先生说明情况,泣别恩师,赶赴大梁。

(二)惨遭横祸

孙膑与师父分别后,便来到了魏国。故友相见,庞涓自是热情周到,他命将军府大摆筵席,盛情款待,把孙膑安顿在自己的家中,待为上宾。但好多天过去了,庞涓就是不提带师兄去晋见魏惠王的事。庞涓不提此事,孙膑自然也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他下山是要干一番事业的,在将军府中无所事事,真是度日如年。

原来,庞涓已决定不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而是将他控制起来,留在将军府中做个幕僚,利用孙膑的才能为自己效劳。久而久之,魏惠王听说了孙膑,知道他有将才,有心重用他,但又被庞涓阻挠。庞涓对魏惠王说,孙膑是齐国人,心向齐国,不可能对魏国忠诚,如果他跑到齐国去,对魏国将产生很大的危害。像孙膑这样的人才,杀了可惜,留下是祸害,不如施以刑罚,变成残废,让他既死不了,又跑不掉,只好死心塌地为魏国服务。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

魏惠王对庞涓的提议不置可否。庞涓判断,魏惠王之所以没有表态,一则可能对自己的话不相信,毕竟在孙膑被请下山后,魏惠王还一直没有见过孙膑;第二个原因可能是魏国正在用人之际,魏惠王爱惜人才,不忍心对孙膑处以刑罚。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考着对策。庞涓想,为了自己的地位、名声,只好无毒不丈夫了。可以让人告他里通外国之罪,对其施以膑刑(剔去膝盖骨的一种刑罚),使其永远不能站起来,看他还怎么当将军!按当时各国的法律,受过刑的残疾人从此再也不能进入官场。这样,孙膑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并且将永无出头之日了。主意已定,他立刻叫来手下心腹,让他们捏造孙膑的罪名,将孙膑告到官府。

庞涓,这个威风凛凛的魏国大将军,这位驰骋疆场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因为妒火中烧,容不下才智高于他的孙膑,他开始无情地向一个曾与自己有着手足之情的兄弟下毒手。从此,同窗成了敌人。

一天,在将军府闲得难受的孙膑,从庞涓的藏书中找到了一本兵书,正读得入神,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自己奉了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面(用刀在额头和脸颊上刺刻,再涂上墨,使其丑陋不堪)之刑。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连连为自己辩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拔刀剜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疼痛难忍的孙膑昏倒在血泊之中。

(三)佯狂脱险

孙膑无故遭此大难,心中有说不出的悲愤。想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前途,一切已经付之东流,他觉得真不如一死了之。这时,庞涓虚情假意地来看望他,说自己带兵在外,也不知道哪个没良心的做了这陷害人的事,回去后一定严加追查,还师兄一个清白。庞涓还宽慰孙膑说:“事已至此,师兄要是还想当个驰骋疆场的将军恐怕有点难了,还望师兄想开些,发挥自己的专长。最好的办法是,仍然在我的将军府中任职,一方面为我出兵征战当好参谋,另一方面最好将你这些年研习兵法的心得以及鬼谷先生单独传授于你的兵法写下来。有了事干就容易打发时光。我作为师弟,一定派人照料好师兄的生活。”

孙膑本来就对庞涓迟迟不带自己晋见魏惠王的事疑信参半,这时庞涓提出要他传授其兵法,孙膑才猛然醒悟,陷害他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师弟庞涓,他为才发现庞涓的险恶用心而痛心疾首。原来庞涓信中所说的所谓封官许愿、师兄弟共建大业等等,无不包藏祸心,是早已安排好的圈套,真是用尽心机。不过,孙膑心中也清楚,在魏国,庞涓当权一日,自己就别想有出头之日。而且,如果照着庞涓说的办,庞涓一旦认为他孙膑没了利用价值,说不定就不会像这一次仅仅是膑刑和黥刑了,而会要了他的命。

想明白之后,孙膑觉得自己不能死,死得不明不白,不如坚强地活下去。他想起了历史上许多大英雄,像周文王、晋文公、齐桓公、越王勾践,这些贵为一国之君的人,也都受过挫折磨难,但他们并不因为挫折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而是发愤自强,身处逆境却百折不挠,最终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苦难和悲剧往往是成就英雄的代价,所以,自己要接受命运的挑战。

虽然庞涓已将孙膑变成了残疾人,但并没有放松对孙膑的监视。孙膑认为,当务之急是赶快思考出应对之策,摆脱庞涓手下的监视。经过缜密考虑,他认为要对付庞涓这样的对手,必须隐蔽自己的企图,伪装自己的面目,才能使庞涓消除顾虑,放下嫉妒之心,而自己也才有机会逃离虎口。他虽然成了残废之人,再也不能立马横刀、冲锋陷阵,但他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报仇雪恨,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志向。

应该如何伪装呢?他想起了先祖孙武子《十三篇》中的名言:“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虑。”他想起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为今之计,只有装疯卖傻,才能骗过仇敌庞涓,从而寻机逃走。

不久,孙膑疯了的消息一时传遍大梁大街小巷。他蓬头垢面,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嚎哭,泥土、墨汁涂满全身,嘴里一片胡言乱语。庞涓听说了,哪里肯信,但经过派人暗中观察、多次试验,终于相信孙膑不是装疯卖傻。他判断志大才高的孙膑是因为受不了膑刑的打击而精神失常了,于是渐渐放松了警惕。

一天,孙膑正在街头,一个车队从面前呼啸而过,听街上人议论,才知道是齐国的使团来魏国了。孙膑瞅准机会,乘人不备,暗中去见齐国使者,向使者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才能,诉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请求使者设法加以营救,最好是能够回到自己的祖国齐国。这次出使魏国的齐国使者中,有一位著名的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滑稽家淳于髡。此人出身低微,据说曾经充当过“家奴”,后来不仅因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名满天下,而且深得齐威王、齐宣王等君主的尊宠。据《战国策》记载,他曾在一天之内就向齐威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他见孙膑这位衣衫褴褛的刑徒之人谈吐不俗,实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又得知他是大军事家孙武子的后人、当世高人鬼谷子的高足,更加刮目相看,十分钦佩,决心要将孙膑带回齐国,使其为国效力。于是就对孙膑说:“既然先生有意回到故国齐国,我当尽力相助。待我们回国时,你可藏身于使者车座之下的木箱中。我们会安排一个随从穿上你的衣服,假扮是你,仍然趴卧于街头。”

于是,淳于髡离开大梁回国时,便按照事先的周密计划,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孙膑藏身于使臣的车子里,驾车离开大梁,一路上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回齐国。

孙膑终于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逃离了虎口。数日之后,庞涓闻知孙膑失踪的消息,赶紧派人四处搜寻,但哪里找得到,只得悻悻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