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留名:王昭君
11394200000002

第2章 昭君其人

王昭君,生于约公元前52年,卒年不详。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因为她主动请缨,离家去国远嫁匈奴,以一个女子的柔弱身躯换来了汉匈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从而受到后世赞誉。

传说元帝命画工毛延寿为宫女画像,王昭君因不肯贿赂,被画得很丑。后来元帝命其远嫁匈奴时才发现其美,因此杀了毛延寿。昭君出塞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作品的流行题材。

(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王昭君是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美女,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是由四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关于“四大美女”的典故。

“沉鱼”是指“西施浣纱”的故事。传说西施在河边浣纱,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沉鱼”便成为西施的代称。

“闭月”是指“貂蝉拜月”的故事。传说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月亮也匆匆隐入云中,便有了“闭月”一说。

“羞花”则是来源于杨玉环的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惆怅之余,便和宫女们到宫苑赏花,无意中触碰到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为杨贵妃的雅称。

“落雁”是关于昭君出塞的美谈。汉元帝在位期间,匈奴经常在北方作乱,使得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弹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美丽女子,竟然忘记摆动翅膀,跌落下来。从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称。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人们的一种虚构和笑谈,却是对“四大美女”倾国倾城绝色美貌的传说和比喻。“四大美女”因其美貌而登上历史舞台,她们经常被后人谈起或缅怀,却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的美貌,更主要的是因为她们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影响。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换来勾践灭吴;貂蝉以其美色巧除吕布、董卓;杨玉环也演绎了一段爱情的神话;王昭君更是去国离乡、远嫁匈奴,在匈奴传播中原文化,以昭君出塞换来汉朝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

昭君出塞的历史事迹,无论是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人们心目中,都影响深远。或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绘声绘色的描述,或是通过人们的想象,昭君的一生,被完整呈现;在人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昭君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充满血性,集刚烈个性和民族大义于一身。在民间文学中,有许多关于昭君的典故和传说,也许这已经不符合史实,却真实地反映了昭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也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昭君的真挚缅怀。

(二)王家有女,落落初成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汉朝经过几位皇帝的治理,延续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王昭君的父亲王穰生性恬淡,品行温和,生活虽然艰辛,但一家人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他们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王穰夫妇带着两子一女,勤耕细作,过着稳定安乐的生活。

王昭君上有一哥、下有一弟,哥哥叫王新,弟弟叫王飒,兄嫂对妹妹爱护有加,家境虽然清贫,但辛苦劳累的事情也轮不到她。昭君生下来就聪明异常,相貌又非常美丽,王穰夫妇因为老来得女,更视其为掌上明珠。到了五六岁,王穰便亲自教她读书写字。昭君天赋异禀、冰雪聪明,经常是父亲只教一遍,她便能朗朗上口,学新知识如同温习一般。因此,王穰更加欢喜,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个才女,开始倾己所学教授女儿。学习之余,昭君还跟随母亲研习女红。

昭君17岁时出落得不仅相貌出众、落落大方,而且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虽成长于穷乡僻壤中,却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前来说媒的人络绎不绝。王穰夫妇也想给女儿找一位如意郎君。但是,一来,女儿冰雪聪明,又乖巧异常,作为父母,心中十分不舍;二来,女儿的终身大事,总要寻一位才貌双全的乘龙快婿,不能操之过急。这样,昭君便待在家中,或和父亲吟诗作对,或和母亲研习女红,日子过得也算快乐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