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指鹿为马:赵高
11393700000006

第6章 谋害忠臣,取代李斯为相(2)

李斯因此心中恐惧,为得到秦二世胡亥的信任,提出一套“督责之术”。李斯在上书中说:贤主若能行“督责之术”,群臣不敢不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不能行“督责之术”的君王,如尧、舜等比百姓还辛劳,简直是受罪。什么是“督责之术”呢?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李斯说:“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就是对臣下和百姓实行“轻罪重罚”,使人人不敢轻举妄动。君主对臣下要实行独断专行,要驾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响。李斯认为,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实行“督责之术”,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牢固。李斯关于“督责之术”的主张,既有取宠于秦二世的一面,也有他继承法家思想的一面。在上书中,他也是一再引申不害、韩非的话,来证实自己的看法。只不过,李斯讲得更加露骨而已。糊涂可笑的秦二世,不顾天下百姓的反抗,采纳了李斯的“督责之术”。此后,杀人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弄得天下怨声载道。在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无疑是对秦朝政局的雪上加霜。

为了堵塞群议,防止二世与其他人接触,进一步把他控制于股掌间,赵高又假惺惺地向胡亥建议说:“先帝统治天下的时间很长,所以群臣不敢胡作非为,谏奏邪说。现在陛下您还年轻,且刚刚即位,在朝廷中当场处理政务很难,难免会发生错误,这样在群臣面前就暴露了您的弱点。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威仪,使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其实,只要让臣下能听到您的指示就可以了,不必常常临朝和臣下见面,由微臣等人一旁辅佐。这样天下人就会称颂您为圣主!”昏庸无知的胡亥原本就不想打理朝政,听完赵高的建议后更是把朝野大事交给赵高代理,从此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决断之权全部落到了赵高的手中。从此,赵高成为朝廷上发号施令的无冕“皇帝”。

随着权力的扩大,赵高的野心也不断地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郎中令,他的欲望就是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而阻碍赵高得到这个位置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李斯,这个在沙丘之谋中的合作者,因此,除掉李斯在他的夺权行程中显得日益迫切。

赵高知道,李斯也不是无能之辈。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牢笼,让李斯去钻。当时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对秦王朝的威胁日甚一日。二世胡亥耽于声乐,在后宫花天酒地,昏聩度日。李斯面对危局,心急如焚,屡次想进见二世,二世只是不许。赵高见此情形,假意问李斯:“现在关东反叛的盗贼如此嚣张,但皇上仍然声色犬马,毫不关心。我本想劝阻一番,无奈位卑言微。丞相乃先帝重臣,说话有分量,为何不进谏呢?”李斯苦笑摇头:“我何尝没有想过。只是现在陛下常居深宫,很难见到,我找不到机会啊。”赵高见李斯已上钩,心下窃喜,表面却不动声色:“只要丞相肯进言,卑职一定留心,瞅到皇上有空闲,立即来禀报。”李斯听完这些话,好生感动,他想,虽然赵高有时候办事奸诈,但还是能把我这个丞相放在眼里,关键时刻还想到找我商量事情。殊不知自己正一步一步迈向赵高为他挖好的坟墓。

赵高在宫中侍奉二世,深知胡亥已沉湎于酒色而不能自拔,当然就十分反感别人在他玩兴正浓的时候来打扰。于是,每当看到胡亥歌舞狂欢,与众姬妾厮混玩得正在兴头上时,赵高就派人通知李斯:“皇上正闲着,可以奏事。”李斯赶忙去求见,一连几次,让二世非常扫兴,二世非常恼怒,生气地对赵高说:“李斯这老贼,竟敢拿朕寻开心!平时我闲着的时候,他不来求见,只要我一玩到高兴,宴饮正酣之时就过来再三扫我兴致。难道是看朕年轻,瞧不起朕吗?”

赵高见二世真的生了气,就对他说:“这样下去,将会是很危险的啊!”二世不解,赵高解释说:“沙丘之谋,丞相也是参与者。现在,陛下做了皇帝,他却没捞到多少好处,必定怀恨在心。大概他是想让陛下实行分封,立他为王呢!”

二世听后,吃了一惊。赵高见胡亥的脸色有变,于是压低了嗓门接着说:“另外,还有一事,陛下如果不提起来,臣还不敢直言相告。”胡亥见他欲言又止,立时引起了警惕,厉声问:“莫非又与李斯有关?”赵高拜了两拜说:“丞相的长子李由现任三川郡守,造反闹事的贼子陈胜等人与丞相本是同乡。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盗贼们经过三川的时候,李由也不组织攻击,致使事端越闹越大。臣还听说李由与陈贼有过书信往来,由于还没有得到真凭实据,才不敢贸然奏知圣上。”二世由吃惊转为气愤。赵高见自己的话奏了效,又加上了一句:“丞相之所以敢轻视陛下,就因为他是前朝老臣,立过大功。现在又大权在握,掌管的事比您还多,您不能不早做打算呀!”这时的二世已满腔愤怒。他觉得赵高所说句句在理。于是立即派人去三川查明李由串通盗匪的事。李斯听说此事,才恍悟自己中了赵高的圈套。又气又怕,马上写了一封揭发赵高丑恶行为的信给二世,说赵高擅权专宠,家资巨万,积蓄力量,“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提醒二世当心。然而此时的胡亥,早就被赵高完全迷惑,视其为股肱心腹,尽忠贤臣。他将李斯的申诉书交给赵高过目,嘱其小心。赵高佯作悲伤,凄凄惨惨地说:“丞相父子谋逆之心已久,所要的就是臣一个人的命。臣死不足惜,只是担心陛下的安危。”这几句“赤胆忠心”之言,使胡亥大为感动。他安慰赵高道:“爱卿不必挂心,有朕在,谁敢动你。”自此赵高更加肆无忌惮。

二世把李斯召来,反驳他说:“赵高虽然是一个宦官,但他不因为自己处境安逸而为所欲为,也不因为处境危险而改变对我的忠心。他品行廉洁,善于自我约束,终于取得了今天这样的位置。他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忠诚被提升,凭着信义保住了自己的职位。他是一个贤明的人,您为什么偏偏要攻击他呢?先帝死的时候我还很年轻,见识少而又不懂如何治理百姓,而您偏又年纪大了。如果没有赵高,恐怕我就不能统治天下,我不把国家大事交给赵高,又有谁能承担此重任呢?况且赵高为人精明强干,又能体察民情,顺从我的意志,你不必再说他坏话了。”

赵高受胡亥之命审讯李斯父子谋反的案件,包藏祸心的他马上露出了魔王般的本性。他先把李斯及家人抓入狱中,接着李斯的宗族、门客,凡和李斯有关的人统统收捕归案,然后用重刑逼供所谓李斯父子谋反的事。这时,赵高派到三川调查李由罪名的人回来报告说,李由因抵抗起义军,已被项梁的起义军所杀。赵高听后十分高兴,就编造了李由如何通连反叛,被使者就地正法的罪名。

在狱中李斯天天被严刑逼供,直打得他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昔日堂堂的秦国开国功臣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很长一段时间,李斯都坚持不认罪,他觉得自己心中无愧,自思有雄辩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确没有谋反,说不定二世有一天会赦免他。然而日复一日的刑讯之苦,李斯实在是挺不过去了,勉勉强强承认了谋反罪,并在供词上画了押。

等他清醒过来后,后悔自己做的假供,就幻想着能以自己的文才、功绩来感动二世,于是在狱中写了洋洋洒洒的自辩词上诉。天真的李斯哪里知道,进谏之路已完全为赵高一党把持,申诉书全落入了赵高手中。恣意妄为的赵高轻蔑地将书撕个粉碎:“囚犯还有资格上书!”于是不仅将李斯写的上诉书一律没收,还加大了对李斯的酷刑。但是发生此事之后,赵高害怕二世真的暗中派人到狱中核实李斯谋反的事,就安排手下人打着二世的旗号问询李斯谋反是不是事实。李斯认为是上诉书起了作用,就如实地哭诉自己被害的经过,但结果却被打得遍体鳞伤。如此这般几十遍的轮番提审下来,只要李斯以实情相对,则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坚持假供不再改口为止。来人一问他,他就熟练地说:“谋反是实,臣罪当诛,供词所说都是实情。”后来,二世真的派人去狱中核实情况,李斯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就把“谋反是实”的话背了一遍。胡亥看到口供后,以为李斯真想谋反,对赵高感恩戴德地说:“如果不是爱卿,朕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李斯的罪名终于被赵高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了。押赴腰斩刑场的李斯,悔恨交加却为时晚矣。当年沙丘之谋,他如果不贪求一己私利,又何至于落得今日的下场呢?胡亥的昏庸,赵高的阴毒,都是他始料不及的。这位功过参半的丞相,临死前悲叹道:“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咸阳城内,李斯以谋反罪执行腰斩。这位曾经功绩显赫的政治家,就这样结束了生命。他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作过不少贡献,有过巨大建树,又是一位有才气的文学家、书法家,却因为晚年私心太重,被赵高挑拨而合谋了沙丘政变。因随波逐流,而湮没在自己追逐的浪涛之中。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他“持利禄之重,阿顺苟合”。

李斯一死,秦王朝的大权便落在了赵高一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