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十六计大智慧
11387100000012

第12章 混战计(2)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以免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又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蜀军撤退就是运用的“金蝉脱壳”之计。其原文是:“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今天的意思是:保持阵地原形,保留完整的既定阵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妄动,要在他困惑时转移主力。

“金蝉脱壳”用于军事上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撤退或转移,有时会扭转整个战争的局面。

敦刻尔克是法国诺尔省的一座港市,濒临多佛尔海峡。该港有铁路、轮渡同英国多佛尔港连接,所跨越的海峡最窄处仅33公里,是欧洲大陆去英国的最短海路,战略地位亦十分重要。然而使敦刻尔克著称于世的,却是1940年发生的极具传奇色彩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希特勒集中136个师、3000辆坦克和几千架轰炸机,一下子将英法联军压到了敦刻尔克海滨至比利时边境的三角地带。5月24日,古德里安将军给希特勒发来一封紧急电报,言称德军已经到了离敦刻尔克只有20英里的阿运河,比利时军队、英国远征军的9个师,法国第一军团的10个师,全部被包围了。莱因哈特将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在阿运河上建立了五个桥头堡。从东北方向上推进过来的德军第六军团和第十八军团,将形成有力的夹击,从而彻底消灭他们。这一天美国驻英国大使肯尼迪向罗斯福总统发去一封电报说:“一切都不可挽回了,只有奇迹才能拯救英国远征军免于全军覆灭。”罗斯福总统看着这份电报,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这天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同样感到无能为力,他所能做的事情,只有用力去咬自己的烟斗,以掩饰内心的极度沮丧。此时,退守敦刻尔克的盟军,三面受敌,一面濒海,处境非常危险,唯一的希望就是由海上撤退。无奈德军的疯狂炮火夹击,盟军举步维艰。天无绝人之路,正当盟军危在旦夕的时候,5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却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要求坦克部队停在运河一线,不要向前推进。这道命令古德里安一连看了好几遍,这一回他怎么也不明白伟大的元首是作何打算的。

丘吉尔很快就知道了希特勒的这一道命令,他也猜不透这到底是什么战术。不过有一点,他的反应还是非常迅速的,就立刻通知海军部,马上征集全国的船只,将联军运过英吉利海峡。希特勒停止追击的命令,给盟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逃过了全军覆灭的厄运。

5月26日18时57分,英吉利海峡浮云布满了天空,淡一块,浓一块,天空如一块铁,正向地面下沉。灰色的云,在空中疾行,掠过群山和河流,在海面上停住了,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密集得看不见前方2米处的东西。上帝保佑,英国人终于有了一个撤退的好时机。

全英国都接到了一道来自海军部的命令:执行“发电机计划”。这是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代号。许多历史学家后来说,这真是一次伟大的“发电”。在夜幕的大雨之中,8500艘各种类型的大小船只,从巡洋舰到小帆船,从皇家的豪华游艇到肮脏的垃圾船,涌向敦刻尔克海岸。有人戏称在英国所有能漂浮的东西,全都去了英吉利海峡。德国坦克部队的士兵们,趴在他们的坦克上,喝着正宗的法国香槟,看着英国人在海上漂呀、漂呀……最初,德国人对此并未在意。很快,德军如梦初醒,出动大批空军进行阻截。但是,天公不作美,英吉利海峡上的大雨依然下着,吞没了天地间的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敌机的杀伤力。在这几天,上帝站到了英国一边。

6月1日,德空军对敦刻尔克及海上进行了最强的一次攻击,陆地上进行着激烈的战斗。英国远征军和法军寸土必争。撤退者边退边打。后来,盟军艰苦地据守敦刻尔克周围的环形阵地,由健康状况最佳的官兵拼死拒敌,防守基地,巩固战线。

6月3日深夜,德军又发动进攻,可是盟军已经撤回了30余万人,在海滩上抵抗的只有4万法国士兵。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此时,古德里安将军惊讶地发现,向德国投降的法国士兵,他们的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

6月4日凌晨2时23分,英国海军部在获得法国同意后,宣布“发电机计划”结束。从5月26日至6月4日,共有366162名盟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其中包括224717名英国人,141145名法国人,300名比利时人、荷兰人和波兰人。这些幸运地返回英伦的官兵,大多戎装不整,疲惫不堪,甚至伤痕累累。但由于这次军事行动的战果超出了任何乐观的估计,遂使英国举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一重大的救援行动被誉为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宏伟战绩,至今仍为许多战史研究者津津乐道。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盟军武器装备和大量的重型军用储备物资丧失殆尽。除了飞机、舰船损失外,英军共放弃约700多辆坦克、63000辆汽车、8000挺机枪、2400门火炮、6400支反坦克枪、50万吨军用物资及弹药。在此期间,远征军和他国军队6.2万人死亡,数万人被俘。尽管蒙受如此巨大损失,但英军实力得以保存。他们可以重新武装,再返欧陆。所以,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明确表示:“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决不投降。我相信,今天敦刻尔克的撤退,将是明天胜利的开始!”1944年6月5日,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在敦刻尔克撤退的35万英法军队成为作战的主力。

事实上,被西方人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其更为重要的意义是给英国人以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鼓舞,使他们在困境中仍保持信心。因此,历史学家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撤退,这是一次伟大的撤退,因为撤出的是整个英国的未来!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最出名的撤退当中,盟军很大成分上是靠了客观条件的帮助才死里逃生的,一方面是德军鬼使神差地停止进攻,给了盟军撤退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恰逢雨天,为撤退带来了很好的掩护。丘吉尔应该感谢上帝!

金蝉脱壳的实质,是用诡诈之术迷惑对手,伪装和掩盖真实意图。其本意为存壳去质,但在商业活动中则往往是去壳存质。当商品销路不畅时,则采用去壳或换壳,以使商品在市场上打开销路。这种脱壳之计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改换包装。质量再好的商品,若包装跟不上,也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商品的包装即商品的外壳,它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现在同样的商品,如果包装不一样价钱也肯定会不一样。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最常见。如没有经过精细包装的同一套茶具,价钱卖到80多元,而当精细包装后,一下卖到100多元。但销量还挺好,购买者还比原来增加了很多。可见,变换包装使产品滞销转为畅销,正是金蝉脱壳之计的妙用。当然也有一些伪劣商品不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而是屡换包装,但购买者上当只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这样的产品即使是经常脱壳,最终也难逃积压滞销的下场。

二是改换商品名牌或商标。如现在市场上的许多衣服,就是在打着名牌的旗号叫卖。甚至有的为了逃避工商局的检查,经常改换产品名牌或商标,来坑骗消费者的恶劣行为。

对付金蝉脱壳,对消费者来说一定不要被商品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去伪存真,了解实质;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则应更好地运用名牌、商标及包装对人们的心理影响,而不是以次充好,假借名牌来经营。

“金蝉脱壳”是指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摆脱敌人,防止敌人发现,则留下虚假的外形以稳住敌人。但这绝不是消极逃跑,一走了事,而应该是一种分身术,要巧妙地暗中调走精锐部队去袭击别处的敌人。但这种调动要神不知,鬼不觉,极其隐蔽。因此,一定要把假象造得有逼真的效果。转移时,依然要旗帜招展,战鼓隆隆,好像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阵势,这样可以使敌军不敢动,友军不怀疑。

第22计关门捉贼

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见秦军势力强大,便命令部队坚壁固守,不与秦军交战。两军相持四个多月,秦军仍拿不下长平。秦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通过造谣,使赵王调回廉颇,派赵括为将到长平与秦军作战。赵括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主张与秦军对面决战。秦将白起故意让赵括取得了几次小胜,赵括便得意忘形,派人到秦营下战书。这下正中白起的下怀。他分兵几路,把赵括的军队包围起来。第二天,白起亲率40万大军,来与秦兵决战。赵括原以为自己取得了几次胜利,就以为敌军不堪一击呢,哪里知道敌人用的是诱敌之计。他率领大军追赶被打败了的秦军,一直追到秦壁。秦军坚守不出,赵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这时突然得到消息:自己的后营已被秦军攻占,粮道也被秦军截断。秦军已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来。一连46天,赵军绝粮,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只得拼命突围。白起已严密部署,多次击退企图突围的赵军,最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大败。

这个赵括,就是会“纸上谈兵”,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下子就中了敌军“关门捉贼”之计,损失四十万大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原文是:“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今天的意思是:对付小股敌人,要围困起来,将其消灭。如果让他们走掉,便极不利于我方追击。

关门捉贼,首先得布置好围困圈,并敞开门,让敌军进来,如果敌军不进门,则设法引诱他们进来,再关门痛击。我国军事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成功地运用过关门捉贼计,而且开、关都非常适时,非常的自如。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我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蒋介石一方面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一方面却指使阎锡山派兵进攻中共山西上党地区,妄图抢占华北,给他在重庆谈判中增加砝码。

中共中央派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去指挥上党战役,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刘邓接到指令后,立即飞赴太行山,部署作战。他们和作战部队指挥员陈赓等人,经过深入的研究,确定了这样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敌人,即以太行主力和冀南部队共31000人,迎战16000进犯之敌;针对敌人孤军深入和分散守备的弱点,先夺取长治外围5城,诱使长治之敌出援,相机歼灭之。这个部署的关键是夺取长治外围5城,那么刘邓是怎么样打这一仗的呢?

9月10日凌晨,我军发起上党战役。经过10天的战斗,我军先后攻克了被敌占领的屯留、长子、襄垣、潞城、壶关5城,长治的守敌已成为我军的瓮中之鳖了。正当我军准备攻克长治城时获悉,阎锡山派兵南下救援长治守敌,其先头部队9月28日已到了沁县东南的新店,离长治只有百里左右。情况紧急。刘邓当机立断,一方面继续佯攻长治,吸引敌军赶来增援;一方面派人左右夹击来援之敌,并且切断其退路。10月4日,我军向敌援军发起猛攻。一接触才清楚,敌军不是一个军7000人,而是三个军20000余人,敌我兵力相当。于是,刘邓又从围城部队抽出1万兵力参加打援,而且围三阙一,北面开个口子,以便我军歼灭溃逃之敌。经过3天的激战,我军歼灭援敌,击毙敌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俘获3个师长在内的数十名高级军官。

当援军被歼灭之后,长治的守敌就绝望了。这时,阎锡山急电守军之首19军军长史泽波率领守敌弃城西突逃去。刘邓对此早已料到,下令围城部队紧追,又下令太岳部队火速赶来阻击。追击和阻击从10月8日开始,到12日下午发起总攻,就结束战斗了,俘虏了敌军长史泽波在内的万余官兵。我军上党战役的胜利,逼使蒋介石在《双十协定》上签字。这个胜利不得不令国民党方面也承认我军“长于机动”,“灵活迅速”,“善伺机会,巧于出奇制胜”。围攻敌人要视情况而定措施,如果被围之敌比较强大,而我军与之或相匹敌或稍占上风,则应围三缺一,故意让他逃跑,然后我军在后追,必能大获全胜。

“关门捉贼”也经常被聪明的商人用在经营中,在摸清顾客的心理后,根据顾客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

1980年,瑞典一家有名的航空公司,连续几年都在亏损,处境十分艰难。这时,第二次石油冲击使世界经济深受其害,这家公司声誉也日渐下降。卡尔临危受命,出任该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