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宦官与太监
11363000000008

第8章 忠宦和奸宦(3)

朱棣做皇帝后,于永乐二年(1404年)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亲笔写了个“郑”字赐给马三保。马三保从此改姓郑,改名为和,升任四品内官监太监,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太监。

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遍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远,都是史无前例的,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的军事统帅才能。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他精通航海图、航海术,熟知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术与修理知识。

郑和下西洋前,南洋和西洋一带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争斗不已。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暹罗(今泰国)对外扩张,欺压周边国家,威胁满剌加(今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占城(在今越南南部)、真腊(在今柬埔寨),甚至在三佛齐(今大巽他群岛上的一个古代王国)杀害明朝使臣,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当时,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海上交通得不到安全保障。于是,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调解了各国之间的矛盾,维护了海上的安全,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从而提高了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人品好,有才能,忠于国家,名扬世界,至今有口皆碑。

魏忠贤

魏忠贤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生于北直隶(今河北),长大后成了一名市井无赖。后来,为赌债所逼,自阉入宫做了太监。因他和明熹宗的乳母客氏相好,又极尽谄媚之能事,甚得明熹宗的欢心,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明熹宗不关心国家大政,整天躲在后宫做木匠活,魏忠贤乘机掌握了朝政。

魏忠贤网罗亲信,结党营私,从内阁、六部到各省总督、巡抚衙门都有魏忠贤的死党。朝内的“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爪牙盘踞各要害部门,大肆杀害反对他们的正直官员。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魏忠贤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禁令,拆毁了全国所有的书院,在士人心中享有崇高声誉的东林书院、首善书院、关内书院、江右书院、徽州书院均遭厄运。

魏忠贤摧毁斯文,士大夫扼腕愤慨,不久便掀起了倒魏风潮。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在明熹宗的支持下疯狂反扑。他先迫使主张让他自动引退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辞官,接着将弹劾他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高攀龙、赵南星等大臣罢官。这样,内阁、六部、都察院等部门几乎全部落入阉党的控制之下。

魏忠贤见时机成熟,便大开杀戒,先后制造了“六君子之狱”和“七君子之狱” 。

魏忠贤假传圣旨,逮捕杨涟以及支持杨涟的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以追赃为借口,将六人拷打至死。这就是“六君子之狱” 。

魏忠贤又以“欺君蔑旨”的罪名将支持杨涟弹劾他的周起元、周宗建、缪昌期、高攀龙、李应升、黄尊素、周顺昌逮捕入狱,也拷打至死。这就是“七君子之狱”。

这时,魏党额手称庆,开始为其主子魏忠贤大建生祠。昏君明熹宗竟然还为生祠匾额题写了“普德”二字,为之推波助澜。

魏忠贤专横跋扈,结帮营私,卖官鬻爵,残害忠良,将朝廷搞得暗无天日。

魏忠贤极为狡猾,他常趁明熹宗专心做木匠活的时候送上奏章,让明熹宗批阅。明熹宗木匠活正干得起劲呢,哪有心思管这事,便说:“我知道了,你们好好办就行了。”这样,就给了魏忠贤以胡作非为之机。

这时,国内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北方的女真族在努尔哈赤领导下强大起来,边境形势日益紧张。明熹宗听信谗言,不辨是非,罢免了精通兵法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努尔哈赤攻陷了沈阳和辽阳。为了稳定辽东,明熹宗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攻守方略。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隶属魏党,不顾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魏忠贤的策划下,明熹宗将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逮捕入狱。魏忠贤明目张胆地向熊廷弼索贿,说只要献出万两黄金便可无罪释放。熊廷弼一生清廉,家无余资,只能坐以待毙。

熊廷弼有胆有识,擅长攻守,卫国有功,他的死令时人大呼冤枉。

国家痛失干将,辽东战局陷于严重危机。幸有文武全才的袁崇焕坚守宁远,努尔哈赤才未能冲进关来。

崇祯皇帝继位后,大力清除阉党,于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初一降旨,勒令魏忠贤到凤阳去看守皇陵,家产全部充公。魏忠贤出京后,自知罪大恶极,必死无疑,遂于十一月初六自缢于阜城县南关。在其自缢后,崇祯皇帝又下令磔其尸于河间。与此同时,客氏也被笞死了。

寇连材

清同治七年(1868年),寇连材生于直隶昌平州南七家村(今北京昌平区七家镇南七家村),幼时读过几年书,为人极其耿直。

寇连材长到15岁时,是远近闻名的美少年。入宫前结过婚,妻子生了3个孩子。由于家中添人进口,生活越来越贫困。不久,父亲寇士通因为田界纠纷与地主打官司,结果丢了家里赖以糊口的土地。父亲含恨死去后,寇连材无法维持生计,只好跑到北京去寻出路。经宫中太监介绍,寇连材阉割后进了宫,当了一名太监。

由于长得极美,嘴甜手勤,寇连材很快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宠爱,进了梳头房,专门负责给慈禧太后梳头。他聪明能干,做事细心谨慎,不久又升为会计房太监。到了第三年,寇连材已升为奏事房太监,被慈禧太后视为心腹。

这时,恰逢光绪皇帝亲政。光绪皇帝名义上是清朝皇帝,实际上处处受慈禧太后的控制,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慈禧太后对寇连材极为信任,派他去伺候光绪皇帝,实际上是叫他监视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以便随时禀报。

寇连材从小就有正义感,对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卖国求荣的可耻行为十分不满。他同情光绪皇帝的不幸处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图强的救国行动。因此,他不仅没把光绪皇帝的言行密报给慈禧太后,反而常将慈禧太后胡作非为的事告诉光绪皇帝。

后来,慈禧太后因离不开寇连材,又调他回身边当差。每当看到慈禧太后的种种丑恶行径时,寇连材总是忍不住上前劝谏,结果却遭到慈禧太后的呵斥,但也并未将他治罪。这在别的太监身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绩,慈禧太后卑躬屈膝,竟让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落到了日本侵略者手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保守派不肯刷新政治,一味地搜刮民脂民膏,还向外国借债,以交付赔款为名来供个人享乐,置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使寇连材忧心如焚,整日皱着眉,人们都以为他得了神经病。

寇连材关心民族的危亡,强烈的爱国心驱使着他下决心以死向慈禧太后进谏。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的一天早晨,寇连材跪在慈禧床前痛哭流涕。正在梦乡中的慈禧太后被哭声惊醒,不禁怒容满面,厉声喝问:“哭的是哪门子的丧?”寇连材挥泪回答:“国家已如此危急,老佛爷即使不替祖宗打算,也该为自己想想,怎么还忍心玩乐,不励精图治呢?” 慈禧太后以为他是在胡言乱语,一顿臭骂,将他赶了出去。

口谏不成,寇连材决定书谏。他请了5天假回乡,与亲人诀别,并拿出一本记事册交给小弟弟保存。回宫后,他把平时的积蓄分给了小太监。

二月十五日,寇连材将写好的奏折交给慈禧太后。这个奏折共有10条内容:请太后不要揽权,归政于光绪;不要修圆明园;不要幽禁光绪;要顾及京师特大水灾,立即停止擅自动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赎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宁可赔款,不可割地;不宜罢免忠直之臣而专用阿谀奉承之人;皇帝没有后嗣,请择天下贤人立为皇太子,等等。这些内容条条切中时弊,充满忧国忧民之情,都是当时许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慈禧太后看过奏折,立即暴跳如雷,连声地喊:“把寇连材抓起来!”

慈禧太后怀疑奏折是寇连材受别人指使写的,寇连材说:“是我自己写的,与别人无关。”慈禧太后仍然不相信,叫他口述一遍。寇连材口述时,从头至尾一字不差。

慈禧太后极喜欢寇连材,以为他年幼无知,想教训他一番再免他一死。她哪里料到寇连材骨头极硬,至死不悔。这时,慈禧太后长叹一声说:“既然如此,就不要怪我了。”

寇连材叩头说:“谢太后深恩。”说罢,站起来一头撞向殿柱,被旁边手急眼快的太监奋力拦住了。

慈禧太后大怒,立即命人把寇连材交送刑部,以“内监言事者斩”的朝例处斩。

二月十七日,寇连材被押到北京菜市口刑场处决。临刑前,他神色镇定,整好衣冠,朝皇宫拜了九拜,又向远方的父母叩了头,然后说:“如此,足以千古了!”

寇连材把自己用过的一块缀着玉佩的金表赠给了前来送行的共事太监,又把手上戴的一只碧玉戒指摘下来赠给刽子手,微笑着说:“请费心,动作快一点儿!”随后从容就义。

在场的人无不伤心落泪,哭声连成一片,都被寇连材爱国忧民、舍生取义的行为所感动。寇连材就义后,被国人称为“忠义太监”、“英雄宦官”。

李莲英

李莲英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乡间(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自幼聪明伶俐,9岁入宫,当了一名小太监。

为了讨好咸丰帝最宠爱的妃子懿贵妃,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李莲英特地到妓院观察妓女的发式,为懿贵妃梳最时兴的发式,以此博得了懿贵妃的欢心,成了梳头房的小头目。

咸丰皇帝晚年时对户部尚书肃顺极为器重,与之无话不谈。有一天,咸丰皇帝向肃顺谈起懿贵妃有可能在他死后专权,会不利于大清,应当趁早除掉懿贵妃。不料,谈话内容偏巧被李莲英听到了。他连夜从皇宫的狗洞里爬出去,到懿贵妃的妹夫醇亲王家报信。结果,有备的懿贵妃得以安然无恙。从此,懿贵妃将李莲英视为心腹。

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除掉肃顺等顾命大臣,夺取政权,开始垂帘听政。李莲英善于揣摩慈禧太后的心理,挖空心思投其所好。从此,慈禧太后一刻也离不开李莲英了。

内廷大总管安德海死后,慈禧太后让李莲英继任内廷大总管,并打破了清制宦官最高只能授五品官职的规定,亲赐李莲英二品顶戴。

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帮助慈禧太后除掉了潜在的威胁。慈安太后为人善良宽厚,胸无城府。当年,咸丰皇帝曾给她一道密旨:一旦慈禧太后有不法行为,就用祖传家法将其处死。李莲英探得这个秘密后,向慈禧太后献上了“割肉疗亲”之计。当慈安太后生病时,慈禧太后把用上好的千年老参和其他补药做成的所谓“人参臂肉汤”端给慈安太后,并用白布包着臂膀,表示“人参臂肉汤”中的肉是她臂上的肉。善良的慈安太后信以为真,当场把咸丰的密旨烧掉。不久,有恃无恐的慈禧太后遂与李莲英密谋,在慈安太后饭中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

凭借慈禧太后的宠爱,李莲英多行不法之事。许多人为了让李莲英在太后面前美言而重金贿赂李莲英,李莲英很快就成了巨富。各省大员进奉慈禧太后的贡品一般都要给李莲英预留一份,否则官位难保。

李莲英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的办事官员,中饱私囊。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负责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江宁织造每次为宫中织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好按图制作。不料,这竟成了李莲英索要钱财的大好机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及百官出逃。到山西后,慈禧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由地方承担。于是,太监们便趁机大肆勒索钱财。首领太监以及有点权力的小太监,至少要几两或十几两银子才能打发,而总管太监李莲英就不同了,没有一百两白银是绝对不行的。

窃国大盗袁世凯之所以能在光绪一朝平步青云,全在于他用重金喂饱了李莲英。李莲英在慈禧太后面前为袁世凯美言,因而慈禧太后对袁世凯深信不疑,让袁世凯一步步成了清廷重臣,从而埋葬了努尔哈赤及其子孙建立的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