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宦官与太监
11363000000002

第2章 宦官的产生

(一)宦官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宦官是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专供皇帝、诸王及其家族役使的一群人。既有在皇帝身边服务的,也有在皇宫大院中洒扫庭除的,也有在各宫烧水打更的,甚至还有出任官职的。

太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唐朝设有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等机构,置太监、少监等官,辽代、元代沿用。但这些机构不是宦官机构,太监之职也不是宦官。

明朝时,宦官机构号称“二十四监”,即二十四个衙门。二十四监各设一名宦官掌管,称为“太监”。太监一词成了宦官的官名,有别于唐、辽、元各朝的太监。

在明朝,只有担任二十四监首领的二十四名宦官才被称为太监,宦官统称太监是清朝的事。

到了清代,设内务府统辖全体宦官,宦官才统称太监,是出于对宦官的恭维。

宦官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称呼,如寺人、妇寺、阍人、刑人、刑臣、黄门、中官、中人、中臣、中使、中贵、阉人、奄人、阉竖、阉官、内臣、内官、内竖、内侍、内监、貂珰、司宫、巷伯等。

太监起源很早,有了帝王,有了帝王的一夫多妻制,太监便产生了。

中国早在夏、商、周三代就有宦官了,殷商甲骨文中有“寺人”一词,据专家考证,“寺人”即指宦官。

中国古代历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之说,其实远不止这些,如果再加上宫女,那就更多了,少则数千,动辄数万。帝王的女人太多,若是没有男人的话,很多活女人干不了。如果让男人进宫干这些活的话,又怕产生宫闱丑闻。于是,宦官便产生了。

最初,宦官是由被阉割的俘虏和受了宫刑的人来做的。这些人已经失去了性功能,不能与宫中的女人发生性关系。但这些人毕竟太少,远不够用。于是,失去性功能的宦官应运而生。

(二)宦官的阉割和产生过程

1.阉割

要想当宦官,必先受阉割。

在中国,有专门为男童作阉割手术的,人称“刀子匠”。刀子匠没有固定的薪俸,但都是官府认可的行家。每个刀子匠都收几名徒弟,这些徒弟都是师父同一家族的亲戚。刀子匠的职业、技艺只在本家族内世代相传,不传外人。

清末,普通刀子匠的手术费是每阉割一名男童要收六两白银,负责到完全治好伤口为止。

那时的六两白银可不是个小数目。

因为接受阉割的人都是穷人,哪里能交得起这些钱,所以要有担保人,手术费事后补交。如果没有担保人,刀子匠是决不肯动手阉割的。

十几岁的孩子阉割后被送入宫里,充当“童监”,一些俊秀的孩子常常得到后妃的喜爱,他们从所得的月份钱和赏钱中拿出一部分补交阉割手术费;而不得宠的小太监可就苦了,要积攒好多年,才能交齐阉割手术费。

愿意净身入宫做太监的人必须由有地位的太监介绍,然后凭证人立下“婚书”,把自己当成“女人”那样“嫁”到宫里去。有了“婚书”,这才请刀子匠进行阉割手术。

刀子匠要选一个好日子,把净身者关在房里。房间必须密不透风,让净身者先清理粪便,然后锁在房里。经过三四天之后,就开始阉割了。在这段禁闭期间绝对不能饮食,免得排泄的秽物沾染手术后的伤口,致使伤口感染,危及生命。

手术前,被阉割的人要蒙上眼睛,脱光衣裤,手脚被绑得结结实实,整个人成“大”字形。还有人帮着固定好头部,摁住肩膊,压住腰,为的是防止受刑之人痛极拼命,流血过多而死。

刀子匠先用白布或绷带紧扎男童的下腹部和双股的上部,用高温的辣椒水小心地洗涤即将手术的部位,令其麻木,再用微弯的像镰刀似的小刀将阴囊及阴茎一起切掉,还要用一根白蜡针插进尿道,形成栓子。伤口要用浸过冷水的纸覆盖,小心翼翼地包扎好。这时,再由两名刀子匠搀扶男童在房里缓行两三个时辰,然后才允许躺卧。

手术后的头三天是男童最难熬的时光。在这三天里,男童躺在特制的门板上,双手和双腿都被牢牢地捆住,避免触摸伤口造成感染。手术后三天内不准喝水,由于干渴和伤痛,男童必须忍受巨大的痛苦。

三天后,拔掉白蜡针,尿水犹如喷泉涌出,大功便算告成了。

这是一般的刀子匠所做的阉割手术。有的刀子匠技艺极高,他们第一步是割睾丸,在阴囊左右各横着割开一个深口子,把筋脉割断后再把睾丸挤出来。这要求男童身子打挺,小肚子使劲往外鼓,用全身力气协助把睾丸挤出来,然后刀子匠会把片好的猪苦胆贴到阴囊左右的伤口上。他们第二步是割阴茎,这需要极高的技术,割浅了会留有后患,将来里面的脆骨会向外鼓出,必须再补第二刀,俗称“刷茬”;如果割深了,痊愈后会往里塌陷,形成小坑,小便时尿水呈扇面状,一辈子不方便。太监十个这中有九个有尿裆的毛病,就是阉割造成的后遗症,割阴茎时割深了。阴茎割好后,要在尿道里插上一根大麦秆,然后把另一个猪苦胆劈开,敷在伤口上。也有的刀子匠用栓状白蜡针插入尿道,并用冷水浸湿的纸覆在伤口上包扎好。

三天后,拔除麦秆或白蜡针。这时,苦难并没有完全过去,最重要的是抻腿,每抻一次都痛得肝胆俱裂,浑身发颤。但抻腿对男童是必须的,否则会导致佝偻,一生都不能伸直腰了。

阉割结束后,男童调养百日左右就可以入宫了。

第二种方法是手阉:有些父亲决定让自己的儿子长大后入宫做太监,便特意给襁褓中的儿子雇一个特殊的佣妇,由这佣妇来照看儿子。特殊佣妇擅长一种特别的手术,即轻巧地捏孩子的睾丸,每天3次,每次捏到孩子痛得啼哭为止。孩子渐渐适应后,再加大手劲。如此慢慢增加力量捏睾丸,直至将睾丸捏碎,破坏了孩子的生殖机能,使孩子的生殖器渐渐萎缩,长大后便绝对不会产生精液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地显出女性的特征,没有喉结,双乳突出,臀部隆起,声音尖锐,行动扭捏,变成了太监。

还有一种方法是绳阉:在男童幼小时,用一根麻绳从生殖器的睾丸根部系死,既不影响排尿,却阻碍了生殖器的正常发育。久之,男童的生殖器便会失去功能了。

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唐甄解释道:他们长得臃肿,弯曲,好似长了瘿结,鼻子里呼呼作响,如同牛和猪一样,因此不像人的身体;他们长着男人的颊骨却不是男人,没有胡须却不是女人,虽然面如美玉却没有一点生气,因此不像人的面容;他们的声音好像儿童一样稚细却不清脆,好像女人一样尖细却不柔媚,你说它嘶哑但又能成声,你说它如猩叫但又能成人语,因此不像人的声音;他们可以很爱人,也能下毒手害人,当他们怜悯你时流涕而语,而当他们憎恶你时,则斩杀如草,因此不像人的感情。生理的变态必然导致心理的变态,鲁迅在《坟·寡妇主义》中说:“中国历代的宦官,那冷酷险狠,都超出常人许多倍。”

2.入宫

男童自愿阉割后,要想真正入宫当宦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宦官的选用就有专门的机构予以管理。阉人首先必须经过查验确认后,才能参加入宫的竞争。

宋代宦官的选用分别由枢密院和宣徽院管理,前者主管宦官的录用,后者主管宦官的名籍。

选用宦官时一是有年龄限制,同时还需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朝廷规定男童净身后年满十五岁方可入宫供职;同时考核文化程度,主要是写字作文,考中的才有资格入宫供职。

宋朝宦官尽管也有不足十五岁即入宫者,但毕竟属于例外,而且入选者都粗通文墨。

明朝宦官人数之多是空前绝后的,但其选用也是经过严格的程序。

首先是报名净身,规定百姓之家若有四五个儿子,如果愿意让儿子当宦官的话,可以报官申请阉割一个儿子,并由官府造册候选。如果百姓私自阉割,要受到赴边充军的严厉惩罚。邻里之间要相互举报,如有知情不报者一并治罪。

其次是候补录用,明朝初年,宦官录用主要由礼部负责,后因宫内宦官事务全由司礼监掌管,录用宦官也渐渐由司礼监会同礼部一同办理了。

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下令让司礼监会同礼部一次挑选净身男童三千五百七十名入宫备用。初选合格者从礼部后门到东安门外的菜厂住宿一夜,第二天早晨点名后进入东安门,再次进行严格挑选。合格者发给乌木牌,候旨备用。最后,由宫内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或秉笔太监在万寿山前将中选者分拨到宫内各处当差。

清朝初年,承袭明制,凡是申请入宫的净身男童先由礼部记档,由内务府大臣派员验看,然后由内务府所属掌仪司、会计司官员会同宫内所派老太监逐一查验,方交宫内总管太监分派各处当差。

乾隆后期,有关太监的录用权统一划归内务府大臣,不再经由礼部了。

自从嘉庆年间发生“紫禁城之变”后,鉴于太监和起义的天理教徒合谋偷袭内苑,清廷对太监的审验更加严格了。除了必须查验确系阉人身份之外,还要详细审查其出身,并由内务府行文地方,让原籍地方官员出具证明,担保其没有不法经历,然后方可录用。如果地方官员不能出具证明,则将申请入宫的净身男童遣归原籍,不予录用。

因为年少者便于管理和役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宫廷安全的考虑,所以历朝对入宫宦官都有年龄限制,一般以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少年为多。因此,娶妻生子后的成年自宫者入宫的几率是极少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规定:“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腐刑即宫刑,这些十四岁以下的少年,无辜受牵连,受宫刑后成了宦官的重要来源。

宋朝规定,宦官的养子,即净身男童,十二岁时参加考试,文化考试合格者要等三年后方可入宫供职,这时正是十五岁。

明朝宦官人数最多,年龄上出入自然要大,但初入宫的宦官大多都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没有更大或更小的。

清代宦官初入宫者一般都在二十岁以下。雍正皇帝明确规定:十七岁以上的内监不许收用。乾隆皇帝规定宫内新进宦官,年十五以内者由礼部移送;十五岁以上者均责令本籍州县官员出具证明加以担保,再申请转送。地方官员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大多不愿意出具证明,这就堵塞了十五岁以上宦官的入宫之途。

紫禁城之变发生后,嘉庆皇帝对宦官的挑选更加严格了,规定凡净身男童,务须在十六岁以下,并未娶妻生子者,方可收用;年在十六岁以上者,不准送内廷,可给予亲王、郡王家内使用。

除了年龄限制外,宦官还要选用伶俐与勤谨的。日常斟茶、倒水、摆膳、递东西等琐事是宦官的本行,只有善于见机行事,投其所好才能博得主子的欢心。这就需要机灵劲儿。从 这个角度说,宫中宦官本应挑选聪明伶俐的。但宫禁重地,非比寻常,宦官过于聪明伶俐时,既可能趁机弄权,危及朝政,也可能难以管束和役使。这也就造成宦官选用上的矛盾现象,令人无所适从了。其实,历朝在选用宦官时一般倾向于录用勤谨朴实、忠诚可靠的。宦官本是侍候人的,宫中规矩多,磕头请安、站立行走都要合乎规矩。康熙皇帝曾说:“朕从不用便捷伶俐、言语不谨、狂诈之太监,用太监不过取其当差勤谨老实,寡言稳重。”事实上,懂规矩、守礼法、谨言慎行成了选择宦官的首要条件。

明朝宫内每隔几年都要选用一批新宦官,每次录取二千人或三千人不等,但每次申请录用的男童竟有数万之多。

未能选入宫中的男童只得退而求其次,进王府或权贵家当差。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私宅中便有阉割的男童服侍女眷。清时,王公大臣役使阉人是有定制的。康熙皇帝曾明确规定王公大臣役使宦官的限额:亲王许用宦官二十五名,世子、郡王许用二十名,贝勒许用十五名,公主许用十名,贝子许用八名,郡主许用五名,其他的公、侯、伯及一品大臣许用二人,二品大臣许用一人,二品以下的大臣不许使用宦官。嘉庆皇帝对这一规定曾做过调整,增加了宦官的使用数量,如亲王可用宦官四十名,郡王可用三十名,贝勒可用二十名,一品衔文武大臣可用太监四名等。如果任意滥用宦官,超出定额,要以违制论罪。道光皇帝取消了王公大臣役使宦官数量的限制,规定:“嗣后王公、一二品大员使用太监数目,不必定以限制,多少听其自便。”于是,投靠王公权贵便成了不能入宫的男童的重要选择。

那些既不能入宫,又无缘投靠王公权贵的男童,按朝廷规定都要遣还原籍,不许在京城滞留。对私自留在京城不归者,或重杖逐归原籍,或谪发戍边。这样,男童一旦被逐归原籍或谪发戍边,其全部心血就付诸东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