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元宵节
11362900000002

第2章 元宵节的起源与历史发展(1)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同样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元宵节又有“小正月”、“元夕”、“灯节”以及“上元节”之称。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元宵节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一)元宵节的起源

作为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的节庆,古时起每逢元宵节,各地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市井小民,无不安排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延续着春节欢乐的气氛,同时也将春节的尾声掀起高潮。狂欢的节日气氛和独特的节日习俗使得元宵节历代相传,经久不衰,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文献上并无明确记载,各家看法也不一致,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祀“太一”说

这一说法是诸说中最早提出的。见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汉武帝初从谬忌之奏,以为太一为天神之贵者,于是置太一坛以祀太一神,而后又兴建甘泉宫,宫中设台室,画天地太一等鬼神,且置祭具,每逢正月十五,汉武帝在甘泉宫祭祀主宰世间一切的“太一”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丰。这种从夜到明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常常烈火满坛旁,类似后代通宵达旦的张灯习俗,自此正月十五被后人视为祭天祭神的节日流传下来。

2.汉明帝燃灯礼佛说宋僧赞宁《大宋僧史略》有载:“案《汉法本内传》云:教初来,与道士角试,烧经像无损而发光。又西域十二月三十日,是此方正月十五日,谓之大神变月。汉明敕令烧灯,表佛法大明也。”谓灯俗起于汉明帝。东汉年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元宵节的风俗逐渐形成。汉永平年间,因明帝信奉提倡佛法,遣人前往印度习求佛法。大臣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告禀明帝,在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众僧、信徒均从四面八方赶来瞻仰佛舍利并把这一天视为参佛的良辰吉日。汉明帝得知后,为弘扬佛法,下令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在皇宫和寺院之中燃灯,以供众人参拜佛祖。由于汉明帝对此项举措的大力推行,加之伴随着以后历代皇帝对佛教、道教文化的重视,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便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元宵节也由此逐渐形成。

3.道教“三元”说

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初创时吸纳自然崇拜神灵所创造的道教的主要神灵。魏晋南北朝时,由于道教的大肆宣扬,三元信仰大盛,出现了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并编排出三官分别在一年中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降临人间的说法。道教在这三天要举行迎神祭祀活动,遂演化为节日。南北朝所出《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说:“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此后,三官降临的日子又演化为三官生日,道教于三日举行的迎神祭祀活动又被说成是祝诞祭祀活动。此说流传至今。三日的祭祀都有燃灯活动。清代顾铁卿《清嘉录》说:“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骄集于院观之有神像者……归持灯笼,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红黑相间,悬于门首,云可解厄。”按道教的说法,元宵节即源于燃灯祀上元天官的活动,故又有上元节的名称。

4.其他传说

除了太一说、燃灯礼佛说、三元说之外,民间还流传着其他关于元宵节起源的传说:

(1)神鸟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非常多,且到处伤害人和牲畜。不得已,人们就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去打猛兽。一天,天上的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此事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和牲畜通通烧死、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得知了此事,心地善良的她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可怕的消息,顿时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家思考了很久也想不出办法,直到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我们大家都被烧死了,我们才能躲过这场灾难啊。”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于是家家户户都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为是天兵所放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于是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而热闹团圆的元宵佳节也就由此得来。

(2)汉文帝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登基。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朝中大权渐渐落入其母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大权,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吕后统治残暴,朝中大臣和刘氏宗室虽深感愤慨,但都因惧怕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朝中吕氏的党羽害怕因此失势而遭到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谋反。密谋造反的事情传到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并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一同设计,在正月十五这一天除掉了吕禄,“诸吕之乱”也最终被彻底平定。叛乱平息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次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刘恒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这一天京城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火,彩灯布满大街小巷。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普天同庆的元宵佳节。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还有一个民间相传已久的传说,是说元宵节的得来与一位名叫“元宵”的姑娘有关。

相传在汉代,汉武帝有一宠臣名叫东方朔,他为人聪明又十分善良。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一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急忙上前搭救,并问她为何要自杀。问后得知,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自从入宫以后,元宵便再无缘与家中的父母和妹妹见面。因此每到腊尽春来的时节,她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中亲人,更是觉得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他向元宵保证,一定想办法让元宵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