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王灭商
11362700000008

第8章 更迭:商亡周立

(一)商朝灭亡

牧野一战后,商军残余的部队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这一天夕阳西下的时候,纣王在少数卫士的保护下,狼狈万分地逃回了鹿台,这是他前些年在朝歌城外修筑的一座宫殿。往日的繁华已经不再,他的大军已被彻底歼灭,最宠爱的妃子也已经上吊自杀。关于妲己的死,在民间却有另外一种传说:她并没有自杀,她自信她的魅力能够拯救自己。想不到她遇到的对手是已经九十岁而又铁石心肠的周兵团总司令姜子牙,姜子牙下令把她绑赴刑场处斩。可是,她太美丽了,刽子手们都不忍下手。姜子牙只得亲自行刑,可他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最后他下令把苏妲己美丽的面容用布蒙起来,才把她杀掉。

现在的商纣王真的是一个孤家寡人了。斜阳残照下,只见周人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涌来,把鹿台团团围住。纣王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时刻了。他要做得尽量符合王者的尊严。他穿上了缀满玉石的宝衣,把平时搜罗来的珍宝都堆到身旁,一共围了五层,在身边堆满了祭祀用的燔柴,然后用火把点着了身边的柴禾。火焰渐渐升腾起来,纣王最后望了一眼正沉入地平线以下的夕阳:六百年的大商王朝也随它一同沉没,永不复返。

商纣的奴隶倒戈,带领周军杀向朝歌,商军丧失了抵抗能力。武王进入商都朝歌,商都的百姓都在郊外等待着武王。于是武王命令群臣向商都百姓宣告说:“上天赐福给你们!”商都人全都拜谢,叩头至地,武王也向他们回拜行礼。于是进入城中,找到纣自焚的地方。武王赶到鹿台的时候,纣王的尸体已经烧得一片焦黑。武王亲自发箭射纣的尸体,射了三箭然后走下战车,又用轻吕宝剑刺击纣尸,用黄色大斧斩下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上。又用黄钺割下头颅,登上鹿台用玄钺将妲己和纣王另一嬖妾的头也砍下,将三颗人头悬挂在白旗杆顶上示众,宣告殷商灭亡。武王做完这些才出城返回军营。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他们的命运比纣王好不了多少:他们将被带回周京,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杀死。

(二)西周建立

第二天,武王在几个将帅的簇拥下,在商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受命”的仪式。首先是清除道路,修治祭祀土地的社坛和商纣的宫室。开始动工时,一百名壮汉扛着有几条飘带的云罕旗在前面开道。武王的弟弟叔振铎护卫并摆开了插着太常旗的仪仗车,周公旦手持大斧,毕公手持小斧,待卫在武王两旁。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手持宝剑护卫着武王。进了城,武王站在社坛南大部队的左边,群臣都跟在身后。毛叔郑捧着明月夜取的露水,卫康叔封辅好了公明草编的席子,召公奭献上了彩帛,师尚父牵来了供祭祀用的牲畜。伊佚朗读祝文祝祷说:“殷的末代子孙季纣,完全败坏了先王的明德,侮慢鬼神,不进行祭祀,欺凌商邑的百姓,他罪恶昭彰,被天皇上帝知道了。”于是武王拜了两拜,叩头至地,说:“承受上天之命,革除殷朝政权,接受上天圣明的旨命。”武王又拜了两拜,叩头至地,然后退出。

周武王率各路诸侯,文武百官来到整修一新的商朝太庙,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在祭祀完商代祖先后,武王正式登上王位,取代殷商。

综观武王伐纣,夺取王权,粗粗看来乃一战之功,实则不然。从季历与文丁到姬昌、姬发与纣王之间,围绕至高无上的王权之争,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和复杂的过程。起初,季历势力的扩张,引起了商王文丁的高度警觉,由此引发的季历被囚、被杀事件,不仅没能使姬昌的行为有所收敛,反而激发了他为父报仇,夺取王权的雄心,开始了他在西岐的苦心经营。姬昌知道,在“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在众多诸侯国辅弼商王朝的情况下,仅凭武力是难以成功的。经过仔细分析,姬昌找到了商纣王的致命弱点,并对症下药,处处与商纣王分庭抗礼:纣王荒淫奢糜,姬昌就朴实节俭;纣王严刑峻法,姬昌就宽政爱民;纣王残害忠良,重用佞臣,姬昌就礼贤下士、厚招游学;纣王苛捐赋夺民利,姬昌就与民休养生息。姬昌这种以德政对暴政的办法,果然收到了奇效,短短十余年间,西岐就从商朝为数众多的小诸侯国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三分天有其二”的超级大国,在纣王统治下的民众怨声载道的同时,西岐的声望却如日中天。姬发则把他父亲的做法进一步发扬光大。

(三)周初统治

殷都的陷落和商朝的覆亡,只是周人东向发展的初步成功,商朝旧诸侯的土地并不因此便为周人所有,而且许多旧诸侯并不因此就承认武王为新的宗主。因此,攻克商都之后,武王更重要的任务是消灭东方的商朝残余势力。按照事先的方略,联军随即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去征讨商的残部和忠于商的方国。剩下的商军由于后方根据地已经失掉,前方又处于敌对夷人的包围下,实为两面受敌,经过激烈战斗,也大部被击溃。史称周军驱逐商朝大将蜚廉 (即后世传说中的黄飞虎)于海滨而杀之,可见战线已经拉长到了东海。当时向武王臣服的共有652国,其中被征服的有99国。这年四月,武王胜利返回国都镐京。

周人还在商人的国土上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在武王名下就被猎杀了一万多头。周人还从商王宫中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不到两个月内,主要的战斗已经结束。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祭室的地点就选在牧野,正是这个地方,奠定了周朝今后八百年的大业,也决定了中国以后三千年的历史命运。

然而,此时武王的心,却好像天下还未稳定一样。原因是天下虽然归了周,但是以一个地方百里的小国周,如何去统治一个范围广大的商,又如何管理那些商人和士兵呢?所以,周武王在祭祀殷社后,即在纣宫里分别召见太公、召公和周公,征询他们的意见。太公进去说:“这个容易,把纣王宗室大臣和文武百官,统统给杀掉,天下岂不就太平了?”武王说:“不可。”召公进来说:“投顺的,留他一条性命;不投顺的,就把他杀掉。”武王说:“不可”。接着周公进来说:“依我的意见,还是让他们各住各宅,各种各田。不分什么周人、殷人,有才干的就给他官做,犯了法的一律惩办。”周公的这番话,倒大大地打动了武王的心。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稳定殷遗民的万全之策,但是武王还是不放心,他跟周公又四处访问了一些殷的贤人、长者,问他们殷何以兴,何以亡;问他们都想些什么。他们都说愿行“盘庚之政”。

于是,武王采纳了周公的怀柔政策,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周武王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为殷侯,把殷朝的遗民封给他,让他继续治理殷民,让商之遗民继续耕种原有土地,居于旧居,也不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封管叔、蔡叔、霍叔于商都周围,建立卫、邺、鄘三个诸侯国,名义为辅佐武庚,实则是实行武力监视,称为“三监”。命令召公把箕子从牢狱里释放出来,又命令毕公释放了被囚禁的百姓,以褒扬商容的德行;命令南宫括散发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命令南宫括、史佚展示传国之宝九鼎和殷朝的宝玉;命令闳夭给比干的墓培土筑坟;命令主管祭祀的祝官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的亡灵;又散发供纣王淫乐奢侈之用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动荡的局面很快安定了,生产也开始恢复和发展起来。

武王做了这些善后的工作以后,诸侯的军队便陆续撤出朝歌,各自回国去了。武王的军队,簇拥着九鼎,也回镐京去了。路上武王巡视各诸侯国,记录政事,写下了《武成》,宣告灭殷武功已成。又分封诸侯,颁赐宗庙祭器,写下《分殷之器物》,记载了武王的命令和各诸侯得到的赐物。武王怀念古代的圣王,就表彰并赐封神农氏的后代于焦国,赐封黄帝的后代于祝国,赐封尧帝的后代于蓟,赐封舜帝的后代于陈,赐封大禹的后代于杞。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控制东方,周武王实行了“封邦建国”之制。即以周为中央政权,分封出一系列卫星国,以起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作用。为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治理好国家,武王专门把箕子接来镐京,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道。根据箕子讲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议,决定将古时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毫无疑问,武王实行的封邦建国方略,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显然是一个进步。它确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全国统治的作用。

之后,周武王进行大规模的分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个,同姓之国四十余个。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姬诵即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礼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即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周初的政治形势虽仍很严峻,但也得到了暂时的安定,更重要的是它为以后周政权的稳固奠定了初步基础。

武王伐纣分封之后返回镐京,并制订了许多雄心勃勃的安邦治国的计划。史载他忧天下之未定,以至于“自夜不寐”。但是,他未来得及实施这些计划,便于灭商后的第二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