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启智又养心
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的一次互动时说:“读书不仅给人以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们不论多忙,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读读书,养养心,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休息,从阅读中得到力量,找到安全感和幸福感。
当今时代,科技发达了,物质丰富了,诱惑增多了,人们的欲望也水涨船高——没有的总想有,有了的还盼望。因此人们总是很忙,忙文凭,忙生计,忙升官,忙发财,忙交友,忙娱乐……忙得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心灵。
清人张潮指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性平味甘无毒,服之则清心益智,心广体胖。黄庭坚则认为:治经之法,不独玩其文章,谈说礼义而已,一言一句,皆以养心治性。清人袁枚也说:诗人之诗,可以养心。
读书是修身养性、营养心灵最灵便与最有效的方法,很少受到时空限制。古今中外的文人贤士,你可以随意破门而入,和他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人生、辩论是非。他们总是赤诚相待,敞开心扉,绝无虚情假意。你可以用他们的骨气、人品、情操、良知、风范来正己身,养己心。有了好书相伴左右,你的心灵就远离尘世的喧嚣,进入了超凡脱俗的纯净空间。
一个人的心灵辽阔了、自由了,自我的确认明确了,那么他跟这个世界的默契程度就会增大。但这不是说这个世界就能变得温柔了。
繁忙的工作之余,捧一本书,或坐于书房,或行于户外。书籍能给你一份闲情逸致,你可深入,也可浅出,在无声中听美好的旋律,在无画中观赏美妙的图景。这份美感,不是电视、广播、网络之类所能达到的,书籍那份独有的沉静、深远和幽雅,最让人难以割舍。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晓理可以养心。读书便是保养身心的最好方法,没有书籍知识底蕴的人,他的心便会随时处于一种动荡浮躁的状态。要想医治庸俗,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就得多读书、读好书。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足以变化气质。
正如清人萧伦所言:“人心如良田,得养乃滋长,苗以水泉溉,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多读一些好书,会使我们思想丰富,心胸博大,人格完善,道德高尚。
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为写作而读书。古语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为功利而读书。于丹说:读书“能让你的心灵变得辽阔。”“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强大。”这才是率性的阅读,快乐的阅读,养心的阅读。
读书养气、聚神
清代学者汪莹在其《示儿》诗中指出:“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矜躁不平释,高位终难居。”《内经》中指出,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阅读是一项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养生活动。在德国慕尼黑、不莱梅、明斯特和科隆等城市中,已经有500多家医院设有病人图书馆,以供病人养生保健之用。医生们发现,这种图书馆对病人的情绪明显地发生良性作用,大都由忧郁转向了安静、放松。病人如果能够按照有关专家推荐和设计的图书阅读,可能效果更佳。
延缓大脑衰老
大脑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越用越发达,不用则会退变、迟钝。研究发现1/2的大脑神经细胞的神经根在新的环境刺激下能够萌发出新的神经。专家们用超声波测量不同人的大脑,发现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因而得到良好的保养,大脑不会早衰。如果能经常用脑,则输入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充足,脑细胞就发育良好,活力增强。日本医学家认为,勤学好思的人,脑内的血液循环较好,有助于防止脑细胞萎缩。国外有关专家调查了3000多名长寿老人,发现勤于用脑的人可延缓衰老,懒惰则可使人早衰。美国科学界建议老年人要“继续学习”,他们发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勤于用脑,不仅可以保持年轻时的记忆力,而且智力还有所提高,并能延缓衰老。现在美国不少老年人正在进行这种“追加教育”。所以,人们要充分利用休闲时光,多阅读,勤用脑,以永葆大脑青春。
读书使人快乐,开阔
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孔子认为学习使人快乐。《论语》中就说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宋代学者邵康节对学习的养生作用也深有感受:“花本四时卜景致,经数万卷号生涯。”读书使人专注,忘却日常琐碎烦恼,有助于身心健康。读书使人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使生活和精神更充实。阅读学习对人的身心健康确大有裨益,不仅有助于养生,还能提升人的心灵境界。
常听轻音乐
音乐对健身具有五大功能:一是声,通过“耳闻”与“神听”被大脑感知作用于人体;二是情: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悲、欢、喜、乐;安宁、平静、开阔、奔放、雄壮、高昂等)直接作用于思维和人的机体,产生养生健身效果;三是意,即音乐的旋律、和声、配器、节奏、速度、调式与调性表现的整体效果,使听者产生想象和追逐,将听者带入一种现实的意境中,诸如高山、流水、森林、草原、清晨、风雨、阳光、月夜等,使人获得满足和享受,达到调节思维和机体的效果;四是速,即音乐具有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急特性,快而强的音乐使人听之欲动,安静而祥和之音可使人心绪平和安闲,雄壮有力之乐使人精神抖擞,对人的思维与反应产生直接影响;五是波,即音乐声波产生的能量,会直接影响人的血脉跳动和脑细胞思维频谱。因此,音乐能量及音乐语言被人接收后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五脏六腑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作用于思维,影响心理与情绪变化,达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证明,不同的音对调节人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A柔情,B恬静,C果敢,D热烈,E安舒,F和悦,G平静。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宫音悠扬和谐,可助益饮食;商音热烈遒劲,可制止躁怒;角音安舒流畅,可助人入眠;徵音激情咏越,可通调血脉;羽音透彻柔和,可启迪心灵。有人称音乐是神经系统的“维生素”,是花钱最少的“保健品”。
悦耳的音乐一可以改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二可以调节血液流量、神经传导、胃肠蠕动、肌肉张力和新陈代谢;三可以增强呼吸功能,提高应激能力;四可以调整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灵性。康德曾说过:“音乐是高尚机智的娱乐,这种娱乐,使人的精神帮助了人体,成为肉体的医疗者。”
好音乐可以让人消除工作紧张、减轻生活压力、避免各类慢性疾病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有科学根据的。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经常的接触音乐节奏、律动会对人体的脑波、心跳、肠胃蠕动、神经感应等,产生某些作用,促使人身心健康。音乐无形的力量远超乎个人想象,所以聆听音乐、鉴赏音乐,是现代人极为普遍的生活调剂。音乐到底有哪些神奇的功能呢?
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音乐可以疏解压力,避免因自律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
音乐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疏解忧郁苦闷的心情,音乐甚至还可以做到某些程度的心灵治疗。
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对脑部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达到防止老化的功效。
音乐可以提升创造力、企划力以及刺激右脑,尤其是古典音乐,对右脑的训练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音乐可以帮助入眠、提高免疫力、增加神经传导速率、增强记忆力与注意力,让人的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解放。
音乐的旋律可以使婴儿呼吸平静、心跳减缓,让婴儿不再哭闹不安,也可以刺激婴儿的大脑思维能力,让他更聪明。
除了以上已提到的能够丰富人们的心理活动、愉悦身心的功能外,音乐还是目前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科学家们还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同时,有助于缓解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
心灵手巧,动指健脑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手是身体的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的关系,对语言、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普遍感到头脑疲劳。为了保持头脑年轻而充满活力,必须避免诸多生活上的坏习惯,如暴饮暴食、蒙头睡觉、带病用脑等。因为这些坏习惯会导致大脑变迟钝。
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一些学者更指出,对大脑来说,最重要的是活动手指。高效率地活动手指,远比一味的用功学习及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
手指功能的技艺锻炼可促进思维、健脑。如用球锻炼,即手托两个铁球或两个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转动,长期坚持会有良好的健脑作用。经常进行手指活动,能给脑细胞以直接刺激,可以增强脑的活力,使其功能发达,保持整体平衡。“心灵手巧”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活动手指能增强大脑的功能呢?这是因为,人的脑细胞在出生时大约有140亿个,一过20岁就以每天10万个的速度死亡,到35岁已丧失5亿以上,到60~70岁时大致减少了1/10左右。这是人到中年便感到精力不足,而到老年则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减退的原因。从大脑皮质的“感觉”和“触觉”机能方面来说,手指占的比重最大。因此,经常活动手指刺激大脑,可以阻止及延缓细胞衰老退化过程,使大脑功能经久不衰。
那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并合理地活动手指呢?
尽量双手并用。总是使用一只手只能刺激支配该手的一侧大脑。喜欢用右手的人要多锻炼左手,如用左手提物、关门窗、翻书页等。爱用左手的人也应该锻炼右手。
培养手指的灵活性。要使手指能从事一些比较精密的活动,如拼装小型塑料模型、摆弄小玩具、用小刀削铅笔等。
锻炼手指的敏感性。皮肤触觉不敏感就意味着大脑感觉中枢的迟钝,所以应让手指经常接受冷热刺激,如用冷、热水等。
增强手指关节的柔韧性。这对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有益。如悬肘写字作画、织毛衣等。
使手指的活动多样化。单调的活动会减少手指的灵活性,限制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可进行各种形式的手指活动,必要时也可以用健身球来活动手指。
书法、绘画皆通心
每个人都渴望提高生活质量,健康长寿。特别是老年人,第一要务是健康。怎样才算健康呢?真正的健康者,首先表现为心理健康,只重视生理健康,不讲究心理健康,达不到真正健康的目的。培根说:“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中国医学科学证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活动,对人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会导致疾病。七情之中唯喜属良性刺激,喜为心志,笑为心声,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大有好处。
为了延年益寿,有的人学舞蹈,习音乐,打太极拳,或习练书画,泼墨挥毫,这些活动都会促进身心健康。以学书习画为例,书画是无声的诗,律动的音乐,老年人学习书画别有一番情趣。明代于谦说:“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人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书画为伴,就少被闲言碎语所扰,与文房四宝为亲,就会使人远离喧嚣的尘事,从中获得诸多美感和乐趣。
学习书画时要求凝神静思,心正气和,专心致志,心无杂念。这样情绪集中,忘却一切烦恼,使大脑皮质得以安静,趋于平衡,相应地使内部器官得以调整,从而改善新陈代谢,使衰老速度减缓。工作繁忙时,习书绘画,利用笔墨的转折、顿挫的节奏,能使人精神轻松;无聊时写字作画,使空虚的生活得到充实,使枯燥寂寞得以排遣。因此,不论忙闲都能使你舒心自慰,乐而忘忧。
学习和研究书画艺术的人均有这样的感受:欣赏一幅美妙的书画已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但对作者自身来说,对健康所起的作用要比单纯的欣赏更深入一层。首先,构思时要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意境的体现创作出一个美的形象、美的境界;其次下笔时又要追求线条美、节奏美、色彩美等。创作完后,精神振奋,由衷地产生一种满足和喜悦,而久久难忘,这一过程会使许多杂念、苦闷、忧虑等都得到净化和过滤,天长日久,经年累月,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把人的思想感情引向高尚境界,使人的精神状态得到提高和升华。古人诗云:“唯有画师真富贵,繁华不尽笔端来。”
书画家的富贵是精神世界的充实,并不是物质享受,书画家的繁华是滋润天地的想象,是从笔端创造出的各种意境,而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若论物质富有,谁也比不上历代帝王,可是帝王又有几人是长寿。从秦汉至明清,我国各朝代有生卒可查的皇帝共有209人,其中活过80岁的只有4人,70~79岁的4人,60~69岁的24人,50~59岁的35人,40~49岁的29人,30~39岁的48人,20~29岁的34人,不足20岁的31人。209个皇帝,寿过古稀的仅有8人,只占4%;而未过半百的却有142人,占68%,平均寿命仅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