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姚女士的病根在于心脏病导致的抑郁,反过来抑郁又加重了心脏病。心脏病人首先要注意心理调整。其次,当心脏病人伴发与疾病无关的症状(失眠、烦躁、情绪低落等),要高度警惕是否合并有精神心理障碍。很多病例证明,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关注这种心理障碍,病情会好得很快。
(3)全身不舒服其实是抑郁症。李大妈一到门诊,就反复问大夫:“你说我这病还能不能治?”她说自己胸闷气短、失眠乏力、头痛头晕,还伴有尿急尿频,非常痛苦。她到过很多医院看病,效果都不好。但检查结果显示,李大妈仅有轻度心肌缺血、颈椎骨质增生。后经抗抑郁治疗,她的各种症状很快缓解,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美国心脏病协会期刊上发表一项研究结果称:长期悲观消极的情绪,会导致女性颈动脉管壁增厚,进而引发中风。研究称,对于中年女性来说,这一情况尤其严重。情感冷漠的人,中风后恢复的速度也大大慢于常人。
别做完美主义者
完美,是职场精英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但是,越来越多的白领却被对完美的过分追求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过分追求完美可能会造成心理障碍并有损身体健康。
心理学上所指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标准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的那种人。过分追求完美是一种强迫症,这些人的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身心是会互相影响的,当你的心理被“完美”所迫时,身体便会作出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既是一种警告,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持续疲劳、疼痛不适增多、局部或浑身绷紧感、记忆差、注意力下降、容易分心、胃口差、睡眠差以及性欲减退。
刚下楼又觉得门没锁好,于是返回检查;刚刚整理好的公文包又觉得东西没带齐,于是再打开。这些都是强迫症的表现。专家介绍,过于追求完美、长期机械工作、压力过大等因素令都市人强迫症发病率不断升高。
凡事追求完美,可能造成强迫症
凡事追求完美,这种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就可能造成强迫症。同时,强迫症发病也有人格基础,做事放不开、总拘泥于细节、常焦虑的人易发病。企业高管、银行职员、会计、秘书、医生等各种机械性、压力大的职业也容易引发从业者出现强迫症状。
另外,在这些“易感人群”中间,知识女性更是强迫症的高发人群。她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具有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且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的女性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此外,自幼胆小怕事、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谨慎的人在长期的紧张压抑中会焦虑恐惧,为缓解焦虑恐惧就会产生诸如反复洗涤、反复检查等强迫症行为。
有很多人,在工作时对同事、顾客都是笑脸相迎,彬彬有礼,但是一回到家表现却大不一样,有的人憋在屋里上网,不跟家人沟通;有的人跟爱人天天吵闹,甚至对孩子打骂相加……怎么同一个人会有两张面孔呢?
从外因讲,这种情况是职业压力造成他们在不同场合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很多时候,他们的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
但是为什么在同样的压力下,别人就没有这种反应呢?这就是内因的作用。这跟人的个性有关系,这些人大多是过分追求完美的人,这样做就是不想让人看到他们有任何瑕疵。因此,在工作中,在亲友面前,他们总是过分控制敌意和愤怒,给人的感觉是过分宽容。其实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但是由于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职位,使他们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控制敌意和愤怒。看似开朗热情,其实活得很累。回家后表现出一种释放,这在心理学上叫投射,就是把外界的不满意转移到别人身上。不同的人释放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闷闷不乐,有的人对家人大发脾气。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愉快。过分追求完美的人,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同时,要改变释放方式,用恰当的方式释放自己压抑的心情,如听音乐、做运动等,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升华。
另外,家人应该充分理解并帮助他们恰当地释放压抑。因为他们在工作当中,遇到过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家人应该跟他们一起弄清楚原因并找到有效的释放方法。如果与家人难以沟通的话,就应该向心理医生求助。
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不把内心的痛苦不安倾诉给家人和朋友,长此下去,他们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容易导致抑郁和自闭,最终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完美主义心理的调适
(1)接受不完美的现实。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这就是客观现实,不要逃避,要接受。
(2)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比如:你很希望别人能证明你的能力,但因为每次别人赞扬的都会遭到你的反对,别人也就再没兴趣了。那么,记住,当别人赞扬你的时候,说“谢谢”。另外,完美主义者对计划、秩序、组织有特别的需要。但你切记别过了头,最好把这个本领用在工作上。如果开始任何事之前,你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计划才行动,你就会一事无成,因为多数事情都没有完美的答案,或者是当你开始干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最合适的。如果交给你一件不限时间的工作,你会完成一件精品和杰作,但有紧急事情,别人可能不太放心交给你做。人们常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许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宽以待己,一个宽容大度的人不仅容易原谅别人的缺点和过失,也应为自己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3)增强自信。作为一个悲观的完美主义者,你是最不容易看到自己优点的人,其实,你具备很多很多优点。改变认知即使做错事也没什么。
(4)宽以待人。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或紧张。也不要因为别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而大包大揽,尤其是对你的孩子。你喜欢干净整洁,但小心不要让家人和朋友在你的家里感到待在哪儿都不合适。
如果你把发现问题的敏感用在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对你的态度上,你就容易受伤,因为你以为人人都会像你那样三思而后行。比如,有一个办事随随便便、说过的事情转身就忘的人,说过请你吃饭之后就没下文了,你会深深地受到伤害,因为,你可能精心地为这次赴宴准备好了礼物。另外,生闷气的习惯,对你的身体没好处。
压力过大未必好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压力,在这里,我主要讲的是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如何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稳。
现在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要不断地学习适应环境的本领:上小学,要面临考中学,光考上不行,还得考重点中学;上了中学还没完事,还得继续努力考大学,当然了,最好是重点大学。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学生时代的压力都不用细说。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了,可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找个工作太困难了。算了,咬咬牙,再考个硕士吧,这就又得在众多的“高人”中保持“平衡”,挤过那座又窄又漫长的独木桥。这时,如果再想就业可能压力就会小一些了。可是真正工作了又会发现能人这么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付出更多的艰辛。慢慢地,工作走上了正轨,才又发现周围的人有房有车,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心理又不平衡了。怎么办?当然是要更加努力了。于是,路就这么漫长。
每个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断地与周围的人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一旦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压力也就陡然而生。于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当然,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提倡,但我在这要说的是度的问题。人活在世上,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这时就要学会放弃,进而摆脱失望后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压力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压力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因此,心理平衡、心态好的作用可以超过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但心理平衡并非心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走出孤独的危害
所谓孤独,就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孤独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情绪性隔绝,指孤独者不愿意与周围人来往:其二是社会性隔绝,指孤独者不具有朋友或亲属的关系网。
孤独产生的原因
孤独产生的原因多而复杂,比如事业上的挫折,缺乏与异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挚爱,夫妻感情不和,周围没有朋友等。此外,孤独的产生,也与人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人情绪易变,常常大起大落,容易得罪别人,因而使自己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还有的人善于算计,凡事总爱斤斤计较,考虑个人的得失太重,因此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无疑,孤独是一种人们不愿接受的状态,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种种消极的体验,如沮丧、无助、抑郁、烦躁、自卑、绝望等,因此孤独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据统计,身体健康但精神孤独的人在10年之中的死亡数量要比那些身体健康而合群的人死亡数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独所引起的病死率与吸烟、肥胖症、高血压引起的病死率一样高。所以,孤独者应对自己进行一番冷静、客观、合理的估计,特别要留意发现自身的一些长处,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理学家发现,孤独者的一些行为,常常使他们处于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地位。比如他们很少注意谈话的对方,在谈话中只注意自己,同对方谈得很少,常常突然改变话题,不善于及时填补谈话的间隙,但当这些孤独者受到一定的社交训练,如学会如何注意与对方谈话后,他们的孤独感就会大为减少。
孤独者应注意培养自己生活的乐趣,经常抽出一点时间主动接触别人,逐渐改变自己封闭的生活方式。平时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加强自己的参与感,这会令你发现许多有趣的事和人,使你不知不觉地与他人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