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好心好脑活百年
11351500000023

第23章 医药密码——吃错了药就是吃“毒”(4)

(1)阿司匹林:由于它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被冠心病人广泛应用于预防脑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但研究结果表明,若用的剂量过大,每日超过7克,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重,致心绞痛发作。因此,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剂量宜小不宜大。

(2)心得安、硝苯吡啶及硝酸甘油:它们是治疗心绞痛或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常用药。但因心得安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硝苯吡啶能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灌注压降低;硝酸甘油能使冠脉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所以,若心得安用量过大或久用骤停,可致心绞痛加重,甚至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硝苯吡啶应用时量要适当,停药时应逐渐减量;硝酸甘油用量亦小宜大,可用可不用时,则不要使用。

(3)多巴胺、肼苯哒嗪及哌唑嗪:多巴胺用于治疗各种低血压和休克,但因能使冠脉血流量下降,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因此,使用时剂量应从小逐渐增大,速度亦应由慢到快。肼苯哒嗪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不过,本药能使心率增加,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如与心得安合用,可减少上述副作用的发生。哌唑嗪是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致心肌缺血,若与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合用,可减少此副作用。

(4)其他:还有冠状动脉扩张剂潘生丁、心肺复苏常用的肾上腺素、抗心力衰竭的洋地黄、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等常用药,也有引起心绞痛的报道,在应用时也应注意。

心脏病患者针对病情,合理选药

急性发作期:心绞痛等急性发作,必须迅速急救处理,此时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采用硝酸甘油等以“通”为主的药物或方法。

缓解期:急性发作后进入缓解期,此时应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即“通”类药物和以“养”为主的药物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

稳定期:冠心病经过综合治疗,病情得以改善,症状得以缓解,无明显的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并且在较长时间不再发作。但是千万注意,此时病情虽平稳,但仍未完全治愈,故仍应坚持服药,以巩固疗效。同时在治疗上应遵循“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选用“以养为主”的药物巩固疗效,防止病情恶化,从而逐步减少甚至避免急性症状的反复发作。

服硝酸甘油要得法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常用药,用于临床治疗心绞痛也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但使用不当非但不能治病,还会引发心绞痛。硝酸甘油能有效制止心绞痛发作,起效快,疗效确实。舌下含化易被口腔黏膜吸收,可避免肝脏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都知道,当心绞痛发作时,可采取含服硝酸甘油片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但有些患者将药片放在舌面上含在口中,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毫克/次,速效救心丸10~15粒,必要时重复应用)。舌下含服的生物利用度为80%,而口服仅为8%,含服l~2分钟起效,可维持20~30分钟。

降脂药副作用没那么可怕

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毒。觉得血脂尽管高点儿,但没有症状,还是不吃药为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少药物剂量后,常可使这些人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如果患者尤其是联合用药的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随访。

那么,降脂药物有哪些常见副作用?

苯氧芳酸类:代表药有氯贝特、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该类药可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但以降低甘油三酯明显。其排泄主要经肾,少量由胆汁排出。副作用主要有恶心、腹胀、腹泻;嗜睡、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皮疹、瘙痒;偶有肌无力、肌痛、肌痉挛、阳痿、血转氨酶升高等。

他汀类:代表药有洛伐他汀、美伐他汀。该类药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但以降低胆固醇作用最明显,为目前防治冠心病的最佳类药物。副作用有头痛、失眠、短暂性大便习惯改变、恶心等,多在长期应用时出现,短期少见。此类药在与吉非罗齐合用后会产生较严重的副作用,轻者肝功损害、肌肉酸痛,重者出现横纹肌溶解,黑尿、肾功能损害等。

激素类:代表药有羟加烯龙、氧雄龙和右旋甲状腺素钠,二者降胆固醇作用明显。其中前者为蛋白同化激素,副作用有男性化、月经紊乱、浮肿、转氨酶增高、前列腺肥大,孕妇忌用。后者为甲状腺素制剂,副作用有类似甲亢症状(心悸、震颤、烦躁、易激动、出汗)、心律失常;皮疹、瘙痒;孕妇、乳母慎用;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

不饱和脂肪酸与磷脂类:代表药有亚油酸、多烯康。副作用较少,少数病人可出现食欲增加、尿频、口干、恶心等,与对胃肠道刺激有关,个别有出血倾向者多烯康不宜。

阴离子交换树脂类:代表药有考来烯胺、降胆葡胺,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为主。长期应用易引起脂肪吸收不良,大剂量有胃肠道不适、腹泻等。

甾体类:代表药有谷固醇、熊去氧胆酸,主要降低血中胆固醇。副作用有食欲减退、胃肠痉挛、腹泻等。

烟酸类:代表药有烟酸、阿西莫西,为扩张血管药,有一定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较弱。主要副作用有皮肤红斑、热感、瘙痒,溃疡病禁用(容易出血),孕妇、乳母慎用。

其他类:藻酸双酯钠为减低血黏度药,易致出血,有一定降脂作用。副作用有上腹部不适、皮肤潮红、黏膜肿胀感、恶心、头晕、心悸,有出血和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潘特生,可明显改善脂质代谢,有一定降脂作用,可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副作用有腹泻、食欲不振、腹胀等;糖苷酶,有出血倾向者忌用;联苯吡咯,降低血中胆固醇,副作用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弹性酶,调脂作用范围广泛、强度差,无副作用。

此外,还有些人在血脂降至正常后,就会停止降脂药物的服用,这是非常错误的。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是说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再次升高。对于调脂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降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阿司匹林肠胃副作用可防

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心绞痛和脑梗死的发生,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出现肠胃不舒服,影响了阿司匹林的作用发挥。

确实,对于本身具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溃疡病等),服用阿司匹林时需谨慎并要咨询医师。普通阿司匹林或者泡腾片,在胃内即溶解,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而肠溶片只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下溶解,所以,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减少肠胃不良反应的第一关。服药时间也会决定副作用的大小。如果服用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在饭前服用,药物会迅速进入肠道。而剂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反应的大小,每天100毫克是合适的剂量,剂量过高副作用增加,过低则不能产生治疗效果。

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溃疡病、严重肝病等,为了减少副作用,需慎用阿司匹林。另外,由于布洛芬等药物能减弱阿司匹林的作用,尽量避免二者合用,或者在服用布洛芬前先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高血压患者合并下述任一危险因素或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停服阿司匹林要慢慢来

烧心、恶心、胃痛……有的人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发现胃肠道反应便匆忙停药。对此,长期用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可不要匆匆停药,一定要慢慢来。

阿司匹林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长期处在低凝状态,血药浓度大致要持续7~10天。如果突然停药,血凝程度骤增,很容易诱发血栓,导致病情加重。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根据病情采用替代药物治疗,千万不能突然停药。

如果以每天服用剂量为100毫克计算,减药次数最好是1周1次,每次减量1/4,即25毫克,这样的减药方法需维持1个月左右,之后逐渐停药。

其实,缓解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因服药导致的胃肠道不适,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将服药时间改在早晨,因为阿司匹林药效释放过程较慢,可能作用一整天时间,而此间正常的三餐饮食,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服用阿司匹林时,如果配点维生素A,同样能较好地减轻其对消化道的刺激。与维生素K同服,则可防止出血倾向。如果胃部已有轻微病变,服用阿司匹林时,可以同时吃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阿司匹林一般不宜与维生素B1、激素类药、消炎痛、保泰松合用,以免对消化道产生更强的刺激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流感的孩子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出现呕吐、发热、头痛以及行为异常时,最好不要再服用,可用扑热息痛代替。

发现中风患者别着急喂药

很多人都知道遇到脑卒中(中风)患者要抓紧时间抢救,但在抢救时,患者身旁的人要特别注意,不能随便给中风患者吃药。按脑血管损害性质不同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两类中风性质不同,治疗也各异。

一是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于脑血管硬化,脑血管管壁损伤,厚薄不均,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出血。在冬季由于寒冷,血管痉挛,血压增高较夏季为明显,容易产生脑出血。一旦出血,需绝对卧床,尽量减少再出血,使血肿不再扩大,减少脑组织损伤。但要明确出血还是缺血,需速送医院CT检查,明确诊断。

二是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称小中风,由于一过性脑缺血可产生瘫痪、麻木、失语等症状,但只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迅速恢复,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间隔一定时间可反复发作。小中风是中风的危险信号,千万不能被症状的迅速恢复所迷惑,尤其是已有多次发作者,必须尽快到医院治疗。如果不积极治疗,约有1/3的病人将在短期内发展到脑梗塞,肢体完全瘫痪。但如治疗及时且不再发展,完全没有后遗症。

因此,发现中风患者时绝对不可擅自用药,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