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好心好脑活百年
11351500000011

第11章 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病重点在防不在治(3)

不良生活习惯是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的主要因素,“过劳”则是雪上加霜,是“猝死”的导火线。据对近年来200多名发生心肌梗死的中青年病人检查了解发现,近六成有不良生活习惯。这个年龄段的人多为业务中坚,工作辛苦、压力大,为消除压力便抽烟、喝酒、高脂肪饮食且习惯于夜生活。久而久之,“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不知不觉缠身。由于此年龄段尚属机体功能的衰退初期,平时身体几乎感觉不到任何不适和发病先兆,自恃身体健康,殊不知就埋下了“定时炸弹”,此时如过劳状态超过生理极限或遇有突发应急事件刺激,就会造成心因性猝死的悲剧发生。

人类很聪明,但却常常死于无知。许多人年纪轻轻就过劳死了,本该活到100岁却平均只活到70岁,许多更聪明的白领、骨干、精英们本该活得更健康,更潇洒?却反而纷纷成了“白骨精”。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什么原因呢?最根本的是过大压力之下的过劳。

有人认为事业要成功就必须放弃健康,那就大错特错了,用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的话来说就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了,事业和健康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而决非一对冤家。

“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这个生命正在我们无休止的加班熬夜、在我们无法摆脱的压力负担中受着侵蚀,我们不堪重负的心脏正走入“生”的终结,“过劳死”就这样给生命无情地划上句号。

过劳者的自查方法:

具有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担心;具有下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综合疲劳症”——“过劳死”的预备军。

只知消耗不知保养的人。

有事业心,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有过早死亡家族遗传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超时间的工作者。

夜班多,作息时间不规则的人。

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

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

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远离过劳,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古人说:“师法自然”,“大道至简”。愿我们的中年白领精英过绿色健康生活,使生命之树常青。

宽心,别让坏情绪紧张“伤心”

生气着急对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有调查表明:25%的人死前半小时内着急、生气、喝酒,18%的人死亡发生在30秒内。美国有一个报道,说一个人53岁,下班回家,一开门啊,儿子跟妻子正吵架,哎哟,现在美国年轻人,脾气很暴,中学生出门都带手枪,儿子跟他妈吵架生气,伸手先掏手枪想一枪把他妈打死,一摸枪没带,看见桌上有把水果刀,就抄起刀,一刀向他妈心脏捅过去,捅破心脏,他妈当时带着这把刀子惨叫一声倒下了,死了。他爸当时一看,一阵痉挛,也倒下死了。法医来解剖,什么原因呢?一解剖啊,这个人没有病,因为高度恐惧导致三根动脉血管高度痉挛狭窄,严重供血不足而死亡。

心态不好,蚊子也能要你命

有的人为了一点小事,气得脑溢血,可有的人天大的事,都若无其事。有个人晚上正准备睡觉,突然发现一只蚊子“嗡嗡嗡”地叫,很生气。五星级宾馆怎么能有蚊子?不行,起来就打,生气啊!打半天没打着,打到12点,心里暗暗一狠: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一定要把蚊子打死。打到2点多钟,也没打着,结果4点钟终于把蚊子打死了。可以睡觉了吧,不行,还要躺着静听半小时,看看有没有第二只蚊子。听了半天,一点声音也没有,这下可以踏实睡了吧,结果6点半就醒了,醒来一下地啊,差点摔一个大跟头,头重脚轻。怎么?折腾一宿血压高起来,差点摔跟头,一测血压不得了,昨天血压收缩压122毫米汞柱,结果今天血压收缩压196毫米汞柱了。在加拿大,医生告诉他:血压突然增高,药量可以加倍。赶紧加倍吃药吧,不行;吃4倍,还不行;干脆吃8倍,总可以了吧。还不行,不敢再吃了,怕出问题。赶紧打120,急诊车刚开到医院门口,车还没有停住,他鼻子突然一股血喷出来,赶紧捏住,动脉破了,用棉花塞不住,后来耳鼻科大夫用纱布塞得满满的,血止住了。大夫说,今天你算幸运,破的是鼻子里的动脉,要是脑动脉破了,你可就完了。

你着急,你天天没有心理平衡,你不得心肌梗死,谁得心肌梗死?这正好说明健康面前人人平等,谁违背谁倒霉,谁顺应谁健康。

降压,缉拿“心脑”病头号杀手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高压小于140mmHg,低压小于90mmHg)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首要措施。高血压一般没有特殊症状,不容易引起警觉,很多患者直到出现心脑并发症时才去医院检查治疗。因此,早期预防高血压显得十分必要。目前认为肥胖、中等量以上的饮酒和食盐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

为防止发生高血压,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戒烟戒酒

吸烟可使血压和心率一过性增高,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剂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之一,平均每天饮白酒量大于50毫升者与不饮酒者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3~4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而且,血压上升的幅度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

平衡膳食,避免肥胖

应膳食平衡,适当控制主食,不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水果和蔬菜。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餐间进食,吃零食、吃甜食及油炸食品,喝热汤、吃饭速度过快等。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体重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0%。超重和肥胖还是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与高血液黏稠度等的病因,可使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全面上升。另外,摄入高盐也会使血压明显增高,摄入量每增加每天4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3毫米汞柱和15毫米汞柱。建议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

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可预防高血压,提高和改善心肺功能,减少体内脂肪等。凡是大群肌肉有节律的运动都属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与跳舞健康操等,其共同特点是低强度,有节奏,长时间,不间断,无技巧,易坚持。

避免激动

保持心态平衡,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还会致使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等,降低或对抗高血压治疗的顺应性。

上述4点既是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又是治疗高血压最基础的要求。

高血压患者只要坚持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就能带病延年益寿。具体治疗原则如下:①由医生决定何时用药,用什么药治疗。②先服一种降压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降压,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一种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可考虑第二种降压药。③最好用长效降压药物。④血压于服药后降至正常范围时,千万不要随意停服降压药。⑤定期到医院随诊。

只要大家重视高血压的防治,高血压一定会明显下降,让我们共同努力。

步行锻炼——中等强度才有效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着名的心脏病学家,几任美国总统的保健医生怀特博士第一个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对健康有特殊益处。他创造性地将步行锻炼作为心脏病人和心肌梗死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他建议健康成人应每日步行锻炼,并作为一种规律性的终身运动方式。他的权威性科学论着作为教科书影响了整整几代人。怀特博士曾经引用西方谚语:“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他80多岁来中国时,住在12层楼,上下不乘电梯,每日步行活动。作为一代名医,其言行风格堪称典范。

步行锻炼老少皆宜,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但是如果达不到“中等强度”,那么健身效果就并不明显。运动强度的控制,每次步行至少30分钟,以呼吸加快,有点喘,但还能与人正常交流为标准,步行健身效果才好。

很多人都想通过步行锻炼,达到减肥、降脂、降血压和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但却往往不能如愿。主要原因是没有达到中等运动强度,包含运动强度的量不够,或是达到了量,但是维持的时间不够。

在步行锻炼时,大多数人按散步式的方式进行,尽管走了很多,锻炼效果却不会好,原因就是因为散步达不到这种中等的运动强度。

要达到中等运动的量,一般需要健步走或大步走,加快步幅、步频,加大上臂的摆动。或者走跑交替(前提是适合跑步锻炼的人群),还有就是持专用越野手杖行走。也有人一会儿快走,一会儿慢走,即使达到中等运动强度,但是时间不够长,效果也不好。因为这个强度的前20分钟步行,身体消耗的只是肌肉中的糖原,只有在20分钟后,才会动用脂肪为身体提供能量。因此,若要达到消除脂肪肝、降血脂和减肥的目的,至少步行30分钟以上。

通过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与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者,其心血管病住院率减少69%,病死率减少73%。步行应成为中老年人良好的保健运动,是心血管病有效的预防措施。

最近科学家证实,动脉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过程,虽不能彻底消退。走路就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稳定和消退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证明:只要步行坚持一年以上,就有助硬化斑块消退。经过步行运动锻炼,对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体重都很好。

步行运动坚持下去,可以代替很多保健品。只要每天走路基本上不会那么快衰老。走路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走路可以降低高血脂,走路可以使动脉硬化变软化,走路可以使脑子清楚,走路不容易摔跤,走路可防止痴呆,走路使人愉快……

步行不仅是最好的运动,也是心脑血管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应成为中老年人良好的保健运动。

慢跑适合心健康主义者

慢跑被人誉为“有氧代谢运动之王”,尤其适合中老年人。慢跑对于保持中老年人良好的心脏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老年人吸氧能力较低,而锻炼能提高吸氧能力。练慢跑的老年人,最大吸氧量不仅显着高于不锻炼的同龄老人,而且还高于参加一般性锻炼的老年人。慢跑运动可使心肌增强、增厚,具有锻炼心脏、保护心脏的作用。坚持长期慢跑的人,平时心跳频率可下降到每分钟50~60次,这可使心肌得到较长时间的休整。

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大多与体内脂质代谢有关,慢跑能改善体内脂类物质的正常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可预防和减少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的作用。

慢跑还可控制体重,预防动脉硬化,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消除大脑疲劳。慢跑运动还可使人体产生一种低频振动,可使血管的平滑肌得到锻炼,从而增加血管的张力,能通过振动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排除,同时又能防止血脂在血管壁上的堆积,这在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上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7要点,跑出健康来

(1)不要低头,要抬头,双眼注视前方,这样不会对颈椎造成伤害。

(2)跑上坡路时,减小步伐,这样会更轻松。

(3)双脚落地要轻快,“下脚”过重会增加骨骼负担;脚落地的时候,膝关节应该略微弯曲。

(4)保持双肩放松,以免脖子僵直;后背也要尽量保持挺直放松,以使肌肉得到锻炼。

(5)髋部和腰部不要左右扭动幅度太大,这会增加受伤概率。

(6)胳膊弯曲大约90度,跑步时应该“甩开膀子”,让手臂尽量摆开。

(7)跑步时,双手自然放松,拳头不要握得太紧,也可以伸开双手,掌心向内。

掌握以上7个跑步的要点,不仅可以提高跑步质量,还有助于减少疲劳,避免受伤。

有节奏、循序渐进地慢跑

慢跑无论何时开始,都有效果,起初可以少跑一些,或隔一天跑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再逐渐增加至每天跑20~30分钟为宜,并长期坚持。

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呼吸要深长,缓缓而有节奏,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亦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宜用腹部深呼吸,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

要保持均匀的速度,以主观上不觉得难受、不喘粗气、不面红耳赤,能边跑边说话的轻松气氛为宜。客观上慢跑时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数为度。例如,60岁的人慢跑时的心率以每分钟170-60=110次,慢性病患者跑的速度还可再适当降低,距离也可短些。

安全提示

选择平坦的路面,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鞋,如果在柏油或水泥路面上,最好穿厚底胶鞋。跑前应先走一段,做做深呼吸,活动一下关节。如在公路上,应注意安全,尽量选择人行道。如果在慢跑后感到食欲不振,疲乏倦怠,头晕心慌,就可能是运动量过大了,必须加以调整或取得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