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11350300000037

第37章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事件

1935年11月13日,天津的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路上行人很少,只是偶尔有几个行人匆匆而过。突然,从居士林中传来了三声枪响。随着这三声枪响,大军阀孙传芳当场毙命。

开枪的是一位女子,名字叫施剑翘,当时她刚满30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平凡的她在当时轰动了天津,甚至整个中国。而她被人称为“一代侠女”,关于她的报道和故事不仅出现在报纸杂志的头版头条,而且还流传在天津的大街小巷。

施剑翘说,她杀孙传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父报仇。

施剑翘的父亲叫施从滨,出生于贫困家庭,15岁从军,在军中立了不少战功,1925年任山东军务帮办兼第二军军长。当奉系势力进入山东时,张宗昌拉拢施从滨,让他出战攻打孙传芳。刚开始施从滨不同意,准备辞职还乡。可是张宗昌提出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条件,如果施从滨能攻下安徽,就让他任安徽督办。这对于出生在安徽的施从滨的确有吸引力。于是,施从滨就率领部下迎击孙传芳。没想到孙传芳手下有两名挺厉害的大将,他们如猛虎般一路杀来,打得施从滨措手不及。加上张宗昌的援助迟迟不到,这让施从滨方寸大乱。他的许多部下也由于张宗昌长期不发军饷,没有一点儿斗志,见到眼前的敌军就纷纷逃跑。施从滨一看大势不好,便乘铁甲车准备逃跑,但是阴险的孙传芳早命人拆掉了铁轨,铁甲车跑了没多远便停下了。施从滨和手下的士兵全部被抓。

济南那边听说施从滨被抓的消息,顿时乱成了一团,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施从滨的大女儿倒是镇静,因为她知道双方打仗不杀战俘,再说施家和孙家向来也无深仇大恨,心想父亲施从滨不至于被杀死。可是她想错了,孙传芳性格极其残忍,向来杀人不眨眼。再说孙传芳在进攻山东前,曾三次发电报让施从滨归入他这边,和他一起对付张宗昌,而施从滨对此并未在意。没想到孙传芳心胸狭窄,耿耿于怀,他下令把施从滨斩首,并把其人头挂在蚌埠车站,围观者只许看不许上前收尸。最后尸体被当地的红十字会收殓,但还被孙传芳追究了一阵子。当时的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说孙传芳是首开民国虐杀对方将领的人。

当时孙传芳的许多部下对他杀施从滨的做法很是不满,但只能放在心里,没有人敢说什么。正是因为孙传芳逞一时之恨杀了施从滨,才造成被人刺杀的下场。

20岁的施剑翘听到这个消息后,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从此在心里种下了复仇的种子。她发誓,不为父亲报仇,死不瞑目,一定要杀死孙传芳。

可是在那个年代,她一个弱女子要为父报仇谈何容易?所以就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哥哥的身上。施剑翘的哥哥施中诚,其实是施剑翘叔父家的孩子,但是由于叔父早亡,施从滨就把施中诚视为亲生儿子对待。也正是施从滨的扶助,施中诚才得以前途光明。在施从滨被害后,施剑翘找到张宗昌,提出了三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安排给施中诚一个官位,于是施中诚便成了烟台警备司令。

施剑翘没想到她这个哥哥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不愿去替父报仇,这让施剑翘很失望。正在此时,施中诚的一位同学施靖公得知此事之后深表同情,他向施剑翘说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对施剑翘说,如果施小姐能够嫁给他,他一定会为施公报仇。施剑翘被施靖公的一番话感动了。眼下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为父报仇了,为了报仇,她答应了,于是她嫁给了施靖公。其实这施靖公只想借施中诚之手登上他垂涎已久的政途。当1930年9月,阎锡山被打得落花流水时,他的下属施靖公的升迁希望也化为泡影。备受打击的施靖公从此一蹶不振,沉醉于花红酒绿之中,全然不顾家中的老婆和孩子。尽管施剑翘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励他,也无济于事。他忘记了当初对施剑翘的承诺,把为父报仇之事忘得一干二净。不久,施剑翘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巨大的家庭开支让施靖公变本加厉,他不但不承担起一个做父亲、做丈夫应有的责任,还嫌儿子吃得多,这一下激怒了施剑翘。

有一天,施剑翘无意间听说孙传芳现正在天津,而且同日本人勾结。她得知这个消息便于1935年6月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天津的娘家,她不想再耽误了,要马上行动。

1935年9月17日,是施从滨去世10周年的日子。施剑翘为父亲烧纸祭奠。她祭祀的地点是在日租界的观音寺里。她想起了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眼泪像打开阀门的水一样哗啦啦流个不停。她跪在地上好长时间,不停地哭,寺里的和尚见施剑翘哭得这般伤心,以为她受了什么打击,就过来劝她忘却红尘之事,归入佛门。这位和尚说,近年来有许多的大官也都信起佛来,像靳云鹏、孙传芳这些人不都信佛念经了吗?施剑翘一听“孙传芳”这三个字,马上不哭了,继续向和尚追问下去。

原来孙传芳在兵败下野后定居天津。由于他平时得罪人太多,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他都待在家里。当他听说张宗昌被仇人暗杀之后,每晚都睡不好觉,担心自己的仇家会找上门来复仇。他把自己的苦闷之事告诉一同住在天津的靳云鹏。此时的靳云鹏在下野后就皈依佛门,他听说了孙传芳的忧愁之后,也让孙传芳皈依佛门,这样就能得到解脱。于是他们二人联手把天津城东南角草场庵的一座清修禅院买下来,之后将其改名为天津佛教居士林,由靳云鹏担任林长,孙传芳担任副林长,每周三和周六为念经的日子。从此,孙传芳让人称他“智圆法师”。

来寺里念经的居士还真不少,有2000多人,其中施剑翘也填写了一份志愿书就加入了该寺,化名董慧。从此以后她就随意出入该寺内,并且每到讲经之日她都来听。大殿很大,在佛龛前有一个大供桌,讲经的和尚坐在中间,在供桌的两边放有两把椅子,听别的居士说左边那个是靳云鹏的座位,右边那个是孙传芳的座位。施剑翘牢牢地记住了。

为了复仇能够成功,施剑翘开始做准备工作。她四处搜集孙传芳的照片,因为她没见过孙传芳,不知他长啥样。最终她在一个算命先生的手里找到了孙传芳的照片。然后她又想办法搞到了一支手枪和10来颗子弹。最后她又买了一台油印机,印了一些宣传单,内容是她为何要杀孙传芳。她安排好家中的一切,准备动手了。

1935年11月13日,是施剑翘打算刺杀孙传芳的日子。可是天公不作美,这一天居然下起了雨。施剑翘认为这种天气孙传芳不可能来,于是也没带枪就直奔居士林,她想先去那里看看情况。到那儿一看,孙传芳果然没来。她一脸失望地等在大殿后面。由于下雨的关系,听经的人不是很多,靳云鹏也没来。但是过了一会儿,施剑翘眼前一亮——孙传芳竟然来了。施剑翘马上租了一辆车赶回家,她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她特意穿上那件能放枪的自制大衣,把枪藏在里面,她亲了亲儿子,步履匆匆地赶往居士林。

当她再次来到居士林的时候,居士们都在认真地听经,根本没有人看她一眼。孙传芳也闭着眼睛认真听经,而随他一起来的卫士也都不在他的身边。对于施剑翘来说,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她离孙传芳比较远,怕开枪会伤及无辜,于是她便慢慢地向前靠近。等她来到孙传芳身后时,孙传芳丝毫没有察觉。施剑翘看着眼前这个人,想起了10年前父亲惨死的那一幕,那血淋淋的场面让她终生难忘。于是她拿出手枪对准了孙传芳的身后就扣动了扳机。随着一声枪响,孙传芳倒在了地上。施剑翘又向他的后脑和后背连开了两枪,孙传芳当场毙命。

听经的居士们一阵慌乱,这时的施剑翘大声说:“我只为父报仇,决不伤及无辜。”接完她拿出了事先印制好的传单,发给大家。传单上写着:

一、今天施剑翘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

二、详细情况请看我的《告国人书》。

三、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

四、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林及各位表示歉意。报仇女施剑翘谨启(手印)

施剑翘见孙传芳已经死了,便让寺里的和尚去叫警察,她要自首。警察来了之后,问了一些情况便把施剑翘带走了。孙传芳的卫士把孙传芳的尸体包好后,放在了汽车上拉回家。

很快,刺杀孙传芳之事传遍了整个天津,天津各大报纸的头条都报道了这一事件。次日,全国轰动。

施剑翘被捕后,关于她刺杀孙传芳的案件被移交天津地方法院审理。当时的社会各界都纷纷支持和同情施剑翘,报纸上也纷纷报道大军阀孙传芳的种种罪行:《孙传芳生前无恶不作》、《孙传芳死有余辜》等文章层出不穷。社会各界都强烈要求释放施剑翘,施剑翘的行为是为国除奸。孙传芳的儿子孙家震等人从中散布流言,要求法院重判施剑翘,并请了三位着名的律师。这对施剑翘极为不利。法庭一审判决施剑翘有期徒刑10年。孙家震对这个结果不服,表示太轻,于是他又上诉到河北省高等法院。几经周折,河北省高等法院的判决对施剑翘是一种安慰,由原来的10年减为7年。不久,施剑翘表示不服,上诉到南京最高法院,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维持7年的原判。

正当施剑翘打算在铁窗下生活7年时,她意外获得了一个天大的惊喜。1936年10月15日,《申报》突然发表了国民政府特赦施剑翘的消息,这让施剑翘以及所有知道施剑翘故事的人一阵激动。也在这一天,施剑翘恢复了自由身。

关于释放施剑翘的特赦令从何而来,《申报》记者林冰事后曾采访过施剑翘,原来是冯玉祥致电蒋介石,请求特赦施剑翘。而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早就想除去孙传芳了,只是没有机会,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正合了蒋介石的意,为了卖个人情就满足了冯玉祥的要求。但冯玉祥为什么要救施剑翘呢?因为施剑翘还是施从云的侄女,而施从云和冯玉祥等人一起参加了辛亥革命,他们曾结为兄弟,可谓交情深厚。在滦州起义时施从云被处死。所以,当冯玉祥得知施剑翘的案件时,马上联合一帮人为施剑翘求情,故而才有了施剑翘的特赦令。

获释之后的施剑翘带着母亲和孩子先是住在了弟弟家。此时正值七七事变爆发,于是施剑翘便投身救国事业,在张治中的安排下,她成为了省抗敌后援总会慰劳组主任。1942年,施剑翘被选为献机委员会指导长,并带头把自己珍藏多年的金银首饰全部捐出来用于购买战斗机。此次捐献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共购买战斗机3架用于抗日。1946年她又创办了“从云小学”,让那些饱经苦难的孩子上学读书,她担任学校董事长和校长。着名剧作家田汉为学校写了校歌。学校由最初的70名学生增加到后来的400多名。后来“从云小学”成了地下党民盟的活动据点,地下刊物《民工通讯》和《光明报》都是在这里印制。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施剑翘当选为苏州市妇女联合会的副主席。并在这一年她送两个儿子参军,为国效力。1952年,她又将自己一手创办的学校交给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同年查出患有子宫癌,手术之后在五台山疗养。后又回到北京,安度晚年。1979年,施剑翘被诊断为直肠癌,虽然手术成功,但不久之后又因尿毒症合并心肌衰竭去世,终年74岁,骨灰葬于苏州城西天灵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