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11345300000027

第27章 12月(1)

12月01日

懒散与冷漠如同一对双胞胎,

而准备充分的行动和令人满意的结果则是一对老出记。

满足感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高贵品质。你的头脑和心灵在受过训练和指导后,自然会开始对万物都怀抱慈悲的情感,这种慈悲情怀也就孕育了精神满足感。

感到满足并不意味着不再去努力争取,而是意味着它使你在努力的过程中不再焦虑;它也不是表明你会在罪恶、无知、愚蠢之事中找到满足感,而是让你能够在职责完成后获得开心的歇息,而后在工作上再接再厉,直到有所成就。

一个人可能满足于一辈子都活得奴颜婢膝,在罪恶中打滚,在质疑中翻腾。而他同样以这种无动于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责、义务和同僚的请求。你不能说他拥有满足这项美德,他从未经历过纯洁、持久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在一个人积极地达成目标后才能体会。

诚挚的努力和真实的生活才能带来满足的结果。

12月02日

真正感到心满意足的人工作起来精力充沛、诚心诚意,

他会以坦然平静的精神面貌来迎接任何结果。

人们应该对三件事物感到满意:生命中发生的一切,所拥有的友谊和所有财物,以及头脑中纯洁的思想。对周遭发生的一切都心满意足,这样的人不会陷入悲伤;满足于已有的友谊和财物,这样的人不会焦虑,亦不会遭遇不幸;拥抱自己那纯洁的思想,这样的人绝不会退回不洁的深渊,再次历经悲惨和卑劣的生活。

但是,另有三样东西是人们永远不应感到满意的:个人的观念,个性品格,以及自身的精神状态。不满意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的人将在智力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对自己的品性不满意,这样的人在意志和美德方面会不断升华;对自己的精神状态不满意,他一天天的努力会换来更深广的智慧和更完满的幸福。

有什么样的收获源于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

12月03日

世界大同是人类的终极理想,

世界一直缓慢但坚定地朝着这个理想前进。

若团队内的每个人目标不一致,全都顾念着个人的私心,那像兄弟会这样的组织就会很快崩溃,因为个人享乐最终会撕裂大家的集体之爱。但是,即使像兄弟会这样的组织最终从历史舞台上全面败退,那种曾有过的集体之爱和兄弟情义却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

若一个人能够使自己变得睿智、纯洁、心怀爱意,从脑海中剔除一切不和谐的因子,学着去展现神性的品质——没有这些品质,手足情谊不过是空谈,是个人主张,或是虚幻的梦——如此,他就能完全、透彻地理解手足情谊的美妙。

内心的标尺若仍然混乱不堪,

就不可能获得手足情谊。

12月04日

手足情首先是精神上的一种感情,

然后由内及外,

自然而然反映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上。

谦逊的态度会使人变得温和、平静;忍让的精神会孕育出耐心、智慧和正确的判断;爱之精神给予人善良、快乐与和谐的源泉;热情的态度将进化出温柔和宽容之心。

一个同时拥有这四种品质的人,他已然激发出内在的神性品格,能看清人的行为的因与果,了解内心真正的渴求,因此再也不会受到黑暗的诱惑。这样的人已经培养出对他人的手足情谊,从对他人的怨恨、嫉妒、刻薄中,从与他人的冲突、相互责难中解脱了出来。在他眼里,其他人都是他的兄弟姊妹,既包括那些品性高尚之人,亦包括那些依然深陷于黑暗诱惑的迷途同胞。对待一切人和事,他都用同一种态度,一种友好善良的态度。

有自负、自私、仇恨和责难的地方,

就不会有真正的手足情谊。

12月05日

若想待他人犹如爱兄弟,

首先要挣脱自我这个枷锁。

培养手足情谊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但那种感情本身只有一种,并且亘古不变。只有从自我中心主义和与人与己冲突不断的状态中脱身,将友善和平静待人的态度付诸实践后,才能真正获得。手足情谊是一种真实情感,而非空洞的处世理论。忍让和友善是这种情感的领路天使,平静心境是它的栖息之所。

如果两个人都固执己见,不愿退让,那么恶劣的情绪就会蔓延,手足情谊便不复存在。

但若两个人都愿意为对方着想,不去恶意揣度他人的意图,为他人服务而非相互攻讦,这样的话,便是怀抱着真理之爱和良善的愿望,手足情谊由此展现。

只有那种与世无争的平和之人,

才能懂得并真正怀有兄弟之爱。

12月06日

偏见总会引发残忍的恶行。

人们无需给予比自己更加纯净、睿智的人同情之心,因为在这些智者的生活中,他人的怜悯已经不是必要的了。人们应该敬爱他们,然后在崇拜他们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能够同他们一样进入更广博的世界。一个人无法理解比自己更睿智的人,因此在做出无谓的责难之前,他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比被他当作攻讦对象的人更高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该献出自己的同情心。如果不是,就应该心生敬畏。

当一个人总是苛刻地评判和责难他人时,

他反而应该自问,自己离心中理想的自我相差多远。

12月07日

反感、怨恨和责难,这些都是仇恨的不同表现形式,

只有从内心剔除这些情感,罪恶之念才会被清除。

为了获得睿智,清除精神上的创伤不过只是第一步。整个探索的道路要继续蔓延向上。它是一条净化心灵和启发智慧的道路,它不仅代表忘却创伤,更代表再也不会遭遇心灵的创伤。因为,只有绝对的自我和傲慢之心,才会被他人的行为和态度所伤害;那些将内心中的绝对自我和傲慢清除出去的人,绝不会去想“我被别人伤害了”或“我被他人误解了”。

一颗纯净的心灵才能正确地理解事物。正确的理解会给生命带来平静,不再遭受酸楚和苦难,并获得真正的安宁和智慧。

被他人的恶行所困扰的人,距离真理甚远。

12月08日

一个人若因自己犯下的罪孽倍感困扰,

那他离智慧的大门便不远了。

内心总是燃起怨愤火焰的人,无法理解平静和真理之谛;而那些浇灭怨愤火焰的人,才会开始去认识和理解平静。

那些将罪恶驱逐出心灵的人,不会再怨愤他人或被他人所怨,因为他已经足够明智,已经了解了怨愤的源头和性质,知道这种情感是无知的表现。随着他的内心越来越清晰明朗,犯下恶行的可能性便会越来越低。那些行恶之人是不够智慧的。真正的智者,绝不会行恶。

纯洁的人对他人都是温柔可亲的,即使是那些无知地以为别人对自己心怀恶意的人。他人的恶意并不会困扰智者,智者的心灵安寝在热情与爱的海洋中。

那些矢于正确的生活方式的人,

能够冷静、睿智地去理解生活。

12月09日

纯洁的心灵,正当的生活,

此二者是世间最伟大、最重要的事。

所有引发痛苦的思行都源自于自我中心和自我享乐;而那些能带来幸福的思行,则都以真理为依据。重塑头脑的过程包括两大方面,即冥想和实践。通过安静的冥想,你能找到正当行为的依据和理由,而通过实践,你能保证日常生活中的举止正直无错。

因为真理不是书本知识,不是什么微妙的理论,不是需要辩论的议题,抑或具有争议的技能。真理的习得只能通过正当无误的行为。

真理不是靠看书就能理解的;

它只能靠个人的实践去感知和习得。

12月10日

那些通过实践学习的人,才能取得真理之谛。

那些渴望获得真理的求道者,必须通过实践来取经。求道者的第一课便是学会掌控自我,而且要完全彻底地掌握这一技能,然后再经过一课接一课地学习,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理想的臻善道德。

人们普遍以为:要理解真理,就要去掌握某些特定的理念或观点。于是他们去阅读大量的教义,然后在头脑里形成了一种认识,他们称其为“真理”。然后他们四处去与人辩论,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才是真理。在世俗的事物上,这些人是聪明的,因为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手段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在精神的世界里,他们依然是愚人,因为他们仅仅只是阅读而不做实事,却幻想着自己掌握了真理。

能够保证所有行为都纯洁清白、无可指责的人,

才真正掌握了真理。

12月11日

爱,浩渺无垠,包罗万象。

爱,永远不会被任何信仰、流派或组织所独有。因此,那些在教义里宣扬只有自己的组织才是真正掌握着真理的团体,是在违背爱的本质。真理是一种精神,它代表一种生活,虽说它可以通过某些教义来诠释,却绝不会局限于某一条特定的教义。爱是一位身插双翼的天使,它拒绝被禁锢在某些教义的字句间。爱是一种超脱的存在,它超越一切观点、教条和人类的哲学,它比这一切都更加伟大。爱包含一切——正义与不公、率直与狡诈、清白与不洁。

若一个人怀抱至深、至广的爱意,能接纳所有人的一切信条,他所能理解的信仰,所能掌握的智慧,所能拥有的洞察力,都是世间罕见的,因为他看清并理解了他人。

恨不会生出爱来,

而在清除仇恨之后,便有爱自然发生。

12月12日

爱能扩宽并延展人类的头脑,

使人们伸出友善的臂弯,

一视同仁地拥抱所有同胞。

爱的方式与生活的方式——不朽的生活方式——殊途同归,它们都包括摆脱吹毛求疵、争论不休、挑三拣四和怀疑一切的毛病。如果我们拥有恶习,就不要自欺欺人,而应坦白自己缺乏爱的能力。能够如此诚实地对待自己,就离掌握爱的能力不远了。但若继续欺骗自己,那你将被永远关在爱的大门之外。

若我们的成长环境缺乏爱心,就得从头开始学习去爱,清除头脑里对工作伙伴和友人们的一切刻薄和怀疑。我们必须学会用开阔的心胸去对待他人,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当他人的观点、方法或行为与自己背道而驰时,要理解这是他们人格的权力和自由。这样的话,最终,我们也能够以“不朽的爱的原则”去爱他人。

无论这样的爱是出自某条教义,或是并无任何出处,

都永远沐浴在真理之光中。

12月13日

抛却一切错误的思想,拥抱正确的思行后,

你就能找到属于真理之道的生活。

人们错误的行为,将不幸带到了世界上。只有正确的行为,才会将世界带出不幸的深渊。错误的行为给我们带来悲伤;正确的行为为我们带来了幸福。

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这样想:“是他人的错误行为才使我不幸的。”这种想法会使他怨恨他人,让他心中的仇恨越积越多。他应该明白,自己的不幸都源自自身;他必须将不幸看作自己尚不完美的信号,这说明他自己身上尚有一些弱点,必须去克服。他不应因为自己的过失或烦恼而去指责他人,而应摆出毫不动摇的态度,更加坚定自己对真理的信仰。

要以谦卑的态度走在探索真理的神圣道路上。

12月14日

真理的原则始终如一,普适万世;

它绝非是由个人制订和决定的。

真理之道需要被发现、被探索、被实践。如今,人们已经使真理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以便让所有人都能够踏上这条平坦得多的探索之道。这条道路也对一切由罪恶步入清白,由歧途进入真理的求道者开放。这条古道承载了过去每一位追求真理之人的足迹,见证了他们是如何踏入完美的神圣之境。而在未来,它将继续见证着每一个不完美的求道者最终到达光荣的尽头。

如果一个人日日与内心的罪恶之念作斗争,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坚定地走在真理之道上,那么他到底有何信仰就并不重要了。因为虽然观点、理论和信仰相异,罪恶却只是同一种东西,征服罪恶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家口中的真理亦是相同的。

不同的年代盛行着不同的信仰,

但所谓神圣的道德原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12月15日

虽然真理包含许多不同的方面,

虽然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可以从中找到借鉴,

但真理永远只有一条。

我曾拜倒在所有伟大导师的脚下,也曾想向他们求解真理之道。我在那些来自印度和中国的温柔导师的生命和训诫中,找到了我们共同追求的神性品质,以及那种在上帝身上展现出的真理之道,这是多么难以言语的喜悦啊!对我来说,这些导师都是卓越之士,他们令人仰慕,他们如此伟大、善良和睿智,我们只能崇敬他们,并向他们虚心学习。这些导师对任何种族的良善的培养都有深远影响,因为他们本就来自不同的种族,他们是亿万人群共同敬仰的大师。

伟大的导师是人类族群中绽放的完美鲜花,

亦是人类在未来将要成为的理想典范。

12月16日

一颗纯洁心灵的完美状态,

是抛却一切欲望后的自由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