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外星人的惊天秘密:打开《山海经》说外星人
11343300000007

第7章 西山经(3)

打个比方,地球上的外星人来自A、B两个星球,A星球有A1、A2、A3三个国家,B星球有B1、B2、B3三个国家。当初,A、B两个星球的外星人划定范围,和平共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地球。但时间一长,A星球的A1国外星人在实验中造成了大量污染,或是擅自广大势力范围,危及B星球B1国外星人的利益。在多次商谈无果的情况下,B1与A1发生了局部战争。B1向本星球的B2、B3两个国家求援,A1向A2、A3两个国家求援。

这种人面鸡身的凫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信号弹,另一种外星人驯化的动物,以其传递战争信息。

西南二百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磬石,其阴多檀(tán)楮(chǔ),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鹿台山西南二百里是鸟危山,山南磬石遍布,山北檀树和构树很多,山中还生长大片的女床草。鸟危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砂。

这里只是记载了外星人足迹,即他们在鸟危山的发现。女床草到底是什么草,我不知道,我老师的老师也不知道。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再往西四百里是小次山,山上盛产白玉,山下盛产赤铜。山中有一种动物,形状像猿,白脑袋,红爪子,这种动物叫朱厌,它一出现就会有大的战事。

外星人之间的战争不但激烈,而且十分残酷,就这里来说,外星人之间的战争规模就不小。朱厌是一种武器,武器的首端呈白色,尾端呈红色。大战爆发前,地球人远远望去,见一个个朱厌并立在前方,就像猿猴似的蹲在那里,只要外星人一声令下,朱厌就会飞到敌方阵地,把敌人炸得血肉横飞。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è),其阴多碧,其兽多(zuó)牛、麢(líng)羊。

又西四百里,曰熏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厎(zhǐ)阳之山,其木多(jì)、枏、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zhuó)、牛。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琈(yǔfú)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táng)。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mí)、鹿、麋牛。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再往西三百里是大次山,山南盛产垩土,山北盛产碧玉,山中有很多牛和麢羊。

再往西四百里是熏吴山,山上没有草木,却有丰富的金属矿和玉石矿。

再往西四百里是厎阳山,山中的树木以水松、楠木、樟树居多,动物以犀牛、兕、老虎以及通体豹子斑纹的犳和牛最为常见。

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众兽山,山上遍布琈玉,山下到处是檀树和构树,这里金属矿丰富,山中有很多公母犀牛。

再往西五百里是皇人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石青、雄黄。皇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砂。

再往西三百里是中皇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山下遍布蕙草和棠梨树。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西皇山,山南有丰富的金属矿,山北有丰富的铁矿,山中的动物多见麋、鹿、麋牛。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莱山,山中的树木以檀树和构树居多,鸟类以罗罗鸟居多,这种鸟吃人。

这七座山没有受到战争的干扰,外星人、地球人和其他动物过着悠闲的生活。

说到这,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上古时期地球人有名字吗?

上古时期,绝大多数人缺名少姓,只是首领才有名字,名字是首领的专利。然而,人可以没有名字,山和水居然都有明确的名字!不要说4000年前,就算今天也有一大批山和水没有名字,尤其是山,人们统称“无名高地”,或用编号代之。可以断定,地球人没有给山水起名的意识,至少不会给这么多山水起名,是外星人,他们为了把各山、各水加以区别,才起了名字,地球人不过是鹦鹉学舌。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a(qián)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shào)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xǔ);毛采。

总计西方第二列山系,自钤山起到莱山止,共十七座山,绵延四千一百四十里。在这十七座山中,有十座山的山神是人面马身。另七座山的山神是人面牛身,四只脚,一条手臂,拄着拐棍行走,这就是所谓的“飞兽之神”、祭祀这七位山神,供品用猪和羊,以白茅草编成坐垫给神坐。另外那十位山神,祭祀用的供品是一只多彩的公鸡,盖上印章,不需要精米祭祀。

飞机场上,一辆吊车停在飞机旁,吊车臂高悬,四个轮子着地,四个支架放在地上,外星人正在紧张地为飞机更换部件。地球人在远处看着,外星人身体不时被机械遮挡,地球人议论:“只能看见他们的脸。”地球人不知吊车是什么东西,又议论:“看,那东西像牛一样有劲。”这不就是“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吗?

这里的“飞兽”就是飞行器。“为”即“维”,“是为飞兽之神”就是“是为神之飞兽”——在维修那个神奇的飞行器。说到这,你就一目了然了。

其实,“人面马身”、“人面牛身”是一个意思,都是指吊车。

a 钤:盖印章。

(第三节)西次三经

此处的比翼鸟是“机械鸟”——信号弹之类的东西,就像古代的兵符,左右两半,国君和将领各持一半,如果国君想要调兵,必须命人拿着他的一半兵符到将领那里,将领把自己的一半兵符和国君那一半合二为一、严丝合缝才能发兵。

这一节让我们大致了解外星人的生活、实践及战争。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yǎo)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yān)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fǔ),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尾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西方第三个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崇吾山,这座山位于黄河南岸,北望冢遂山,南览泽,西眺天帝的搏兽山,东瞰渊。山中有一种树,叶呈圆形,托起花蕾的小叶呈是白的,花是红的,花上有黑色的纹理,果实与枳子相似,食用它可使人多子多孙。山中有一种动物,形似猿猴,但臂上有斑纹,尾巴如豹,善于投掷,这种动物叫举父。山中有一种鸟,外形像野鸭子,却仅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必须两只鸟配合起来才能飞,这种鸟叫蛮蛮,它一出现天下就发生水灾。

如果把猴子和豹子的基因组合在一起,会造出一个什么物种?这个物种像猴还是像豹?在下肉眼凡胎,既非生物学家,更非科学大师,只能凭空想象。书中没有说举父的身高,这里的举父可能是黑猩猩或野人之类的灵长类动物。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大都知道,驴与马交配能生出骡子;在城市生活的人也听说过,老虎和狮子交配能生出狮虎兽。可是,骡子和骡子交配却什么也生不出来,狮虎兽和狮虎兽交配也不能繁育下一代。其中的原因很是深奥,我也解释不清楚。不过,外星人一定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试图借助这种“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的植物,来改善或改变他们杂交出来的各种“骡子”或“狮虎兽”的生殖功能。

蛮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比翼鸟。相传这种鸟只有一目一翼,雌的有右眼、右翼,雄的有左眼、左翼,两只鸟必须合在一起才能飞起来。这就是“比翼双飞”。今人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形影不离。然而,这种鸟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因为它们一旦升空,天下就会发生大水灾。现实生活中,这种鸟是根本不存在的,但会不会是外星人在地球上培养出的新物种呢?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但我还是认为,此处的比翼鸟是“机械鸟”——信号弹之类的东西,就像古代的兵符,左右两半,国君和将领各持一半,如果国君想要调兵,必须命人拿着他的一半兵符到将领那里,将领把自己的一半兵符和国君那一半合二为一、严丝合缝才能发兵。

看来,外星人对这种机械鸟的管理十分严格。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cǐ)水出焉,北流注于泑(yōu)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崇吾山西北三百里是长沙山。泚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入泑水,山上没有草木,多见石青、雄黄。

又是一片没有草木的地方。纵是生态被严重破坏的今天,纵是西北的大戈壁,也会偶有草木,可这座长沙山却没有。难道长沙山周围都是砂子吗?非也,这里遍布的是石青和雄黄。石青是蓝色的矿物质,也叫蓝铜矿,可以做颜料。雄黄又称鸡冠石,是一种硫化物,是中医上的传统药材,有解毒、杀菌、杀虫等功效。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还处于蒙昧阶段,他们是怎么知道蓝铜矿和硫化物的?此书中多处提到这两种物质及有色金属和玉,而对其他的物质却极少涉及?为什么本书只对这几种矿情有独钟?显然,这几个矿物质对外星人非常重要,很可能是他们飞船上必不可少的原料。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pí)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yōu)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yuán)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fǔ),食之不劳。

再往西北三百七十里是不周山。不周山北望诸山和岳崇山,向东可以看到泑泽,这里地下流出的水就是黄河的源头,水流滚滚。这里有一种珍贵的果树,果实像桃,叶子像枣,花是黄色的,花萼是红色的,食用它能解除疲劳。

这种桃很像神话里的仙桃。开发地球是个浩大工程,不但外星人累,给他们服务的地球人也累,这就需要缓解疲劳的药物。《山海经》中这种能缓解疲劳的植物很多。

不周山是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造成的。后面我们还要讲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mì)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fèi)汤汤(shāng),黄帝是食是飨(xiǎng);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是峚山,山上遍布丹木,圆叶红茎,开黄花,结红果,味道是甜的,人吃了不会感到饥饿。丹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稷泽,水中有丰富的白玉。白玉中含有墨玉,玉膏就是从墨玉中提炼的。玉膏的源头翻滚着,冒着气涌出,黄帝喜欢吃这种玉膏。用玉膏浇灌丹木,丹木生长五年后,就会开出光鲜艳丽的五色花朵,此花五味俱全,沁人心脾。

峚山山青水美,物产丰饶,真是个好地方。其一“其上多丹木”,丹木果不但味道甘甜,吃了它还不饿;其二“其中多白玉”,丹木生长的地方,就是丹水的发源地,丹水河出产白玉。其三“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丹水河中的白玉还炼出玄玉(墨玉),玄玉中能炼出玉膏,就连黄帝都喜欢吃,可见玉膏的味道非寻常可比;其四“以灌丹木”,玉膏不但能吃,还可浇丹木,用玉膏浇灌的丹木有五种颜色、五种味道。五色通常指青﹑赤﹑白﹑黑﹑黄,古代以这五种颜色为正色。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

丹木是丹水的源头,丹水源头产白玉,白玉转化玄玉,玄玉提炼玉膏,玉膏浇丹木,丹木五色五味俱全。一个多么好的产业链。

“沸沸汤汤”,怎么看都像在大锅里熬汤。小时候农村买不起白糖,人们往往从生产队的甜菜地里捡一些被丢弃的甜菜,把甜菜切成小丁放入水中熬,锅里的水翻滚着,冒着热气,这是不是“沸沸汤汤”吗?

再说玉膏。甜菜白色,水无色,放在锅里越熬水越稠,越熬水越黑。熬到一定程度,把甜菜渣捞出,再接着熬,锅中的液体逐渐形成胶状,而且晶莹放光,甘甜适口,俗称糖稀。这与文中的“玉膏”有什么区别?如果把糖稀再接着熬,待水分全部蒸发,锅凉下来,就会结晶成黑色的块,这与墨玉何其像也!反过来,把结晶的黑块用水煮开,不就又成“玉膏”了吗?

文中的“沸沸汤汤”前还有两个字“其原”——“其原沸沸汤汤”,我们不禁要问,“其原”是哪?哪里的“原”?是锅还在工厂里的大熔炉?

糖稀的味道是很甜的。在买不起糖的年代,糖稀很贵重,母亲总是把糖稀藏起来,留到过年时才拿出来吃。

“玉膏”味道那么好,谁肯用来浇树?尤其是那个极为原始的时代。很可能是把“糖稀渣”当成了肥料倒在树根,《山海经》的原作者误把“糖稀渣”当成了“糖稀”。糖稀渣虽有甜味,但甜味已经很淡了,而且也不是纯正的甜,通常用来喂猪,所以,糖稀渣是不是好肥料,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熬糖稀的原料很多,鸭梨、胡萝卜、甘蔗都可以。

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黄帝采撷峚山玉石的精华,种在钟山的南面,便长出瑾和瑜之类的美玉,这两种美玉坚硬精密,润厚而有光泽,发出五色光芒,五种光相互辉映,刚柔相济。不但天地鬼神喜欢享用,君子佩戴它也能消灾解难,抵御不祥之物的侵袭。从峚山到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全是水泽。这里生长着很多奇鸟、怪兽、奇鱼,这都是些怪异的动物。

什么是“天地鬼神”?我们都知道,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天”在甲骨文中写作,上面是个“O”,“O”下是“-”,两个“人”从“-”中间坠落。如果把“O”理解为飞碟,“-”理解为踏板,“天”不就是从飞船中走下来的人吗?如果你认为牵强,再看金文。金文的“天”写作,这就是一个从上坠落的、半蹲式的人!由此可见,“天”就是人,就是从空中降落的人。原始的地球人当然不会从空中降落,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地外生命,外星人。

“地”是形声字,形声字产生于形意字之后。“地”最早写作“帝”,“帝”在甲骨文中写作。这是什么?这不就是三根柱子支起来的天线吗?再看金文,金文的“帝”写作。这就更形象了,上面两短一长的“——”不就是发出的信号波吗?当今世界,谁控制话语权,谁就控制天下,“帝”就是引申为用无线信号发出命令的指挥者。

“鬼”甲骨文写作,上面像个大脑袋,下面是人跪坐的姿势。在人们的脑海中,鬼是似人非人的怪物,我们都认为是人死后的灵魂。上个世纪,汽车发生故障一般都是司机师傅钻到车下,或躺或坐修理自己的车。当他们坐着的时候,路行人看不到他们的头,因为他们的头被车体挡住了,或者说,他们的头和车体在人们的视线中重叠在一起了。如果把字上面的大脑袋看作是大汗淋漓的头与机器的重叠,那不就是在飞行器下维修设备的外星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