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11342900000003

第3章 人类的非语言交流,无言的述说最能展示真实性情(2)

“事情总会变得越来越好”是人们积极乐观心态的一种表现,它与人的非语言行为有着平行呼应的关系。当人感觉不错的时候,一切动作都是“向上”,而不是受重力影响“向下”的:眉毛会向上抬,下巴会向上抬,甚至是脚趾也会向上抬。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一个人接到了一条好消息,他的脚趾会马上跷起来;又如在会议室里,如果一个人把交叉的双手中的大拇指跷起来的话,他肯定是在发出某种积极的信号。

触觉论

触觉论是一门研究人的触碰方式以及它会带给人哪些感觉的学问。通过触觉论的研究发现,当你与一位工程师都去触摸手机或者电脑的按键时,工程师会对这款手机的屏幕或是电脑键盘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等作出更为灵敏和快速的反应。触觉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触摸。比如妈妈对孩子的温柔爱抚,这就是一种形式的触摸。我曾看见过一个小男孩爬到爸爸的跟前,把爸爸的下巴弄成了八字的形状,当时不由得感到这是一种多么温馨的父子之爱啊。在陌生人之间,握手则是最常见的触摸行为。

动机暗示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说出自己的某种真实意图之前,他的身体动作就已经“先行发言”了。这些动机的暗示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意图指示标志,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这一点。在与老板交谈时,如果你发现他的身体开始渐渐远离你,或是当你发现他的脚尖开始转向门口的方向时,那就说明他是在发出想结束这段对话的信号。不要介意,你的老板只不过是在说“我得走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当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动作时,他往往是在表明现在自己需要一些私人的时间或是空间。这时候如果你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使他离开,他会非常感激你的。

动作学

动作学是研究人的动作,尤其是四肢动作的一门学问。有些人总分不清动作学和非语言行为两者之间的差别。事实上,非语言行为的概念要比动作学更广,它包括面部动作、声调、眼神、衣着、生活习惯等,而动作只不过是非语言行为概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动作学的概念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常流行,当时很多着作的标题中都含有“动作学”一词(比如“动作学访谈录”)。如今这门学问的用处已不明显。

微动作

微动作或者微表达(这两个词汇是由着名研究学者保罗·艾克曼创造的)指的是极快速但又寓意深刻的非语言行为。由于这些动作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的,人的意识无法控制,所以它也是最真实的。微动作所表达的人类情感多与负面或消极的意义有关,所以它也为我们了解别人真实的感受开启了一扇窗。微动作的种类很多,但在生意场上,有一种微动作不能不知道,那就是收紧下眼皮。尽管这个动作非常微小,难以察觉,但它是一个人感觉不舒服、不满意的明显表征。每当几个咨询律师之间商讨修订合同的方案,尤其是说到反对提案的时候,这种动作是最常见的。

抚慰行为

抚慰行为一般适用于安慰某人或是将某人从紧张不适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其重获轻松愉悦之感的情境之下。任何形式的自我触摸、摩擦或是拥抱都有明显的安抚意图——比如人在等待医生下诊断书时,往往会通过玩弄发卡或项链的方式来缓解紧张。人还会通过触碰,覆盖自己身体中脆弱或是暴露在外的部位的方式,来使自己平静下来(比如揉搓脖子、捏下巴、摸耳饰或耳垂等)。一天当中,人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达到自我抚慰的目的:当遇到难题时,我们会摩擦自己的额头;见新老板之前我们会调整好领带,将头发梳平;说起某位同事突然被解雇的事情时,经常能看到说话者做出蜷缩上身,用双臂紧紧地护在胸前的动作。总之,当人感到不安全、紧张,或是害怕的时候,一定会作出某些能达到自我安抚作用的举动。

这类动作可以准确地向别人传递出你某时某刻真实的心理感受和状态。从某种程度上看,人类做出的自我抚慰行为可以被视为大脑与身体对话的一种方式。大脑通过它告诉人的身体“请镇静下来”。当人感到压力、恐惧、害怕、疲劳,试图使自己镇静或是集中精力时,经常会做出这样或是那样的抚慰行为。如果你看到某人做出这样的动作,你完全可以主动过去帮助减少对方的伤感情绪。

空间关系学

空间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人如何利用空间的学问。空间关系受等级(社会和经济等级)、文化、环境和个人舒适度因素的影响。当人感到自己的“空间”被侵犯的时候,马上就会做出敏感的反应。想象一下,在ATM机旁、商店结款台的队伍里,或是电梯上,有一个人鬼鬼祟祟地站在你身旁,我相信他的这一举动一定会让你感觉很不舒服,并且会打乱你的注意力。无论是与他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还是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会面,注意空间关系都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又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处理得好不好关系到你能否影响他人、创建和谐、表达权威及树立地位。

同步性

同步性是人自然而然地表达协调关系的一种方式。就如处在热恋中时,爱人之间会一起缓步于公园之中那样,身体的一致性表达出的是心神和人我合一的感觉。也正因如此,我们的日常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同步性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很有意思地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同步性是多么重视。在体育比赛中,我们常会为跳水和游泳运动员动作的一致性而拍案叫绝;全世界的人民无一不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位表演者一齐击缶的盛况而倾倒;还有军乐表演队伍所列出的整齐划一的队形;华盛顿无名烈士陵园和白金汉宫前士兵庄严整齐的换岗;某些特定行业的人会身着统一的制服等。这些视觉上的一致性会使人们有团结一致、以一作十之感。在婚礼上我们也不难看到一致性的存在。在有些婚礼上,伴娘会特意和新娘穿上同款式的礼服,以彰显她们间的亲密一致。总之,服装(统一着商务西装)和行为上(与老板以同样速度的步伐行进)的一致能创造出和谐的感觉和气氛。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人们步调不一致了,就容易出现不和谐之音。无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朋友圈中,这种不和谐之音都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感觉、沟通效果或是亲密关系。

划定自我空间(扞卫领地)

通过“划定空间”的方法,人可以表达出自己对于私人空间的需求。在任何一种文化中,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占有和被赋予的空间、财产越大、越多。这些人往往号称自己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空间”。当年哥伦布在伊莎贝拉女王前请求对他美洲发现之旅给予资助时,站得离女王的王座至少得有好几码远。然而,当这些征服者们来到今天属于墨西哥的这片土地上时,他们发现在那个新的世界里,普通人与王室成员之间同样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当今世界,人类“争取自我空间”的现象仍然是随处可见。从温布尔登的总统包厢到总统车队的汽车数量,再到交通高峰时段时一个人在地铁上要占两个人的位子,人类为自己争取与个人地位和需求匹配的空间的行为并不鲜见。在商业领域内,划定自我空间可以体现在争取角落里的一间办公室,争取一张宽阔的书桌,或是一个人张开双臂占据两张椅子等很多方面。总之,一个人的地位越高(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自认为的),他就越会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间。

FBI探员办案时,85%取决于读心术

在美国,FBI探员们凭借对犯罪嫌疑人心理方面的成功解读破获了一起又一起案件。从美国联邦调查局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对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他们破获案件最重要的指导理论之一,也是每一个FBI探员走向成熟并不断进步的基础。

对犯罪心理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总会受到一定的犯罪动机的支配,这些动机非常复杂,可能是对社会、对个人的不满,可能是对自身境遇的一种抱怨,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畸形把犯罪当成是一种常态。面对各种各样的犯罪动机,假如FBI探员仅凭主观判断,那么在案件侦破上恐怕很难有所突破,而且也不容易掌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因此,读心术就成为FBI探员调查取证时的一种惯用手段。

当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后,FBI探员会尽力从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审问时的非语言信息及供述情况了解其犯罪动机。比如,乔治·汉特警官在审讯一个向政府工作人员射击的罪犯时,就充分运用了读心术技巧,通过解读罪犯身体语言发现了破绽,寻找到了犯罪动机。

那个嫌疑人是在现场被逮捕的,被捕时他的脸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并且这种冷静一直延续到审讯。当时,是乔治·汉特警官对他进行审讯的。

嫌疑人不动声色,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而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个小时后,乔治·汉特警官还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于是,乔治·汉特警官开始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个嫌疑人进行判断。这个嫌疑人虽然自始至终都在极力掩饰他的情感,但乔治·汉特警官还是从他尖锐的目光、不断咬牙和双手握拳等动作体会到他内心充满了仇恨。乔治·汉特警官断定,嫌疑人者与被射杀的政府工作人员之间肯定存在着无法化解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