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奏:拿下硫黄岛,才能进攻日本本土
1944年的太平洋战场,美军已经牢牢掌握了主动,往日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在美军步步紧逼下逐步丢失太平洋上的各个战略要地。为了进一步巩固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并更有效地把日本本土纳入打击范围,美军把硫黄岛作为一个必须争夺的战略支撑点。而对日本来说,丢失硫黄岛则意味着失去本土最后的一道防线。一场事关整个太平洋战局的空前惨烈的岛屿争夺战就此展开。疯狂的日军在这里苦苦维系着最后的幻梦。
1.前奏:拿下硫黄岛,才能进攻日本本土
1944年的2月,海风呼啸,天空一片阴霾。美军已经占领了马绍尔群岛,全面着手建立航空基地,势不可当地压向日本占据的一个小岛——硫黄岛。隔着滔天的海浪,两军对峙,气氛凝重。硫黄岛之所以成为双方交战的利益中心,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硫黄岛,是小笠原诸岛西南部的岛群,北距东京600余千米,南距塞班岛500余千米,东南则各离马里亚纳群岛200余千米。全岛长约8000米,宽约4000米,上宽下窄,因为岛的南部有一座终年弥漫着硫黄烟雾的死火山而得名。虽然全岛面积仅仅为了31.2平方千米,人烟稀少,但是由于正处在东京与塞班岛之间,犹如一只肥硕的火腿吸引着美军的注意。因为受到航程的限制,美军的B-29轰炸机无法携带足够炸弹前往日本本土,急需硫黄岛这个中转站。更何况岛上日军对美军阻碍也非常大,一旦美军有所动作,在岛日军就可以提前向东京报告,并且派出飞机拦截,甚至可能对美军机场进行轰炸。只有突破这道防守,美军才能一举冲入日本本土,获得最终的胜利。
硫黄岛是卡在美军喉咙的一块骨头,必须除之而后快。只要硫黄岛攻克成功,不仅轰炸机的携弹量可以增加一倍,而且还可以添加战斗机全程护航,甚至其他威力稍弱的轰炸机因为航程的缩短,也可以一起加入战斗。
1944年4月17日,美军参谋部一致通过攻占硫黄岛的计划,太平洋战区开始为这个行动进行准备,指挥部由珍珠港转移到了关岛。
10月初全盘计划落定,详细的硫黄岛攻占方案出台,第五两栖军为地面作战部队主力,包括了海军陆战队第三、第四、第五师共6万人。这支力量的主帅是史密斯中将。而特纳中将则率领着登陆与支援编队。同时还增派了掩护部队,米切尔中将手下的第五十八特混编队将提供密集完善的保卫,500艘登陆战舰、400艘军舰、2000架飞机的强大阵容,对付这个小岛绰绰有余。
负责统筹这一切的是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
万事俱备,只欠时机。因为当时安排的参战部队一时还没能召集回来,大部分还在支援吕宋岛登陆战,所以对硫黄岛的计划还需要耐心等待。偏偏吕宋岛战役开展得十分艰难,对硫黄岛的进攻也一拖再拖。
2.战争阴云:硫黄岛上磨刀霍霍的敢死队
硫黄岛烟气弥漫,在雾蒙蒙中美军大军压境,风雨欲来,驻守硫黄岛的日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1944年以前,硫黄岛还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岛,仅仅是日军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但是在此刻,硫黄岛的存在变得举足轻重,维系着日本本土的安全,日军不得不增派大量人员前来支援。之前小岛的守卫仅仅由千余人与20架飞机维持着,自从马里亚纳群岛失守以后,士兵人数激增到23000人,整编为第一○九师,由经验丰富,冷静善战的栗林中道担任师团长。在硬件方面,增援也是相当强硬,13门火炮,200挺轻重机枪,4552支步枪,12架高射炮,30挺25mm口径二联高射机枪,还有120mm口径火炮的配置,将这个小小的岛屿围了个密不透风,织成一张密密的火力网,重重把守,严阵以待。
尽管如此,日军的防守还是有着致命的漏洞。由于在菲律宾战役中,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已经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现在硫黄岛的抗登陆作战几乎只能在陆地进行。
栗林是名出色的职业军人,曾经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上任以后,紧急分析战况,发现要在缺乏海空军的情况下抵挡美军的攻势,简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这个坚毅顽固的日本人偏偏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他仔细剖析了硫黄岛上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将岛上两个机场作为主要防御地带,狡猾地避开地面战争,选择了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的纵深防御工事。
栗林考虑到,尽管岛上的士兵增加了,但是比起庞大的美国军队,还是无异于以卵击石,硬碰硬绝对会一败涂地。要想把硫黄岛防守下来,就必须放弃日军在战争初期惯用的死拼战术,必须更加灵活,以最少的牺牲换得最大的破坏力。
他强硬地作了一系列规定,所有攻击必须改为近距离射击,士兵必须分散开进行机动的防御,以诱伏为主,等美军上钩了再进行打击!
这些规定的推出,虽然牺牲了射界,但都是为了尽量减少日军的损失,提高在猛烈攻击之下的生存能力,而且日军的火炮与通信网络都被防护得妥妥当当,整座折钵山几乎被掏空,成了一个空壳。外部看起来并无异常的山体,里面却曲折地布满九层筑道!而海滩纵深也是陷阱重重,不仅有大量地雷,还埋藏了大量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所有武器都经过精确的设置,一炸一个准,绝对不浪费一颗子弹,美军一旦登陆,立刻全面开花。日军这种根据地势进行的机动防御,让美军仿佛面对一个没有缝的蛋,完全摸不到头,攻也无处下手。
等到一切部署妥当,栗林环顾下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脸色分外凝重,他下令:“你们切不可自杀冲锋,每个人的牺牲必须换来至少十条美军的性命!”一命换十命!惨烈的宣言让在岛的所有士兵鸦雀无声,他们知道这次防御战不光是用枪炮,还必须用他们的血肉来铸成最后一道防线!一片死寂!山中的每一条战壕似乎都已经凝结,但是栗林却看到每个士兵的眼睛中,都狠狠地透露出舍命的决心!
两军隔着滔天海浪死死对峙,死亡就像天空中密布的阴云,重重压在两军每一个士兵心头。顽固不化的驻岛日军,在栗林的带领下拼命死守,给美军造成了极大困难,也使硫黄岛战役成为太平洋战场最为严酷和残忍、艰巨的登陆战役。
3.轰炸威慑:恐惧正在发生
先掀起的是一场空中轰炸。1944年8月10日,塞班岛美军航空兵拉低战机,蜂鸣着轰炸了小笠原群岛,空中轰炸通常优先选择战略措施,这次美军也没有例外,目标锁定了硫黄岛的机场以及中转港口,意图切断硫黄岛的物资供给。两个月间美军隔三差五就这样轰炸一回,但是消耗了约4000吨子弹以后,也没看到多大效果。
11月24日,美军首次出动了塞班岛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范围轰炸,炮弹轰然落地,火焰冲天而起,在日军阵营制造了极大的恐慌。三天后日军即作出反应,在硫黄岛驻守的日军于27日发动两架飞机直飞塞班岛B-29航空基地进行空袭,当场击毁B-29超级轰炸机一架,连带击伤其余11架飞机。随后的几天,硫黄岛日军的空袭战略并未停止,航空基地一日不得安宁,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为了反击硫黄岛日军的空袭,美军在1944年12月8日组织起规模庞大的海空协同突击,192架飞机高低盘旋,62架B-29轰炸机夹杂其中。但是猛烈的炮火与轰炸却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日军的防御措施固若金汤,美军数次集中火力进攻,仅仅伤了硫黄岛的皮毛而已。
此后美军连续组织类似规模的海空联合突击四次,但也只是略微压制了日军的火力,战斗僵局根本无法突破。
美国人这次拿出了空前的耐心,从12月9日开始,只要天气允许飞行,黑尔少将必定会指挥B-24轰炸机对硫黄岛进行一番炮弹的“致意”。B-29作为轰炸机中的老大哥,也不在塞班岛闲着,时不时就一起投掷炸弹。频繁的美军轰炸机到2月初的时候已经出动了近3000架次,近万吨的炮弹和不计其数的榴弹倾泻到硫黄岛的地面上。空中残余着袅袅青烟,但是日军阵地依旧一片死寂,没有反抗的动静,更没有受挫后的反应。美军这样的行动甚至都没能彻底毁掉日军机场,因为日军总是会在空袭一过,立刻冲出去修补。
1945年1月26日,美军终于等来了吕宋岛战役的结束,第三舰队大批返回,重组成为斯普鲁恩斯帅旗下的第五舰队。斯普鲁恩斯最近一直在查阅硫黄岛空中侦察的照片,对这个小岛的心情由一开始不屑一顾到慢慢变成了凝重,图像显示出小岛看似平常,但是暗藏玄机,底下很可能埋藏着极为可怕的防御系统。斯普鲁恩斯放弃了原先轻松攻下的打算,郑重向手下将领宣布这会是他们遇到的最难攻克的岛屿,并且作好了至少牺牲2万士兵的准备。
1月28日,面对顽固死守的日军,美军一筹莫展,硫黄岛能打下吗?打下它有必要吗?正好这个时候对日作战陆军航空兵第二十一航空队的司令李梅少将来访,共同商讨硫黄岛战役的方案。在紧急会议上,对于攻占硫黄岛是否有这么大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李梅少将非常肯定,如果拿不下硫黄岛,就拿不下日本!斯普鲁恩斯一拍桌子,得出定论:“鉴于硫黄岛这样紧要的地理位置,只有不惜军力攻下这弹丸之地,才能将大军开进日本本土!”
过了两天,尼米兹也来到了根据地,对美军硫黄岛作战准备情况进行视察。斯普鲁恩斯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尼米兹:“如果不用舰载航空兵对关东本土机场进行压制的话,恐怕从那边赶来的日军随时能够支援硫黄岛!”
尼米兹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你完全可以放心,拼命进攻吧!”
4.战略迷惑:佯攻日本本土
既然强大的集中轰炸火力对硫黄岛的日军毫无作用,美军绞尽脑汁,终于研究出一个迂回策略,2月10日,第五舰队司令员斯普鲁恩斯制订出两线进攻、迷惑日军的战略方案。暗夜中,美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载乘大量兵力,由第五十八特混编队的“邦克山”号航母护航,身后跟随大小16艘航母和8艘战列舰,远远还紧连着15艘较小型巡洋舰和77艘驱逐舰,浩浩荡荡的航母编队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直奔日本本土。海面上恶浪滔天,他们将驶离乌利西,绕过马里亚纳群岛和小笠原群岛,对东京发动压制性空袭。这是美军从1942年4月空袭东京以来第一次由航母编队袭击日本本土。让斯普鲁恩斯特别担心的是威名显赫的日本神风特工队,为了有效防范,每艘航母除了架上必备的轰炸机和鱼雷机,其他空位都摆满战斗机以防空战。他们的担心多余了,日军对此疏于防备,美军一举成功。16日,天色还没有破晓,航母编队已经逼近东京东南部124海里海域,再驶60海里舰艇就会靠上日本本土海岸。
日军依旧无动于衷,2月16日,按照原计划美军航母编队搭载的轰炸机纷纷起飞,分成几个批次前去破坏东京湾各处机场。但是乌云低沉,可视范围不佳,加上大风呼啸,许多攻击并没有击中目标。
2月17日,航母编队如鹰般的轰炸机又一次轰鸣起飞,关东机场和飞机制造厂等工事单位成为这一轮的目标。日军措手不及,尽管在前一天已经匆忙迎战,但是完全不是准备充分的美军的对手。在这两天里,332架日机冒着黑烟坠落,连地面停留的飞机也不可幸免。大范围的攻击虽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但是本土炮弹四处开花的混乱景象,成功地吸引了硫黄岛兵力的注意。与此同时,美军又紧急将舰队撤回,连同剩余力量对硫黄岛发动致命的攻击。
5.抢滩登陆:遭受顽强抵抗
当美军支援火力编队到达硫黄岛海域后,所有战列舰、巡洋舰均分配好位置全面准备火炮攻击。2月15日,美国海军部长来到塞班岛听取战斗准备汇报,登陆编队有着“短吻鳄”之称的司令特纳表示,尽管之前计划将用十天的炮火来攻克硫黄岛,但是因为军舰载重量有限,实际弹药仅够三天使用。
“但是请您放心!这个弹丸之地,三天已经足够炸得它体无完肤!”特纳又补充保证道。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美国又一支劲旅——布兰迪火力支援编队也前来助阵,并且立刻开始火力准备。按地段划分,安排好战列舰与巡洋舰后,为了保证射击精确度,他们甚至安插了几艘战列舰逼往岸边3000米处直接瞄准目标。
一边美军在严密地布阵,一边栗林却下令用中短炮进行回防,大炮隐藏不发。所以一开始美军攻势猛烈,显得日军毫无防守之力。尽管情势一面倒,但这天气实在是太糟糕了,充满了火山烟灰和温泉迷雾的岛屿本来就朦朦胧胧,加上炮弹的硝烟,无异于下了一场大雾,离得再近也没办法准确击中目标。所以原先美军计划可以摧毁的750个目标实际上仅仅完成了17个。
徒劳轰炸一天以后,美军水下爆破队开始潜入深海探寻日军在海下的通行航道,在登陆炮艇的掩护下摘取了水下部分水雷和障碍物。这下可触到了日本人的神经,本来就高度紧张的栗林以为美军将即刻登陆,于是立刻命令大口径火炮全力回击。
美军的12艘掩护炮艇当场沉没9艘,另外3艘也是残破不堪侥幸逃回。派往探测的美军要么失踪,要么死亡。而当时美军正以为胜券在握,炮弹齐飞准备一鼓作气,此刻日军突然声势大起,火力瞬间增大,回攻之猛烈令美军大吃一惊,这要归功于日军将火力点隐藏得十分巧妙,顽强的日本士兵占据有利地势,使得美军攻势无法近前。岛上炮声隆隆,伤兵无数,惨烈的状况显示出战役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军立刻瞄准这些暴露出的目标开始轰击。
接下来的三天,美军猛烈的火力继续充分地展现他们的优势,空中掩护的战机遮天蔽日,负责警戒的航母也是纵横海面,燃烧弹如雨点般密集,日军阵地伪装很快燃起熊熊大火,变得无遮无拦。岛上此刻还充满了浓烈呛人的硫黄味道,只是这已经不再是火山的缘故,全部来自美军的炮弹。日军知道刚刚的暴露引来了这通猛击,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全部潜伏不动,近3万吨的美军炮弹几乎覆盖了硫黄岛地面,可是日军的防御工事何其坚固,承受重压愣是纹丝不动。
19日早晨,久久不散的乌云终于随风而去,太阳开始露面,坑坑洼洼烧焦、又进水潮湿的地面开始慢慢收干,对美军来说,这样的好天气也许预示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因为美军炮弹攻击的最大阻力——天气因素已经消失。到了真正展现火炮实力的时候了,战列舰、重巡洋舰、驱逐舰纷纷就位。尽管这时候弹药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并不能像前三天那么肆无忌惮,但是因为视野良好,日军据点清晰可辨,几乎是一打一个准,效果反而比之前要好很多。
在基本扫清地面障碍之后,美军部队开始登陆。刚开始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仅仅是零零星星的轻武器的扫射,日军似乎成了战争中可有可无的角色。仿佛美军真正的敌人只有天气和地形——确实,硫黄岛的火山灰非常麻烦,松软淤积的泥土使得登陆车全部沉陷,无法动弹。即使登陆舰在后面急着上岸,却因为前方阻滞只能眼睁睁等着。登陆舰上的士兵见此情况纷纷跳入水中,徒步往岸上走去。
特纳侧耳倾听,除了偶尔一阵机关枪的声音外,听不到日本人有任何大动静,他满意地笑了:“日本人的实力在前一轮已经耗尽,前进吧!我的士兵!不出五天,我们就可以欢乐地告别这座该死的岛屿!”话音未落,日军炮火铺天盖地向着美军前锋袭来,之前并不是没有实力反击,而是栗林希望诱敌深入,只要美军炮火一延伸,就可以全面压制。果不其然,登陆的美军伤亡惨重,真的是“前浪死在沙滩上”,一时所有后续队伍都被堵住,无法前进。
6.硫黄岛激战:美国大兵大战日本特工队
在最前一批的美军陆战四师身后,跟着一群少挨了些子弹的陆战五师,因为晚了二十分钟,所以这支队伍侥幸伤亡不大,存活的部分一咬牙迅速扑上,趁前方部队挡着炮火的时候,迅速登岛,一举切断了折钵山周围的联系点。
这样折钵山就成了一个孤立的根据地,成为美军首个要拿下的目标。可惜这个时候的陆战四师已经是强弩之末,陆战五师也是岌岌可危,舰炮火力赶忙进行大力掩护,增援火力之强不敢说绝后,至少是空前的。
在舰炮火力的帮助下,美军登陆部队一排死在日军枪口下,另一排就赶紧替上,就这样一步一挪开始艰难推进。
之前的登陆车被陷事实还不足以让美国人吸取教训,美军居然派坦克上岸,希望能帮登陆部队一个忙,可惜跟前面的情形一致,坦克也深陷泥沼无法脱困,活生生成了日军攻击的靶子。
目前美军唯一能依赖的是最简单的炸药包与火焰喷射器,就在他们艰难前进的时候,天公又不作美了。大风突起,直往美军面前猛吹,人还能勉强顶住风力,登陆艇却支持不住,庞大的身躯被吹得左右摇晃,甚至干脆翻倒了。
此刻看看登陆海滩的情景,已经不能用“混乱”来形容,损坏的登陆艇横七竖八,千疮百孔陷在淤泥里的战车和坦克,拥挤上岸的补充人员及物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番折腾又引发了尘土四处飞扬,硫黄岛好不容易变清澈的空气瞬间又变成往日的样子,美军这次吃亏可是吃大了。
但是特纳对着尼米兹还是信誓旦旦:“您放心!登陆部队勇往直前,毫无阻力,几乎没有伤亡!”
事实上,直到中午美军也没有推进一里路,到下午才摸到一号机场的边儿。四师的两个团一个已经是人员所剩无几,另一个早就全军覆没。五师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毕竟有四师当人肉墙在前面挡着,硬是摧毁了日军不少火力点,到天黑之前,总算有三万美军登陆,找到了落脚处。第一天清算,伤亡两千余人,还不算特别惨烈,特纳心想万事开头难,以后说不定就好过了。
他又一次想错了,刚刚结束的一天仅仅是噩梦的开始,往后的日子才叫做真正的地狱。
20日,唯恐日军夜袭的美军担惊受怕之后,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战斗。一号机场被攻占,岛南日军联系也被切断,好不容易砍掉了日军的一些枝枝蔓蔓。但是日军的主要实力都在密密麻麻的岩洞中,火炮只能在洞口溅起点石块,对士兵一点威胁都没有。少许坦克经过了火山灰滩涂的考验,总算能为掩护起到一点作用,美军第二十八团就在坦克的护翼下一个个地开始消灭洞中日军,手榴弹、炸药包、火焰喷射器,都是收效较慢的老一套,就这样又是一天过去了,他们前进了200米都不到。
剩下的两天,无一不是重复昨天的事情,让美军更为气馁的还有大雨滂沱,导致岸上飞沙走石,海面惊涛骇浪,22日美军唯一能做的就是休息。
2月23日,状况依旧,右翼前进300米。
2月24日,蜗牛般的速度并没有变快。虽然已经艰难突破了日军二号机场南侧,但是随即而来的日军逆袭又给了美军一场血的洗礼。6000名年轻士兵已经血洒战场,情况没有突破性的改善。2月25日,这不是一场拉锯战,因为日军始终没有出来,反而像是美军在徒劳地刨着一面钢壁,接下来的几天不外乎如此,占尽人力物资优势的美军的攻击活脱脱被日本幽深复杂的通道变成了一场消耗战。每前进一步都要踏在新战死的尸体上,几个团非死即伤,更有的全连覆没。
刚开始还算侥幸的第五师此刻冲到左翼一线,也开始遭受第四师的命运,362高地的争夺和第四师382流血战如出一辙,日军的密集火力将美军退路全面封锁,前进是子弹,后退也是子弹,一张死亡织成的网罩住了每一个踏入日军防范范围的美军士兵。
巨大的牺牲并不是徒劳的,即使坚如磐石,也有水滴石穿的一天,日军的防御在美军锲而不舍的攻击之下实质上已经在逐步松动。
3月7日,美军以陆战三师为主力,发动强硬总攻。这次攻击突破了以往硬攻、强攻的作风,巧妙攻下了防守最严密的日军据点,虽然这样做的后果是留下了最困难的给四师和五师,但目前美军已经下定决心牺牲部分军队。三师势如破竹,一路往前,两天后就将日军一剖为二,占据了三号机场。
栗林感受到了真正的压力,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进行正面反击也是不现实的,他下令日军尽可能渗透进美军防线,采用夜间战术重新聚集起日军被分散的力量。可是美军及时察觉了这些在暗夜中匍匐深入的敌人,照明弹将他们的身影暴露无疑。日军的反击不仅失败了,而且造成了大量伤亡,原本底气就不足,现在更加是雪上加霜。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日军受到惨重打击、进行最后的顽抗时,他们心急如焚盼望的援军——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却在菲律宾莱特湾遭到拦截,一番海战之后,满载军备补给的军舰被打得无力前进。而另一部分援军,即岸基航空兵和潜艇部队也在空战和海战中损失殆尽。日军总司令部眼看自己伸出的一只只臂膀被砍得七零八落,决心采用日本特有的自杀性作战方式,以最惨烈的进攻获取最大的效果。
这支肩负使命、以死亡为代价的队伍就是国际上让人闻风丧胆的神风特工队。他们故意用自己的飞机撞上航母,以求同归于尽。用一架战机和数人牺牲来换取美国军队的大批伤亡。
从西岸到东岸,美国的军舰航母都遭遇了这种黑色袭击。“俾斯麦海”号护航航母也不能幸免,一架日机撞入舰体,在机库内当场爆炸,直接把机库飞机全部引燃,火势甚至蔓延到弹药舱,一声巨响,连环爆炸在海面掀起了滔天巨浪。“隆加”号、“基厄卡克”号,众多美军大家伙都被这种毒蚊子摧毁,损失远远大于日军。
除了空中自杀飞机,还有海底自杀潜艇。无论是“千草”还是“神武”等潜艇特工部队,都抱着有去无回之心大肆破坏美军的海军力量。
从4月16日至18日,美军不甘停滞,除了舰炮火力,干脆全部动员,连同护航母舰的舰载机进行海陆空三方面进攻,在火势熊熊的燃烧弹的辉映下,日军的炮弹也用尽了,士兵也逐渐疲惫不堪,火力像是风中残烛,迅速被美军凶猛地扑灭,硫黄岛战役终于在日军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宣告结束。
7.战典回响
下一个目标:日本本土
仅仅30余平方千米的小小硫黄岛,造成了一步一牺牲,一步一流血的局面。作为防御方的日军伤亡惨重,当场阵亡200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仅仅留下1000多个战俘。失去90余架飞机和三艘潜艇。在最后关头不得不冲出战壕战斗时,他们就奔向了死亡。
而反观美军,在进攻阶段因为日军凌厉的防守反击,21865人受伤,死亡6821人,其中大多为登陆部队三师、四师、五师的士兵。数量略大于日军,但是惨烈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美军军备损失反而来得严重,不仅被击沉了一艘护航航母,而且各种扫雷舰、中型登陆舰、快速运输舰、登陆兵运输舰等都有损坏,登陆坦克更是被打得面目全非。
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这一次的付出可谓是空前绝后,以远大于日军的代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这样的牺牲也是意义重大,打开硫黄岛这道关口以后,美军立刻全面登陆抢修机场,将硫黄岛作为自己战机军备的中转站,从而有效解决了作战半径问题,借着轰炸机的战略轰炸,使得日本本土全面陷入崩溃。
此次美军的重大伤亡令美军高层心中为之一惊,日本人如此顽强的抵抗必定在本土还会上演,这样算下来,美军如果要拿下日本,必定要付出比此役更加惨重的代价。
但是当时美国并没有考虑到立刻使用原子弹,而是把这个秘密武器放到日本本土,以取得更大范围的杀伤。
8.沙场点兵
人物:斯普鲁恩斯
1886年出生的雷蒙德·埃姆斯·斯普鲁恩斯,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虽然他成绩优秀却默默无闻,毕业后在大量战役中,凭借自己的敏锐判断,逐步升职为美国第五舰队第一任司令,改组后的太平洋舰队第三任司令,海军上将。在对日战争中,斯普鲁恩斯吸取了“可怕的塔拉瓦海滩”一战的教训,两栖作战战术理论得到加强,正是他建议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由此突破对日作战的关键,攻克日本之后斯普鲁恩斯负责指挥日本全部海军,战后出任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他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强调战略、战术和后勤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退役后更是出任美国驻菲律宾大使。 由于众议员的反对,他一生未获五星上将奖章,引以为憾, 1969年12月13日,曾经荣获三枚优异服务勋章、被称为“海军上将中的上将”的斯普鲁恩斯去世。
武器:喷火器
喷火器也称做火焰喷射器,是利用火焰喷射产生热焰的近距离攻击武器。喷火器主要用于攻击敌方火力点,使得防御工事内的士兵大范围烧伤烧死,能够阻击冲击的步兵群体。同时,喷火器能喷出极速的燃烧油,使得火焰射流异常猛烈,甚至能够顺着战壕四处飞溅,能够附在任何一个拐角处进行燃烧,不仅可以杀伤较为隐蔽的目标,而且能给敌人带来极大的精神震撼。大量燃烧会消耗一定范围内的氧气,取而代之以有毒气体,如果工事封闭,那么在内的士兵就会因为窒息或者中毒而死,因此在攻坚战中,如果遇到洞穴或者坑道这样的防御工事,喷火器具有出色的作用。
在硫黄岛战役中,日军利用长期经营的永久性工事躲在暗堡、洞穴中给美军造成了极大伤亡。为了彻底消灭负隅顽抗的日军,美军在此次战役中大量使用火焰喷射器,给躲藏在地下的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
战术:蛙跳式越岛战术
蛙跳式越岛战术,也称跳岛战术,一般认为由麦克阿瑟发明,意指不是采用逐一收复、各个击破的办法,而是跳过火力强劲、防守坚固的岛屿,先攻占下一个薄弱的岛屿,通过海空封锁的方式使得顽强抵抗的岛屿陷入孤立的局面,使得其最后只能束手投降或者力竭而败。在对日本硫黄岛的进攻中,美军即采用蛙跳战术,最后包围硫黄岛进行全面攻击,使得硫黄岛的防御战略全面崩溃。由于日本是列岛长链,如果在其中一环拦腰截断,剩下的岛链就支离破碎,不堪一击了,美军在攻击太平洋上日本占领的岛屿中,广泛使用了这一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