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过目不忘:培养惊人记忆力
11290700000033

第33章 综合记忆(2)

及时地复习。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记忆之母。以记忆才能著称的茅以升教授谈到自己记忆力好的原因时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马克思有一个习惯,隔几年就要将自己读过的书中做了记号的地方和自己的笔记重读一遍,为的是巩固记忆。这些都说明,复习对增强记忆,防止遗忘的重要性。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在识记材料尚未遗忘之前就应该复习。复习要及时,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巩固建筑物,而不是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多种渠道信息刺激。大脑可以同时接受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可接受来自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信息。实验表明,用不同的感官来记忆,成绩优劣顺序如下:视读,视,视听读,听读,视听,听。说明学习时光用两耳去听效果最差。如老师教初中学生一节课学习十个英语单词,在甲班用看、读、写、听四种方法同时进行,在乙班用看、读、听三种方法同时进行,在丙班,只用听的方法学习。结果错误率是:甲班4%,乙班28%,丙班90%。

所以光听讲,忘得最快。应该是眼看,口说,手写同时进行,才能加深大脑皮层信息刺激的痕迹,使记忆牢固度提高。许多学者都有这个体会:不动笔墨不看书,因此做笔记式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此外,在学习的时候开头第一遍最重要,第一次的感知印象最强烈、最深刻,有利于记得牢,保持时间长。

学习材料的数量要适当,学习的时间要略长。遗忘的速度受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还要受学习程度的影响。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记忆就越难,遗忘得越多。因此,学习时要选择数量适当,不能过多。在学习时间上,可适当延长。学习不必担心脑子的潜力,过度学习要比学习时间不足的记忆效果好。如背诵一篇短文,20分钟刚能背过,然后再背15分钟,就是过度学习,这样,这篇短文就会牢记,不易忘记。克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学习材料要分散、穿插进行。在学习、看书、听课时,开头的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中间部分既受前摄抑制影响,也受倒摄抑制影响,所以中间部分相对容易遗忘。克服的办法是分散、穿插学习,有意义的材料和无意义的材料穿插,文学、历史、哲学、音乐、体育、数、理、化各科穿插,智力学习和运动学习穿插。如果是自学,把两种内容不同的材料穿插学习,都有助于减少遗忘,增强记忆效果。

5.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积极地实践识记对象成为活动对象时,识记效果最好。只看、只听,记忆效果不佳。“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要想学习游泳,必须亲自下水,要想掌握物理学原理,必须动手做实验。因此,积极地运用,积极地参加实践,因而也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6.要提高记忆的兴趣和信心日本心理学家统计,对不感兴趣的内容,20分钟后忘记40%,两天后忘记66%,六天后忘记75%,一个月后忘记79%。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己对材料的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才能提高识记效果,减少遗忘。如果对记忆力丧失信心,就更难记住学习材料。兴趣和信心来自对记忆内容意义的认识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学习时加深对材料意义的认识,保持顽强的毅力,对提高记忆力同样是重要的。

7.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就是在大脑建立了广泛的暂时的神经联系,这对记忆有重要影响。因此,博览群书,广闻博记,勇于参加实践对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尤为重要。过去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与新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人的知识经验对记忆的影响,主要是学习迁移原理在起作用。学习迁移作用就是学习某一种知识或技能对学习另一种知识或技能的影响。如学会了英语,再学法语就容易一些。

8.日本学者保本荣介的15条建议如何提高人们的记忆效率呢?保本荣介的建议是:记忆要从心平气和开始大脑不能过度疲劳要具备必不可少的自信心要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要培养自己对记忆对象的兴趣

要具备强烈的记忆动机

要把记忆与愉快的事物联系起来要通过学习刺激大脑,使脑细胞得到锻炼要进行细微的观察要用理解来帮助记忆要用形象来掌握记忆的对象要边推理边记忆要进行有效反复的记忆要运用联想米帮助记忆只有学会休息,才能更好地记忆综上所述,要培养良好的记忆力,至少要牢牢地记住9个要点:记忆的基础——理解记忆的根本——背诵记忆的捷径——联想记忆的益友——争论记忆的仓库——卡片记忆的窍门——重复记忆的媒介——趣味记忆的动力——应用记忆的助手——简化正确看待中老年的年龄与记忆力的关系一些人到中年以后,往往产生松劲情绪,常常因为有时遗忘一些事物而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怀疑,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拼搏进取的事业心。这些认识是非常有害的,是不了解中年以后记忆力规律造成的。事实正好相反,中年以后,在记忆力上,出现了青少年所没有的另一些优势,只要主观努力,完全可以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并且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甚至取得惊人的成绩。因此,要增强中老年人的记忆力,需解决以下问题:

1.要解决认识问题所谓认识问题,就是要正确看待中年以后智力出现的变化。有资料介绍:如果18岁至35岁记忆力指数为100%,那么36岁至60岁记忆力指数平均为95%,61岁至85岁记忆力指数平均为80%~85%。虽然中年以后记忆力有减退趋势,但智力的其它的方面,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加,都有增强酌趋势。国外一些研究老年人的专家认为,人的脑子有很大可塑性,只要求知欲强烈,甚至70岁至90岁还可以掌握新知识。因此,总起来看,智力在中年时期仍然是发展趋势。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提出的“三万天学习论”认为,人的一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生到27岁(大约一万天),称为“成长时代”,第二阶段是27岁至54岁(第二个一万天),称为“活跃时代”,是人们将自己在“第一个一万天”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出来的能力发挥出来的时代,是不断积累与整理自己知识和经验的时代,第三阶段是54岁至81岁(第三个一万天),称为“充实时代”,是思考总结阶段。据此观点,45岁至54岁仍处于活跃时代,仍然是中年人继续有作为的时代。上海市科协曾对所属的12个学会的1980年度优秀论文作者的年龄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40岁以下60人占24%

41岁~50岁119人占48%

51岁~60岁51人占20%

61岁以上19人占8%

由此可见,优秀论文的作者大多是中年为主。其中中级技术职务有169人,占67%,高级技术职务有38人,占15%,初级技术职务和无技术职务者各有21人,各占9%。可见,大多数中年人担任着中级技术职务,也正是才华横溢,正要出成果的时期。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年龄稍大就觉得自己记忆力下降,“记性”不好呢?其原因一是只看到机械识记能力下降,未看到意义识记能力增强,以偏概全,误认为记忆力下降。二是中年人接触的事很多“上有老,下有小”,家务很重,有“后顾之忧”,生活条件较差,因此干扰因素增多,对记忆力有影响。三是主观地给自己的记忆力判了“死刑”,使自信心下降以至于丧失自信心。

了解了上述情况,中老年人对自己的智力应有一个清醒的估计,对自己的记忆力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自信心,发挥意义识记等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强记忆力。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记忆能保持70至80年以上。事实上许多著名人物在中老年时期不仅有良好的记忆力,而且还做出了辉煌的成绩。唐朝名医孙思邈,一生从事医药学工作,70岁时,将自己一生从事的医药学工作总结编成《千金要方》。30年以后,又编成一部《千金翼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到82岁时,写成了《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恩格斯在年近70岁时又掌握了两种新外语,董必武66岁时开始学俄语,并取得好成绩。长途电报的发明人莫尔斯53岁时长途电报通讯试验成功。他们取得的成绩和他们仍然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是分不开的。此外,邢润川等人对1901年至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305名科学家的年龄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生理、医学奖的获得者中老年所占比例超过物理、化学奖酌获得者中老年所占的比例。说明中老年人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时,有学科方面的差别,不能认为在某一方面取得成果的人数不多,就武断地下“中老年人智力衰退”的结论。

2.要了解中老年人智力结构的优势所在人到中年以后,仍处于年富力强时期,精力比较充沛,思想敏捷,易接受新事物,与青年人相比又具有经验丰富,自控能力增强,选择目标容易切合实际的特点。从心理角度讲,人到中年,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日趋成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比青年人增强,虽然机械识记能力下降,但理解能力增强,加之知识增长,经验丰富,在学习时比青年人理解更快,识记得快,保持时间也长。如果能时刻排除干扰,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记忆力是很强的。因此,对中老年人的智力优势在哪里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很容易了。中年人的优势是: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意义识记能力、理解能力都比青少年增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机械识记能力下降是中老年人的弱点。只要做到扬长避短,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

8.要持之以恒地锻炼大脑

实践证明,脑子越用越灵。如果每天无所事事,脑的功能就要衰退。害怕年龄大记不住东西的心理压力造成的精神紧张也会人为地造成记忆力的减退。意志消沉,消极悲观,丧失信心,就会放弃眼前的努力和锻炼。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和身体不勤,久而久之造成四肢肌肉萎缩一样,脑功能特别是记忆力也会衰退。大脑的记忆潜力是很大的,多用脑是挖掘潜力的重要手段,常锻炼记忆力就会提高。

讲究科学用脑所谓科学用脑是遵循大脑活动规律进行积极思维、提高用脑效率的方法。

1.利用自己最佳用脑时间进行学习和记忆所谓最佳用脑时间指的是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时刻,在这个时间里大脑的工作效率最高。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学习记忆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夜间,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敏捷,精力集中,工作学习效率很高。如鲁迅常常是到了晚上开始写作直到凌晨一二点。有些人大脑在清晨和白天处于兴奋状态,思维记忆效率高。如诗人艾青喜欢在清晨写诗。此外,就“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来说,清晨起床和晚上睡觉前记忆效果比较好,在这两个时间学习只受其中一种抑制的影响,因此在清晨或睡前进行学习和记忆是比较适当的。对不同年龄的人,用脑时间的安排也应有区别:青年人不适于夜间用脑,中老年人在保证了六七个小时实际睡眠情况下,夜间用脑是合适的。许多人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按大脑生理节律安排学习,可以采取每天强制规定学习时间的方法,久而久之,就可形成自己的最佳用脑时间。2.变换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大脑皮层有明确的机能定位区,所以当一部分神经细胞疲劳时,可让另一个区的神经细胞继续工作,这种交替可使脑工作时间延长。变换学习行为也可提高用脑效率。如背记一批外语单词时,只读念单词,效果不好,如果有读、有念、有写,中译英,英译中,同学之间互考就可以引起兴趣,收到好的效果。日本金子满雄教授指出,琴、棋、书、画等有独创性的活动可以防止大脑老化。因为右半侧大脑主管想象力、判断力、注意力,左侧大脑主管语言、计算和记忆。日常生活中左脑比右脑使用得多,因此到老年右脑容易比左脑衰退。琴、棋、书、画活动可常刺激右侧大脑,可以纠正这种两侧使用多少不一的现象,防止大脑老化,延长人一生的用脑时间。

3.遵循大脑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果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刺激,使首次刺激形成强烈印象留在大脑中不易忘记(适用于记忆某种新理论,新定义),眼、耳,手、口同时并用(适用于记外语单词),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适用于纠正记忆错误、加深理解);发掘事物特征或有趣味之处,引起大脑产生兴趣和联想(适用于记外语单词、历史年代、人物、公式等),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增强逻辑性和大脑的记忆线索(适用于记忆基础理论课、外语),学一大厚本书时,可在学习中自编提纲或纲目表,使材料系统化(适用于记忆学派观点和系统掌握某学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