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ME身体使用手册
11290000000028

第28章 血液(1)

所有人,无论其肤色、种族、信仰如何,他们的生命力都流淌在他们的动脉和静脉之中。这是一种红色的液体,它能提示现人体健康与否的信息。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构成了人体高度发达的防御和运输系统,维持并护卫着我们的生命。

血液的功能

专家指出,血液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1)运输功能

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都是依靠血液的流动来运输的。

(2)调节功能

机体要维持内外环境的稳定性,保持正常的兴奋性反应,以及维持体温的恒定,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外,都要通过血液的传递来调节。

(3)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能起到吞噬、消化、杀灭入侵机体的病菌及消除毒素的作用,此外还有清除体内坏死组织的作用。

(4)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功能

通过血液的循环流动来缓冲调节人体组织细胞内的酸碱平衡和适度的离子浓度,同时保持适度的渗透压。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

如何防止血液变酸

人的血液中既有碱性成分,又有酸性成分,正常情况下两类成分处于相对平衡而略偏碱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各项生理活动正常进行,身心健康。

如果食物结构不合理,食用过多酸性食物,将使血液中酸性成分增多,招致轻微酸中毒,形成“酸性体质”,从而成为多种疾病的“温床”。据研究表明,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诸如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腹泻、水肿、偏头痛、牙龈炎等,故血液变“酸”是又一个致病的隐患。

那么,什么是酸性食物呢?这里须先弄明白一个概念,食物的酸性或碱性不是根据其味道的酸甜而定,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的性质来区分的。

例如,各种肉食、蛋类、大米、面粉等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为带阴离子的酸根,味道虽不酸,但属于酸性食物,特点是含硫、磷、氯等非金属离子多。蔬菜、水果、牛奶等则相反,虽然其中不少品种味道是酸的,但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带阳离子的碱根,其特点是含钾、钙、镁等金属元素多,故属于碱性食物,可中和血液中过多的酸性成分。由此可见,为防止血液变酸,有效的办法是适当控制荤食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进食量。

造血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激素等。因此,饮食应力求广泛多样,这样可保证摄取造血需要的营养原料。

怎样使血液不受污染

专家提醒,保护血液就是保护生命与健康。要使自己的血液不受污染、阻塞、瘀积,必须重视保护血液。那么,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血液不受污染呢?

(1)避免化学毒物

在工业企业中损害血液之物是多种化学毒物。如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毒物有: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等;引起溶血性贫血的毒物有: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其中尤以砷化氢最为严重;影响造血功能障碍的毒物有:苯、抗肿瘤药物、放射性物质等。放射性物质既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又能引起粒细胞减少。

(2)慎用某些药物

有些治疗药物对血液损害不可忽视,如氯霉素成人剂量每日超过50毫克/千克,在血液内的浓度超过25微克/毫升时。1~2周后,几乎都会阻碍红细胞的成熟。其次是磺胺类、治疗癌症的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如使用不慎,也会引起造血功能或粒细胞发生障碍。

(3)禁烟少量饮酒

据测试表明,正常人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只有0.5%~0.7%,而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10%~15%,同时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红细胞丧失运氧能力。吸烟还使亿万个红细胞不能得到及时修补,使各部分器官受损,造成白细胞数减少。此外,酒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但长期大量饮烈性酒,可以造成酒精中毒。因此,凡患有心、肾、脑、肝等功能疾病的人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4)治疗寄生虫病

有些寄生虫对血液的损害不容忽视,如钩虫既能吸血,又能分泌毒素,使出血部位凝血困难,造成慢性失血而引起贫血;绦虫在肠内夺取或妨碍造血因子结合而引起贫血;血吸虫可造成肝、脾严重损害,也能造成贫血。因此,患有寄生虫病的人,要积极治疗。

(5)讲究饮食营养

饮食中要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保持正常。红细胞发育需要铁、铜、维生素、叶酸等,缺乏其中任何一种造血要素都可引起贫血。所以在饮食上要经常吃含铁、蛋白质、叶酸、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鱼、豆类及豆制品、蔬菜等。为了保持血液清洁,应吃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可改善血管内胆固醇的分布,使血浆胆固醇向血管外组织转移,并能减少血小板的粘连性,同时又具有抗凝血作用。据实验表明,经常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每天饮用适量开水,特别是清晨饮一杯开水,有清洁血液、促进代谢、排除毒素的作用。

(6)适量运动

运动能改变血液中化学成分,有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保护血液、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要经常参加以耐力性为主的运动项目,如跑步、球类、登山等。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血球,4000~11000个白血球,15~40万个血小板。通常情况下,红血球能够存活120天,而白血球只能够存活3~9天。

如何防止血液过“黏”

人的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血液过于黏稠,血流速度必然减慢,严重时可影响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脏病和中风。因此,必须防止血液过“黏”。

水是血液黏稠的即刻因素

众所周知,水是人体中的重要物质,流动着的血液,90%以上由水组成。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剂、腹泻等引起的身体失水,都可使血容量减少,此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相对增多,血液黏稠度自然增加。一旦饮水充足,体内水分得到补充,黏稠的血液便立刻被稀释。科学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

饮水首先要掌握时机。早晨起床后、三餐前(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最好饮水200毫升。

还应饮用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会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会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因为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很快进入细胞内,对稀释血液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和组织细胞。

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

医学家推荐以下具有血液稀释功能的食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

血液过于黏稠的人,日常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饮食,多吃些鱼类、新鲜蔬菜和瓜果、豆类及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