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的艺术
11289100000013

第13章 战略(2)

从战略方面来看,如果为了争取战争主动权而实施进攻,即采取一次小规模的作战行动,那么这样的进攻就是有利的。实际上,如何把军队的主力用到决定战争胜负的点上,就是战争艺术,而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夺取战争主动权,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夺取了主动权,就能清楚地明白我方的行动目标,也就能率领主力部队到达可以对敌军实施突击的地点。换言之,如果只能待在一处,等待敌人的进攻,那么,我方也就被动了。敌人的进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各个击破,还是攻其一点,我们对此是不清楚的。如果不知道敌人的进攻方式、进攻方向,我们也就无法找到最恰当的防御方法。

从战术方面来看,虽然进攻在战略方面的益处很大,但显然战术的益处不如战略中的明显。这是由于在较小的作战区域内,即使一方夺取了战争主动权,但是无法将自己军队的行动完全隐蔽,那敌人还是可以快速识破我方军队的行动,随后针对这些行动做出部署,并派出实力强大的军队来进行防备。除此之外,想要到达敌人的战线,进攻军队一定要越过中间的地形障碍,这些地形障碍,多数是不利于进攻军队前进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进攻对于战术来说,利弊其实是相当的。

但是,无论对战略、政治来说,进攻的利益有多大,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军队是无法总是保持进攻状态的。原因是战争以进攻开始的话,绝对会转入防御。

这也正如我们在前文中说到的,如果经过周密的计划、详细的部署,防御战争如进攻一样,也有着其有利的一面。防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惰性防御,也可称为消极防御;另一种是积极防御,就是要防御遭到突袭。消极防御经常具有危害性,反观积极防御,则会给防御方带来巨大的胜利。实施防御战争,其主要目的是在于一方希望在尽可能长的时间中,抵抗敌人进攻,保护国家部分领土不受威胁。因此,防御战争中的所有作战,目的都在于阻止敌人前进,令敌人在行军过程中遭遇困难,同时,避免我军遭受严重损失。一般来说,进攻方是具有某种优势才敢于发动进攻,而在进攻中,又希望可以尽快结束战斗。有时进攻方不得不调整兵力部署、行军路线或者遭遇其他困难,军队也因此疲惫不堪,并受到严重削弱,此时,与进攻方恰恰相反,防御方应该尽量推迟战争的结束。

如果遭遇到失败,或者敌人的兵力优势十分巨大,那么军队才应该采取消极防御。而在消极防御中,军队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形优势,利用天然的或者人工制造的障碍,尽可能地达到与敌军相当的实力,同时制造所有有利于抵抗敌军的障碍。

在防御体系中,消极防御也有有利的一面,前提是不走极端。而如果想造成这样的局面,前提是指挥官已经认识到自己是被迫采取防御的,同时具有非常正确的作战思维,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简单地采取消极防御,换言之,就是绝对不会消极地等待敌人来攻击自己,而在一个固定位置静止不动。恰恰相反,他应该利用更加活跃的作战行动,积极争取主动,抓住敌人弱点,动用自身的一切手段进行进攻。

曾经,我把这种战争称为攻势防御战争,因为在战略上抑或是战术上,这种战争都是有利于我方的。我们可以利用攻防两种优势,采取这种作战行动。原因是战场的中心部位已经做好准备,我们位于其中,也就是本国资源和依托点的中央,就既能争取战争的主动,又能抓住有利时机对敌方进行突袭。

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最初的三次战争都采取了具有侵略性的行动,在之后的四次战争中,才真正创造了典型的攻势防御。对此,我们也必须承认,是敌人给了他机会,帮了他的忙,给了他完成这个成就的机会,因为是敌人让他顺利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将军威灵顿,纵观他一生的多数活动,如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时的时候,攻势防御也起了极大的作用。回视他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这种作战方式,确实是最为正确的。因为他是在盟国领土上作战,这样就不需要考虑自己国家的首都或者正在遭受威胁的领土的安危,所以就可以只对战争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但是这样,经常会成为非比阿斯。

究其根源,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作为一个将领,最大的才能、智慧,就是可以将上述两种作战体系进行灵活交替运用,特别是在防御交战最激烈的阶段,重新将战争主动权抢夺过来。

战区

战区,即战争区,一般包括两个大国间展开交战的所有地区。这些地区可能包括这两个国家的国土,也可能包括它们相关盟国的国土,甚至还包括一些因为恐惧或者想争取某种利益而被牵扯进战争的次要大国的国土。如果这场战争还包括海上作战,那么情况会更加复杂,这样,战争区就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国境内,极有可能会涉及两个半球,这种情况从当年的路易十四战争一直延续到后来的英法战争,从未改变过。

综上所述,战争区的范围其实并不是十分固定的,战争区很容易被偶然情况影响,因此,切记不可以把一般战争区与战区互相混淆,原因就在于战区并不一定受所有这些复杂情况影响,而是由每个军团占领的范围决定的。

就像法奥之战为陆战,仅仅只有意大利成为战争区。假如德意志各邦全都加入到这场战役中,那么战争区肯定不会只有意大利,德国也要加入进来。

有时候,几个军团可能彼此协作进行作战;有时候,也可能是各个军团独立进行作战。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就应该把整个战区作为一个棋盘来看,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可以在这个棋盘上运用战略调动军队;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各个军团就会有各自单独的战区,彼此独立进行作战。

对于一个军团来说,战区包括该军团所要夺取的全部地区,当然,也可能是该军团必须防守的全部地区。如果这个军团是在独立进行作战,则这个战区就是它的棋盘,尽管军团的三面同时被围时,军团也能撤离,但是这种情况下,对机动的考虑往往就不会十分周密,原因是这时无法提前计划好自身与在另一棋盘上的作战军团的配合,也就无法共同行动。而假如是几个军团按计划进行作战,则各个军团的棋盘事实上就是一个总战争区中的一个作战区,即一个大棋盘;在这个棋盘之下的所有军团的行动是

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

不管是一个军团,还是数个军团,也不管地形如何起伏,战区都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固定的作战基地;

(2)防线、作战正面及战略正面;

(3)有一个主要的作战目标;

(4)确定作战地区和作战线;

(5)确定临时战略线和交通线;

(6)准备各种天然和人工障碍物,用以克服、阻止敌方;

(7)确定战争中应该攻占或防守的战略要点;

(8)确定需要在作战目标和主要基地间建立的临时基地和中间基地;

(9)确定行动失利时可以掩蔽军队的地方。

为使上述论点更加形象,我们可以假设,法国将要入侵奥地利,兵力为两到三个兵团,由一个总指挥官统一指挥。这几个兵团分别从美因茨、上莱茵、阿尔卑斯或萨瓦出发,进入奥地利。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兵团会经过不同国家,但是不论经过的是哪个国家,都会成为总战争区下的一个作战区。不过,如果不越过阿迪杰河是意大利军团规定的行动范围,同时,该军团不与莱茵军团彼此合作、协调的话,意大利军团的唯一战区,也就是唯一的棋盘,就是总计划中所规定的作战地区的范围。

综上所述,自己的特别基地、行动目标以及作战地区,是一个战区应该普遍具备的,这样,在进攻时己方就会拥有从基地到作战目标之间的作战线,也会拥有从作战目标到基地之间的作战线。

对于分布在战区各方向上的物质点或者地形点,有很多关于军事的书籍已经针对它们在战略或战术上的种种特点及特性进行了探究、讨论。一直以来,许多人争论的对象为道路、江河、山脉、森林和城市,也就是那些能提供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障碍,当然,还包括战争要塞等,可是,虽然见解很多,但是多数人的论点并不十分高明。

对于这些名称,有些学者赋予了它们许多莫名其妙的含义。比如说,一些军事书籍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最优良的作战线就是江河!但是类似这样的一条作战线,一定会有两到三条道路,以便在其作战地区内运动的军

队行动,这其中,还只要有一条退路存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今天的穆瓦兹们竟然主张将江河作为退却线,甚至是机动线使用!在我看来,最合理、最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江河本身并不是一条作战线,而应该是一条良好的补给线,是一种有助于建立良好作战线的有力工具。

有些观点让我们感觉十分奇怪,一些著名作家认为,假如想把某个国家建设成一个良好的战争区,则不用必须在这个国家修建交会道路,原因是交会道路有利于敌人的入侵。貌似一个国家可以没有首都,也可以没有经济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事实上,所有代表国家全部利益的城市,似乎不应该成为道路的汇聚点!根据某个作家的想法,也许会把德国变成一片沙漠,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战争区,这样的话,就会重新出现一个商业城市,而国家的主要城市仍然可以得到复兴,这样,道路会再一次在这些繁华的中心交会。在这里,顺便回顾一下,1796年,卡尔大公能轻而易举击败茹尔当的原因,最终就归功于交会道路。事实证明,这种道路对进攻比对防御更加有利。假如两支军队各自沿着交会于一点的道路撤退,则他们会比追击他们的两支敌军先会合在一起,这样,他们的实力就会大于分别追击他们的敌军,也因此有可能将追击他们的敌人各个击破。

还有些作者认为,山地国家中战略点更多一些,另外有些作者却反对这个观点,他们的论据是阿尔卑斯山中的战略要远远少于谷地中的战略点,可是也正因为少,这些战略点才具有更加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

有些作者有这样的观点,不管对于谁来说,崇山峻岭都和中国的长城一样,不可逾越。但是拿破仑在谈到雷蒂凯山时曾说:“凡是人能涉足的地方,军队就有办法通过。”

有的将领,山地作战经验并不少于拿破仑,他们态度一致,都非常赞同拿破仑的意见。他们补充说,其实在山地中进行防御战非常困难,不过,有一种例外是正规军与民兵互相配合。在这种配合中,民兵可以在山顶进行警卫,同时对敌人进行不间断的袭扰,正规军在大山谷交会之地与敌军作战,也就在决定点上与敌人一决胜负。

在这里提出这些矛盾的论点,并不是我们要吹毛求疵,这样做的唯一目的,是希望向读者说明一个问题:战争艺术发展到今天,还没到尽善尽美的地方,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

在这里,我们不会谈在战争区内的各种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的战略价值,在本章的其他各节中,我们将对一些最主要的障碍的战略价值进行分别评述。但是,总的来说,统帅的机智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价值。伟大统帅拿破仑,曾经跃过圣贝尔纳山口并命令军队通过斯普吕根,他绝对不相信这些山脉军队无法跨越,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条令人厌恶的、浑浊的小河和一堵围墙竟然改变了滑铁卢之战的结果,也同样改变了他的命运。

作战基地

有一个良好且可靠的基地作为保障,是作战计划实施的基本要求。作战基地,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这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从作战基地中获得战争中需要的物质器材和增援部队。当军队准备采取进攻时,可以把这里作为进攻起点;在必要时,军队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掩体;如果军队的任务是对本国国土进行防守,则可以把这里作为依托。

如果一个国家的边界是一个良好的天然或者人工屏障时,军队就可以将此边界作为一个良好的进攻基地;如果这个国家想要预防敌人的入侵,此边界还可以成为一条良好的防线。

而在后一种情况,也就是成为防线时,这个国家还应在第二条线上建立一个良好的基地。虽然军队可以在本国境内的各个地点得到支援,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某些地区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军事要点和军事器材,这里既没有武器库,也没有要塞,更没有仓库等军事设施,而某些地区则恰恰相反,这类资源十分丰富,军队轻易就可以得到。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拥有数个逐次分布的基地是十分必要的。举个例子,在德国境内作战的法军,它的第一基地就是莱茵河,而它的第二基地就是莱茵河后面所有有盟军的地区,也可能是一条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的防线。可是,当法军被迫退至莱茵河的左岸时,法军则可能在马斯河或者摩泽尔河找到新基地;而法军的第三基地可能设置在塞纳河,第四基地也许会设

置在卢瓦尔河。